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大纲 > 正文

【生生不断,本色课堂】本色课堂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即教育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又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本文主要针对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生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本;辩论;兴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生为本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执行先进教育理念,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那么,生本理念下我们究竟如何进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以生为本,组织课堂辩论
  课堂设计一定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感兴趣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在播放出《蒙娜丽莎》的图片时,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都能说出这幅画的名字,还有学生已经把作者达?芬奇和画蛋的故事都说出来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组织小组就《蒙娜丽莎》的美与不美及其原因进行辩论时,我引导学生从直观印象和感觉出发,进行深入地探究。我用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分析、评价作品。比如画面的内容、色调、表现手法和风格等,鼓励学生思考、探讨和辩论。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课堂上交锋,然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穿插讲达?芬奇的生平和《蒙娜丽莎》的创作经历。辩论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免得课堂显得过于随意松散。
  二、以生为本,寻找作品差异
  历史上很多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版本,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生为本进行课堂鉴赏教学。例如,在介绍《蒙娜丽莎》时,可以把不同版本的放大的《蒙娜丽莎》画像带到课堂,包括油画、十字绣、漫画等等,从不同侧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学生的猜想和热议中,教师把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在美术的其它教学内容中同样适用。
  三、以生为本,紧密结合生活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用生活中鲜活的熟悉的亲切的饶有兴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生本思想。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引导推动下,通过身边的点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审美情操的培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真谛,用更全面开阔的视角探讨人生的真谛。例如,在讲《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雕塑、建筑、摄影、绘画、书法、工艺设计等图片,重点讲工艺设计,通过欣赏服装设计、鞋帽的设计、食品的包装设计、饮料瓶的设计、坐便器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美术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息息相关。通过讲工业设计让学生了解汽车、航天等行业的现状,激发他们的斗志,将来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这样做充分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四、以生为本,引导动手实践
  为了更好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例如,在介绍瓷器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这节课,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首先带学生到我市的一个陶艺制作作坊,参观了陶艺制作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自到拉坯机上体验制作陶罐的乐趣。最后,我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上详细的介绍了瓷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一个“指挥官”的作用,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让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亲自动手的乐趣。接着,我还把同学们制作出的陶艺作品送到陶艺作坊进行上色及烧制,最终形成一个个美丽的陶瓷工艺品,发放到同学们手中,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结语
  以生为本,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教师主导的独立思考,会感到很不适应。所以,要做好以生为本的关键问题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白俊敏.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的素质培养[J]. 学周刊,2011,(09)
  [2]段希引.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18)
  [3]李宛澄.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3)
  [4]潘颖祺.高中美术欣赏课“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0)
  [5]杨显梅.走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尴尬[J].学周刊,2011,(2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中学)

标签:生生 本色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