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时间:2017-04-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玛纳斯县第三中学 执教教师:徐国霞

学习目标:

1、 学习什么是话题作文。

2、 话题作文的特点。

3、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

4、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学习重点: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学习难点:话题作文训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教师:面对春天,白居易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在朱自清的眼里是个笑着走着的娃娃,是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是个健壮的青年;春天在鲁迅的眼中是那无法释怀也无法得到原谅的风筝;春天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请大家畅所欲言!由春天这个话题进入我们今天的这节作文练习课—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写作的本原是什么?

写作就是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是写能够感动自己的东西;是对生活的真实描摹;是心灵的自由的表达;是情感的自然的流露;是对人心性的深刻剖析;是人摆脱平庸生活的精神升华。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本原,今天的这节课如果你用心去领悟,你一定会使自己的作文摆脱平庸,得以升华。

二、说一说

教师:追根溯源,我们先认识话题作文。根据刚才“春天”的话题,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话题作文吗?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所给话题即围绕所给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例如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作文就是一道话题作文的典型例题,以“拥抱梦想”为话题。

花季少年,正如人生的朝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凝聚力量,只有拥抱梦想,才有精彩人生。梦想既可以是滚滚奔流,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梦想也可以是涓涓细流,如每个人的人生愿望。你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好准备了吗? 请以“拥抱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围绕着这个话题,你想怎样写这篇作文?

三、想一想

教师:人的好与坏取决于品质,作文的好与坏取决于方法。想做好人必须培养自己的品质,想把作文写好,一定要讲究写作方法。下面一起学习话题作文的应试策略。

中考作文能否出彩,就看你是否把握住考点。话题作文的考点是发散思维,即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某一触发点)——话题,展开想像,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四、记一记

话题作文的特点:

1、 相关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题,但作文主题必须与话题相关。

2、 自由性:考生自己选,选适合自己的——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题目自由。考生可以自拟题目。

(2)选材自由。只要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内容来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不限文体,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诗歌、戏剧。

(4)想像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给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命题者给出材料,让写作者理解材料,从中提取论点进行议论,并且必须把所给材料用到文章中去, 否则扣分。它是命题作文的变种,对写作者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文体也仅限于议论,仍然是不利于发挥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话题作文就可以避免这些弊病。一是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

内容更加宽泛。二是话题作文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可以极大发挥创造力。

教师: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话题作文也不是绝对的自由。下面我们用三个应该,三个自由,三个防止来把握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领:

四、怎样写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领:

(1)三个“应该”、三个“自由”、三个“防止”

(2)巧拟好题目

(3)题材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的

(4)文体写自己顺手的

三个“应该”

1、应该重视话题中的阐述性文字。

2、文章的主题应该与话题有关,必须是从话题中引出来的,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3、见解应该深刻、独到。

三个“自由”

1、可以自由确定主题。

2、可以自由选择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可以引用话题里的材料,也可以不引用)。 三个“防止”

1、防止作文主题偏离话题提供的范围。

2、防止把话题当论题加以论证(话题主要是为写作者提供主题范围,不是要求写作者去论证它)。

3、防止主题与话题相矛盾(如话题明明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却说“答案是唯一的”)。

巧 拟 好 题 目

教师:如果把文章比作人,那么主题是灵魂,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架,而题目就是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使文章流光溢彩。

? 1、改装

? 2、引用

?3、修辞

五、试一试

1、改装。

对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影视剧片名、流行歌曲名、广告语等进行机智的改装,这样的标题旧瓶装新酒,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

一新之感。

如:以“诚信”为话题

《诚信苦旅》 (根据余秋雨《文化苦旅》改装)

《诚信,并快乐着》(根据齐秦的歌《痛,并快乐着》改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诚消得人憔悴》 (根据柳永名句改装) 《将诚信进行到底》 (根据标语“将革命进行到底”改装) 《诚信又回我们班》(根据“春风又绿江南岸”)

2、引用。

引用诗词名句、歌曲以及成语、俗语等作题,典雅大方,文采飞扬。

如:以“失败”为话题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失败是成功之母》

3、修辞。

使用修辞,让题目新颖含蓄,精炼生动,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书,做有用才》(对偶)

《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对比)

《读书真的无用吗?》(反问)

文 体 写 自 己 顺 手 的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考生可以根据所给话题和自己确定的文章主题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戏剧、日记体、书信体等等

教师:穿衣要得体,写作要出彩,在写话题作文时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六、点一点

2、写话题作文的注意点

(1)注意话题作文的范围

(2)只能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

(3)话题并不一定就是作文题目

(4)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

(5) 复制话题,克隆材料

(6)思想感情格调不高

1、 话题作文范围宽泛,但不是无范围,在行文时如果扣话题不紧,或摒弃话题,另起话题,就是走题。也不能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子话题中,不能散漫作文。

