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结合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的实例工程,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的浇捣、养护、后浇带与施工缝的施工和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具体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施工;浇筑;后浇带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用地约为20003?,为一幢26层住宅楼,一幢24层办公楼,一栋商业会馆及一栋保留用房,总建筑面积86700?。办公楼底板厚度2000mm,裙房及车库750mm,高层住宅楼底板厚度1500mm,底板下垫层厚100mm。
   2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捣
   2.1 浇捣施工
   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遵循“一个坡度,薄层浇捣,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原则。根据混凝土泵送布料管分布,每一个布料管组织二个浇捣班组以供换班。浇捣时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每一个浇筑带的前、中、后布置三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密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面中部至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中下部混凝土的密实。第三道振动器在坡上来回振捣,保证整个坡面每2小时至少振捣一次。
   2.2 混凝土施工温度监测
   本工程的基础底板形状基本为对称形状,其总长度约为126m,最大宽度约为112m,厚度为0.75~2.0 m,混凝土的浇灌总量约为13000m ,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在该基础底板的6轴与18轴间的中心线上,设置一条测温轴线。在这条测温轴线上,共布有六个测温点,由分别为测点F、A、B、C、D、E 。每个测温点上分别设置3个传感器。该基础底板的左右对称线上,设置另一条测温轴线。在这条测温线轴上,共布有二个测温点,分别为测点G、A (其中A点为公共点)。每个测温点上分别设置3个传感器。基础底板的砼表面上及附近的大气中,还各布有一个温度测点,每个测点上分别设置1个传感器。这样,共计布有7 个测温点、23个传感器。
   3 结构混凝土工程
   3.1 混凝土浇筑安排
   地下室顶板浇筑时,因栈桥拆除且砼量较大,施工现场内满足不了施工要求,需配合业主沟通区交通及环保部门,安排在淮海西路和虹桥路用地泵进行浇筑。
   商办楼及高层住宅上部结构浇筑混凝土采用地泵,竖向泵管用型钢支架固定在电梯井道内。商业会所用汽车泵浇筑。墙、顶板浇捣时,水平泵管布置在楼面上的钢筋支架上,采用砼布料机进行浇筑。
   3.2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3.2.1 框架柱混凝土的浇筑
   为保证结构良好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隙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
   柱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混凝土浇筑,超过3m时,应使用软管或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之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必须停歇,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2.2 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梁板采用一次浇筑方法,从一端分段依次向另一端推进,即沿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置在次梁板跨中1/3范围内。
   浇筑梁板混凝土之前先将墙柱表面浮浆剔凿干净,剔到露出石子,并将松散物清除干净后,用水冲洗湿润,再浇筑一层水泥浆。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细致操作振实,使之紧密结合。
   梁浇筑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捣,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侧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
   3.3 混凝土的养护
   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保湿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对于墙体混凝土拆模后涂刷养护液进行养护,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洒水养护,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养护时间:抗渗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踏踩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4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3.4.1 施工缝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地下室外墙及底板后浇带按图纸设计位置留设,导墙水平施工缝留设在距底板上皮300mm高位置处。
   墙体竖向施工缝具体做法详见图1,内墙留设在门洞口跨中的1/3范围内。水平施工缝地下室外墙留置位置应比规定高度高出3~5mm,以便在拆模后剔除表面的浮浆和松散石子,同时应加设钢板止水带,内墙:留置在板底下皮标高上30~50mm处;顶板施工缝的留设在板净跨跨中的1/3范围内。
  
   3.4.2 施工缝的处理
   再次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N/mm2。施工缝应拉线用切割机沿线切入混凝土面10mm,再用扁铲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和软弱混凝土层剔除,露出石子,并清理干净。在浇筑混凝土时,先用水湿润并在施工缝处浇筑一层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减石子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应应拉线用切割机沿线切入混凝土面10mm,再用扁铲将混凝土表面水泥薄膜和松散石子剔除,露出密实层,并用水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在施工缝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并加强养护。
   3.4.3 混凝土浇筑要点
   (1)墙体
   浇筑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底部出现蜂窝现象。
   混凝土采用布料机分层下料、门窗洞口为防止下料挤偏要求对称下料;用φ50振捣棒分层振捣、门窗洞口处要求同时振捣(钢筋稠密处采用φ30振捣棒),分层下料及振捣厚度为40cm。现场操作时采用标尺杆控制(如图2)。
  
   (2)分层厚度标尺杆
  墙厚小于300振捣棒在墙内采用“一字型”振捣,墙厚大于300振捣棒应错开布置振捣棒移动间距为400mm(如图3),振捣时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浆为准。振捣上层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交叉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后无隔离层。
   (3)楼板
   测量工抄出楼层标高建筑0.5米线,并用红三角标记在暗柱主筋上,浇筑人员用小白线在暗柱主筋上牵出标高线,标高线要松紧适度。浇筑前用高压气泵将绑扎丝、铁钉、杂物等清理干净;用水湿润模板。
   楼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要略厚于板厚,用振捣器顺浇筑方向边浇筑边振捣,借助标高线用卷尺随时检查混凝土厚度及表面标高。振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4 后浇带、施工缝留设及处理
   4.1 后浇带模板支设
   为保证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牢固紧密且不易拆除,采用快易收口网作一次性模板,收口网外固定三根粗钢筋作为定型支撑。
   4.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按200mm厚分层浇筑,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造成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收口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网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4.3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对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及时安排人凿毛处理。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立即进行修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4.4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根据设计规定,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两个月后浇筑。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高压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
   5 结束语
  文章结合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工程实例,介绍了施工的设计、材料、技术、养护等方面的内容,并阐述了混凝土施工的各个工序,经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标签:地下室 混凝土 体积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