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道歉信 > 正文

古形字 [“形古神今”是上策]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前几日,中央党校一位教授谈中国文化建没专题,提到上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期间,推广白话文的艰辛,并将“新文化运动”先锋之一胡适先生这首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首白话文诗”的《蝴蝶》,拿来作了赏析:“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刊于1917年2月号《新青年》)。
  看了这首诗,联想到古体诗在今日白话文语境的地位,不免会生出些许思悟。古体诗格律严谨,平仄工整,这是其突出特点,也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在已全面“白话文”的今天,古体诗的大众化就成了核心问题。
  首先,我认为今人写古休诗需“形古”。古体诗不仅是先人留下的文学遗产,也是中华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容舍弃,更必须坚持阐扬。具体来说,“形古”指的便是古体诗的格律和韵则。比如《蝴蝶》一诗,它的五言、八句和“an”韵,就坚持了这点。换句话说,没有格律与韵则的诗。便不再是古体诗,而成为别体诗了。
  其次,我认为写古体诗宜“神今”。毫无疑问,诗是要让人读的,而且读到的人越多越好,因此最根本就在于要使人读懂。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创作时要尽可能多地用“今”人众知的语言文化元素。用到的字、词要易认易懂,蕴涵的典故、借用的文句,也应以“路人皆知”为佳。
  再者,主张“形古神今”,既不应排斥“形古神古”的古体诗,也不该打压“形今神古”或“形令神今”的新体诗。文化是多元的,诗歌也应是多元化的,对“别门另类”的新路子,要给予足够“包容”与“欣赏”。如《蝴蝶》,虽然它远算不上是一首诗歌佳作,甚至还“打油”韵味十足,但你又怎能轻看它的价值与作用呢?它说明。白话文的诞生,并没有根除文言文,反而汲取了文言古诗在语音、结构方面的精髓。
  最后,我认为古体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形古神今”。事实上,无论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在他们留下的千古名作中,哪首不是通俗易懂、字简句常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此童叟皆知、传诵千古的名句,不正是最有力的印证吗?
  简言之,我以为“形古神今”,才是古体诗生存与发展的上策。

标签:上策 形古神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