2、只能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如话题作文“成长”,可写成长中的喜悦,也可写成长中的烦恼,可以将一方面作为另一方面的衬托,但不能同时写两方面。若两者并重,就会造成两个中心。

3、以“**”为话题,“**”并不一定是题目。要根据所给话题、

自己确立的主题和选材拟一个有特色的标题。

4、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把文章写成这种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文体的文章。

5、复制话题(“克隆”原材料)

在写作中不能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而只是在原处饶圈,列举与话题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材料,没有什么新的论述,不能写“起点以外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克隆”原材料吗?这样的“原地徘徊”显然也是写作的大忌了。

6、思想感情格调低。

话题作文虽不明确限制思想感情的发挥,但低调的、颓废的思想感情终是不好的。我们应象孔雀开屏一样,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也不是要求同学唱高调,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表达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感情。如果一篇文章其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能称的上是好文章吗?

七、忆一忆:中考话题作文应试策略

八、练一练

教师:刀不磨不快,枪不擦不亮,闯荡江湖不能只靠嘴皮子,中考还是要看真本事。下面进入训练阶段:话题作文“拥抱梦想”导写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季少年,正如人生的朝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凝聚力量,只有拥抱梦想,才有精彩人生。梦想既可以是滚滚奔流,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梦想也可以是涓涓细流,如每个人的人生愿望。你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好准备了吗?

请以“拥抱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根据写作要领“见解应该深刻独到”,作文要创新立意,可以用别人的梦想引出自己的梦想;可以写中国的伟大复兴梦;就显得深刻新颖。

根据 “可以自由选择体裁”,作文时可以考虑多种写法: 写成观后感,看完某部影片或某本书激发了自己的梦想。 写成记叙文,叙述自己如何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

写成日记体,写几个生活片段,写对于梦想的追逐。

根据 “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可选择某个人、可以选择励志的歌曲或一句话??

根据“巧 拟 好 题 目”中“修辞”这一方法,可把广为流传的标语“将革命进行到底”改装成文章标题《将梦想进行到底》,可用“引用”的方法将标题拟为《超越梦想》。

根据注意点中“只能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在写作时只能谈梦

篇二: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命题作文审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2.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审题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

3.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审题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

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 这两个要求是基础等级的基础,也是考场作文最重要的要求。

教师解读:符合题意就是要学生在写作文前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作文题目的“规定动作”,特别要注意题目的隐含要求,特别要关注命题的意图,不可随意马虎。符合文体要求就涉及到了作文的立意,在审题的时候,自然就要关注题目要求的文体,所以,审题立意通常放在一起。根据多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和作文教学的实际,作文的审题立意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大类。本节课首先探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二、合作探究

(一)审题立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幻灯片)

“立意”指的是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一篇文章的优劣,主要看它的立意。文章要“以意为主”“意在笔先”。明人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是四个字:准,深,稳,新。即:准确、新颖、高远、深刻。所谓准确,就是要正确把握命题人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立意。所谓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文章,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主题来。不要落入俗套,与人雷同。所谓立意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清新,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落俗套,不低级趣味。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情怀,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高尚的文品。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怀令人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令人振奋。他们的文章立意高远,能启发人思考,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励社会进步。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它要求考生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材料深刻的挖掘力,对生活高度的概括力。简而言之,准确就是代命题人立言;新颖是指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人之所未曾言;高远是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人之所未尽言。

1、审题的要求:审题要冷静客观。不要因为题目是曾经练过的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题目从未接触而张皇失措。审题要细读。高考作文题设计都十分简练,特别是命题作文,文本内容有限,必须认真阅读,细细品读,不可遗漏任何信息。审题要深思。想想命题人为什么出这样

一道题,有没有隐藏的意图,是否存在陷阱?一般来说,命题人设题总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题目要出人意料以避宿构;题材要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考试要求要能够检测考生真材实学,保证考试信度;评判要易于区分平庸与卓越达到选拔目的,保证考试效度。

2、立意的要求:⑴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可用一个简短的判断进行阐述); ⑵确定文章的体裁; ⑶确定文章的结构; ⑷筛选恰当的材料并按一定序列进行组合;⑸推敲文章首尾及中间各段段首的语句;⑹拟定一个标题。这就是立意的全部要求,同学们应反思上述各个环节是否进入误区,是否偏离题意,及时纠正。

(二)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幻灯片)

