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周记 > 正文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融入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形势下,顺应意识形态新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传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挖掘和传扬具有地方特色的“徽文化”和“铜都精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则是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社会大系统的“软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观层面。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性分析
   十七届六中全会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和“三个关系”集中阐述了当前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即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上论断说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从国际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效应对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大力传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反映文化这一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软实力”的较量,其中最关键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它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持久凝聚力和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软实力”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现在我国文化的影响力跟我国的大国地位远远不相称。现在我国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都比较小。如何通过增强“软实力”,把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另一大挑战是我国的国家软实力不强,意味着我们抵御西方分化、西化的能力不强。西方在文化发展方面对我们的压力依然存在,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当前要抵御西方、提高文化安全,最根本的是要把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内容作为主导性的文化输出去,以形成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坚不可摧的长城。
   第二,从国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基于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文化战略地位的提升凸显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文化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只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75%;文化地位的提升还表现在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文化地位的提升还表现在文化建设已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就是要推动人的物质需求和健康文化需求的同步发展,而人的精神追求的培养主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文化精华等核心价值理念的引导。
   第三,从意识形态本身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顺应当前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少顺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意识形态文化。即意识形态越来越向一般的文化,特别是感性的文化转化;第二个变化是意识形态学术化。意识形态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信念,但是目前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把信念的特质淡化。现在的意识形态往往通过超党派的方式来表达,而且不表明自己的党派立场,甚至是隐含在学术研究中,不公开讲。这种意识形态的学术化色彩对如何辨别和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个变化是意识形态生活化。目前情况下,意识形态已经不再直接通过宣传进行渗透,往往越来越多的通过商品、通过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渗透;第四个变化是意识形态的愈情感化。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不只是靠理性的说教,还要靠情感的共鸣来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把情感因素包含进来了。比如,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八荣八耻”是一种道德原则,也是一种道德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就在一定程度上较好解决了情感和理性的关系。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的共同进步,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略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更是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这些论断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方向。如何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住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项重要任务是抓紧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中、六中全会强调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崭新课题。
   (二)把握主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我们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既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员把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突出精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掌握精粹,就是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打牢基础,切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标杆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它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善恶、判断是非得失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自觉遵守这一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五)体现特色,大力传播和弘扬“徽文化”和“铜都精神”
   “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不仅体现了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和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更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徽骆驼精神”。所以,传扬徽州文化,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铜陵人民智慧结晶的“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形象地概括了铜陵悠久灿烂的铜文化。“古朴厚重”道出了铜陵人质朴忠厚的性格品性。“熔旧铸新”则是铜陵人继往开来、勇于开拓的生动体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更是体现了铜陵人敢于拼搏、敢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铜都精神的大力传扬,必将成为我市加快率先崛起,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铜陵现代化进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10-11.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9-09-18.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1-07-01.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18.
   (作者单位: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标签:试论 融入 核心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