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之比较】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语言也日臻完善,人们学会了迂回委婉地表达,以使交流更加融洽、和谐,委婉语便应运而生。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并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笔者从委婉语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入手,分析委婉语的作用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从而揭示出委婉语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文化差异;委婉语;交际工具
  作者简介:柳莉(1977-),女,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 宜宾 644000)刘华(1977-),女,重庆人,成都市棠中外语学校,中教一级。(四川 成都 610225)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55-0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就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纽带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语言也日臻完善,人们学会了迂回委婉地表达,以使交流更加融洽、和谐,委婉语便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修饰手段,体现了语言在交际使用中的美化功能和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经常出现,并且其出现的场合和出现的方式等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更值得注意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在相互比较中正确把握,以促进外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什么叫做“委婉语”
  委婉语一词“euphemism”源于希腊语,意为to speak with good words。在古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曲语”,指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但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在《汉语委婉语详解词典》中委婉语被定义为:是用一种好听或悦耳的词语替代一种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辞手段;委婉语在牛津词典中的理解为:Substitution of a mild or vague 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 direct 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New Edition of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1976)(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对粗俗、生硬和直率的代替)。虽然定义众多,但其共同点是都认为委婉是一种故意迂回含蓄而非直陈的表达方式,而委婉语简单地说就是好听的话,让听话人舒服的言辞,是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窘迫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得体的表达。
  二、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1.产生委婉语的重要原因之一――“忌讳”
  委婉语是禁忌心理的产物。人们讳言某些事物,但是在言语交际中又不能完全避开,所以运用婉转的表达方式,从而出现许多语言禁忌(language taboo),委婉语的出现和应用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谈论容貌丑俊、身材胖瘦与生理缺陷时,英语中说一个人长得丑很少用ugly(丑),而常用homely(不好看),plain(普通)等词委婉地表达。时下汉语中我们也常听到诸如“他长得很抽象,很后现代”这样的说法,既表达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又不乏幽默;在崇尚苗条的时代,人们避免说fat(胖),改用plump(丰满),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也不说“你长胖了”而说“你发福了”或是“越发富态了”;谈论身体有残疾,我们常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生理上有缺陷)来表达。当女子怀孕(pregnant)时,因为怀孕与性有必然的联系,人们往往绕着弯子来表达如:She is expecting. She is about to be“in a family way”. 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有喜了”,“快当妈妈了”,“要升级了”等。而未婚女性在不希望的情形下怀孕时,就说:She is“in trouble”.(她“有了麻烦”)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日常交际中,在谈到身体某些隐秘的部位或者涉及生殖排泄系统时,我们总是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比较含蓄委婉的表达以避免尴尬和窘迫。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厕所”和“上厕所”就有着丰富的委婉表达。如“女厕所”:Ladies’ Room or Women’s Room;“男厕所”:Men’s Room;“小便”:do number one或pass water;“大便”:do number two;“上厕所”我们常用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get some fresh air,make oneself comfortable,wash one’s hands等婉指。汉语中也不乏类似的表达,如“卫生间”,“盥洗室”,“洗手间”等,“溲园”算是笔者所见过的对厕所的最雅致的称呼。而上厕所在汉语中的说法也很丰富:如“方便”、“上洗手间”(卫生间)、“洗手”、“去一号”、“减轻负担”、“出恭”、“去走动走动”等。近些年来,在旅行中导游让游客下车上厕所还常常用“唱歌”这一说法来婉称,既含蓄又幽默。
  2.产生委婉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尊重和礼貌”
  为了避免歧视(种族、性别、职业)和尊重他人,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委婉语,而且被广泛地应用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为某些行为起了一定的掩饰作用。如在英语中:用Afro-Americans,colored,minority等替换Negroes,black people(黑人);undocumented person表示非法入境的外国人;以chairperson替代chairman和用salesperson代替salesgirl是为了避免性别歧视,以示对妇女的尊重;用needy,hard for money,in difficulty;have-nots等表示poor(贫穷),用substandard housing(低于标准的住宅)表达slum(贫民窟)。那些家庭贫寒、未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则被称为“culturally deprived children”。还有一类委婉语是人们在交往中为了礼貌、避免冲突、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需要而创造出的恭维话或者溢美之词。更多的例子如下:
