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农村区域与发展专业大学排名

时间:2017-03-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3年人民大学农发院专业硕士详解

="txt">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及专业一(农业综合知识四)详解

编写By墨(13届农推初试成绩391分,专业排名第三,农综四122分)

审阅By弦对未名(13届农推初试成绩402分,专业排名第一,农综四122分)

雁南飞(13届农经初试402,834经济学144分)

一、前言

作为一个一战农经败北,二战农推才终于如愿考上人大农发院的大龄文艺青年,我认为自己选择专业的心路旅程,对于想要报考人大农发院,但是在专业上仍然举棋不定的学弟、学妹来说,是会有一些帮助的。所以,在这里也就贸然提及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切之处还望14届的学弟、学妹能够理解。当然,其中绝大部分的个人分析均是建立在一个较为有限的分析样本之中,因此有可能会出现因为个人理解偏激而造成的偏离事实。因此,需要再次告诫14年报考农发院的学弟、学妹,本篇文章应当仅仅作为你选择农推专业的一个参考,而更多的了解信息,询问更多的学姐、学长才能让你知道,选择农推专业是不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二、农推与其他专业的比较

1)农发院内比较

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是人大农发院中唯一的专硕,就专业知名度、理论上的就业前景以及考博难易程度(专硕无法直博)上来说,确不如农发院

农经、林经、可持续、农发展等学硕。就所属类型而言,农经、林经、可持续、农发展等学硕属于大管理学类别,除可持续之外,初试均需要考数学(数三,经济类数学),其复试分数线均高于一区国家线20—30分。近年来,由于农经、林经、农发展的各科设置基本都一样,所以其12、13年的复试分数线大都在370+/-。

而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就其专业所属类型而言,是一个单独的类型——农业推广。专业设置的初始目的就是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各种技术、理论、人才支持,是一类相对来说较为新兴的学科,在农业推广目录包括:作物(470101)、渔业(470108)、园艺(470102)、农业机械化(470109)、农业资源利用(470103)、农村与区域发展(470110)、植物保护(470104)、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470111)、养殖(470105)、农业信息化(470112)、草业(470106)、食品加工与安全(470113)、林业(470107)。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则是农业类经济学科的直接对应专硕,12、13年其分数线基本徘徊在330+/-。

2)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的比较

人大农发院的农推,绝对是全国NO.1,在录取分数线这个环节更是绝对是全国最高,12、13年都远超过中国农业大学的300+/-。

个人理解人大农发农推分数相对较高的原因:

1、人大理论经济学和社会类科学在国内堪与北大并驾齐驱,可谓执牛耳;

2、名气大所以就业、深造有优势;

3、人大的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所挂院系是农发院,其前身是人大享誉神州的计划经济系中农林经济专业。人大理论经济学科近几年教学评估均为全国第一,其内部隐含实力、教育资源、学生能力不可忽视,而中农农业推广(农

村与区域发展)所挂院系是人发院,更偏向于人文社科,在经济学方面继续深造、高薪就业相对更难。

3)近年农推就业、考博情况

就从学长了解的毕业生数据,农推的就业、继续深造的情况是整体来说是属于中等偏上的——由于是专硕的缘故,绝大多数的同学在被农推录取以后都会有十分清晰的目标和未来规划:相对早的准备实习而不是徘徊在学术or就业之间,而这也确实给农推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好像是废话……)。

当然,大多数的农推学生是选择在研究生的两年生活中多多的积累工作经验,找较好的单位实习,而最后也就是为了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一个好的offer;在学术方面,也有一些的农推学生考入人大农发、清华三农以及各个研究所的博士(好好准备,考名校博士不难)。

有人问,进入一个半经济不经济,半农业不农业的专业,以后的具体就业方向在哪里?

