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对偶句 > 正文

自律对偶句

时间:2017-04-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皮亚杰与对偶故事

皮亚杰与对偶故事

对偶故事:

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对偶故事一:

A .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便替母亲裁布。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

B .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子玩,因为她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了两个问题:

( 1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2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对偶故事:

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B .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

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

( 1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 2 )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 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 , 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

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

( 1 )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 2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篇二:2013--2014下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A)

高二语文复习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凄怆(chuàng)迂曲(yū) 慰藉(jiè) 矫揉造作(jiǎo)...B.讥诮(qiǎo) 气氛(fēn)祈祷(qǐ) 毋庸赘言(zhuì) ....C.踌躇(chú)攫住(jué)胆怯(què) 迥然不同(jiǒng) ...D.汲取(jí) 怂恿(sǒng) 媲美(bì ) 驰骋想像(chěng) ...2. 选出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胜券在握 迫不急待 同流合污顺理成张 B 维妙维肖 原形必露 漠不关心标新立异 C 殉私枉法 辐员广大 辞不达意出神入画 D 销声匿迹 层峦叠嶂 拭目以待心慌意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的______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的气氛。

?过一次三峡,足可催人生出白发来的。怪不得行人要和两岸的猿声同悲了。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_______ ?西藏人在_______中听见了宇宙的呼吸声,他们早已接受人类并不伟大这一教义。

?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外,也要懂得________许多知识才行的啊!

A.散发 呜咽冥想 排拒 B.散布叹息冥想 排斥 C.散发呜咽思考 排拒 D.散布 叹息思考 排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B.能否再年轻一次,是每个人心中的渴望。

C.通过《雄关赋》一文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祖国是信心。

D..邮电部门做出了不用标准信封和不按标准书写就不予投递。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重庆人民大礼堂气势恢宏,构筑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B、 他学识丰富,才思敏捷,文过饰非,令人钦佩。 ....C、 刘玉为人正直,廉洁自律,从不搞礼尚往来那一套。 ....

D、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功败垂成在此一举。6.下列各句中....6.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村长说:“这里原是一片荒野,走出四、五十里也见不到一个人。” B.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我们调查清楚后再下结论。 C.刘老师说:“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D.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应该怎样提高服务的质量,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8.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于是从散约败暴秦之欲无厌 B赢粮而景从当与秦相较 C.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日割月削 B.以地事秦 C.义不赂秦 D.不能独完E.李牧连却之 F.弊在赂秦

10.下列特殊句式判断不对的一项是( ) A.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状语后置句)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定语后置句)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 二、常识复习(共10分) (一)判断(1分×5=5分) 1.“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

2.《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诗三百”。 ( )

3.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

5.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著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 (二)填空(1分×5=5分)

1.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是。

2.文学作品的体裁可分为诗歌、小说、 、戏剧。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

言, 。 6.同是天涯沦落

人, 。 7.座中泣下谁最

多? 。 8.小说的三要素是 、 、。

9.杜甫的三吏指的是 、 、。 10.鲁迅的小说集有、 、。 三、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题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吧。”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的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地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1.写出这段文字中使用比喻的两个句子

2.①。 3.②。 2.这段文字突出________的气氛,作用是________。

3.最后一段的画线句是写乌鸦向着远处的天空飞去了,而作品中夏瑜母亲说:“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只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乌鸦的飞走是不是说明夏瑜的死并不冤枉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2、“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请加以分析 。 3、“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这句话反映的是什么?

4、关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但最后他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B.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行为鬼祟,是个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思想麻木僵化。

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沙皇卫道者的代表。

D.别里科夫的孤僻虚伪和惶惑不安揭示了他维护沙皇统治的反动立场和变态心理,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典型。

(三).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11-14题: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自律对偶句)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⑧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⑩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诸侯之所亡 B。犹抱薪救火 ..

F.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翻译句子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子孙视之不甚惜 D。至于颠覆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次的是的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本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

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

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

有气势又有变化。

E. 本段论述赂秦的危害,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答案

一、1—5DBBAB6—10DBDBC 5、.解析(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应该用“兴高采烈”,兴致和情绪都非常高昂热烈,形容十分愉快)

7、 [解析]这里既考了“得体”也考了“连贯”。考虑是否符合语境,可以排除 A.“他本人”“敝校”太过于书面化;考虑是否连贯,可以排除C 和D,C由“学校”到“本人”不合逻辑,D中由“他”个人到“全国人民”跳跃性太大,且与前面“校友”的交代无照应关系。 二、(一)判断

1 × [解析]归有光是明代人,不是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2 √ 3√ 4 √5√ (二)填空

1. 彤管有炜 ,悦怿女美。 2.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

3.安能弯腰摧眉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三、(一)

1.AE (B、C两项没有表达这种感情,作者是客观的叙述;D项只说了其中一部分内容)2.(1)让更多国家的人认识她、了解她。

(2)让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因时间久远而泯灭。(或答“让每个

时代的人们都赞美她”。)

3.隐藏那两条玉臂的目的和愿望。

4.这句话的含意是玉臂的恢复,表面看似完整,实际上会破坏断臂所散发的神秘气氛,限制人们的想象,也就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天地神妙的整体美。 (二)

1.B 2.D 3.B 4.A5.C (三)1、《 新书》西汉 贾谊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鞭子 登上登 可靠 3D、4C

5(1)于是废除之前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毁各学派的理论文学思想著作,已达到使百姓愚昧的目的

(2)于是秦始皇便派蒙恬在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来守卫国家,使北方匈奴退却七百余里。

篇三: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打比方):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 举例:①月亮像玉盘(明喻)

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暗喻)

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暗喻)

判断下列是比喻吗?

他的性格像他母亲。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 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3.借代: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 夸张:

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的声音特别大,简直能震破玻璃

我饿的能吃一头大象

作用: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 对偶:(对联,古诗)

举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用:语言上简练工整;形式上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概括力强。

5.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

举例:1.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3.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袋佐料,调味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戏,那么时间则是无名主人公,演绎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匹快马,那么时间则是一块绿地,承受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作用: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举例:(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小明.

(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举例:钓鱼岛怎么就不是中国的?难道你连这都不想干?他怎么能这么夸人呢?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说服力;引起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印象,激发读者感情。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名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举例: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我们一出生就有着独特的价值。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练习

1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夸张 设问 B 比喻 设问 C 夸张 反问 D 比喻 反问

3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 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 B 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 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 D 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4 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

A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衔远山,吞长江 D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5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 黄家就是鬼门关。

C 南国烽烟正十年。

D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 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⑤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④⑤

7 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

例:圆规

①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圆规愤愤的回转身。

百灵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

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 )

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D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0 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对偶 比喻 拟人 C 夸张 对偶 拟人 D 对偶 比喻 排比

11.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标签:对偶 自律 对偶句的特点 对偶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