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茶经读书笔记500字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茶 读后感

品《茶》有感

药物分析07黄伟文 0703504106

茶,对于我们潮汕人来说,从出生就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早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佳品,但对于这么熟悉的东西,我对于它的了解也只是从那时我读过的几本书里才深刻了解到:

细细读了《茶人三部曲》,对茶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颇多,知道了‘茶性易染’。茶叶的存储要远离厨房和一切气味很强的地方,比如刺激的大蒜味极易让茶叶吸收,泡出的口感很奇怪,导致茶叶的品质变劣。也因为茶性易染的特性,人们发明了花茶的制作方法,清晨采摘来的茉莉花,在太阳没出来之前用毛巾盖好送去茶厂,专业的茶师傅把茶叶和茉莉花放在一起充分地搅拌,茉莉花的芳香就渗透到了茶叶里面,制作出茉莉花茶。

《茶人三部曲》中的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文革中,茶庄的主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因为茶可以清心,重要的是让自己有一份淡泊的心境和一份真实的宽容。也许就是因为淡泊的心境和宽容的原因,才让他们百年企业基业长青,毅力不到。

说真的,阅读过这本小说后,我才品味到:茶里面,有生活的惬意,生命的惊喜,生命的坦然。可能你离不开社会的优胜劣汰,在物欲迷离的时代,人们也不会挣脱俗事的纠缠,但就像茶道哲学,茶道重在心境。它的本意,就是心要先静下来,不浮躁,然后精神才会到达“物我两忘”的境界,就算最终不能到达,也从过程中体会到“静”的真意。

另一本令我难忘的就要数《名山问茶》了,系统阐述了遍布大江南北的华夏名山之地理环境与气候对茶生长的密切关联与影响,以及古往今来茶文化的历史演绎脉络。述名山品山茶漫山遍野灵山草,雅俗说民风颂茶趣茶经诗文赞。读完《名山问茶》这样的专业书籍,大体您就可以饱览祖国版图的地形地貌,西高东低、山峦起伏、气象万千的美妙景图。蜿蜓绵延的山脉,敞开其宽阔的胸怀,无私地向人类馈赠内在的丰富宝藏,一展其容颜的风采,任世人观光

游览。甚至奉献出每一寸肌肤,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接受奇花异草的弄姿,更有那流传千古的茶叶树。。。。。。

《名山问茶》多方位诠释了茶的民俗民风以及茶诗颂歌。“琴棋书画诗曲茶”乃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彼此密不可分。“茗爱佳花饮,诗看卷素载”,“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中的必须品。白居易诗云:“食罢一觉醒,起来两盅茶”, 文人好茶,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茶在百姓中的重要作用。

品茶需要好的心情,良宵独坐静思观画品书,清爽的茶液幽香四溢,齿间留香,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品味出书法的意境和精妙。清除烦虑,品味出茶的许多人生韵味,心灵复归平静。

书中,对于品茶自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品茶如此,读书亦如此,读《名山问茶》一书,读第一遍,领略华夏祖国大好河山图,山美水美人美,茶更美。读第二遍,方知著者的才术渊博,博学古今,文风文笔恢弘、细腻且流畅。读第三遍,真正体验到了书中所描述的茶文化的精髓和真谛。深入人心。

“夜后静思陪明月,晨前爽心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喝一杯好茶,听一首名曲,读一本好书,写一幅好字,便能在平淡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有一份淡泊的心境,此为读书品茶之趣了。