  直接称呼 婉称
  garbage collector(垃圾工人) sanitation engineer(卫生技师)
  barber(理发师)     hairdresser/hair-designer(美发师)
  dustbin man(环卫工)  sanitary engineer(卫生工程师)
  economic room(二等房) standard room(标准间)
  insanity(疯子)     mental disorder(心智失常)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economic depression(经济低迷)
  blind(瞎)    sight-deprived(视力欠缺)
  labor strike(罢工) industrial action(行业行动)
  Black(黑人) colored people(有色人种)
  Slum(贫民窟)  substandard house(低于法定标准的房屋)
  cheat in class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
  prison(监狱)   correctional center(改正中心)
  steal       take other people"s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
  清洁工   城市美容师
  大龄青年   单身贵族
  公费旅游   到外地参观学习
  丧事     白喜事
  失业人员   富余人员
  差生     后进生
  吸毒     吸粉
  撤退     战略转移
  贿赂   灰色收入
  戒毒所   依赖性药物治疗中心
  三、委婉语的作用
  由此可见,委婉语可以避免歧视,融洽人际关系;修饰职业名称,使之高雅体面,不至于让人尴尬和难堪;还可以应用于服务行业,用来取悦顾客,化解矛盾;在一些交际场合还避免了伤害他人和引起他人的厌恶;并且还可以满足政治需要,美化军事行动。正确得体地使用委婉语不仅是一种幽默更是一种智慧。汉语中的双关也是一种含蓄委婉的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如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此处表面上是写杨花和柳絮,实际指他的妻子杨开慧和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喻指她们的英魂永垂不朽。用这种婉指的方法达到一种良好的修辞效果。再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其中,“莲子”即“怜子”,就是“爱你”;“青如水”谐音“情如水”,此诗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思慕对象的深情和爱恋,显然比直露的表白更加成功。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在修辞学上的卓越才情和对委婉这一表达方式运用的纯熟。
  四、英汉委婉语之异同
  尽管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禁忌。在一些正式场合(医生诊所除外),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相同的禁忌:如人体的性器官、性活动;卫生间里的活动;大便;令人作呕之事,如呕吐等;令人难过之事,如患了癌症、死亡等。许多和这些禁忌相关的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例如,对死亡的恐惧让人们忌讳谈“死”,所以人们谈到已去世的人或提及死亡时,为了体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同时也表示对死者亲属朋友的同情,往往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在英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可以说将委婉语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数量也最为壮观:
  be gone 去世了
  be among the missing 在去世人之中
  be no more 再也不存在了
  be in heaven 上西天
  be pushing up the daisies 命丧黄泉
  cross the great divide 跨进了阴曹地府
  finish off 完结
  depart this life 与世长辞
  gather home 回老家
  give up the ghost 见阎王了
  go out of this world 离开人间
  go the way of all flesh 逝世
  go the of nature 身故
  go to a better world 去极乐世界
  go to glory 上天
  go to heaven 归天,入天堂了
  go to the sunset 去阴间
  go to the ground 入地下
  go to sleep for ever 永远睡觉
  go west 归西
  kick the bucket 蹬腿了
  fall on sleep 沉睡
  fall asleep 长眠了
  lay one"s bones 把一把骨头给扔了
  make one"s exist 去世
  meet one"s fate 天数尽了
  pass over 去世了
  pass away 离去,去世
  sleep the sleep that knows no waking 睡着就不醒了
  turn up one"s toes 翘脚尖
  one"s days on earth end 日子到头了
  在汉文化中,我们也有类似的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对“死亡”的另类称呼。我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身份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对“死”采用不同的说法。早在古代就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的说法。数量庞大的有关死亡方面的委婉语反映出中西方人对死亡共同的恐惧与厌恶。
  从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心理、道德标准等文化因素都无不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语言中。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了解一些委婉语的用法可以从中窥视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心理和风俗文化。不仅如此,它还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现象,它的使用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避讳心理、礼貌心理、掩饰心理,但由于英汉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英汉语言各自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差异,英汉语言中的委婉语也打上了各自民族的烙印。英汉委婉语在运用艺术上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委婉语表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社会一贯有“尊老”的传统,认为老人经验丰富,是智慧的象征,“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便是很好的例证。所以中国人从不讳言“老”。我们常用“老同志、老师傅、老干部、老革命、张老、李老、老大”等词表示对上了年纪的人的尊敬,这里的“老”并无任何贬义,而是被用来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的内涵和作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称,这些表达方式都是汉语所特有的。
