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周记 >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抓”与“放”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应该抓则抓,该放则放。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应将备课的重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学情上,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使课堂充满朝气、活力与生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充分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抓 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索;强调学生参与、操作、实践、交流、探究、经历。依据这一思想,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倡导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依然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放,得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处理。要真正做到以上要求,教师就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抓”与“放”。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抓”
  1.加强课堂纪律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无保障,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经过不断地向前辈学习,讨教经验,我认识到课堂纪律训练不能少,也不能马虎,这是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教学质量能否保障的法宝。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当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任想、任说、任动”。
  2.抓好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有不少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研究语文教材和花样百般的教学形式上。很多教师,一拿到新课文,往往很少考虑“教什么”,而是更多地考虑“怎么教”。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只要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中就一定会精彩迭出,魅力无穷。殊不知,一旦“教什么”偏离了语文的轨道,再丰富的过程准备,再精湛的教学技术,也只能是天马行空,南辕北辙。另外,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还关系到教师对于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对统一”的高度认识,关系到教师对于教材中语言文字及人文情感的细致解读。具体到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教师依据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课时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只有对学生的起始要求和预定发展目标符合其实际,与其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相匹配时,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放”
  1.自主权放给学生
  多年来,教师已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按自己的要求将学生格式化,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和探索精神。现代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起点,又以学生为归宿,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去领悟知识,学会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放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传道解惑”观念,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教师还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课堂权威性人物转变为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合作者。教师应以合作者的姿态进入课堂教学,将课堂作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这样教师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创设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自主讨论、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情境,及时捕捉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2.提问权放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发展的动力,没有问题就很难思维。课堂提问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它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由于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是教师经过深思,在备课时精心准备的,所以师问生答的模式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把提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成为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提问权应下放一些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在互相提问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3.思维权放给学生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索方案较多的、解法不唯一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满足一题一个结论,追问是否还有其他结论;不满足一题一个解法,寻找是否还有其他解法;不满足一题一个形式,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题目的条件、结论所涉及的知识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条件、结论的临近区知识进行回顾,允许学生多想,开放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克服课本、资料中传统的封闭题对学生思维带来的定势,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
  4.结论权放给学生
  我们不妨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做法,将这些总结、小结等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探索、交流、讨论,从而归纳、总结出结论。当学生自己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教师还应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以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的目的。而且从学生口中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要领结论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概括、总结、归纳过程中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综上所述,在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语文课堂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该抓则抓,该放则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将备课的重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学情上,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使课堂气氛严肃活泼、有张有弛,充满朝气、活力与生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责编 张翼翔)

标签: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