篇二:中国文化读本 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读本 读书笔记——叶朗 朱良志 《中国文化读本》是由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主,力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汉语水平。Featuring the distinctive height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s share with you their insights into the concepts and pass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over the past 5,000 years. On reading through this historical range of remarkable creativity and flair for innovation, still evident today in living artistic masterpieces and folk traditions, you soon ac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 life views, aesthetic pursuits and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rough every work of art or architecture, a fascinating story or legend unfolds?? 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 4.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孔子追求天人合一。老子 1.《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汉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以他为基础,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15世纪左右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 3.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2下载券 45人已下载下载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老上海 1.石库门是伴随上海的都市化而产生的只用民居建筑。产生于19世纪为五六十年代,是一种占地少、用料省、造价低的房型。房型大多为三上三下式,楼下正中为客堂,两旁各一厢房。石库门的建筑用黑色厚木板做成大门,门四周是花岗石或宁波红石做成的石条框,所以被称为“石库门”。后为适应中产阶级的需要,出现一种新式里弄住宅,去掉高墙和乌漆大门,增添卫生间和煤气灶,小天井改为小花圃,称为改良式石库门。 2.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如鲁迅、茅盾。巴金、瞿秋白、郁达夫、梁实秋、邹韬奋、沈从文、徐悲鸿、阮玲玉都住过石库门,其中不少人在亭子间(二楼,厨房顶上,常年无阳光,冬冷夏热租金便宜)里写过作品。 3.石库门连成排构成里弄,弄堂生活习俗的一个特点是开放性。 4.新天地就是在石库门弄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中国服饰 1.唐装并不是唐代流行的服饰,而是20世纪形成的服装样式。它是在清代满人的服装(主要是马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融入了一些西方服装的元素。 2.唐装四大要素:一是对襟,女式的多是斜襟;二是立领;三是连袖;四是盘扣。 3.唐装一般都有花卉文字图案装饰。花卉:牡丹、梅、兰、竹、菊。文字:福、禄、寿、双喜等。 4.旗袍本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和中国南方服饰以及西洋晚礼服的融合。 5.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蜡染。汉代丝绸之路的交流物品中就有蜡染。 6.贵州是蜡染最普及的地方。蜂蜡是作为防止染色的材料。冰纹现象就如同开片至于瓷器,是蜡染的灵魂。 7.中国戏剧服饰中旦角的水袖极有魅力。 中国的美食 1.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2.四川菜辣中带麻,麻才是它的独有风味。“三椒”:花椒、胡椒、辣椒。 3.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天津那狗不理,浙江东坡肉,福建佛跳墙,四川麻婆(破)豆腐,扬州四喜丸子,东北大丰收。茶 1.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有饮茶的习惯了。 2.唐代时,日本的僧人

从中国引入茶种,与同时引入的禅宗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日本茶道。 3.英文tea是按照福建读音翻译。 4.唐代陆羽学《茶经》,被奉为“茶圣”。 5.喝茶首先取一个“清”字;追求“闲”,讲究“敬”字。 6.喝茶,一看水,二看茶,三看茶具,四看火。 7.茶水要活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8.茶叶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等。绿茶是中国茶中的主要种类,占产量的七成左右。著名绿茶:杭州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以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茶最为著名。乌龙茶属于青茶,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和台湾。黑茶以云南的普洱茶为代表。 9.南方太湖之畔的宜兴紫陶器茶具很受人们的喜欢。 10. 煎茶的活火指的是炭火。 11. 中国茶道中,有四观的说法:观色、香(三受:鼻受,舌受,心受)、味、形。 12.茶树是种下种子长成的,不能移栽,由此象征婚姻的忠贞不移。订婚礼称“茶礼”,女子受聘称“吃茶”,订婚、结婚称为“受茶”,订婚的定金被称为“茶金”。酒 1.中国名酒:白酒有贵州的茅台,四川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酒,安徽的古井贡酒,台湾的金门高粱,北京的莲花白、二锅头,黄酒有浙江的女儿红、竹叶青、花雕,啤酒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 2.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被称为“草圣”。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张旭齐名,被称为“颠张醉素”。过年喝年酒,端午节喝雄黄酒,重阳登高喝菊花酒。 民居 1.北京四合院的突出特点在“院”上体现出来,是一个封闭性的院落。自元代定居北京开始,就已经出现。 2.四方街是丽江的核心地带。 3.人们用“三房一照壁”概括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特点。 4.安徽的南部,有一片被称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徽州民居,是中国江南村落民居的杰出代表。 5.被称为徽州民居第一村的西递,是胡姓聚居的古村落,村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建于1691年的履福堂。 6.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州民居代表之一的宏村,就是以其独特的排水系统享誉世界。水系就像牛肠一样绵延过每家每户。 7.西塘在浙江嘉兴,位于杭州上海之间。它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被称为“吴根越角”,即交界处。西塘大致规模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在明清时期是江南很有名气的商业大镇。弄堂很有名(石皮弄)。 功夫与蹴鞠 1.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初创于5世纪末。6世纪时达摩在此修禅,修出了他的壁观禅法,此寺因而闻名天下。 2.太极门派:陈式太极,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孙式太极,武式太极。 3.圆、在阴阳中追求流动的妙韵是太极的两个特点。 4.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是中国功夫的重要特点。 5.中国武术立足于防守功夫,并不以攻击为主要目标。融合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八不打)。 6.中国足球据说是在远古的黄帝时代就以产生(不可信)。战国时期的齐国就已经流行这样运动,汉代更流行。汉时足球皮做的,但不充气。 7.自唐代开始,足球演化成节日民俗活动,还成了女子也能参加的运动。围棋 1.“烂柯”是围棋的别称。(山上放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传说。樵夫王质) 2.为其中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围棋是模仿天地造的,纵横有垂直交叉的19道平衡线,361个点,被说成是模仿一年的天时。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圆点,是所谓的“星位”,中间的星位,叫“天元”,这是模仿星象。 3.棋手们也把围棋叫做“乌鹭”。 4.围棋体现中国人的竞争哲学:1,胜者不一定消灭对方,不一定剥夺对方生存权,而是平等竞赛,多的为胜。2,围棋的胜利不是零和游戏,而在竞争中营造共存的局面。 5.围棋一个别称:手谈图书目录 序言 前言 智慧与信仰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 天:生命创造之源 仁:从爱父母到爱天地万物 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二、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 反者道之动 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状态

