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作文 > 正文

[居安则危伏,,思危则安倚] 思危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张大文:199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被授予国家级“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为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已发表文学作品1000万字左右。
  
  魏征在这篇文章中的思路是:人君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务必居安思危,积德行义,以俭戒奢。从这里起步达到目的地的彼此之间,始终起作用的是得到民心。为此,太宗应该以十思为战略考虑,并且身体力行。
  从这条思路的形成,我们可以窥探到的唐太宗的治政现状是怎样的呢?显然,如同所有的帝王那样,他已走上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路,而且已经从“竭诚以待下”的“殷忧”时期过渡到“纵情以傲物”的“得志”阶段了;因此,在治政方面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自己也有所感知,正在“劳神苦思”,希望“代百司之职役”却力不从心。
  魏征认为这不过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他力主以十思代苦思,以长远战略代短期行为。因此,文章开头便把下文十思的具体内容先提到治国为政的大政方针的高度予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论述,先把这层意思的文章做足。
  先是一正一反的类比:根固则木长,源深则流远,德厚则国安,这是正面类比;源不深则流不远,根不固则木不长,德不厚则国不安,这是反面类比。再是就虚论实,由类比的一般性提出论点的特殊性,并从反面锲入第一段之末:如果不念居安思危,那么,就请你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推断出不可能实现的类比之三的所在――败德而求国安!
  这就是说,居安思危,积德行义,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不付诸行动的时候了。魏征看到唐太宗即帝位后骄傲情绪潜滋暗长,享乐言行日益严重,待下已不竭诚,傲物却是纵情,更为无法容忍的是,对人民严刑监管,骄横吓唬,虽然苟免罪罚,却并不积德行义,人民只是表面恭顺,内心不服。这就表明:他对可以载舟覆舟的人民力量已经置若罔闻。因此,魏征也不能不上疏劝谏了!
  在第二段抓住症结所在指出上疏的必要性与及时性后,魏征认为:居安,就是要思由安所引起的种种弊端;思危,就是要思祛危保安的种种对策,并付诸行动。
  归结起来,种种弊端择要而言是四点:禁不起诱惑而滋生的欲望增加了,由于享乐无度而治政懈怠的现象频发了,爱听堵塞民意的奉承话以致不分正邪的习惯养成了,赏罚全出于个人喜怒的频率提高了。――这就暴露了唐太宗的君民观、忧乐观、君臣观、赏罚观上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了唐太宗的治国观亟待重构。
  因此,魏征接着认为:在君民观上,要做到自戒、自牧,争取民心;在忧乐观上,要自持、自慎,克己复礼;在君臣观上,要自律、自省,正身立朝;在赏罚观上,要自反、自重,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确立了治国的战略思想。
  其实,上述关于居安思危的方法论意义,从句子结构来看,完全归属假设关系复句中关联词语“诚”的管辖;由于十思内容丰富,在转入以“则”为首的阐述理想成果之前,再复述并引申一番――总此十思,可以扩大九德的修养,大有利于选拔贤能者参政议事。――如果这样,那么,一方面调动智者、勇者、仁者、信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文武齐抓并用,人君纲举目张,国家便能长治久安。
  由此可见:居安不思危则危伏,居安而思危则安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就使本文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之人人皆应验的意义。

标签:居安 思危 则危伏 则安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