  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很少谈论年龄,尤其是女性。因为年老意味着青春不在,意味着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下降,所以直接说old(老)一词一般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于是有了不少可以替代old的委婉语出现:senior citizen(高龄公民,资深公民)、distinguished gentleman(尊贵的先生)、seasoned man(经验丰富的人,历经沧桑的人)、elderly people(年长的人)、golden-ager(金色年华的人)、prime-timer(黄金时期的人)。这些词语表达了老年人的某种愿望。有趣的是,在美国,养老院叫做home for the adults,老人区、退休村叫做adult community,可见他们对“老”的忌讳。
  2.委婉语折射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各自独立存在的语言系统,两者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必然也会在委婉语中有所反映。中国文化受儒家的中庸之道影响巨大,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感情冲动和走极端,在人事关系上提倡谦和、强调和谐、中和。受到称赞和表扬时,往往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您过奖之类的话,喜欢事事时时轻言自己以示谦恭。在社交称谓和日常交往中,我们推崇扬人抑己,谈话委婉含蓄。这就是汉语中敬词、谦语十分丰富的原因。
  而且汉文化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对于上级、领导,人们大多谨言慎行,唯恐不敬,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冠以职位相称:某某处长、某某经理。
  西方人则喜欢与人平等相处,所以西方人在交际交往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的立场出发,强调个性,因此大多性格率直,受到赞扬和鼓励时他们会欣然接受并表示谢意。
  3.委婉语体现出中西方宗教信仰的不同
  基督教是英语国家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所以英语委婉语受基督教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英语中,人们常用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接受最后的召唤),to be called to God(应上帝之召),to depart to God(去见上帝)等表达死亡的概念。而中国文化受佛教、道教影响深远。源自佛教的死亡委婉语有“涅?、圆寂、归寂、归真”等。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升天、跨鹤、仙游、仙逝”等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充分表现出道家对死亡的超然态度。
  4.委婉语反映出中西方伦理观念的差异
  汉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伦理人情,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讲究自谦尊人,这影响着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故常用“卑职”、“鄙人”、“寒舍”、“老朽”、“在下”等自谦,而对别人往往尊称“阁下”、“大驾”、“尊驾”等,这是汉语委婉语中一道奇特的风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因此对帝王、双亲、师长、官吏绝对不能称名,必须加以回避,即“避讳”,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如直呼其名便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大逆不道。
  在西方,人们注重的是人际关系的平等,没有等级森严的长幼尊卑,人们常常对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无论是同级还是上下级,平辈或长幼,父母与子女。这是基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之上的一种非常理性的人际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方面的不同委婉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取向和伦理观念。
  五、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委婉语的语用交际功能都主要有避讳、避俗、礼貌、掩饰和褒贬等功能。委婉语可以使交际更加得体、有效,可以达到维护自尊、平衡心态、消除误解与摩擦的积极效果。在人际交往中,委婉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使一些令人不悦或不快之事变得容易让人接受,使生活变得风趣、轻松、诙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像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可以使我们看到社会文化现象折射的一个侧面。窥一斑可见全豹,从英汉两种语言委婉语的对比学习中,我们可以透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异同,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阅读理解能力,避免语用失误以及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均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K].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彦彦.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2).
  [5]邓炎昌,刘润清.Language and Culture――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1991.
  [6]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孔庆成.委婉语言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1993,(2).
  [9]邓利萍.委婉语:出色的交际者[J].长沙大学学报 ,2006,(4).
  [10]陈莹,崔霞.英汉委婉语之比较[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11]罗三林.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6).
  (责任编辑:麻剑飞)

标签:委婉 英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