三、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阴阳是《周易》的基础 《周易》讲变的道理 《周易》的象 四、《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充满智慧的战略思想 利用对立因素造“势” “慎战”的警告 孙子的智慧超出军事领域 五、禅宗的妙悟学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美从何处寻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六、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天坛中的神 蓝天白云中的天坛 敬畏自然 祈求百姓安康 人与天的交融 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生”的哲学 万物之生意

最可观 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创造与交流 八、诗意的符号:汉字 符号中凝结的思想和历史 有感情的符号 优雅的形体 九、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与航海术 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火药: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十、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时尚品丝绸 开路者张骞 向“西方”开放 龟兹石窟 十一、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防病于未然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穴位和经络 十二、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艺术领域的开放 宗教领域的开放 玄奘、义净:学习异质文化的热情 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十三、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先进的航海文明 面向海洋的开放心胸 共享太平的愿望 十四、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和平的愿望 在隔离中融合 长城的“精神” 长城的美 十五、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一条看不见的龙脉 紫禁城的色彩 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艺术与美感 十六、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以乐治国 以琴慰藉心灵 十七、青铜器中凝结的精神 神秘的礼器:大盂鼎 飞旋的精神:莲鹤方壶 速度的魅力:马踏飞燕 蜀国的祭器:三星堆青铜器 十

八、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的发现 秦陵地下宫殿 驱使天下的帝王气势 充满生气的彩绘雕塑 十九、佛像:永恒的微笑 莫高窟中观音菩萨的美 麦积山佛像的淡淡笑意 龙门的光明之神 青州佛像的会心微笑 二十、飞舞的线条:书法 舞的节奏 书法如兵法 风流潇洒的《兰亭集序》 沉着凝重的颜体 二一、水墨画的韵味 无色的世界 超越形似的造型原则 宋元山水境界 明清以来水墨新创造 二二、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杜甫诗的沉郁之美 李白诗的飘逸之美 王维诗的空灵之美 二三、明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 《三国演义》:三国历史的全景画 《水浒传》: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 《西游记》: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 《红楼梦》:“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 二四、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 自然天成之美 纯净如青花 含蓄内敛的境界 造型和画意 二五、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曲径通幽 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石头的意味 ?? 民俗与风情 参考文献

篇三:古瓶读后感

茶酒飘香千年远

——读《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有感 这学期是大学里完成分流后的第一个学期,老师推荐我们阅读许多的专业书籍,于是我

就在诸多的书目中选定了孙机先生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进行了一些阅读,有了一些

感悟。

在这本书中所讲的诸多物什中,有几样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项便是酒,酒在中国

乃至世界的饮品史中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它除了最基本的饮用之外,还有作祭祀用,佐药

