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十问交而不泄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更正及致歉   2012年第10期P16“新兴市场的繁荣冲抵了美国零售业的停滞,但沃尔玛依试图恢复其……”这句话中的“依”应该为“仍”。   同期P32左下角“小米手机能够做不到Google做到的事情”应为“能够做到Google做不到的事情”。
  同期P54左边一列第一段第5行“更多”为“更少”。
  2012年第8期P86的“CBN质疑”倒数第2行?“做为技术提供公司”中的“做为”应为“作为”。
  在此更正,并向读者和相关人物及公司致歉。
  环保小贴士
  把你觉得很环保的故事、可以做得更环保的地方告诉我们。联系邮箱:fuqiaolin@yicai.com
  机关档案资料的处理
  地点:档案室
  前几日科室内务整理,短短三两年时间竟积累了四五麻袋需销毁的档案,为防泄密档案不能当废品直接出售,只能在有关人员监督下化纸桨、粉碎、火烧等形式彻底销毁,但化纸浆需要到异地造纸厂,粉碎没有合适的工具,火烧缺少锅炉等场所,类似情况其它单位也应普遍存在,建议各地专门建立有保密能力的内部档案回收处理机构,既方便机关内部资料的销毁,又避免造成浪费和污染。―孔昙
  《Linsanity》文中的一些错误
  编辑同志,你好!
  这篇封面故事可能做得比较匆忙吧,里面错误不少。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外国人名的写法要统一,不应该一会儿英文,一会儿中文,一会儿又中英文都有,文章中三种形式都出现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52页右侧提到“猛龙队的Sonny? Darnell“,在接下来的一段里又用中文提到了一个“索尼?威姆斯”,我估计是同一个人。第57页,提到了“吉尔伯特阿里斯纳条款”,应该是“阿里纳斯”。
  还是5 7页里倒数第三段里,Montgomery所说的话里面,那个“但是”,应该翻译成“而是”。58页中间出现的“杜朗”,正确的中文翻译名字应该是“杜兰特(Durant)”。―Dayi.Shen
  RE:多谢你一系列的指正。那个Sonny Darnell是我们拼写错误,应该是索尼?威姆斯。阿里纳斯条款也是你说的对。
  八卦一下
  忍了一个多月,还是很好奇~于是第一次发来邮件,不知会不会变成“包子”?先代表邮件表示很高兴被你看到。看了你们杂志两三年,一直很喜欢。
  最近注意到你们杂志有了漂亮、风格统一的插图,都是一位叫“李婷婷”的姑娘(应该是姑娘吧-?-!)设计的。同为一名设计民工,对她有些欣赏和许多好奇。搜了微博,未找到这位婷婷姑娘。想知道作为周刊,而配图几乎都是一位员工产出的,她需要加班么?工作量大么?所有的构图,配色等都是她原创的么?我正在一家图文社做排版与设计,进入杂志社工作是我一年后的打算,不知道你们的招聘机制是怎样的?
  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想八卦一下婷婷姑娘,不知道她是刚毕业还是已在职场上转过一圈了。最后,再次代表邮件感谢能被从收件箱中捞起。祝一切顺利:)―白钙钙 RE:这位你搜索的婷婷姑娘,她需要加班。工作量相当不小。她已经毕业一阵了,还想知道什么八卦么,噢,已婚。我们招聘是公开的,欢迎来应聘。
  纠正一个小错误
  亲爱的一财编辑:
  您好,客套话掠过,首先向你们提一个小bug,2012年第10期《小米手机为什么有点悬?》中第四段开头“小米手机能够做不到Google做到的事情”,词句不通吧,应该是“小米手机能够做到Google做不到的事情”。非常喜欢这期的大公司《统一打包开店》让我见识到了原来统一那么强大啊~~但是有一个小疑惑,我总觉的上海7-11很别扭,跟台湾、日本甚至美国差距很大很大。我网上查了资料说台湾7-11有很多服务,甚至是快递。但上海7-11只是一个便利店而已,与全家相差甚远,不知为何?―ywsage
  RE:台湾的7-11已开了30年,它针对市场的一些探索相对比较成熟。上海的7-11目前是开了三年,加之本地便利店也多,其发展的确面临不少难题。另外台湾7-11店铺接近5000家,网店众多也是它能提供多项服务的原因。比起来,上海的7-11只有300家。不过,慢慢来噢。
  问候并那啥
  一财周刊的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我关注贵刊有较长时间了,凭借你们的慧眼,我也对各个行业有了比较广博的了解。此次来信是想请贵刊做一期有关节能服务领域或能源技术行业的专题内容。记得去年和前年,贵刊曾刊登过有关挪宝新能源公司的地源热泵推广和江森自控公司为帝国大厦做的能效改造方案。然而在这个行业中也是有很多乱象出现,技术应用不合理、商业模式可行性差等。最近关于节能灯的辐射问题又不同程度地使公众犹如遭遇是否应该利用核能一般的惊愕。我想贵刊也曾设想过做一期这样的报道吧。―村口种树
  RE:你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谢谢你的分享。
  第一次写信
  Hi,周刊各位:
  这周应该是我关注一财的两周年纪 念日了,还特意翻出来了2010年3月22日的那本杂志,也是我的第一本一财(那时我才上初二)。发现两年前的和这本有十分精妙的相似之处:那本封面故事是《潘石屹出京记》,这本是《潘石屹带队伍》;那一期是《视频史前传》,这一期是《优酷土豆合并之夜》;当时介绍的是魅族,现在出来个小米。瞬间感觉到各种沧桑啊,当时老潘刚买下东海广场,现在居然已经把销售部cut掉了;当时还是视频拓荒时期,现在两家居然合并了==。更有意思的是,那一期编辑大人写的是《每个人都是创业者》,这一期编者的话是《我们都是创业者》……我现在极度怀疑你们是不是参考了2010年3月22日那本?
