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怎样提高高三学生抒情作文

时间:2017-05-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三学生习作

(1) 高三(2)班王丽雅指导老师:滕忠美

别用特色粉饰网络文化中的腐朽

近日,凭借犀利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而飞速蹿红的“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获1200万融资的事件尚未退热,其系列视频因常出现粗俗语言而被勒令整改的消息再次使人们争论不休。有人为此鸣不平,认为这是新时代自我表达的方式与网络文化的特色。

固然,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网络世界是网民们狂欢的圣地,理应具有开放、创新和包容的特色。但被包容的,不应该是腐朽的部分。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古人的一言一行都讲究“合乎情,止乎礼。”,尊敬他人为人的更是基本素养之一。因此,视频中出现的粗鄙之语,理应被整治。与此同时,网友们也不应用“特色”二字来粉饰网络文化中的腐朽之处,而是应该把此次勒令整改看作一次改变网络语言泛娱乐化、泛粗俗化现象的良机,并在心中敲响“礼”的警钟。

我们都明白,文化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腐朽的现象,但任何文化中的腐朽之处都不能用文化特色来粉饰,更别说是日益强大的网络文化。近年来,网络文化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上广播电视节目,进入教科书,甚至录入词典??它的巨大浪潮,冲击着网络与现实生活中无形的墙壁,并影响着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固然,网络文化的创新趋势是向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白岩松在里约奥运会中俏皮而有风度的解说,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带来了乐趣,但我们也应看到,这样的俏皮,却也不失严肃,是网络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因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网络世界的狂欢正在席卷全世界的人民,有着超乎想像的影响力,更应该被规范,被整治。

而如今,互联网受众人群的低龄化已成为趋势。若祖国的花朵没有扎根于文化精髓的土壤,反而浸泡在腐水中,纵然人是一根因具有思想而区别于天地万物的苇草,也恐怕难能欣欣向荣,使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api酱系列视频中出现的粗俗语言是网络文化的缩影,也是现今中华文化的缩影,需要我们的重视而不是以“特色”二字加以粉饰。当然,古人也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譬如这次的整治活动,不

正是一次“补牢”的好机会吗?

若无清新空气,怎嗅花香扑鼻?若无澄澈河水,怎赏鱼戏莲下?如无纯净天空,怎观夜星闪耀?假如人人都出口成“脏”,中华文化如何继续流淌,福泽子孙?

朋友啊,请不要再用“特色”二字粉饰网络文化中的腐朽了。

(2)高三(1)班 苏佩 指导老师:滕忠美

创新还需规范

近日,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的暴雪预警在21日凌晨没有暴风雪,仅仅下了冬天的第一场雪。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比别样的用词作出解释:“美女不要穿裙子,容易被风撩。”这贴一出,引发关注,有人赞道,这是一种创新的体现,而有人反驳此举不大适宜。在我看来,任何官方性质的公告或文书都应该保持严谨性,权威性,语言创新固然可以,但前提是要规范。

的确,人们习惯于官方微博的“官腔”,此帖一出,便给人一种新鲜刺激的感觉,从而吸引关注,更大可能使“提醒”行之有效。此网络新语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潮流,也许会带来暂时的关注,但作为中国官方微博,官方机构,其语言应是具有权威知识与信息的,发出此帖未免显得有些“轻佻”,语言太过轻佻,更有可能引发人们的反感。切忌为了吸引眼球,失去了官方应有的严肃权威。因此,在创新之前还需规范!

析其本质,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发出此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达到宣传“寒气突袭,注意保暖”的效果,但人们的不重视和社会上一些对此宣传嗤之以鼻的现象比比皆是,正因为人们的忽视,人们的保暖注重健康的意识薄弱,才导致气象局想尽办法来吸引眼球。其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行之新法是没有规范。 规范是必须的,正如卢梭所说:“人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他们获得成功的前提便是规范。“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邓敏士的家属提供其计算手稿是,我们无不惊叹他工作之认真、规范,他的手稿每一个步骤、过程都严谨、工整,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像打印出来的一样,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规范,才成就了他的高度。企业、国家也有“度”地