所谓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已经定下了,不能更改了,这是一个限制,但同时它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就是这个题目往往比较宽泛,可写的领域范围很广,而限制往往在于它表现的意义。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他们》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抓准“题眼”。这个题眼就是文题中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关键词语。审题时要注意到它,抓准题目中的“题眼”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

1.词语式标题作文——内涵外延法分析法

如果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安”、“脸”、“墙”等,必须挖掘其内涵外延,展开联想,从生活现象中去寻求背后的本质。

以 “脸”为例,运用内涵外延法分析法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找可写内容范围) 思考立意(得出论点)

脸的内涵: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

脸的外延:①情面、面子→尊严、爱国、道德

②洗脸→改正自己的缺点

③人造美女的脸 →批判作假现象

④包装和门面→评价内在质量和服务

2.短语式标题——逻辑关系分析法

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如果标题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之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我们审题时不能忽略的。如果我们只抓住“知足”,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我们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

如果标题是偏正式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限制了写作的范围。2006年湖南题“跑的体验”,题眼就在“跑”字上。

如果标题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如2002年上海题“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

3.句子式标题——内涵外延分析法和逻辑关系分析法

⑴这个句子直接就是一个观点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近墨者未必黑》,这类题目态度和倾向很明显,在审题上不存在难度,只是立意上需要花费工夫。

⑵这个句子隐喻一个观点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对这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句子的成分的意思(内涵外延),然后分析其结构。一般来说,如果是主谓式或主谓宾式,重点应在谓语部分。如果是判断句,重点应该在宾语部分。

以《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辽宁卷)为例,看如何解决比喻性句子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问题:

花的内涵:花草树木的花

花的外延: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社会日益良好的局面,人一年胜过一年的成功

胜:超过,暗含比较,现在和过去比较

其重心就应落在谓语部分,即要写出是怎样“胜去年红”。同时它又隐喻着一个观点。“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年浙江卷)

一枝一叶 :一言一行,点滴积累。 一世界:风范修养,伟大。

其重心就应该在宾语部分,也隐喻着一个观点。

(三)编写作文提纲使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更加规范有效(幻灯片)

编写作文提纲是审题立意的量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是完整准确掌握题目写作要求,第二步是根据要求把握题目的“题眼”,确定作文的中心(主题),第三步是根据作文的中心(主题)细化、深化思维,初步梳理出作文的结构,同时组织相应的材料进行加工整合,第四步是用语言明确表述作文的标题、中心和结构组成部分的内容,这样才算完成了审题立意的全部过程。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下面是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题写的两篇作文,请你思考它们的提纲是什么。 例文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很多,经常使一般人对他们感到敬佩、羡慕,因为人人都渴望能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成就和(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荣誉。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已习惯于只说不做,以至于看到别人成功时也仅止于感到羡慕。笔者有个同事,他从年轻时就梦想做一个作曲家,可是一直没有成功,现在年过五十,仍然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我曾经问过他:“你什么时候放弃了当作曲家的希望呢?”他回答说:“高中毕业后报考音乐学校落榜时就放弃了。” 啊,原来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地为梦想做过努力!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有的理想远大,有的仅是止于足食丰衣,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愿望,都应该牢记住下面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一个人如果认准方向之后不停地朝着目标努力,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持续积累着,就必能走向成功。凡是爬过泰山的人都知道,如果要登上顶峰玉皇顶,就必须拾级而上,循序攀登。从岱宗坊起步,沿着六千多级的石阶,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经过红门到达中天门,再艰难跋涉过十八盘,跨上南天门,最后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与心境。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创业对于一般人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事,但是如果诚心进取、不畏困苦地跨出第一步,并以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向所定的目标迈进,人世间再难的事也会变得比较容易,最终就能达成愿望。

在中国古代的四川,曾经有两个贫富悬殊的和尚:一个和尚非常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和尚却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必须去外地化缘,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回答说:“路途这么遥远,你要怎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有钱的和尚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成行的原因就是路途太遥远了。我都去不成了,你怎么可能去得成?别做梦啦!”

然而,一年之后穷和尚徒步万里从印度回来了,并且还带回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有钱的和尚看到穷和尚果真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惭愧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想像中,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心中的理想付诸于实施、使梦想成真。

一般人只要有心提高自己,持之以恒、不断的在道德修养与技术能力下工夫,就不怕没有出头之日;而修炼人只要一心向佛,精进不止,最终一定能功成圆满!