答:目前,我国农业部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部、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每年都会招收农业经济相关人才(这是博士的追求目标,11年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在农发院录用博士2人,不要硕士滴)。

农行、农发行、工行、交行等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都是较缺人手(农推有直接进入工行总行的先例),只要你在研究生两年努力学习、好好实习,有着经济学相关专业背景+农业、农村金融知识背景的农推毕业生,找一份在供你在北京生活的工作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再次注意:人大经济相关专业找工作都是不用过于发愁的,这里提及农推就业前景是不希望有志于报考14年农推的学弟、学妹对于就业过于悲观。就综合、

整体情况而言,经院、商院的学硕、专硕相对会更好、更高薪就业,当然他们的录取分数也是更加可怕的,其中利弊,需要个人权衡取舍。

三、2012年农业综合知识四专业课书目及分析(by肉—2012届农推第三名、2013农发院考研QQ群群主){13年10月专业课书目已改,后文详细解释}

专业一:农业综合知识四(含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

1. 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学),作者,程漱兰(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三农研究专家,农发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761页,1997年出版。

2. 发展经济学,作者,德布拉吉(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农发院海外外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上下两册,上册430页,下册824页,1999年出版。

3. 管理学,作者,郑风田(农发院副院长,招生办主任),中国邮电大学出版社,共487页,2003年出版。

4. 管理学配套辅导指南,作者,郑风田,中国邮电大学出版社,共195页,2005年出版。

农村发展学、发展经济学这两本书基本是买不到了,大家用的基本都是原书的复印件。而学习这两科的较为令人头痛的两点是:1、农村发展学是没有课后习题的;2、发展经济学的中间是有缺页的。

宏观的来说,农综四考查的面广,知识点多,要想拿一个较高的分数不是很容易,但是如果备考充分,拿110左右是没有问题的。2012年农综四的分数普遍偏低。100+的不到十个人。所以不要认为农推分数低好考,农推的专业课给

分低,你的总分上不去。下面我对3门课程说一下复习的思路。

一、农村发展学。这本教材就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学习时要把握住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历史上的三农大事件要学会分析,例如全国农业学大寨现象。试题会结合实际,因此也要关注一下如今的三农热点,以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前沿学科,难度较大。学科中有很多经济模型,注意计算题有可能考查。重要的理论要用自己的话简述下来,以防考名词解释。建议从来没有学过发展经济学的同学拿谭先生的概论辅助着看。谭先生的发展经济学概论是入门级教材,而人大指定的教材接近中级,直接接触太困难。人大复试考发展经济学,基本按谭先生的准备就可以,所以你初试看了谭老的书,你准备复试就轻松了。

三、管理学。注重案例分析。注重管理理论。一些重要的理论要尝试背诵。课后题的案例尽量看一下。这本教材很入门,比周三多教授的要容易理解。没有太大的困难。

四、就2012年总体反映来看,大家认为发展经济学比较难,很多知识考的很细(但是在教材中),农村发展学的试题入手简单,但是真正要分析透彻也很困难,需要你有比较广的知识面,建议大家把肉哥给的农村发展的课件看一下,增加一下知识储备(我复试就用的肉哥送给我的农村发展学的课件,效果不错,谢谢肉哥,哈哈)。管理学案例分析较多,大家感觉比较简单,多少都能答上。

恩,就说这些吧,农综四你准备充分拿个110应该问题不大,大家把握住教材就可以。

篇二: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t">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

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 4 县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分类 ............................................................................................... 5 全国百强县分布及特征分析 ........................................................................................... 6 重点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 7 城镇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 10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 11 附 报告详细目录

一、 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

一国的国民经济是由多种类型的区域经济耦合而成。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单元。按其形式的直接缘由可粗分为两类:一是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等;另一类是“行政区域经济”,如省城、市域,省、市、县又是行政管理层次,而且行政辖区内的经济活动,即构成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可见,县域经济首先是区域经济,但又不同于像长江三角洲等那样的区域经济,不同于沿长江和沿京九那样的经济带。同时,县域内农村占有广阔空间,农民占绝大多数,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二、三产业还不够发达;但县域经济也不能简单认为是农村经济或农业经济。

