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二年级日记 > 正文

回归课本,成就你的升学梦想|小学语文课本封面暗藏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对于中学生而言,阅读是从事学习的最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也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中学历史教材是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材料和必备工具,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科学地阅读历史教材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然而近年来由于高考的压力,不少学生埋头于各种参考书和习题集,把教材抛在一边,或者老师要求在书上划什么就划什么,缺乏主动性,没有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更不用说科学的阅读了。新课程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因此学生科学阅读教材就愈发愈显得重要了。
  高中历史新教材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材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 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
  ② 每章开头的“引言”和“学习建议”。“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
  ③ 课文: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注释、图片。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注释、图片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
  ④ 本课要旨,每课结束后的本课要旨是本课学习内容的核心总结或重要的结论。
  ⑤ 探究学习总结。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如何科学地阅读教材?也就是读什么?怎么读?
  首先,以目录、标题为纲,抓纲而张目。
  目录、标题是教材的灵魂,不仅提示了学习的内容,也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结构和联系,担负着指路牌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作用。
  目录、标题的表述,既逻辑严谨、脉络清晰,又体现明确的史学观念。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标题,一般包括单元(专题)、课、子目三级。古人说:“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宋史?职官志》)意思是说,抓住纲领,就能掌握、控制全局。通过研读目录,领会其内涵,就能够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的重点。
  阅读目录时要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宏观掌握历史发展线索。
  如阅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标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表明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本单元共4课,按朝代的顺序,前后相续,互相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包含“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些构成了这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和体系。
  其次,粗读引言,理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把握重点。
  每一单元,有单元引言,每一课,有一课引言,引言来自正文又指导正文,二者相辅相成。
  历史教科书中每单元的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重点。通过粗读,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知识。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引言,首先说明了早期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是夏的建立,接着介绍了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并点出其特点。其次介绍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影响。而每一课的引言,则点明发生的背景或原因。通过阅读,才能更加清楚本课发展的脉络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如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引言主要是介绍明太祖废丞相制度的背景。
  再次,细读深究正文,全面掌握学科内容。
  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是通过细读课文而获得的,这是掌握历史知识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课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关系,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述。要依据考纲,删繁就简,把教材读“薄”。
  客观地讲,教材的编写内容和考试所要求的内容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教材的编写者为了将教材阐述得生动和完美,往往将很多修饰语加进句子里,使教材的容量得以膨胀,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是要去除这些可有可无的词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浓缩。其浓缩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主干历史基本内容的把握和对历史内容的分析综合概括过程,也是历史能力提升的进程。
  由于高考的重点是主干知识,所以在阅读时要根据考纲恰当地改删除课本中的一些不重要的篇幅和内容,做到“抓大放小”。
  要读好课文,可借鉴语文课的方法进行课文分析,要做到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既要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又要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即提炼出每段要点,并分析其与标题(单元、课、目)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握一课的主体知识,构建好课文的具体知识体系了。
  如读《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个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主要是抓住夏的建立和王位世袭制。第二个子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主要掌握西周建立的时间,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内容、影响。第三个子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主要掌握宗法实施的原因、主要内容、作用。
  阅读中抓关键要素和关键词,这样可以减少记忆载体提高记忆的效率。以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为例,教材用了一个自然段(“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来阐述,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把它简化成“加强统治”、“扩大区域”、“成为强国”。再如《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简化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
  阅读中,要学会圈点批注和编写提纲。这样可帮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并创作出新东西。编写提纲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分析综合方法的具体运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获得系统和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读与思相伴相随。
  读书离不开思考,阅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求疑,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拓展,也培养了分析、论证、联系、比较等思维能力。对历史发生的原因、影响,自己一定结合前后有关的史实去思考。
  如: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其中第二个子目“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对于出现的原因只根据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时间就可以分析得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时间是一战期间,也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后,或民国初年。从几个时间结合相关的史实就可以推出其主要原因:即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一些政策的推动。
  科学阅读历史教材就是从大知识到小知识、从宏观到微观的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相关的内容;可使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历史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科能力和考试成绩。
  
  【作者简介】
  李小明,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其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近20年,所带学生高考成绩突出。多次参加高考历史学科的阅卷工作。

标签:升学 课本 回归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