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整合的策略及原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初中语文“专题整合,组课推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中,借助课题实践时所设计的专题案例,归纳总结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专题整合设计的策略,并提炼出进行语文专题设计的原则。作为系统论指导下的这种创新做法,让语文教材走下了一级台阶,让学生更容易习得语文知识。其间被整合的除了课程资源外还有来源于一线的教师智慧。
  关键词:语文专题 整合 策略 原则
  
  一、“专题整合”的研究背景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一线,对语文教材的争议颇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教材本身对学生没有明确的操作性指示”。《扬子晚报》上刊载,河南省的彭帮怀老师就因为教科书上没有针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导致教科书内容不细化,让学生无所适从,而将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可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说法是十分正确的。然而,教科书可以用这句话做挡箭牌,一线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却不能再回避该问题,所以将国家课程进行过渡化处理,已迫在眉睫。
  2009年初我加入了《初中语文“专题整合,组课推进”的研究与实践》语文课题组。该课题在著名教育家黎锦熙教授倡导的综合教学法思想和著名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学说的基础上,借鉴“单元教学法”和大学文学的专题式教学,提出了“专题整合”的概念。沿着该课题立项时提出的思路,我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组课的设计和实验,对专题整合产生了实践指导下的理解。
  二、“专题整合”的界定
  该课题对于“专题整合”是这样界定的:“专题整合,就是用专题的形式把以教材为主兼及其他的教学内容按照课标要求划分为若干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内容和范围;也指在专题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地分配各专题的教学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专题的先后顺序,精选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由不同专题组成的教学体系。”
  首先,从这个概念看,它体现的是系统论的思想,强调各教学要素之间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这个整体进行“肢解”。
  其次,它强调的是“整合”理念。我们要把这些看似零散的要素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三、“专题整合”的策略
  在大量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以下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
  1.“独木成林”的策略
  语文教材在次次蜕变之后,如泥沙沉淀般地会积淀下一些经典名篇。语文老师见到它们,如与老友重逢一般,言语自然要比平时多些,而且尽管讲了很多,但仍感觉还有话说。这种现象固然是因为语文老师对该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一般,也因为这些久经荡涤而保存下来的名篇自有其不衰的价值。名篇本身既有教育感化作用,又有审美价值,它也是现代汉语的典范。所以我们不赞成将教学时间一刀切,均等分。我们更希望老师在遇到这些“老友”的时候能畅谈、尽兴,教出深度与韵味。
  遇到这种“独木成林”的现象,我们可以一文一专题,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能让语文学习往纵深发展。我们可以采用点状辐射的形式组织编排专题内容。名篇的原始文本就是那个基本点,然后由文本的艺术价值到文本的影响等方面,逐步渲染开来,最后协同有思考价值的写作话题,将文本纵向深入下去。
  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孔乙己》一文,在专题设置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它作为小说单元的起始篇目,它的小说的典范价值(如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渲染等);其次考虑的是该小说的审美价值(鲁迅对悲剧美的表现);再次考虑的是该小说的教育价值(小说的社会影响力)。我们通过这样一种由近及远的辐射构思,能够把文本的多方面价值深度挖掘出来。我设计的专题《写透孔乙己的悲凉》中的“透”字就是为了体现这样一种教学的深度。
  2.“对比彰显”的策略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有联系地分析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联系,既可以是“横向”的联系,又可以是‘纵向’的联系。”①“比较”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做法,这种专题整合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的阅读有了参照。基于这样的思考,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利用比较阅读进行专题整合。这种专题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横向排列式。同一题材不同主题、同一主题不同表现手法、同一选材不同文体等在比较之后都会变得更加明朗。
  我认为能拿来作阅读对比的文本必然有其相同性和相异性。阅读对比的优势就在于它更容易彰显出这种相同性或相异性。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很多人都认为它缺乏有序的知识体系。但有人曾以诗歌为例对该问题作研究,发现它的选文的体系是相当完备的,只是不经过系统研究,很难被发现,因为它不是按照知识系统进行排列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需要进行整合,而“对比彰显”就是一种非常适用的策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打破原有的单元教学体系,建立对比阅读小专题,在对比中找到各知识体系的坐标。
