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京学习心得]

时间:2019-03-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转变思路 创新体制 加快推进师域文化 ? 大发展 大繁荣 ?? ????????????????????????????? ————赴北京学习心得 ?? 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援疆干部的牵线搭桥下,2014年5月7日——5月17日,十三师文化骨干和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北京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共有来自全师的20名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和青年干部参加本次培训学习活动。非常有幸我参加了本次学习以及新闻采访,通过培训,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北京的先进文化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下面是我在学习培训期间的一点体会:
一、 改革开放? 国力增强? 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在短短10天的学习培训中,紧紧围绕培训目标,邀请了诸多资深学者、教授、讲师和专家等文化力量,就公共文化建设、群众文化理论、摄影技法等学习内容,结合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实地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观看了中国儿艺的大型戏剧《西游记》、享受了国家大剧院的德国乐队演唱的音乐会,等一系列切合学习培训主题的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使我感受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历经90年风雨所铸造的辉煌成就。

文化建设始终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才有能力建设气势磅礴、代表国家形象的博物馆、大剧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和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特色文化,打造全新文化理念 在学习期间,先后有多位专家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主题,展开了内容各异、引人入胜的讲座,深得学员们的赞誉。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张**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重谈了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等方面内容,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原北京群众文化艺术馆调研员贾乃鼎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实施》主题讲座,他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授课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创意、策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策划方案的编写。在讲座中,贾老师所举的生动事例引人深思:文化工作者的自我包装、大型文化活动人员安排及场地的设置、品牌文化的创建及怎样赐于活动的文化内涵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专家们的讲座成为本此学习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转变思路,创新体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的文化场馆,听取了群众文化工作的介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朝阳区文化馆的体制创新,朝阳区文化馆打破原有的格局和工作思路,把自己定位在公共文化中心这样一个位置上,以“开放办馆,多元发展”的经营思路,形成了“确立公共文化观念,创收带动事业发展”的改革策略。现在的文化馆实际上已经组成了一个文化经营实体,设立演艺、放映、展览、学校、国际交流等多元项目,项目负责人向馆内外招聘,定责任指标,以项目为核心竞聘上岗。经济效益极其可观,但丰硕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改变朝阳区文化馆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为主的立馆方针。过去受拨款限制,公益事业投入少得可怜,束缚了文化馆的发展,无法实现文化馆的本质功能。如今实力的增强,可以放开手脚,高水平、高标准地完成各项的职能工作,社会公益的活动也越办越有活力。

??? 2010年文代会十三师吹响了文化强师的号角,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以师部大营房为中心的红星广场迅速建成,红星一场、二场、火箭农场的主题文化广场也让各族干部职工共享了改革成果,同时也加大了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强化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丰富了文化活动内容,以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东疆之夏等一系列活动的规范运行,逐步构建具有十三师特色的文化新格局,全师职工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文化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我师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北京朝阳区文化馆通过体制的改革,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这种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工作方式变革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四、树立品牌,加大宣传 切实增强影响力 树立特色文化品牌,是推动文化发展和基层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北京各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如朝阳区国际商务节、北京国际风情节,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节,“一街一乡一特色,一区一村一队伍”等特色文化品牌,基层文化活动组织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效果非常好。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十三师春节联欢晚会已成功举办了2届,极大地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但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品牌,结合我师多民族居民长期和谐聚居的城区特点,以及兵团特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和军垦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发现和培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军垦文化,对群众普遍认同的活动仪式进行必要的提炼和加工,形成全民认同的、周期性的、规范和不断创新的地方特色重大节庆,让十三师将更多的亮点展示给世人,树立十三师良好形象,增强我师在国内的影响力。

?五、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稳步推进师域文化大繁荣 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是深入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基础。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群众文化更是开展如火如荼,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参观学习中,我们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各文化部门都非常重视对现有文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文化艺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进修培训。积极引进文化艺术和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文化管理人才。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到各文化馆、站和图书馆(室)参加公益性服务,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指导,促进了北京基层文化的繁荣。

相比之下,我师基层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队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创作力量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十三师文化工作要大发展,就必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重视文化名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树立多门类、多层次人才意识。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人才先行”。作为文化部门,我们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鼓励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从业人员刻苦钻研政治、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在职人员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注重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活动组织人才、宣传教育人才,着力培养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吸引人才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任用选拔制度和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在相应社会保障条件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文化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吸引其他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行业,吸引各地高层次文化人才到我师发展。用好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对各类人才要用其所长,因事择人。

这次培训学习,以丰富多彩的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的学习讨论方法,让我开阔了眼界,更加明确了基层文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新的形势对基层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的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胜任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认真吸取新的理论和工作思路,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我师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 十三师新闻中心 张启鹏 ????????????????????????????????? 2014年5月18日?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