用等诸多用途。喜庆时喝它,悲伤时也喝它,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喝它用它,可

以说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古人也像汉字那样给酿酒找了个祖先——杜康。《世本》有云:“杜康作酒,少康作

秫酒。”说的就是杜康是酿酒的祖先。当然,以上只是我国古人的传说,根据《中国古代物质

文化》所述,不用曲的自然发酵之果酒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出现,人类就是通过它第一次接

触到酒精,而《淮南子·说林》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进而,古人又将谷芽,麦芽用于酿酒,制造出一种酒精度很低,味道淡泊的甜酒。又进

而培养出曲霉,制出酒母,粮食酒终于问世,这是造酒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而经过了从西

域传来的蒸馏之法后,酒的度数也有了变化,而在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酒也有了不同的

香味口感等,变成了极富韵味之物。不过光有酒是不行的,还要有酒器相配方能更显个中滋味。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

提到:“喝汾酒当用玉杯”“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等。以上是小说之言,而

在现实生活中,甲骨文中有“卣”的记载,是当时最重要的酒器,不过它究竟是何物,却仍

是一个未解之谜。此外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酒器——爵,在一般的印象里,爵也是用于

饮酒的,不过据孙机先生所说,开始时爵是用于盛放祭神用的香酒,后来经过改造,才成为

饮酒用的饮器,到汉代时则变成了源于手掬之抔的杯,再后来到中唐时则变成了碗盏了。 另

外还有贮酒所用的瓶等,在这儿就不赘述了,以上就是我国古代酒的发展历程。 虽然庄子说

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但古往今来的豪杰英雄却少有不饮酒的,汉高祖刘

邦就是个好酒之人,更有一件驱蚊,当年郦食其来投时说自己是读书人他就不见,而说自己

是“高阳酒徒”时他便想要与之相见。而且酒在特定的场合能够发挥不少作用,如曹孟德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李白斗酒诗百篇等都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古人创造出了酒文化,而它

也反过来推动了其他文化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发展,令我国古代的物质精神文化散发

出耀眼的光芒。

而另一种与酒经常相提并论的饮品是茶,茶作为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三大饮料,比酒更深入地进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贫苦小民喝不起酒,但粗茶还是可以饮到的,更

有一项,茶叶在古代颇受外国喜爱,与瓷器,生丝等物品一直是出口的大宗。据书中所说,我国的饮茶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汉至六朝的粥茶法,第二

阶段是唐至元代前期的末茶法,第三阶段是元代后期以来的散茶法。在粥茶阶段,煮茶与煮

菜汤差不多,在煮茶时还要加葱姜枣等作料,而茶圣陆羽则对这种茶颇为不满意,认为煮出

来的是如同沟渠间的弃水。而大约公元746年前后,陆羽的《茶经》出世,详细记载了茶的

生产,加工,烹煮,饮用,器具及有关的典故传说等,以致被后世当作茶神。陆羽在茶史上起到重大作用,但他处在粗放式饮茶向精致式饮茶的过渡时期,因此他提

出的模式不可能一下子就非常考究。自宋代以降,茶则越来越精细了,末茶法的不断发展,

茶饼的制作精细,茶具也越来越完备精美,却是与宋朝安逸享乐的风气。到了元代后期,饮

散茶之风兴起,茶叶不作压饼碾末,焙制晒干后,直接用水冲沏,已经是和我们今天的饮茶

方式差不多了。虽然饮茶的方式不断变化,但茶叶的那一抹清香却未曾发生变化,这一抹清

香伴随着达官贵人,寻常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生生植根在人们的心中,而饮茶方式的变化也

反映出人民技术水平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变革。 班级:14历史学姓

名 :钱超 学号:

14520902篇二:《走出疑古时代》读后感读《走出疑古时代》

徐典 12历师本 112512114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学勤先生,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是我国著名的青铜器专家、

