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正文

货币怎么买 十元货币能买什么?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在北京市场考察物价,发现10元人民币如今所能购买的,仅有3个苹果,或21个鸡蛋,或5根黄瓜。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物价小话题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虽然不同地区和时节物价差别较大,但10元货币购买力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久前陈志武教授也谈到过物价问题,他说自己20多年前在耶鲁大学校园附近吃顿午饭要六七美元,如今也仅是七八美元,美国25年来货币的购买力变化不大。但那时在国内1块钱可以吃一两顿饭,现在买瓶水都不够了。
  陈教授的数字可能有点偏差,因为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美国不包含房屋销售价格的CPI上涨了近六成。因此相比25年前,物价上涨了六七成是比较可信的数字。
  而陈教授谈到的国内80年代中期和如今物价的对比,就可能有失偏颇了。因为那时国内粮油等商品价格尚未放开,要到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了粮票才意味着票证时代的彻底终结。故此,1986年在食堂吃的不到1元的饭不是人人能吃到的,这就不具备可比性了。
  用最近十多年的数字相比较为可靠。同样是用一个包含了青菜、肉食、人工费、店铺租金、水电消耗等的快餐价格比较,1998年,在我大学快毕业时,同学常会到校园门外吃快餐,俩肉俩青菜一般售价5元。如今同地段同样的快餐价格大概是12元左右。14年上涨了一倍多,这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数字。
  见到百物腾贵,民众可能归咎于商家炒作等原因,然而合格的经济学者不应该不知道通胀本质就是一个货币问题。币值稳定的好处人们都知道,但应该发行多少货币,或者说物价之锚应为何物,经济学家有分歧,各国也有不同做法。一般认为,货币发行量应该和经济水平关联,参考国民生产总值等参数而定。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量M2达到了70万亿之多,而10年前约为18万亿,10年翻了近两番,年增15%左右,这是超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CPI的涨幅的。多出的货币增量不一定全反映在CPI之上,其中一个原因是从行政指令式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以及从宗族社会走向城市化的市民社会,都是一个货币显性化的过程。
  一个简单的例子,原来你家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这些盖房子工人的收入又是通过计划体系分配的,这里的诸多收入和支出都是隐性的、非货币的。还有就是传统农业经济里,宗族内部互助共济是一大特点,包括建房子、红白事等,都是互相帮忙,“人情债”不会用货币结算。经济改革既是一个从国企到民企、私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族生活变成了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城市生活,这些都需要货币的支撑。
  还有,货币国际化也是一个因素。美国也超发货币,也有通胀的压力,然而美国物价涨幅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享受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好处,货币增发量相当一部分由他国持有做了外汇储备。
  货币的本质是为了便于物品的交换,通胀之弊不难理解。虽然前一阶段货币发行量大,但因上面一些因素我们基本可以避开恶性通胀,但对通胀问题如果不重视,仍然滥发货币,下一阶段就难说了。要知道,如果物价平稳,民众本可以更大程度享受到经济发展之成果。
  10元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既关系到国计更关系到民生。民众不会理会也无从知晓什么是M1、M2和货币增量这些专业词汇,他们和那位代表一样很直观地认为,3个苹果、5根黄瓜、21个鸡蛋这一揽子商品就代表着如今的10元。既然如此,就以此下锚吧,选一揽子有代表性的商品表示10元,而这正是张五常教授呼吁多年的人民币下锚法。

标签:十元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