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湖南高考选做题—经典文化2

湖南高考选做题—经典文化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9.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注:子贡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季康子是鲁国大臣,位高权重。 (1)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3分)

答:①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发展军备),取信于民;②为政以德;③讲究礼节(各守其道,每个人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点1分)

(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主要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发展经济,发展军备,取信于民);季康子是国之重臣,孔子希望为政者不倚重刑罚,讲究“德治”;齐景公是一国之君,孔子提醒他身为国君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君要行君道)。

19. 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和限定,在语段的横线处扩写相关内容,不少于60字。(6分) 关切人的生命价值,并给人们以精神支柱,是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特征:儒家

; 道家 ; 佛家 。在历史上,三家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弥补着彼此的不足。

19.儒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并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1分)给无数英雄豪杰带来精神鼓舞和巨大满足。(1分)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然,(1分)从而为不重功名利禄者或默默无闻者提供精神支持;(1分)佛家则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心愿望和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1分)给有深切痛苦感的人以心理的温暖的慰藉。(1分)

20、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3.8)

孟子认为要如何对待自己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答案】对自己的缺点不可文过饰非,要有勇于承认和改正的胸襟。对别人的优点要善于吸取,积极学习,并付诸实践。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只要明白“闻过则喜”“与人为善”的成语便容易翻译出来,从而把握语段的态度观点。文言实词的理解可以借助成语知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

(二)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指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通“窠”。坑) 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1)子贡引用《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湖南高考选做题—经典文化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包含的学习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 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 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所阐述的“事亲”和“守身”的内涵及其关系。 答: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孔子家语?三恕》:“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者,何也?,孔子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

——孔子观看东流水。子贡问道:“君子对大水必定观察它,为什么呢?”孔子说:“因为流水不息,况且普遍地施泽万物却像无所作为,水像有德:它流淌就奔向卑下处。”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子道。”

一一至善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受兹却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在众人不喜欢的卑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1)孔子说水德,重在说水的口口;老子说水善,重在说水的口口。(每答2个字)(2分) (2)两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孔子、老子怎样的思想?(每答10个字左右)(4分) 孔子 的思想; 老子 的思想。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侑》)

(1)孔子认为怎样做才能达成“克己复礼”?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2)请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4分)

19、答案:办学传道,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观点1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倡导教育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道立德树人。(2分)教师应以传道为首要职责。(1分)教材不应该“去中国化”,学生要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2分)

20、(1)答案:对于不符合“礼”的事,要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2】答案: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为途径。(意思对即可) 21、答案:(1)维维受缺乏爱心的姐姐的不良影响,由有同情心、羞耻感变得粗鲁、冷漠。(2分) (2)①教育常常是潜移默化的。②对子女言行中出现的问题,父母要客观分析,不能胡乱归因,放任自流。(每小点2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酡酮[注],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明·洪应明《菜根谭》) [注]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样子。

这则材料体现了儒家基本思想的哪一个方面,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

【答案】(示例)这则材料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处世哲学。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月盈则亏,花开则谢,这实际上也是处事的盈亏之道。凡事做到七八分处才有佳趣,太过则易衰,正如酒止微醉,花在半开。我们往往在事业初创时小心谨慎;而到成功之时,骄奢之心就来了。所以每个欲有作为的人都应记住“月盈则亏,履满者戒”的道理,否则人类将永远在上演“使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答出儒家中庸之道思想,并有具体分析,且联系了实际,即可。)

[解析] ①语言→内容→思想

②古代思想对当代生活的指导意义。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论学习》)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读书和学习,请概括它们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

【答案】(示例)不管是西方的大师还是东方的伟人,他们在谈到学习和品性的问题时,都特别强调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不约而同地承认了学习知识对于塑造人的品质性格的决定作用。

[解析] (1)①材料的性质、写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格)。 ②材料的关键词语、句子。 ③材料的主要内容、思想。

⑤材料内容、思想的异同之处。

(2)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有了这般持久的“诗书”的熏陶,自然会使人的气质谈吐不凡,言行举止也不一般。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礼乐文明的深厚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儒家思想,最讲究伦理、道德和秩序。学习、掌握、运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还可从中汲取人生经验,领悟为人为政之道。(答出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塑造人的品质性格的决定作用,并结合实际有具体分析即可。)

2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6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1)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6分) 20.参考答案

湖南高考选做题—经典文化

2

(1)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2分)