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古文字学和文献学,长期致力于汉以

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这本书就是他的这种

研究方法成果的体现,是他与“走出疑古,进入释古”的思想相关的论文合集。 “走出疑古时代”是李先生1992年一次演讲的题目,这次把那篇演讲作为书的导论,题

目就成了书的标题。李先生演讲之后走出疑古的思潮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994年这本书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97年又出了修订本,07年由长春出版社出了新版,

后两个版本跟初版比多了一些李先生新作的短文,我看的这本就是最新的07年的版本。首先解释一下标题,什么是疑古?从字面意思看,疑古就是怀疑古代,实际上差不多,

它是对古史资料的怀疑,是一种辨伪思想。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讲,史学界的三种趋势是“信

古,疑古,释古”,信古是对古史全盘接受不加辨别,疑古专注审查史料,即史料的辨伪工作,

释古则是将史料融会贯通。疑古思潮在宋朝首次流行,以义理之学取代汉唐的注疏之学;清

初时第二次流行,其实有一点很有意思,清代的文人大部分是反对宋学的,他们对古书辨伪

往往是为了批判宋学,但疑古这一思想本身,却是清人对宋人的继承;到了晚清,疑古的思

潮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有了特殊的进步意义,即破除对古史资料的一味尊信,冲破网罗,批判

旧的传统观念,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疑古思潮总结了宋

清以来辨伪的成果,完善了辨伪的方法和理论,其中以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

观最有影响。而疑古思潮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就是对古书的辨伪。但是自宋以来的学者疑

古辨伪,往往议论纷纭,难于折中,以至于梁启超认为汉以前的古书几乎无不可疑,产生了

“东周以前无史”的观点。李先生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疑古派以古书论古书,

不能跳出书本,找到实际论据,所以无法重建古史。而解决方法在于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二

重证据法”,即研究古史,除了地上的证据(古史文献)外,还要注重地下的证据(考古发现

的新材料)。

标题说的有点多,其实也有一部分导论的内容。然后讲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它共分

为六篇,第一篇是关于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的发展,第二篇是关于早期玉器的研究,第三

篇是说最新(当时的)考古发现和古代文化研究的关联,第四篇探讨中原地区以外的考古发

现,第五篇说的是境外的中国文物,第六篇是续见新知,即修订版增加的李先生相关的新作。

李先生在书中着重谈了四个问题,包括上古时期的宇宙论,饕餮纹的演变,中原与边远地区

文化的交流和早期的中外关系。先说第一篇“论古代文明”。在这篇中,李先生提到当时学术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

中国文明的起源进行研究,跟以前相比有四个特点:一是加深理论的探讨,二是强调考古学

的重要,三是重视传说的价值,四是反对文明起源单元论。其中的重视考古研究体现了二重

证据法的正确性,重视传说的价值 则说明一味疑古不可取,如果细心整理分析古史传说,应该能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线

索。继续说第四点,文明起源单元论是说中国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而近期的考古研究有了

新的发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有早期文明的遗迹,除了中原地区,四川等我国西南地区

也有早期文明存在的遗迹,中国古代文明是多源的。 炎黄二帝的传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人都称是炎黄子孙,疑古思潮却否定了他们的

存在,怀疑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子虚乌有的,“东周以上无史”论一下子就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文化砍掉了一半。而李先生的观点是,上古的传说不能单纯的看成神话故事,从历史的角度

分析考察,黄帝是中原的传统,炎帝是南方的传统,而炎帝早于黄帝。他们之后还有清晰地

传说谱系,这说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比很多论著设想的要早,肯定在商代以前,而它在萌生

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广泛的分布。然后是第二篇“神秘的古玉”。这一篇中我着重看了饕餮纹的演变问题和良渚文化玉器符

号问题。 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这是饕餮作为器物纹饰

的第一个文字记载。近代有人注意到,古玉上也有类似青铜器饕餮纹的纹饰,不少学者论及

良渚文化玉器的饕餮纹,在发掘出的良渚玉上见到了典型的良渚玉器饕餮纹,其图像上半部

分是人身,下半部分是兽型,被认为是“人兽合一”的表现。这种纹饰的演变分四个阶段,

期间省略化、图案化的饕餮纹时有出现。殷商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与之相对比,有耳向角的