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历史内涵。这个内涵,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县域经济自身固有内涵的综合性;二是要从外延上看,就是县域经济外延的圈层性。所谓县域经济自身固有内涵的综合性,是指县域经济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以及一、

二、三产业的综合体。县域经济涉及到投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过程,涉及到“农”和“非农”诸多行业和部门,涉及到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等主体。这些过程、行业、部门、主体构成县域经济的丰富内涵。县域经济内涵的综合性要求从经济要素到行业部门的多领域来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二)县域经济特点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2、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

3、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的重要推动,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

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7、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 县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注重经济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型模式。

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区位优势发展型

这类县域主要利用沿海、沿边或紧邻政治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和贸易经济等,属于较早实现经济腾飞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二)产业主导发展型

这类县域主要利用自身具有比较优势地位的资源和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如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国家重点产业布局优势、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主导发展型根据产业不同可以分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和服务业主导型等。

(三)市场导向发展型

市场导向主要是指面向国内市场还是面向国际市场,也即内向型和外向型。在我国东部具有区位优势的县域,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跨国贸易是其发展的主要特征。而一些内陆县域由于位置所限,其市场主要面向周边地区,大多属于内向型。

这些发展类型尽管侧重点不同、发展途径不同,但其发展内涵却基本相同:都以提高经济总量为目标,都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条件为竞争手段,更重要的是,都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都属于“经济增长型”发展模式。

这种经济增长型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夯实了经济社会的微观基础,并使得县域经济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进而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的弊端日益显现,有些地方甚至到了难

篇三: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

xt">一、上海地区汽车集群状况

1、上海区位优势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长江口上,航运可直达沿海沿江17个省市,可以成为连接国内国外市场的节点。

2、上海汽车、零部件分布状况

上海共有10家整车厂及346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固定资产总计达1135.68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1322.29亿元,利润总额200.24亿元。另外,上海还拥有上海汽车工程院、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大众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以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在汽车经销领域,永达、东昌、安吉都是国内知名的汽车销售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良好的工业基础使上海汽车产业链得到了充分的延伸,上海宝钢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掌握先进汽车钢板生产技术的钢铁企业,其生产的汽车钢板已被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厂家选用。

3 、上海汽车业综合实力状况

二十年来,上海汽车产业产生了一大批在整车及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作为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截至2004年,公司注册资本53.14亿元,资产规模1069亿元,员工6万余名,年产能90万辆,是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该集团公司拥有上市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投资参股了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在整车制造企业中,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作为国内最主要的乘用车生产厂家,先后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排名第一。上海大众是国内首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企业,拥有三个整车生产厂及一个发动机厂。上海通用是中国唯一一家建成投产后8年内产销超过100万辆的企业,目前上海通用的金桥生产基地拥有两家整车生产厂及一个动力合成厂,年产能32万辆整车、10万台自动变速箱、20万台发动机7。在200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海通用以41.34万辆居首,上海大众以35.2万辆居于次席。此外,上海还拥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04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综合竞争力前42强企业中,落户上海的有15家。

4、上海汽车业未来发展展望

在整车和零部件公司数量、实力、整车产量、零部件产值、成本控制、新产品推出、吸引外资力度等七大类指标方面高居全国各地区的第一位;在上海区域市场(汽车保有量)方面也仅位于京津地区之后,居全国第二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条件最好的地区。

二、江苏汽车集群状况

1、江苏区位优势

江苏省地处中纬度,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无霜期达200-240天,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江苏东临太平洋,拥用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周边有上海、浙江、安徽、山东三省一市环绕。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纵横全省,长江水运连接中国腹地。这里平原辽阔,河湖众多,百草丰茂,世称“鱼米之乡”。全省现有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69%,居住着7110.16万勤劳善良的人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93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江苏现设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盐城、淮阴、宿迁和泰州13个省辖市,下设64个县及县级市。江苏北部的滩涂开发、粮棉种植全国闻名。南部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工业、汽车工业及轻纺、旅游业构筑起座座明星城市。