(2)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观点强调的是一种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意志坚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倔强固执。(2分)而孟子则从“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一角度,分析了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观点。(2分) 译文:

①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②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f6分)

阙党①童子将命②。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日:“吾见其居于位③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

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①阙党: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境风,是孔丘的家乡。阙党:即阙里,孔子家住的地方。②将命:在宾主之间传言。③居于位:童子与长者同坐。

孔子认为这个童子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联系现实 生活,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①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 ②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亲。(《左传》)

③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上述三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请你加以归纳,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20.(6分)答案: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任人唯贤的观点。

【译文】①任命官员不要从私心、喜爱出发,而是凭其能力来考虑;封爵时不要封无德的人,而应封贤能的人。

②推荐家族以外的人不舍弃仇人,推荐家族以内的人不舍弃亲人。(“雠”,同“仇”) ③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

2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文,回答问题。(6分) 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请分析孔子关于“孝”的几个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不要让父母操心担忧;②敬亲;③发自内心地关爱父母;(每点2分,共6分)

现实意义(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变大,我们的父母都在家乡独守老屋,他们在慢慢地老去,作为儿女却无能为力,甚至无动于衷。这是孝道在一步步沦丧,这是传统价值观的悲哀,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解析:理解三段话的大意,然后概括出层义即可。

【思路点拨】这类考题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对年轻夫妇的住房对面搬来一户新邻居。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吃早饭的时候,年轻的妻子看到了新搬来的邻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对丈夫说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净,也许那个邻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许她需要好一点的洗衣粉。”

丈夫看了看妻子,沉默不语。

就这样,每次邻居洗衣服,妻子都会如此评论对方一番。

大概一个月后,年轻的妻子惊奇地发现,邻居的晾衣绳上居然晾晒着一件干净的衣服。 她大叫着对丈夫说 :“快看,她学会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谁教会她这个的呢?” 她的丈夫却回答道:“我一大早起来,就先把玻璃擦干净了。”

从“妻子”这一形象的角度去思考,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观点?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妻子”一直武断地认为邻居的衣服没洗干净,她始终认为是邻居的原因,而没有先检查一下自己,这种心态就不对。再者,“妻子”也没有检查一下自己观察的中介(玻璃)是否有问题就妄断邻居的衣服没洗干净,像她这样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来评判事物,其结果难免会失之偏颇。

【答案】我们在做出判断前,应先检查一下我们的态度是否端正,标准是否客观,唯有如此,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3分)要想对事物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就要全面地去分析事物,不能仅凭一己之见片面地评判。(3分)(有观点,有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2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 ①子华: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可以以孟子的分析为根据再结合材料①概括即可。 答案:公西赤不能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2分)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2分)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施的恩惠就会伤害廉洁。(2分)

(译文: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那儿很美啊!

孟子说:“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的,拿取了有损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的,给予了有损恩惠。”

湖南高考选做题—经典文化

3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类);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六十七章》) 请概括这段话反映的老子哲学观点,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6分)

20.参考示例:这段话反映了老子“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哲学观点。(2分)老子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人要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斗,应保持谦和质朴之性。(2分)但老子强调弱小、柔弱最终会战胜强大、坚强,却没有阐明弱小转化为强大的条件与时机,忽视了条件与时机的变化。(2 分)(或从逻辑上指出老子的不足,如“死”后的“坚强”是自然属性,“坚强”后就腐朽了,而品性的“坚强”是社会属性的概念,老子混淆了这两类概念,逻辑推理有错误。)(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能紧扣材料,言之成理亦可。)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 里仁》)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 公孙丑上》)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请结合其中一种品质谈谈当代社会坚守“君子”这一信念的现实意义。

20.参考答案:道德高尚、与人为善(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一心考虑的是法制(国家和社会的事情)的人可以成为君子。(3分)

君子从来都是尊重法律体系和社会道德的约束的。就像我们在现在的社会中过马路走天桥一样,走路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些小事情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点限制和约束,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君子,每个人都遵守、维持并维护这些限制和约束,那么我们自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社会的秩序得到了维持,国家的形象得到了维护。(3分)

20.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请概括孔子想要建立—个怎样的社会。简析孔子的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0.孔子想要建立一个“有道、有德、为政以德”的社会。

孔子对禹稷的赞美是对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德政的赞美,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孔子希望通过道德教化来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保守思想的背后,正是他对人类优秀品质传承的追求。在今天的社会,个人的道德品质汇集便是一个民族的道德综合,孔子对高尚品质的赞美意义深远,而以德治国更是重要。 【参考译文】

(1)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霁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崇道德呀!”