实施新政策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就像一盘散沙没有秩序。作为学生,我们常被告诉,答题要规范,同样的题,同样的结果,得分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规范”。 作为官方微博,其影响力可见一般,而在多次发布暴风雨预警后却未见暴雨,这就有损它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官方微博却把该有的信息抛弃,反而不正经的调侃不免给人一种不严谨、不认真的印象。因此,对于这种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中国气象官方更应注意其表达内容的内涵和侧重点,网络监管平台也应加强监管,让网络创新趋向规范化。我坚信,当创新被规范之时,官方也能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接地气”,与人们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3) 高三(2)班 黄玮炜 指导老师:滕忠美

父母也需要被爱

不久前,一对父母特意前往邻省 看望女儿,他们希望给女儿一个惊喜。没想到惊喜没有,有的却是女儿的冷淡,甚至是不理睬。这是怎么了?身为高校学子的女儿竟如此对待父母,简直伤透了父母的心。

父母的爱是那样无私,那样细微,以至于我们是那样子地轻易忽略它。我们在享受父母的爱的时候,也需要明白,父母也需要被爱。

初一想,似乎为赴约守信的理由可行。但深思之后,便觉得不妥。首先,父母千里迢迢地来看望,即便要赴约,也应先安置好父母。其次,毕竟已经是大学生了,见父母的机会不如朋友多,婉转地推掉朋友之约。陪陪父母也许更好。 看到女生的行为,我不禁地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儿子不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导致老人死于门前的事。看来,女生的事并非个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是家里的溺爱导致了个人的娇生惯养?是学校对学生缺乏德育教育,缺乏对学生三观的正确引导?还是社会上对孝文化的不重视?我觉得,这些都是原因。从家庭个体到社会整体上影响了人的行为。

既然病灶找到了,那么就该对症下药了。我们要爱我们父母,要弘扬孝文化。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孝文化太高大上,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恰恰相反,孝道的振兴需要所以人的一点一滴的付出。

于我们而言,孝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在家里,我们可以为刚下班回到家的父母递上一双拖鞋??在学校中,学校要加强孝文化教育。但不求其形式多

样,只求教育意义的长久。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文艺表演,手抄报,黑板报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孝的风气,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公民个人从这些宣传活动中学习,感悟孝文化??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积聚着对父母的爱,终有一天会聚成一片汪洋大海。每个人的点滴积累,终会形成一股清风,带来新气象。我相信到时候,孝一定会是中国人的一个标签。

父母也需要我们的爱,别让社会上的浮躁与庸俗污浊了行孝的心。爱不该是一张单程票,只有去没有回。而是一张双程票,满载而去,满载而归。

所以,请好好爱你的父母,别等白首方悔,也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现实的悲哀。

(4)高三(1)班 张正源 指导老师:滕忠美

坚持经典.兼怀通俗

高尔基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当下,经典如此晦涩,让人迷惘,读者甚少:而通俗文学又流于浅白无味,虽有趣但营养不高。因此,书籍作为进步的阶梯化为成功的石阶,我认为。则需坚守经典,兼怀通俗。、

经典是历史长河淘洗后不被磨灭的精华。其之精深浓厚不言而喻。继承经典,坚守经典。既是学知识开阔视野的良方,更是修心养性,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从《道德经》中领悟:“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从《论语》中感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从《孙子兵法》中感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睿智??经典是文明的发祥地,是我们子子孙孙都必须坚守,都不可抛弃的灵魂根源。纵岁月飘移,白云苍狗,纵电脑再先进,科技再发达,这经典亦当坚持。 可经典虽益处良多,亦有所不足。其之深奥玄妙,其之广博宽宏,让它远离我们最直观的最细微的感受。我们能从经典里读出时代动荡,读出英雄豪壮,读出悲者的凄凉,却鲜有对

怎样提高高三学生抒情作文

自己一点不开心的抚慰,对自己小小成功的欣赏,这则需要适应时代的通俗来弥补。

通俗文学产生于时代,反映着时代最切近人情,最真实可触的小情调。我们伤心,可以从励志书丛里挑一抹艳阳抚慰心灵;我们高兴,可以从小幸福的抒情文字里找到听众引发共鸣;我们不快,便从书上虚拟的称霸找些快意潇洒??这些最能满足我们个人情绪的文字,给了我们暂时逃出残酷现实,与梦里自由翱翔的

天地。在如今金钱盛世,功名难就,生活压力巨大的环境下,通俗文学反映着我们可望不可及的追求,是维系幸福不可或缺的轻丝。诚然,过分沉溺也将导致颓唐消极,欠乏真正的修养与内涵。