转化,眼睛由卵圆形向尖眼角、内眼角勾曲的转化,宽阔的口和口部向下的区分,羽冠简化

成额头隆起,面两侧都时有衬托花纹,都曾出现把正视的人面对剖为左右两半以表现侧视的

手法,都有云雷文。这些证明了良渚玉器和商代青铜器的饕餮纹虽然不是彼此直接承袭的,

但有很多相同或相近,显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良渚文化和商代文化之间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

文化,它们的遗址中发掘出的器物上有着近乎良渚和商代之间的饕餮纹饰,更加证实了彼此

之间的关系。

李先生提到,甲骨文不应该视为商代唯一的文字,也不应该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在

此之前应该就有了文字的起源。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发现了一些位置独特的刻画符号,它们

和玉器的花纹有很明显的区别,不是由雕刻技法完成后装饰在玉器的主要部位,而是划得很

细很浅,不容易被发现,并且其中一些符号不止一现,具有相当的通用性。除此之外,与之

年代相似地理位置相近且有过交流的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和玉器符号有共通之

处的的刻画符号,这更增加了说这些符号是原始文字的可能了。第三篇中李先生介绍了新近的一些考古发现和他的看法,比如西水坡龙虎墓用蚌壳排列

的龙虎图形说明史前时期末叶已有四象的说法或者至少有龙虎等,都是用考古发现的文物来

纠正前人的一些错误认识或者补充新的看法,说明史学研究无止境,新的发现可能会产生新

的理论新的认识。第四篇中李先生采用了文化圈的概念,把古代中国划分为若干文化圈,介

绍了非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发展,通过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介绍了蜀国历史文化,以蜀地禹生

石纽的研究说明夏、蜀以及戎的关系,还讲述了西北地区、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第五篇介

绍了在瑞典的针刻纹三角援戈、在英国的鲜簋、在美国的楚王盏、在日本及阿富汗的铜镜、

在韩国的铜鼎以及境外的一些其他文物。第六篇有接前面良渚 文化、文化圈、牙璋等问题继续讨论的文章,也讲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的第十一篇详

细讲述了“信古、疑古、释古”的问题,可以结合导论来看。 这本书出版之后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叫好,有人批评,我个人是支持李先生的观点的,

虽然他的书中可能出现一些学术上的错误,但不影响书所表现的思想的正确性。有些人批评

这本书说,书里也讲了疑古辨伪的必要性,那么何来要“走出疑古时代”之说呢?所谓疑古

的必要性是指书中李先生引用的冯友兰先生的观点,说历史研究要疑古和释古并存,就是讲

审查史料和融会贯通都要进行;而“走出疑古时代”中所谓的“疑古”指的也许是疑古派或

者说疑古派的局限性,走出并不是放弃,只是要跳出局限,以新的方法来进行古史的重建,

把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历史学的古史研究相结合。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理解。篇三:《泉

州讲古》读后感

《泉州讲古》读后感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与我的故乡——泉州有关的书,叫做《泉州

茶经读书笔记500字

讲古》,它讲述了古时候

泉州的美丽景观、能文能武的人们和一些民间故事及传说。其中,最令我欣赏的就是泉州人

的智慧和勇敢,而那些佳话一般的故事及人物也在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忘怀。 我读到了“睛瞑恶人秦钟震”,说他是“睛瞑恶人”,可他不是个恶人,而是个大才子,

爱说笑,做官到知府,敢于讽刺官场的腐败。也就是因为他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弊端,自然就

会招来官大人的不满,因此,这位才子被看成名教罪人,官场恶人。说他是位大才子,他的绝活是对联,他喜欢用对联开玩笑,很多时候都把人们耍的一头

雾水。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对出那副绝对后就与世长辞了。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五九”这个人,李五九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私塾先生变成一

位赫赫有名的相国,他为人善良,喜欢做善事,很是受人尊敬。他的事迹中,我最赞赏的是

他那一次“巧取提督银”,李五九把贪污违规的官人的钱财拿去捐款,他的足智多谋令我叹服

叫绝!