21.示例l:春节,我们不应再低头做“屏奴”。手机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的“奴隶”。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时时刻刻离不开手机,人是回家了,可心却仍然漂泊在外。与网上的陌生人无话不谈,却对眼前的亲人视而不见,亲情受到了冷落,怎能不叫人心酸。

示例2:春节,我们不应再低头做“屏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聚少离多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更有一些人为了生计常年四处奔波,只有春节长假才能回家看看。平时只能在电话中表达相思之情,现在过年了,回家了,团聚了,那么请你放下手机,腾出双手,托起亲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概括内容2分;给予的启示提到加强沟通,重视亲情4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侑》)

(1)孔子认为怎样做才能达成“克己复礼”?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对于不符合“礼”的事,要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思路点拨】这类考题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

(2)请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为途径。(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②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③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2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③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简述材料③所写内容与前两章材料的联系。(2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评孔子的观点。(4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 【答案和解析】答案:(1)孔子自述正乐工作,侧面表现对诗礼之教的重视。

(2)孔子育人,重视三教。读诗兴发性情,启迪心智;学礼规范行为,树立人格;习乐陶冶精神,谐和性灵。可见,兴诗、立礼、成乐,是人生修养、人格完成、人性完美的重要途径。 解析:先理解每一段话的大意,然后对内容进行归纳,然后再注意表述的角度。

【全品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

湖南高考选做题—经典文化

4

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2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文,回答问题。(6分) 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请分析孔子关于“孝”的几个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

1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根据这段文字,请说说你对“仁”的认识和理解。 答:

19.①这一段“仁”的内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②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③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

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

任。(3点,每点2分)

【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篇二: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二十一) 【选做题一】 Word版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二十一) [选做题一]

一、选做题(2题任选做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同我谈谈呀,聪明的小伙子,”麦克斯说,“你以为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啦?”

乔治一言不发。

“我来告诉你,”麦克斯说,“我们准备杀一个瑞典佬。你可认识一个大个子瑞典佬,叫作奥利〃安德烈森的?”

“认识。”

“他每天晚上都到这儿来吃晚饭,可不是吗?”

“他有时候到这儿来。”

“他是在六点钟到这儿来的,可不是吗?”

“如果他来的话,是这时间。”

“我们全都知道,聪明的小伙子,”麦克斯说,“谈点别的事儿吧。去看过电影吗?” “偶尔去一趟。”

“你应该多去看看电影。对像你这样一个聪明的小伙子来说,看电影真快活。”

“你们干吗要杀奥利〃安德烈森?他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他从来没有机会对我们怎样过。他连见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

“他只是要和我们见一次面。”艾尔从厨房里说。

“那你们为什么要杀他呢?”乔治问道。

“我们是替一个朋友杀他的。只是受一个朋友之托,聪明的小伙子。”

“住口,”艾尔从厨房里说,“你他妈的话太多了。”

“唔,我得教聪明的小伙子乐一乐。可不是吗,聪明的小伙子?”

“你他妈的话太多啦,”艾尔说,“这个黑鬼和我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就会自得其乐。我把他们捆得像修道院里一对女朋友那样。”

“我还以为你真是在修道院里呢。”

“你懂个屁。”

“你是在一个清静的修道院里,你就是待在那儿。”

乔治抬头看看时钟。

“如果有什么人进来,你就对他们说,厨子出去啦,如果他们还是赖着不走,你就告诉他们,你可以进去亲自烧给他们吃。懂吗,聪明的小伙子?”

“懂,”乔治说,“那么,过后你打算怎么处置我们呢?”

“那得看情况喽,”麦克斯说,“这是你们一时间绝不会知道的许多事情之一。”

海明威的小说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揭示人物性格。这是海明威的《杀人者》中的一段,请结合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乔治、麦克斯和艾尔各自的性格特征。(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并到城里打工。可当儿子毕业5年,韩培印发