例文二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鲜花、美酒、赞誉,那是多么诱人的光环,哪怕我们平凡,但决不愿平庸。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每一天面对那些“繁琐芜杂”的小事,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时,会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关乎到事业的兴衰呢?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时候,很多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时候,很多人面对尴尬的窘境,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决定成败的也许不是细节本身,而是细节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追求卓越的品位,那种锲而不舍的执著,那种拒绝浮躁得平和以及那种卧薪尝胆的忍耐。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牢记这一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就更要求教师从小处着手。教育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使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帮助同学树立信心。教学上,严谨的教学态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更应注重课前的准备与课后的反馈。作为教师,更应该言而有信,讲出的一句话,往往学生当一回事,可老师却抛诸脑后,这看来也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把老师的话当真吗? 我们说,教师的成功莫过于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点滴变化并不是一天获得的,而是无数的细节积累

而成的,教育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需要持之以恒,这或许也就是作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

千里之下,始于足下。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始终牢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的道理,诚实对人,严谨做事,让我们成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感悟思考:1.这两篇文章是如何审题立意的?

2. 请拟写出它们的提纲。

练一练:以“说‘安’”为题,写一个作文提纲。(5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例文一的提纲:

中心论点:实现伟大的理想关键在于脚踏实地。

分论点一: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把理想付诸行动。

分论点二: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自己从小事做起。

分论点三:实现伟大的理想更需要长期坚持积累。

例文二的提纲:

中心论点:成就大事,要重视细节。

分论点一:成就大事,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分论点二:成就大事,就是要认真做好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分论点三:成就大事,就是要坚持做好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四、尝试写作

请以“以人为本”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求:先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篇三: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

议论文写作讲坛

第一课

新材料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范例导引:

这则材料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陈述的对象分别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简述他们的行为。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格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俩兄弟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们可以得出这些角度:

⑴格林兄弟:格林兄弟收集、研究民间故事,因为研究无果便将文稿束之高阁。

⑵他们的朋友:朋友发现了这本文稿,将文稿给了出版社出版发行。

⑶结果:文稿出版后,多次再版,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成为经典名著《格林童话》。

接着,对这些行为我们多一些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假如不是这样,那会如何?

⑴从整则材料的角度看,《格林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出版发行,但它大放异彩的背后却蕴含着必然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阐发偶然与必然(或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关系。

⑵从格林兄弟的角度看:

A.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轻言放弃。

B.动机(意愿)与结果常常是背离的。

C.守与变(人生的选择):如果格林兄弟依然故我,坚持着或许没有结果的研究,这无异于皓首穷经,耗费生命,因此为格林兄弟的知难而退、及时抽身喝彩。人生的选择有许许多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千千万万,一条道走到黑,并非明智之选。

⑶从朋友的角度看,可以做如下立意:

A.朋友没有把这本笔记据为己有,没有剽窃格林兄弟的成果,表现出无私的美德,他正是这部经典面世的推手。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感谢这样一些无私的发现者和推动者。

B.正是这位慧眼识宝的朋友,才使得《格林童话》流传百世,所以,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有价值的东西,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⑷从《格林童话》的流传看:

A.《格林童话》的一版再版,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证明了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永远魅力。

B.如果没有朋友的发现,这部皓首穷经的作品也许仍然束之高阁乏人问津,所以,有时成就伟大的作品也需要一些机遇和运气。

C.《格林童话》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证明根植于人民、生活,为大众所欢迎的作品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D.衡量事物的价值不能只有唯一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

E.存在与价值的关系:当这些童话被格林兄弟束之高阁的时候,它的价值无法完全实现;当它被出版发行后,才能转化为现实价值。什么样的存在,决定了什么样的价值。

小结: ①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不可“断章取义”立意作文。比如从朋友的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无私的精神品质,但如果只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谈,那是片面的、脱离了材料的。而如果从文明进程需要无私的发现和推动者来讲,则是符合材料内容和含义。

②筛选性原则:

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颖,见解较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一句话,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③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病例透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从下列材料中确立的这些论点,是否合理?请说明评判理由。

有人骑一匹国马,另一个人骑着一匹骏马,在同行的过程中,骏马咬破了国马长鬃毛下的脖颈,流了不少血,但国马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照样走它的路。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身在颤抖。骏马主人告诉了国马主人,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伤了国马而羞愧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于是牵来国马,国马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很快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论点1: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论点2:“以牙还牙”当缓行;

论点3:宽容要看清对象;

论点4:害人之心不可有;

论点5:自省自悔,精神可嘉;