2、江苏整车、零部件分布状况

江苏省有南京菲业特、春兰汽车、上汽仪征、扬州业星,还有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业,这一地域形成密集的汽车工业园区。最近长安福特宣布将在南京建第二工厂,将福特及其联盟企业马自达吸引过来,与南京菲业特形成在江苏的两个核心主机厂,有助于带动这一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

3、江苏汽车综合实力分

(1)汽车产品产销情况

2008年1-4月,全省9家整车生产企业(不含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分公司,原因是该公司为非独立法人,其作为长安集团的生产基地之一,产销量统计在集团公司内)生产汽车10.49万辆,同比增长7.84%,销售汽车10.66万辆,同比增长15.41%。其中,乘用车产销6.90万辆和7.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9%和24.66%;商用车生产3.59万辆,同比下降1.45%,销售3.66万辆,同比增长1.05%。乘用车中,轿车产销4.17万辆和4.2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11%和7.47%。

(2)汽车工业生产情况

1-4月,江苏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693.9亿元,增长23.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85.0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出口交货值74.3亿元,同比增长

4.2%;

(3)汽车市场情况

1-4月,江苏消费品市场汽车类商品销售额225.9亿元,同比增加16.2%,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7.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

三、浙江汽车集群状况

1、浙江区位优势

目前,浙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7.8∶52.5∶39.7,产业结构多年来以轻型工业为主。2003年,重化工产业开始成为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重化工业增加值超过了轻工业,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浙江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和普通机械等7个行业利润占中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涌现出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2、浙江零部件企业集群状况

浙江省汽车工业基本依靠民企浙江有吉利汽车公司,吉利汽车公司在上海金山区枫径镇也建有轿车生产基地。浙江省已经形成以万向集团、华翔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和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业,很多零部件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出口规模。

3、浙江汽车业综合实力分析

从政策环境来看:2005 年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 年,全省汽车及零组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400 亿元,其中整车产量达到100 万辆,零组件总产值超过1600 亿元,初步形成两基地一中心的产业格局,即全国重要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中高档客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组件制造中心。从产业基础来看:民营经济发达,且对投资汽车及相关产业热情高涨;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已经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和专业分工的特色。若结合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把电子化、模块化的汽车电子技术引(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农村区域与发展专业大学排名)入浙江汽配行业,浙江汽车配件行业从零件化到部件化应可期待。

四、安徽地区汽车集群状况

1、安徽优势企业

安徽的江淮和奇瑞两家汽车集团就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企业。目前,省内既有世界知名的安徽奇瑞轿车,又有领先国内的瑞风商务车、JAC轻客底盘和轻型货车、现代客车、昌和微型车,以及星马、扬子等一批品牌汽车。安徽拥有自主品牌汽车工业这一优势不仅可以促进整车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零配件工业的发展。因为如果是国外独资或者合资企业,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立的配套体系,本土的配套厂商很难进入。在这一点上,安徽汽车配套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安徽汽车实力分析

安徽汽车工业的四大家族:芜湖奇瑞、江淮、昌河、马鞍山星马四轮驱动,他们分别生产轿车、轻卡和商务车,微型车以及特种车,产品各不相同,不会造成同室操戈。2004年江淮客车专用底盘全国第一,轻卡全国第一,MPV全国第一;奇瑞公司轿车年出口占全国轿车出口总量的67%;星马公司生产的改装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三。

五、长三角地区汽车协同合作状况分析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扬州一南京一镇江一常州一无锡一上海,这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十分集中的一条走廊。这里有背靠着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两大跨国公司的全国最大的轿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有南京汽车集团和民营企业浙江吉利等汽车公司。而且正在打造一条长江三角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

标签:区域 农村 大学排名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硕士 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