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安然过冬,老人要防季节多发病] 秋冬季节多发病

时间:2019-04-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季节更替呈现出周期性节律,若节律被破坏就会形成疾病。例如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次年初春;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也由深秋起,随天气渐冷而发作的可能增加。此类现象,医学上称为季节病或气象病症。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变缓,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能量,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是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减弱,往往导致旧病复发。
  
  1.防感冒
  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感冒,但以秋冬季为高发期。尤其是冷空气入侵,秋冬交接后的第一次降温,如最低气温自零上降至零下,1~2天内就会有大批人患感冒。冷空气过后出现的冷高压天气,也容易使人发生感冒。感冒是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诱发肺心病、老慢支、肺炎、哮喘病等。因此,要重视预防感冒,加强耐寒锻炼,入冬后应坚持户外活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这样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御寒邪侵袭,防止感冒发生。
  
  2.防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对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不会发病。一旦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这时病毒就会经过一系列变化进入鼻黏膜上皮细胞,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造成中毒症状。老年人因为自身免疫功能较差,而易患流感。预防流行性感冒,应于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增减衣服,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也可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之前注射疫苗。
  
  3.防关节痛
  秋冬过渡季节,气候变化剧烈,晚秋、初冬较强的冷空气能引发关节疼痛发作。一般来说,当日温度变化在3 ℃以上,气压和相对湿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疼痛发作也可能出现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因此,有关节炎和其它伤痛的患者,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可利用护膝、护肘等保护用品。要加强锻炼,以改善和调节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疼痛。要注意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及时采取保暖、驱湿措施。
  
  4.防气管炎
  气管炎多在冬季复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不仅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与气候有关,而且其病情加重或复发也与天气有关。在北方地区,当同日温差大、隔日温差大、相对湿度高、风速大时,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加重者就会增加。由此可见,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与病情加重都与寒冷有关,通过耐寒锻炼和增强体质可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5.防中风
  每年入冬以后,各医院急诊科的中风患者都会骤然增多。据医生介绍,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易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中老年人生理上逐年趋于衰老,体温调节及血管弹性反应性降低,对于外界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降低。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是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三要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6.防心梗
  隆冬季节与冬末春初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张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7.防胃病
  患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的老年人,往往到了冬季都会旧病复发。这是由于寒冷刺激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黏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8.防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皮肤病,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肌肤护理能力减弱,同时出现皮肤退行性萎缩。入冬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致使老年人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而引起皮肤瘙痒症。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禁食煎烤、油炸、咸辣、燥热等食品。还应选用些养血益胃、润肤止痒的食物或药物,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等。
  
  9.防尿频
  冬天,有很多老年人夜间尿频尿多,少则三五次,多则十余次。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功能减弱。中医认为,老人肾气虚亏,膀胱气化无力。因为尿频,老人不但睡眠受到严重干扰,还常因频繁起身而感受风寒,加重呼吸道疾病。可采取食补的方法调理,如常食虾、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桑椹、鳖、猪骨髓等,能滋补肾阴。
  
  10.防皮肤皲裂
  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皮脂腺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尤其是手和脚经常露在外面,散热面大,再加上冬季常常吹干冷的西北风,手和脚上的油脂很快就挥发掉了。所以,一到冬天,人们总是觉得手和脚上干巴巴的不舒服,而且慢慢的就会出现裂口,甚至流血,日子长了,有些人的手脚就像长了一层“树皮”。预防冬季皮肤皲裂,应注意平时不要用碱性重的肥皂洗手洗脸,天冷要减少洗手的次数;洗完手脸后,要用干毛巾擦干,并擦一点油脂、甘油或护肤膏,以润滑皮肤;维生素A有保护皮肤、防止皲裂的作用,冬天应多吃些胡萝卜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的食物。
  
  11.防冬季抑郁症
  冬季一到,情绪出现问题的机会也渐渐增高。专家认为,这与日照时间的缩短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防冬季抑郁症除了参加心理辅导、一定的抗忧郁剂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有效辅助疗法。在萧瑟的冬季里,让自己多晒太阳非常必要。
  
  12.防鼻出血
  鼻出血现象在冬季最容易发生,这是由于气候干冷,鼻腔黏膜也变得干燥脆弱,很容易受伤而导致小血管破裂。老年高血压患者流鼻血的情况就更为紧急,尤其是一些抗高血压的药物会使末梢血管扩张,导致出血量相对增多。轻微的出血可采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或其它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平时需多饮水,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空气加湿的方法,给自己制造一个湿润的小环境,使身体逐渐适应干冷的空气。
  
  13.防肺炎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季节是肺心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的各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所以极易患呼吸道感染而继发肺炎。由于老年人潜在疾病的并发症多,所以老年性肺炎死亡率极高,8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病因中,肺炎为第一位。另外,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病、糖尿病、心脏病或肿瘤等,常容易引发肺炎,加之近年的大气污染严重,也对肺脏造成伤害。预防肺炎最重要的是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能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酗酒等;注意饮食清淡和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积极治疗慢性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标签:人要 过冬 安然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