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英语 > 正文

历史今日:1952年1月22日美国演员、导演、制片人吉姆·贾木许出生: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

时间:2018-1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日历网权威发布历史今日:1952年1月22日美国演员、导演、制片人吉姆·贾木许出生,更多历史今日相关信息请访问日历网。


吉姆·贾木
  1952年1月22日,美国演员、导演、剧作家、摄像师、制片人吉姆·贾木许出生。将低成本制作拍出了特殊的韵味——冷漠疏离的意象,具有漂泊流浪的情结,这也是他的独到之处。
  17岁从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来到纽约,先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语,后来在没有任何电影从业经验的条件下,被录取到纽约Tisch艺术学校学习电影表演。贾木许还在巴黎深造过电影表演。1980年,以助理身份参加了影片《水上回光》的拍摄。1982年自编自导并独立制作剪辑了《长假漫漫》,这是贾木许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的主要电影作品有:《不法之徒》、《神秘列车》、《离魂异客》、《破碎之花》(Broken Flowers)、《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等。
  1971年,贾木许高中毕业,他参加了一个美法合作的学生交换项目,因而来到了巴黎,按照计划,他将在此度过一个暑假。但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巴黎让贾木许深深为之着迷,他的归期一再推延,以致又整整多呆了一年。在此期间,贾木许疯狂的跷课,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法国电影数据馆(cinema the que)里,沉醉在与家乡所见截然不同的影像中,对外部世界全然不管不顾。幸运的是,此时的法国,正是新浪潮电影勃兴的时期,特吕弗、夏布洛尔、戈达尔等一干新浪潮代表人物正处在创作旺盛期,新作层出不穷,而深处巴黎的贾木许自然也是从这些前辈身上获益匪浅。
  1972年,贾木许回到了美国,他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后顺利取得了英国文学学位。然而贾木许对电影的热爱仍未稍减,只是他完全没有拍片经验。因此,贾木许辗转申请进入纽约大学的Tisch电影艺术学校就读。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贾木许很快成为传奇导演尼古拉斯·雷的助教,雷对自己的这位高徒十分欣赏,他开始全心全意的帮助贾木许撰写电影剧本,并四处奔走为其筹措经费。而当时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正在拍摄一部向尼古拉斯·雷致敬的影片《水上闪电》(Lightning Over Water),尼古拉斯·雷借此机会把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介绍给了文德斯,两人一见如故,贾木许很快就成了文德斯影片的制作助理。虽然雷因癌症在1979年6月不幸逝世,但他生前对贾木许的栽培已经开花结果——正是在雷所提供的资金帮助下,贾木许的第一部长片《漫长的假期》在1980年很快制作完成,该片公映后获得评论界的广泛好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漫长的假期》虽然在电影界广受好评,但纽约大学的教授们并不买帐,以至于贾木许迄今仍未获得纽约大学的学位。)
  此时《水上闪电》的制作业已完成,成功的合作使贾木许和文德斯的友谊更加深厚,以至于贾木许把文德斯拍完影片之后剩余胶片截留下来完成了一部30分钟的短片《新世界》。1984年,贾木许又以《新世界》作为开篇段落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长片《天堂陌影》,该片获得了当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的年度最佳电影奖、圣·洛加诺电影节的金豹奖和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即最佳处女作奖)。当时的影评甚至把贾木许和布烈松、小津安二郎,以及前卫导演詹姆斯·班宁相提并论,该片也成了贾木许踏入国际影坛的通行证。