经典属于时代,利于时间历史的高度,稳重而深刻;通俗属于当下,深入这个时代的最低处,细腻而轻柔。如阎连科《炸裂志》中的炸裂县,《白鹿原》中白鹿原,以及《平凡的世界》中的黄土地,都已成为时代标志,是不可不读的不可不知的书卷,更有《人生》里的高加林,《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也是不可不知的形象。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人格光辉将成为我们不息的力量。而张嘉佳的励志,卢思浩的小哲理,亦是当下无法割舍的闲书,《意林》的理,《读者》的情,无疑让人生爱。

通俗与经典绝不对立,更不相悖,而是相互交融,各得其所。于古典里体现现实寓意,于通俗中添加古典味道,益处无穷,

故而请坚持经典“为往圣继绝学”做历史的高标:请兼怀通俗,感寻常之幸福,做小时代里的快乐的人。

(5)高三(2)班杨翔杰指导老师:滕忠美

经典依旧时尚

经历史选择出来的经典,不敌通俗文学作品甚至是网络小说。然这折射出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但这并不代表经典文学业已过时。相反,文学依旧时尚。

如果说经典文学为什么能如此大受欢迎,恐怕是因为它迎合了通俗大众。大众需要的是快餐阅读、浅易的阅读,通俗文学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便填饱了大众的肚子。并且,当今开放自由的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易受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而个别通俗文学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群。但这不能说明通俗文学比经典文学更具魅力。

诚然,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文绉绉的感觉。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古文章,难免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因为他们难以理解那些深奥又华美的辞藻。让这些人去品读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恐怕也会令他们反感。可这恰是经典文学的一个亮点所在——通过优美的词句熏陶读者,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高的人不

篇二:努力提升高考作文水平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扭转了传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现象,打破传统束缚和僵化保守,突现创新精神,崇尚个性张扬,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开放和谐的写作氛围,致力于写作水平的最终提升。

高考作文是有时间、地点、字数、题目、内容等限制的待评判文章,它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功利性。相对于自由创作的文章而言,它更强调预设和构思。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如何开发学生的潜在资源、如何使多数考生获得中档偏高的分数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以为,教师可以指导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一.把握独特视角,做到化大为小

命题作文也好,话题作文也好,材料作文也罢,所给的信息都没有直接表明观点或主题。这需要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经验积累去思考,积极捕捉显性信息和挖掘隐性信息,不能把话题当文题,空喊口号,大发议论。作文者应有“化大为小”的应变能力。所谓“化大为小”是将指引我们思考的范围﹑方向等材料转化为一个点﹑角度或层面,然后,用点﹑角度或层面体现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作文材料的思考,“切口小,容易驾驭,又容易深化”。我们可以通过实题虚写﹑自问自答自选择、限制词等方式达到“化大为小”。

福建高考卷作文题: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这是一道浅显的材料作文题,但在审题上要求较高。不仅体“饮料之味”,更要辨“人生之味”,得“以小见大”。其中,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年,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作者整体把握材料,并用独特的视角进行构思立意,真正做到了化大为小。

除此之外,“自问自答自选择”也是考场上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化大为小”之法。“自问自答自选择”是指面对一个话题或范围较大的观点,可以通过不停提问,选择回答,挑选新颖﹑丰厚的点加以组织的方法。提的问题越多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思维越开阔,可选之点越多,新颖的可能性更大。针对一般考生,面对一个话题一般可以提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尽可能多回答,然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最后组织成文。

二.紧抓观点亮点,突出新颖别致

评卷者往往紧抓作文的观点、关注作文的亮点,然后确定可否给高分。学生必须紧抓观点,看自己的作文是否偏题、跑题;必须关注亮点,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发展要求。对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观点与话题关系等暗扣方式来确定偏题与否。

天津市高考作文: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个作文题目看似平常却大有写头,它沿袭了历年高考作文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考察考生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的能力。作文题目外延宽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思考空间的同时,也对考生的深层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小角度,可以尝试反面立意,对“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进步的做法进行剖析、批判,构思出一个好的主题,“观点”自然就明确了。而好文章从来都是落笔在具体的人、事、物上,再由此生发开去表达所思所想,细腻处才能写得生动,写出文采。“亮点”就显而易见了。