现儿子收入还比不上自己,于是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

(《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

的确,现在很多农村学生,感叹读书无用,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放弃学习,外出打工。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你的见解。(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做题(2题任选做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看就知道。母亲每周来一封信,开头千篇一律:“我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我日子过得挺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好儿子,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好好保重。盼你的回信,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边读边轻蔑地蹙眉,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把白菜全啃坏了;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走进宿舍。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衣,打听谁跟谁有约会等。文卡等同房间的人走光后,锁上房门,坐到桌前,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前,他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那位老乡问了他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责备道:“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冬天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要劈,要锯??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在白纸上方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在左边写上“支出”,右边写上“数目”。他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写上: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很不像话,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时,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有删节)

(1)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这篇小说的构思技巧。(150字左右)(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新“24孝”行动标准包括: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选自《新京报》2012年8月14日,有删节)

(1)①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标题:

②新“24孝”行动标准要求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孝敬父母?请结合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24孝”行动标准一经出台,便引来了各方的热议。你是如何看待此标准的?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新闻短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做题(2题任选做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教师节前夕,福建师范大学隆重表彰了14位优秀教师。他们是由全校学生通过网络选出的“我最喜欢的好老师”。

这次评选完全由学生会主导,学生自主投票,整个过程借助了新媒体平台。

“说是朋友,未免太优秀太可敬;说是师长,未免太亲切太可爱”“幽默风趣、吸引眼球,举手投足、尽显魅力;时光的打磨,岁月的历练,让老师尽显风骚”??在前期校学生会官方微博为优秀教师候选人精心打造的“广告”中,这些突破以往刻板句式的话语让大家耳目一新。为了用好140个字的微博,学生会下足了功夫。除了和各学院商讨设计推荐理由,还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附上了教师的照片及个性化信息。“不说官话,不惹人烦”的发言方式,为学生会赢得了不少“粉丝”。据统计,校学生会官方微博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话题,累计转发、评论数量超过5000条。

除运用微博和制作专题网站供大家了解信息、投票评选外,该校青年通讯社还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向全校部分教师、学生干部发送介绍该活动的手机报,覆盖人数达2000多人。

据介绍,此次评选采用海选方式,在全校学生最后选出的14位校级优秀教师中,非教授职称的教师超过了一半,其中不少是资历尚浅的80后。该校传播学院大二学生蔡泽昌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以往的优秀老师评选,有获奖资格的往往是担任领导职务或有突出贡献的教授,此次评选则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学态度与方法”等,不设置职务和职称的门槛,“这激发了我参与投票的兴趣”。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12年9月13日第12 版,有删节)

(1)请为上述新闻拟一则标题并阐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150字左右)(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的真谛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尼亚的原始部落,部落里一个小伙子正安静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吸引了一个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巴黎的女人戴上这样的小圆帽该多么时尚多么有风情啊!于是,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小伙子微笑地回答。

商人狂喜,“假如我买你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箭,你打算每件优惠多少呢?”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诧异,“为什么?”

“为什么?”小伙子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箭,会让我乏味死的。”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你认同小伙子的说法吗?为什么?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阐述你的看法。(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1.要杀人,这样的事唯恐别人知道,都会尽可能地隐瞒,可麦克斯却一个劲地跟乔治讲,杀谁、为什么杀,可见他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说话、胸无城府的人。而艾尔见麦克斯那么爱说,就强力制止,并且要把知道了他们情况的乔治和黑鬼捆绑起来,表现了他的谨慎小心,心狠手辣。乔治很替奥利·安德烈森担心,处于劣势当中也时时想套出杀手的话,延缓他们的杀人时间,表现出他的机智和审慎。

2.角度一:可分析这种看法正确与否。

这种看法过于片面。“读书无用论”,主要是指大学毕业后子女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收入,甚至还不如那些没上大学的。也就是说,这是在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而事实上,上大学的好处显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上大学可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锻炼社交能力,具体技能的学习反倒在其次。所以,真要衡量读书是否有用,需要从多个角度看,也需要从长远来看,大学学到的东西可能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能逐渐发挥作用。

角度二:探讨原因——为什么他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因为农村学生大多较为贫困,农民依靠种地收入微薄,打工的收入也非常少,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农民希望子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就像韩培印鼓励自己的儿子,“要学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不能再回去种地”。所以,农民掏空家庭来供养大学生,更像是一种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往往是血本无归,经济回报和家庭的尊严都统统失去,全家也可能会更加贫困。

角度三:探讨原因——为什么农村学生毕业后收入低?