  功成名就后的贾木许并没有安心本职工作,他组建了一个名为Del-Byzanteens的乐队,身兼乐团主唱和键盘手,四处巡回演出,还发行过一张名为《说谎为生》(Lies To Live By)的专辑。贾木许还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如汤姆·维茨、尼克·凯夫、约翰·路易等组成名为“李·马文之子”(The Son of lee Marvin)的影迷俱乐部,只因为他们都是西部片大牌李· 马文(Lee Marvin)的忠实影迷。同时,贾木许也参加了别的导演作品的演出,比如1983年的《柏林小姐》(Fraulein Berlin),1984年的《美国高速公路》(American Autobahn),1987年的《甜蜜山》(Candy Mountain)、《直通地狱》(Straight to Hell)、《毫无幸运》(Running Out of Luck)和《赫尔辛基一夜》(Helsinki Napoli All Night Long),以及1989年的《列宁格勒牛仔去美国》(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1990年的《黄金艇》(The Golden Boat》,1995年的《烟》(Blue In The Face),1996年的《戛纳人》(Cannes Man》、《打字机、来复枪和摄影机》(The Typewriter, the Rifle & the Movie Camera)和《弹簧刀》(Sling Blade)等等,单看这一长串名单,几乎赶得上一位好莱坞二线明星了。而与他合作过的导演,像芬兰的考里斯马基,加拿大华裔的王颖,也都是影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从此也可以看出,贾木许在圈内的人缘相当好。而他对后辈也是不遗余力的提携,譬如1994年轰动一时的独立制作《疯狂店员》(Clerks),就得到了贾木许大量的的帮助,在该片末尾的字幕上,就可以看到专门对贾木许的致谢。
  吉姆·贾木许一直坚持拍摄独立电影,在时间影坛也有着许多追随者,《破碎之花》是他的最新作,也是继《鬼狗》之后又一部彩色长片,此前包括他的《离魂异客》《不法之徒》以及短篇集《咖啡与香烟》等都采用了黑白胶片拍摄,而《破碎之花》色彩很一般化,典型的美国电影,没有卖弄任何技巧,也没有用晦涩的情节将观众拒之门外,贾木许用最为朴实的镜头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有些令人心碎的故事。
  其实看到这部片子的英文名《Stranger Than Paradise》时,感觉“天堂异客”这样的翻法似乎有些不妥,不过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部片子,光是标题,就让我们感到了一股令人窒息的隔离,寂寞,惆怅的情怀,而这种气息始终贯穿着整部片子,充斥着每一个零碎的镜头。
  首先,这部片子最与众不同的,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各个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他几乎完全舍弃了普通的剪接手法,或者说,根本就无视蒙太奇的原则。贾木许在每两个镜头之间都只是加上了数秒的黑屏,以此来连接前后的场景。这样一来,本来蒙太奇所注重的镜头之间的意义啊,关联啊,隐喻啊什么的几乎都被彻底瓦解了,数秒的黑屏(抑或可以说是留白),切断了前后场景的连续性。
  然而,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很拙劣的,根本没有任何技巧的连接方式,却产生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虽然这样造成了银幕上短暂的时空上的断裂,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布莱希特所谓的“间离效果”,当然,这里的间离效果与布莱希特的原意是有出入的。贾木许并不是为了让观众与屏幕产生距离,以达到可以客观思考的目的,他的间离,这种前后时空、场景的断裂,正好与其电影中的永恒主题:寂寞,距离,达到了某种完美的共鸣。前后两个场景的强制隔离,这种尽管短暂,却又永远连接不起来的距离,似乎就隐喻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同时象征着影片中三位主人公之间的那种试图接近,却永远到不达的尴尬局面,从一开头就预示了最后那令人伤怀的结局。
  到不达的尴尬局面,从一开头就预示了最后那令人伤怀的结局。   影片的结局也是很有讽刺性的,威利为了追回埃娃,登上了去布达佩斯的飞机,却没想到埃娃根本没上飞机,埃迪以为两人都去了布达佩斯,无奈地开车回去了,而埃娃最后回到了开始时三人居住的汽车旅馆,却已是人去房空。三人最终仍然未能联系到一起,一切努力都是茫然,只有留下一个人独自寂寞,人类是孤独的,这也是贾木许始终坚信,始终在表达着的主题。

标签:历史今日:1952年1月22日美国演员、导演、制片人吉姆·贾木许出生 1952年7月22日的农历 历史上的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