  另外本人很喜欢李洋的专栏,觉得她的文章条理非常清晰,读完后让人神清气爽。现在的教材上都是国家社会各种好,我们更需要这种针砭时弊型。?―Mr.D
  RE:代表李洋谢谢小读者的鼓励。另外对你发现的各种巧合,只能表示:哎呀妈呀。我们也感到神奇。那个,编者说的东西是不是也差不多?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你们好!我是一名大学生,关注一财的时间虽只有3个月,但我已经养成每期必买的习惯。通过阅读我可以补充课外知识,获取最新的财经信息,所以我也把一财的编辑、记者看作课外的“老师”。
  我在看一财的时候,总是会标注一些值得关注的财经新闻事件,还有重要的语句。随着看过的杂志越来越多,积累的信息也越来越繁杂。很多时候需要回过头来借鉴一些读过的文章内容时,查阅起来就会很麻烦。虽然后来我通过在封面上写关键词来便于查阅,但不得不说,在光滑的封面上用水笔写字,干的很慢,一不小心碰一下封面就“花”了。所以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周刊可附带一页胶版纸的可贴便笺用于读者随时书写记录,那会更加方便读者了。
  另外,我打算以后在iPad上来看一财,但不知是否会有像Evernote那样的云记忆功能,如果有的话,那以后电子版的一财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不仅是一本杂志,更是读者不断积累并且可以搜索查阅的知识数据库了。祝一财越办越好!―fancy.Ko
  RE:可贴便笺暂时可能还不能实现,不过iPad我们正在考虑添加云记忆功能那样的功能。
  大包装为什么反而贵?
  通常意义上,在快销行业中,大包装规格意味着更多的优惠。那为什么,最大包装的雀巢咖啡折算下来还是高于散包销售的格 ―饶小乐
  你好:
  从生产成本角度来考虑,一模一样的产品,大包装的商品折合单价更便宜,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超市里不乏大包装单价反而更贵的现象,尤其薯片、饼干、洗发水等快消品。
  购买量越小,索价越高,被称之为价格歧视,而购买量愈大,价格越高的按量超额索价则是超市价格歧视的另一种。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按量超额索价的存在。大包装的商品比等量的单卖商品产生了额外的包装成本,如你提到的盒装雀巢咖啡比散包多出来的那个纸盒子,而且,大包装比小包装更占用仓储空间、大包装的商品周转率更低,这都提高了单位成本。
  又比如,因为保质期快到了或者其他原因,单个包装正在做促销;比如,大包装商品和单个商品的采购途径不同、采购时间有差异导致进价有差异;比如商品更换新包装。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大包装反而比小包装折合单价更贵。
  基于以上原因的价格歧视,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有利可图的行为,而是由可计量的会计成本出发考虑的。但是,商家也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采取一种被称之为“坏伎俩”的定价方式,这是一种有意识、同时有利可图的行为。
  大多数消费者都有“大包装商品便宜”的习惯性思维,不去关注同一厂家不同包装商品的价格区别。而且食品日用品等都是冲动型消费品,消费者往往即兴决策,其决策特点就是简单冲动快速和感性。很少有人会在这种情绪下仔细比较价格。
  与此同时,商家也会对其商品进行随机的花样繁多的促销、打折,这使得消费者信息通道受阻。信息的不对称以及错误的经验法则阻止了消费者有意识地调查价格,甚至于使消费者认为自己发现的“秘密”仅是偶然存在的。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肖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