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道德现状及其重构探析_我国企业商业道德现状

时间:2019-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国商业领域存在着大量弄虚作假,坑蒙欺诈,欺诈贿赂、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逃税废债等失信行为,这些己成为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障碍。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因缺乏诚信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高达近6000亿元,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如2006年3月15日,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每平方米售价达2008元天价的德国某著名地板品牌被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其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在全国搅得鸡犬不宁的“油炸方便面致癌风波”所做的披露;食用油行业的“转基因门”事件、“压榨门”事件,都属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之所以屡屡出现类似事件,商业道德缺失是罪魁祸首。这种商业失范行为除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丧失了知情权,影响了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加强商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商业道德体系,市场经济是趋利经济,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按最小成本和最大收益原则来进行经济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要求人们遵守自愿让渡、平等互利的行为规范。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平等竞争、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求人们在复杂多样的经济交往中树立遵纪守信的道德意识,缺乏诚信的行为将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2.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蓬勃的发展。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是,不少曾经风光一时的民营企业,时隔不久,就成为商海的匆匆过客,昙花一现。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的现象在民营企业中相当普遍。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经营战略失误,有管理失控,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正如《大败局》的作者吴晓波所指出的那样,其共同的“失败的基因”就是普遍缺乏道德感。营销上夸大其词,虚假包装,对消费者权益蔑视,对游戏规则漠然,对竞争对手冷酷无情。由于忽视道德环境的作用,使一部分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信用丧失,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此,企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加强商业道德的建设。
  3.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客观要求
  维护消费者权益离不开商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商业道德滑坡的最终受害者都是广大消费者,商业不道德行为是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侵害。商业职业道德的本质,就是要尊重和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切实建设现代商业道德体系,才能使商品流通健康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和保障广大消费者权利和利益,才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二、商业道德的内涵
  
  我国古籍中,“道”表示道路,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人们认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为“德”。“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商业是以买卖方式使新产品流通的经济活动,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因而商业道德是在商业这个特殊的行业中人们所遵循的原则规范,是调整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商业道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无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原则是诚信。诚信是新商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商贸流通企业要树立以德经商、以信兴业、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尤其是出现新的商业交易方式后,仍要坚持诚信的原则。
  2.公平。即坚持公平交易,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平是企业经营的最基本要求,对消费者做到货真价实,杜绝价格欺诈和缺斤少两等不良行为;同行之间的竞争必须公正、透明;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必须建立正常的交易关系。
  3.敬业。爱岗敬业是每个劳动者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做到服务他人。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4.义中取利,回报社会。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一种主要由企业家本人的精神风貌和全体职工共同创造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就是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服务和企业高度社会信誉的源泉。所以,企业家本人的重诺守信、勤劳刻苦、一丝不苟、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等“以身作则”行为,都会成为无言的力量。特别是企业家富了以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济困,支教扶贫,从事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不仅使职工看到企业家“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世界,更增强了每个职工自身的使命感,从而形成企业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三、我国商业道德的现状
  
  1.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重“利”轻“义”。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商业企业片面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急功近利,运用一些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是掺杂使假,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经营者为了多赚钱,购进时,只看价格低的,不比较质量的好坏,经常低价购进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商品。二是以次充好,瞒骗顾客。甚至将超过保质期,霉烂变质的烟酒、食品、药品等更换包装,改头换面出售给消费者,经营含量不达标的化肥、失效农药,低劣电器等,造成不良后果。
  2.更新观念慢,服务质量差。旧社会对商人的看法是“无商不奸”、“商人重利”,这些旧观念在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头脑里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致于把经商简化为一买一卖的钱物交换。钱货两清即认为经营活动终结。顾客买到手的商品出了问题,店家不负责,厂家不理睬,消费者只好自认倒霉。有的服务人员在顾客买商品前百般伺候,付了钱则态度转变,这样根本谈不上服务质量。
  3.经营人员业务生疏,基本功不扎实。从事经营和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素质,熟悉自己经营的商品,对规格、用途、性质、保养知识等都要清楚明了,能够为顾客挑选商品提供具体的指导。实际上,不少一线的服务人员,从业时间短,岗前未培训,谈不上什么商业技能。工作中业务技术差,经营出现计量不准,个别员工开发票,盘点商品,填制标价等也做不好,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构建现代商业道德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 强化商业道德意识。一是抓道德认识,对从业人员进行商业道德原则、规范等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商业道德素养。二是抓商业道德情感教育,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权力感,事业心和成就感,提倡岗位立功、岗位成才,在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三是抓职业道德培训,在从业人员上岗前搞好商业道德培训工作,对岗上从业人员进行轮训或业余教育,保证商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2.抓紧制定行约行规,加强行业自律。流通行业协会是促进商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行业协会如何改革与发展,是当前行业协会面临的首要任务。实行行业自律是协会工作的发展方向。流通行业协会要结合本行业自身的特点,研究探索行业自律的新模式,积极参与商业职业道德建设,用行规行约来约束会员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流通行业协会要把制定行规行约和行业标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配合政府部门抓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3.突出服务,优化商业道德风范。商业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品的选择权,对购买的决定权均在消费者一方。商业企业对消费者有多大的吸引力,才能使消费者满意而来,满载而归呢?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是该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目前,各地商业单位提出很多口号,目的就是发挥服务为主体的商业道德的作用,感召顾客,促进销售。特别是采用富有特色的服务,创立各自不同特征的商业道德典范,适应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变化。
  4.加强执法的力度。目前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一些地方出现坑蒙拐骗行为屡禁不止,是因为其违规收益远大于违规成本。对于少数商家的违法失德行为要严加惩处,增大其为恶的机会成本,让其血本无归,损失惨重,以警示业界。
  5.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进行舆论监督,要敢于对那些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当事人,要进行大胆揭露,使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最后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探析 重构 现状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