读书为什么不能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一是因为他们技能培养的起点低。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受教育资源的限制,缺少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善于说,不善于交往,这使得他们在大学读书、毕业就业方面都受影响;二是他们就业的门槛往往很高。他们上的学校往往不是一流大学或者重点大学,而许多高薪岗位和企业往往非常重视第一学历,所以他们难以被这些企业录用。

角度四:分析后果——如果这种读书无用论泛滥,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读书无用论”反映的是农村的贫困,是农民在家庭发展的问题上缺乏依靠。如果农民的这种投资屡屡失败并由此导致农村大学生不断减少(这在国内知名大学已有显现),那农村

学生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都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二、1.(1)变化:初来城里,焦急等待,珍视来信;半年之后,不屑冷漠,蔑视来信。原因:①表层原因:母亲来信频繁,内容千篇一律、琐碎无趣。②深层原因:文卡内心缺乏对母亲的理解、关心,不懂得珍惜母亲对自己深挚的爱;受城市风气影响,注重自己的享受,有点自私。

(2)①线索:标题“母亲的来信”是小说的线索,作者以此来串联起收信、忆信、读信等故事情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信也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包含了对儿子无私深挚的爱。②对比手法:母亲生活困难倒给文卡寄钱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给母亲、文卡初来城里盼望母亲来信的急切与后来对母亲来信的不屑等都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③插叙手法:小说开篇先写“母亲来信了”,接着插叙了母亲以往来信的内容与文卡的情感变化,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也为后文文卡记账、拆信等内容作了充分的铺垫。④出人意料的结尾:前文用不少笔墨铺叙母亲来信内容的单调,读者会以为这次来信亦然,然而结尾却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和感染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1)①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或发布)②从物质生活(金钱方面)、精神生活(心灵、情感方面)、身体状况或日常生活细节方面关心、孝敬父母。(三个方面,答出任意两个给满分)

(2)角度一:新“24孝”贴近现实,扑腾着鲜活的时代元素,又不乏人文关怀与公民情怀,值得赞赏与推崇。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体现对老年人情感的关怀。

角度二:百善孝为先,敬老孝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哺育我们,为人子女,当饮水思源,恪尽孝道。“24孝”行动标准的出台,是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提升公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

角度三:新“24孝”的出台,是为找回孝的文化根源,找回用心孝敬老人的方式。它不是用强制力去践行的规则条文,所罗列内容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逐条做到;其深层价值在其导向功能,旨在为我们年轻一代提供指引。

其他角度:结合新“24孝”行动标准的一条或几条,展开评论,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三、1.(1)标题:福建师大学生网络评选优秀教师(标题中应有“福建师大”“学生”“网络”“优秀教师”等关键词)理由:标题应紧扣新闻的核心:人物与事件。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这个标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紧扣人物(福建师大)、事件(评选教师),同时突出了新闻的价值性(网络方式)。(对所拟标题理由的阐述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2)评论角度:①大学生的自主意识,②优秀教师的角色定位,③学生与教师关系的转变,④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老师,评价老师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福建师大此次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海选优秀教师,充分体现了福建师大的开放与民主。有了这种广泛参与、民主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也一定是学生心目中最值得敬佩的老师。

2.认同:因为人生的真谛不在于赚钱,而在于是否快乐。而快乐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

不认同:商品经济社会,应抓住商机,力图发展。一个人不愿意做如此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成立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篇三:2014年高考语文( 湖南卷)精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整体分析。

今年的高考相对于2013年的高考,难度系数略有降低,语文的整体平均分同比去年会有所上升。同时今年的高考语文完全按照考纲的要求出题,但是题型创新亦非常明显。从试卷整体来看语文命题,持续验证了新东方语文高考点睛班所讲授的语文命题三大规律:

(1)试卷继续按照湖南卷语文“语文能力考查”的规律命题。(2)试卷的整体选材愈加贴近生活。(3)知识考点和题目的具体位置分布和分数占比仍然固定不变。

在坚持以上3点规律的同时,今年的高考是语文创新最多的一年,并且这仅仅是创新的开始,之后语文的题型创新之后的新增加出来题型和板块会更多,以下用表格具体陈述今年高考语文创新。

高考今年的创新,必将引起即将参加2015年高考的学生和所有高中语文教师对高考语文的重新定位和思考。

(一)选材更加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加了语文语言的实用性。高考语文题目出得好不好,关键看选材,选材的梯度和难度直接决定学生们的成绩。以前的选材更加注重生命哲理的映照,现在则更加注重生命本体的体悟和启示,比如论述文的教育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家风”题材。简而言之,之前的高考语文的选材“偏”、“僻”,主要是考学生对文章意义的深度理解;今年的语文则重视学生本体的收获和启示,如,选做题,考学生日常生活的运用,并且是拿自身来运用。