“高考作文策略的基点是制造亮点。”要突出亮点,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位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记是文章的眉宇,首尾总起收束全文。或使用起兴,或使用引用,或使用典故,或使用哲言,或使用整句??总之干净利落,抓住人心即可。段之首尾句亦是如此,它可引导思路,展示文采。如上海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文章的结尾: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画龙点睛并写出考生的希望,赢得阅卷者的一致好评。另外,阅卷者往往会借文章过渡

部分看文章思路,或巧设脉络句,或精彩语句单独成段以达醒人耳目的功效。二是类型。哲理句、修辞句、引用句、过渡句都是句类亮点;清晰简明的层递式、总分式、并列式可算是结构的亮点;新颖厚重、有文化底蕴的典故、人物、事例都称得上是材料亮点。总之,亮点要讲究新颖别致。

三.培养兴趣能力,重视个性张扬

学生要写好作文,除了自身的持久努力,也离不开老师的善加引导,概括起来,新课标作文教学应注意四点。

1.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表达。一是让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二是要减少写作束缚。训练学生写“放胆文”,让学生放开写,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三是要扩展收获空间。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入手,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是开辟多种文学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侧重能力,厚积薄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目前,学生有自主写作的空间,面对作文,却又无物可言或言之无物。新理念写作教学必须直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心灵感悟。二是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用自己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丰富生活。既读《读者》等短而精的时文,也要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畅销书。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文本、不同内容的文章中揣摩妙处,汲取精华。四是引导学生重视得天独厚的课本资源。特别是课本中的文言文,皆为流传久远的佳作,思想性和艺术性皆为上乘。

3.鼓励创新,张扬个性。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提高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发展思维,启迪智慧,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懂得有思想的作文的特征――张扬个性,丢掉“我们”,强化自我。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妨尊重学生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确定什么样的主题,认可什么样的评价,让学生自由选择。

4.构建平台,鼓励合作。人都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渴望了解世界的高中生,这种需要更加强烈。作文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对话。写作教学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通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求得共识、共享和共性,实现共同发展。

四.了解写作特性,注意活用教材

新时代的教师要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空间。通过读写结合方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学会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学会诗情画意的表达。作文是在具体和抽象之间滑动的,苏教版必修三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中:“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生机”。“徜徉”、“天地”是具体的,“诗歌”是抽象的。二者自然结合就有了诗意。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这方面的表达能力。

2.绽放灵动之美的韵味。一味的直线叙述缺乏灵动之美,难以引起评卷者的兴趣。作文是在断与续之间回旋,断和续是古典文学中惯用的手法。“横云断山”、“草蛇灰线”、“隔年下种”等等,层出不穷。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读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以提升学生作文的灵动韵味。

3.彰显隐没与呈现的魅力。必修三杨绛的《老王》开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看似平常如水,其中却隐含着王杨二人地位的差异和二者不冷不淡的关系,也交代了老王的生存境况,为后文老王黯然逝世,“我”无限愧疚埋下伏笔。在文末一

句“那是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来了一个总爆发。好文章往往是隐和显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统一体。

4.协调疏朗与浓密的关系。详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一直未在学生的作文中协调好。再以《老王》为例,其前半部分稀疏的笔墨交代了老王的处境和为人。有“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感。后文对老王上门送鸡蛋工笔细描,仿佛那幅画面就在眼前。不像那些砌城墙式的作文给人一种死板僵硬的感觉。作文如化妆,浓妆淡抹要相宜。

5.巧用紧张与松弛的力度。《烛之武退秦师》开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可谓一波三折,直到廉颇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让人心头又陡然一紧。这种张弛间杂的叙事技巧也同样适用于抒情性的文章。平时多读课文,定能获益匪浅。

总之,做考场作文,是件大事,是体现性灵和智慧的工作。它既是考生语文综合实力的体现,又是对考生考场心理素质的检验,更是考生个人才情魅力的展现。一方面,考生平时对事物的思考,对语言的锤打,对品格的修炼是不可少的。另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须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独特视角,紧抓观点亮点,注重张扬个性,巧用动态表达,促使学生考场作文成绩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春梅:《课标解读之十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来源:人教网.

[2]《2008高考作文十大问题十大对策》天利考试信息网.

[3]周鹏编著《高考作文:55分钟锁定55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1日出版.

[4]王洪所:《关于写作特性理论的破与立》 滁州学院报.

[5]王玉兰:《学会诗意化地表达》《素质教育论坛》2008年第8期.