写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令我佩服的泉州人:智勇双全的郑成功、忠心明朝的俞大猷,

当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英雄,这些已故的泉州人都是我们骄傲! 读了《泉州讲古》这本书,我仿佛走遍了古时的泉州,结交了无数的英雄,我真的发自

内心的喜欢我的故乡——泉州!篇四:蓝色花瓶故事读后感 蓝色花瓶读后感

阅读完蓝色花瓶的故事后,蓝色花瓶的故事带给我的是深深的触动,是对我心灵的又一

次冲击。

故事的大概是讲的一个退伍军人到非常想进的公司去面试的时候,一个执行副总裁给他

出了一个题目,给了他一张纸条,让他去纸条上的地点买一个蓝色花瓶给他送到火车上,到

了之后发现地点不对,他就开始在周围寻找商店,找到后发现商店关门,照着门上的联系方

式给老板打电话的时候,老板没答应去上班,当他想砸开门窗进去拿的时候过来了一个警察,

等了很久,警察不走。于是他只好继续给老板打电话,讲起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最终,老板

感动了,来到商店把花瓶卖给了他,当他赶去给副总裁的时候,火车已经开了,于是他坐上

飞机赶到下一个站点给了老板。结果,老板告诉了他原因,最终,他成了亚太地区总裁。 反思现如今,无论是古今中外,还是国企民营企业。执行力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

问题。而执行力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只有提升企业团队执行力才能使公司制度

得到更好的实施。 人一生中工作的时间是最长的,我们在企业中要有主人翁的感觉。燃烧自

己的工作热情最终才会影响到对工作的执行力,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另外就是沟通,当我们面

临跟他类似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明确到自己的目标,在没有更好的理解上级交代的

任务时,也没有想过通过沟通去让自己明白,反之,只想着找借口,找理由,忘了最终目标。

最后,等待上级询问进度才草草了事。也许结果同样的,是 我们可以拿到“花瓶”,但是性质却变了。沟通重在换位思考,良好的沟通直接架接个人

与客户,下级与上级之间相互的思想。我们应该不满足让客户满意,要追求让客户感动,创

造客户终身价值。

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不要指望别人帮助你,要指望别人需要你。读完这篇文章,

在我内心深处又一次波澜起伏。不时的提醒自己,做个有理想,有毅力的人。高成英

2014.12.6篇五:古代文明的读后感古代文明的读后感暑假老师推荐我们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书叫《古代文明》它向我们介绍各个国家古

代风俗习惯,及一些神话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讲古埃及:古埃及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后来一个叫美尼斯的人统一了

上埃及和下埃及,并建造了金字塔。金字塔事法老的坟墓,并也是神的象征。后来古埃及人

有发明了象形文字,在古埃及象形文字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金字塔的守护神是狮身人面像。

在古埃及人们因为重视死后的世界所以把尸体做成木乃伊。看完这个故事我真是非常仰慕人

类祖先的智慧。

还有一个故事,我百思不得其解;故事是这样的,阿兹特克人人类已经处于第五世了,

所以人类应该满足神灵的要求。要是哪一天太阳没有升起,他们就会陷入极大恐慌之中,其

中一个方法就是人祭。用非常残酷的方法割下祭物的头,挖出还在跳动的心脏献给太阳。他

们认为这样太阳才会天天运转。我认为神只是一个传说祭不祭都一样,太阳都会天天运转的。

希望不要再有这种愚昧的做法了。我看完中国的故事后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中国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

的科技发明和思想文化是整个人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讲诉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向

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创造和艺术文化,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中华古文明,中国从夏、

商、周到宋、元、明、清,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无数摧残才会有今天的文化和成就,我们应

当好好的继续发扬光大,继续延续祖先的精神。 读完玛雅文化及其消失之谜的故事后,我感慨万千,不仅对玛雅人的文化称奇,也也为

它们神秘消失而感慨。它让我知道什么才是人类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文明。什么是人类真

正的智慧的结晶。

事实总是不给人思考的时间,历史总是不给人记载的时间。从文明到神话,再到我们难

以置信的奇迹。这本书使我知道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和罗马等世界文明的奴隶

到国家的历史。有楔形文化、奥林匹克技竞会、阳历和阴历等古代文化。艺术、体育、科学

创造。

我看完这本书学了很多新的知识。

标签:读书笔记 茶经 西游记读书笔记500字 读书笔记500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