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正文

浅析元杂剧中医生的科诨形象 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包括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普遍使用,制造滑稽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元杂剧科浑嘲弄的对象很多,几乎涉及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将从重点分析元杂剧中医生的科诨形象,并揭示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元杂剧 医生 科诨
  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普遍运用,制造滑稽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从中国戏曲形成伊始就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指滑稽动作;“诨”是指滑稽语言。插科打诨在戏曲成为喜剧性的穿插,戏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代戏曲家王骥德在《曲律》第三十五节中专论科诨,喻为“剧戏眼目”。[1]141戏曲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评《玉蝶记》《金合记》等剧本时,提出了要“深晓科诨之法”,[1]184方可编剧。清初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科诨的重要性也做过形象的论述:“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之参汤也。养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1]62
  元杂剧广泛而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社会生活,反映元代社会道德普遍沦丧的现实生活,在塑造正面人物的同时,又描写了很多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下层人物。如元杂剧的医生形象。
  一、医生科诨形象在元杂剧中的具体表现
  元杂剧中,许多剧目都涉及到了中医与中药。他们大都以插科打诨的形式出现。如《窦娥冤》中赛卢医的上场诗“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人自称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2]1499这不合身份的自白,令人喷饭。身为医生,却对医道一窍不通,还居然有个夸张的名字。世称战国名医扁鹊为卢医,他一庸医居然还叫“赛卢医”。名不副实,滑稽与反讽意味显然。第二折赛卢医上场念:“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少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在城有一个蔡家婆子,刚少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背筋。”赛卢医的上场并不只是让人一笑,他是一个与剧中案件密切的人物。正因他是一庸医,故而生财无道,只好向蔡婆借钱度日,又无力偿还。在数次被逼债的情况下,他竟顿生恶念,为了区区二十两债银,把蔡婆骗至荒僻处,要用绳子勒杀她,于是引出了张驴儿父子出场,最终与蔡家发生了纠葛。后来又是他卖毒药给张驴儿,导致命案的发生,致使窦娥屈招处斩。赛卢医怕案发受牵连,关掉药铺,从楚州跑到涿州改行卖老鼠药去了。这种庸医能生存于当时的社会,也多少反映出当时社会黑暗混乱的程度,因此出现大量的冤假错案也在情是之中。
  元剧中常称庸医为赛卢医,是用反语打诨,讥笑他医术不高明。如“人称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这里的“赛卢医”就是用反语打诨。元杂剧中除了《窦娥冤》里有赛卢医,同样,在王仲文《救孝子》中,也有一个赛卢医,他的上场所诗:“我是赛卢医,行止十分低,常拐人家妇,冷铺里做夫妻。”[3]756《碧桃花》里面也有赛卢医,其上场诗云:“我做太医手段高。《难经》脉诀尽曾学。整整十年中间,医不得一个病人好,拚则兵马司中去坐牢。自家赛卢医的便是。”[2]1684
  二、塑造医生科诨形象的原因
  从上述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到元杂剧中,医生是以相当丑陋的形象出现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宋金杂剧中《眼药酸》《双斗医》等剧目的影响,也是中国滑稽文学传统的一项特色,周作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读通了的及第上进,可以做官,其实本领也只会做时文罢了。读不通的结果别的事都不会做,只好去教读或行医,骗饭来吃,以极无用的来担任这两项重大任务,为害真不小。”[4]
  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曾受庸医“仁心仁术”的“恩惠”,是故,在笑话和戏剧中得到心理上的报尝产生快感。上述元杂剧中的庸医们多被剧作家先用打诨上场诗塑造成了荒谬拙劣的形象,如“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行止十分低”之类,至于在诊病时就列多胡乱诊断、胡乱开药,加上是用插科打诨进行,就更强烈地塑造了这一系列的讽刺性喜剧形象。
  三、体现出的艺术特色
  高度批判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其灵魂,戏剧又何尝不是。明文学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谈到:“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1]143李渔在《李笠翁曲话》中认为:“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1]245
  精心锤炼的本色语言。本色语言也是一部优秀剧作必须具备的品质。明戏曲理论家何良俊在《曲论》中说:“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1]33李渔更明确:“务使心曲陷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若《水浒传》之叙事,吴道子之写生,斯称此道中之绝技。果能若此,即欲不传,其可得乎?”[1]258王国维也阐述:“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3]人物语言符合其身分,是元代本色派杂剧的普遍特点,巧妙的语言加上情节,以达到对人物无情的嘲弄和诙谐的调侃。
  匠心独运的讽刺手法。剧作者在创作本剧时所采用的讽刺手法很是高超,正如陈望衡说的:“讽刺必须取曲说的方式……曲说,必须是机智的,自然的,而不是和硬的,勉强的。”[5]
  元杂剧所反映的人生众生相丰富而生动,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文化,“医生”形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侧面,但却是微小而多彩的一面。它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和一种社会风气及现象,并引人发思。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徐征.全元曲[M].上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99
  [4]周作人.明清笑话集[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13
  [5]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0
  
  作者简介:兰芳方(1987-),女,汉族,重庆江津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研究。

标签:浅析 形象 医生 元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