周妮迪,语文教师,现居浙江青田。

篇三:高考抒情散文写作指导初探

高考抒情散文写作指导初探

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这是《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写作部分作出的要求。与之前多年的考试要求相比,2014年增加了抒情类的文体要求,明确了抒情散文的地位,抒情散文终于被正式纳入江苏高考作文文体。

抒情散文回归高考,势必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调整写作教学的方向。以前的教学多是训练学生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现在要求同时加强抒情散文的指导与训练。自2013年12月《考试说明》公布到2014年高考之前,笔者尝试有计划指导学生写作抒情散文,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训练,班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抒情散文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文体,品读鉴赏

对于文体,《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中明确提出符合文体要求;2014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要求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写作,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作为应试作文,必须符合《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高考作文也不是一般文章,可以任由读者凭一己好恶来评判,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高考作文又必须接受特定评分细则的衡量。所以,指导写作抒情散文的第一步,应让学生明确其基本特点:一是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作者往往将所抒发的情感具象化,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二是抒情散文更注重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注重追求文字字面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内涵,让文字游离于一种心情的排遣或宣泄中,如同一个人散步一样,既可以释放心情又能拿捏住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将文字的灵动轻盈发挥到极致,产生虚实相生的妙境,耐人寻味。

但是,对于抒情散文文体特点的明确,不是老师简单地告知,而是要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体悟。必修教材和选读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范文。笔者布置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对高二阶段学过的《现代散文选读》重新品读,比较各类散文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异同,重点品味抒情散文的语言,体会文本的抒情性。在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对一朵花微笑》、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埃尔文·怀特的《大海和吹拂着的风》几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些鉴赏性小片段。如魏辛然同学赏析《寒风吹彻》后写道:

刘亮程的语言往往平中见奇,蕴含哲理,极耐细细品味。如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就很是平朴,但韵味深浓。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似乎淡淡地流露出一种沧桑感,让读者不得不打出为什么的大问号,悬念就这样在轻轻一点中设下,越是咀嚼,越是耐人寻味:那些年,作者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

再如陈静雅同学赏析《对一朵花微笑》后写道:

这是一篇清新灵动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观察花朵的微笑,并从花朵的视觉反视自己平素沮丧的生活态度,由花草的微笑参悟出人生的真谛。文中语言既朴素自然、丰足对称,又富有诗性。如一朵面朝向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通过特写镜头对称描摹身边的两朵花,使姿态身影全都活了。通过品读鉴赏,学生基本上把握了抒情散文最根本的两个特点:文美,情真。冰心、周作人等把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之美,除传情达意、形神兼备外,抒情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讲究形式美、音乐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而真实的感情是此类文章的灵魂,文中有我,重在抒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抒情散文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

二、列举提纲,归纳套路

在归纳抒情散文套路上,笔者采用了列提纲的训练方法。布置学生课后为《荷塘月色》《春》《故乡的榕树》《草莓》等有代表性写法的抒情散文列提纲,然后分组讨论归纳抒情散

文的一般套路。以优秀作品为例,归纳提炼套路的练习,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建构效力。布置的那几篇文章,因为是学生学过或读过的熟悉的文章,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演练欲望。

经过讨论,并参照有关知识短文,笔者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抒情散文的常用基本套路:赏景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赏景式在赏景时,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多样,如远近、高低、点面等;引发的联想要丰富,使文章显得空灵。如《荷塘月色》:文章开头点明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求静来到荷塘;然后依次细致地描写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四周景色;接着又联想起江南采莲的习俗和诗词;最后出景,回归现实,离开荷塘,回到家中。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情索式就是以情为线索,连缀景物,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处处借景抒情,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关键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若干点上来抒情。如《春》:文章开篇盼春,明朗、欢快、昂奋,交代情的缘起;然后绘春,画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展现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春天,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欢欣鼓舞的一种心境,这是情的积蓄;接着由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由情至人;最后讴歌春天,把春天比喻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情的归结。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这种模式借联想来描写怀念中的景物,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另一景,寄寓作者的主要情感。这一模式可以抒发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是学生借鉴的重要套路。如《故乡的榕树》:首先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然后描绘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最后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这种模式中的物往往喻人,并在篇末点旨,卒章显志。如《草莓》:在文中,草莓是引子,六月的草莓象征了青春年华,九月的草莓象征了成年时期。

标签:作文 抒情 高三学生 初三抒情作文 高三学生如何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