  如七年级下册有《信息传播》单元,其中涉及了消息、通讯、录音新闻等不同的新闻体裁,可谓体系完备。但由于每种题材涉及的内容不同,因此学生很难清楚地认识到各新闻体裁之间的差别。此时,我们可以自行设计一个《信息传播》专题,就同一事件,选取不同表现体裁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能削弱他们掌握体裁特征的难度。另外,如《写透孔乙己的悲凉》专题中,我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孔乙己的“悲”不同于范进的“丑”,设置了两篇课文的比较阅读,实施下来效果很好。
  3.“生活延伸”的策略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说“生活即教育”,他告诉我们不是生活能给我们很多教育启发,而是生活本身就是教育。那么试问,教育教学又如何能与生活脱离?语文这样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必然会与生活形成一个系统,所以我们在进行专题设计的同时,一定要纳入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这样一种辐射,实现的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连接。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开发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应该让生活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宽大门径。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它讲的是法国一个小镇的人民在普鲁士士兵入侵时对母语产生的空前尊敬与热爱。我们能够想到的是,学习这篇课文仅仅就是为了分析小说要素吗?我们的先辈难道不曾有过同样的痛楚吗?我们对母语的态度难道不应该值得深思吗?于是《救救母语》专题应运而生。该专题将都德的《最后一课》、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片段、八年级上册的《汉字》专题、七八九年级上册附录部分的名家书法赏析,以及我国东北沦陷期间学习日语的情况等内容纳入了该自创专题,并通过学校的国旗下讲话,针对母语教学现状,发出了“救救母语”的呼喊。学生通过法国人民的生活、先辈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现状,认识到的是一个庞大的“母语”问题,而不仅仅是一篇课文。
  4.“归纳提炼”的策略
  面对语文教材,一线教师最难看见的是它的知识体系,教材不呈现,但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呈现,但如何呈现又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业内认为比较高明的呈现手法就是“随文而教”,因为这种做法比较符合新课程理念。但我认为,学生搞不清语文的知识体系,跟我们没有清楚地呈现给他们知识体系是分不开的。所以,合理且清晰的知识呈现是必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归纳提炼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这种策略可在教师对某类问题进行总结或初三复习时应用,十分有效。
  如针对初三的文言文复习,我们设计了《虚实齐抓,指通课外》这个专题。我们将专题分为“整理实词、迁移读文”,“化虚为实、准确读文”两大块,句例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进程由实到虚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该专题将学生零散的古文篇章学习整合成了文言文翻译的知识体系。
  又如在作文指导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语言学习要求和学生习作整合各种作文指导专题,这种专题形式,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较为多见的。
  四、“专题整合”的原则
  1.扣宗旨、融让学
  王尚文在《说“让学”》一文中引用海德格尔的有关论述,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即激励、诱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学,并把“让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②我认为,这追本溯源的两点可以作为语文专题整合的宗旨。我们既要通过专题整合让学生易于触及语文并乐于深入语文,又要放手让学生实践,实践的门径方法不动声色地整合进专题设计中。在教学前的专题整合时就渗透进“让学”的理念。
  2.重教材、抓读写
  《初中语文“专题整合,组课推进”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强调:①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基本研究对象;②“以‘读’与‘写’为双翼”,带动、综合其他领域内容。前者给了我们一个框子,告诉我们要在框子里跳出自己的精彩舞步,它对专题整合作了最基本、最主要的限定,让研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既避免教学中的唯本,又避免教学中的脱本。后者,给了我们两个基本着力点,提醒语文学习的根本是培养读和写的能力。两者互相作用,搭档前行,事半功倍。
  3.小专题、自主化
  在专题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进行语文专题整合的着眼点要小,从一个话题、几篇课文、一种描写、多篇作文等具体而微的角度,对现有语文教材的结构、内容、知识点等进行补充、更新或重组,形成一个个既独立又有相互内在关联的专题。改变原有课程由篇篇课文单线行进式的单一顺序。将众多小专题形成活页形式,对原有教材达到分解或强化的目的,操作灵活。
  综上所述,采用整合的方式开发设计语文专题,是为了弥补从语文教材到语文教学间的不足。在诸多教材处理手法中,它的创新性和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所做的,是为语文教材搭下一级阶梯。
  
  注释:
  ①黄朝东.浅谈比较阅读.教师,2008,(10):59.
  ②王尚文.说“让学”.语文教学通讯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中学卷),P78.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谈谈语文教材的语文性.语文教学通讯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中学卷).华夏出版社,2010.6:230.
  [2]黄朝东.浅谈比较阅读.教师,2008,(10):59.
  [3]栾雪梅.语文知识:距离学生有多远――兼论教师合理选择语文知识的必要性.语文教学通讯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中学卷).华夏出版社,2010.6:67.
  [4]王尚文.说“让学”.语文教学通讯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中学卷).华夏出版社,2010.6:78.

标签:初中语文 整合 原则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