(二)语文试卷主题更加注重对传统文明和传统精神的继承。诗歌鉴赏和文学阅读充分证实这一点。诗歌鉴赏讲解传统女子结婚之后的事宜和祝福;文学阅读则加强对传统文明“民以食为天”精神的 继承。

(三)语文考试更多与时事相连。先是高考改革的通知发出,到今年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湖南卷的论述文,有关教育,与今年习近平主席一上任就去山东曲阜孔子故居的事宜紧密关联。湖南卷文学阅读,如果是散文,多侧重湖南本土作家,2009年《云南看云》作者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2010年的《一朵午荷》作者洛夫祖籍湖南,2014年的《粮食》作者学群是湖南岳阳人。

今年语文的创新,告诉我们,(1)随后的语文考试会不断在题型上创新,不久将来语文或将没有固定的题型。(2)汉语词语和句子的正确使用和汉语语法将是后续语文考试的重难点。(3)会持续加强对语文思维和能力的考察。

今年是语文改革的第一年,语文的难度不大,主要在题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之后在题型当面的创新之后则必然迎来考点的改革和创新。不论高考怎么改革,只要孩子们加强对汉语语法及其运用的能力的训练,高考语文高分亦手到擒来。

二.试卷精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的运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萃 孚fóu 佳 恪gé B、粹负fú 佳 恪kè

C、粹 负fù 嘉 恪géD、萃 孚fú 嘉 恪kè

答案:D

解题方法:第一步:排除法:“恪”念“kè”,排除A、C确定“佳”言,第二步:词语辨析加排除法。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深负众望:指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依据语境此处应为“深孚众望”,由此排除B,选择D。

考点解析:1.形声字误读。“恪”此处不随其声旁发“各”的任何声,而是读“kè”,形声字误读是高考常考考点,希望引起大家重视。新东方课堂会给大家总结常考形声字与其记忆法。2.词语辨析:(1)“孚”我们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讲过其意思为“信服,使信任、相信”的意思,故而“深孚众望”意为:使很多人信服,符合大家的期待。而“深负众望”指辜负大家的期望,不符合语境。另外特别注意:a .“不负众望”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与“深孚众望”相近。b.“不孚众望”指不符合大家的期望,辜负大家,与“深负众望”相近;(2)“出类拔萃”中的“萃”与“类”词性相同、词义相关解释为同类。这是新东方课堂上又讲到的词语辨析法。(3)“懿行嘉言”为固定成语,“懿”与“嘉”相对应,都指“美好的、善良的”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里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答案:C

解题方法:排除法:第一步 A “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美誉度”不能用定语“好的”来修饰。排除A;第二步 B“即便??也”表让步,此处应为递进,关联词使用不当。排除B ;第三步

D “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定语位置不正确,应为“一个家族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点解析:考语法。1:考定语搭配,如A选项。2:考定语语序,如D选项 3:考关联词搭配,即分句关系。由此可见新东方课堂重视教授学生语法知识之必要性。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副《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动力,也模仿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

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 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

答案:A

解题方法:第一步:分析材料中《谷口人家》中,“人家”所指为“青绿山水画中”小桥流水般的人家住户。重家户、家的意义层面。第二步:对应答案,发现B中“人家”前有“许配”,意为许配给某人,重在人、家人的意义层面;C、D前均有动词“教”、“勤俭”其所侧重都在“教人”、“人勤俭”人的意义层面。而A中“人家在何许?”指的是住户,侧重家户的意义层面,故而与“谷口人家”意义相同。

考点解析:词语的语境义,考得是常用的词语,但其在不同语境中其偏指的不尽相同。正如英语中“family”与“home”的区别,前者侧重于家庭成员而后者侧重家庭整个的家的感觉。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B

解题方法:第一步:A、C均为抒情句,都有“我要??”的意思,而材料中所填空格应用来表述“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故而排除A、C;第二步:材料中提示“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只有B中的“孤帆远影”有流浪他乡的感觉,故而选择B。

考点解析:语义连贯的变体题,所选诗句必须符合后文的阐释。一一对应,逐个排除问题应该不大,要相信语文试卷上的每句话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小材料。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 韪:正确

标签:湖南 做题 高考语文 高考七选五做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做题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