论点6:对症下药才能除病根。

上述的六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是从“国马”、“骏马”、“主人”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第1、2、3个论点是从国马的角度立意的。国马被骏马咬伤后,流血不少,但却忍让宽容,用自己的牺牲唤起别人醒悟,得出了“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的观点。国马被骏马咬伤后并未还击,得知骏马为此羞愧不已,不饮不食时,国马理解骏马一时妒忌的心态,前往亲近劝慰,使骏马恢复如初,从而得出了“?以牙还牙?当缓行”的结论。国马宽容忍让骏马。并前去亲近劝慰,是因为它发现对方也是一匹难得的骏马,而并非“驽马”,因此才有“宽容要看清对象”的结论。4、5两个论点是从骏马的角度立意的,骏马咬伤国马后,饮食不思,浑身发抖,几乎丧命,后又能知错自省,羞愧难当,从而得出4、5两个论点。论点6是从主人角度得出的观点。这则材料的寓意,旨在歌颂国马的宽容、忍让、仁爱的美德和赞颂骏马知错羞愧、自省自悔的精神,意在呼唤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观点中的论点1、5切合材料意旨。论点2、3、4、6只涉及材料的局部,意义不大,显得勉强,力度不够。

强化训练1

根据下列的材料进行思考,确立一个论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强化训练1参考答案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①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②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③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强化训练2

根据下列的材料进行思考,确立一个论点。

2008 年9 月 15 日,英国圣公会向已故生物学家达尔文道歉, 承认100 多年前误解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圣公会在致歉函中写道:“查尔斯? 达尔文先生,在你诞辰200 周年即将到来之前,英国圣公会向你致歉,我们当初对你(的理论)作出错误反应,误解你且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 达尔文后人对圣公会的做法并不领情。达尔文的玄孙认为,迟到百年的道歉“没有意义”。批评人士称圣公会的这一举动“荒谬可笑”。

强化训练2参考答案

文章可从多个角度切入立意:

①从圣公会致歉的角度,要勇于承认错误;

②从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坚持真理需要勇气和信心;

③从时间的角度,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

④从圣公会100多年前做法的角度,对问题不要轻率地下结论;

⑤从达尔文玄孙及批评人士的角度,要宽容别人的过失。……

第二课

如何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方法切分论点

范例导引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请找出主体部分的各个分论点,并思考这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什么关系。 一花一世界

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世界是水,海是我们最初的家园;还有的说,世界是空气、是泥……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头甚至认为,世界是数。其实,他们都对。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丰富,惟其丰富才有我们这些思想迥异的人。

范例导引

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儿是春住处?”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黄庭坚说……王安石倒是承认,二十四番花信风罢了,春自然也走了。春归何处?引得这些词人话语纷纷。其实他们都对,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丰富的答案。

或许理解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总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见一方风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见的片面些。一张白纸上有一黑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有的则认为那是一团黑点,他们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样。

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多样。一团乱麻,头绪纷纷。可以像徐志摩那样细心地解,解得“眼儿疼,手指酸”,可终于笑解烦恼结;也可以借长剑,手起刀落,亚历山大王除了连环套。哪个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归,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人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

多样的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答案。面对这个考题,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记叙文,甚至写诗歌;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有多彩的选择。可以扬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铁马金戈。只要我们记住

对祖国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尽可以丰富多样。多样的理解,多样的角度,多样的方法,多样的答案。

世界是什么?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选择?真的很难挑选,可以快走追赶,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领略,欣赏夹岸平沙、落英缤纷。既然有如许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里,以包容的心态看万事万物?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开满各异的繁花。

(200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浙江一考生)

本文的分论点依次为:

这些分论点互为因果,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阐述了答案丰富多彩的原因,一气呵成,严丝合缝。

小结: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① : 围绕论述的话题或论题要带有鲜明的倾向性(或者话题本身就是论点);一般说来,切分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递进关系,这样探究的原因才能由浅入深,逻辑性强。

注意事项② :分论点提炼为简洁的陈述句、判断句(或警句)。

注意事项③ :发挥分论点扣题、现题、点题的作用。

注意事项④ :分论点要避免重复、交叉、包含。

病例透视

下面的选文除了篇幅未能达到800字外,还存在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为一谈的现象,请简要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可敬的“第一个”

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第一个发明火车的是斯蒂芬逊,第一个驾着飞机飞向蓝天的是莱特兄弟,第一个发现万有引力的是牛顿,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的是毕昇……第一个,这些令人瞩目的太多的“第一个”大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在“第一个”成功中透着可敬的创新与胆识。因欲创新,则必破旧;欲破旧就必然会遭遇传统顽固保守的旧势力,就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在神权统治下的中世纪欧洲,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质量不等的物体落地速度不同。年轻的伽利略经过反复研究,向这个“神圣”的教条提

出了公开的挑战,宣称:“在可忽略空气阻力下,质量不等的物体落地速度相同。”于是人们嘲笑他,挖苦他,甚至有人骂他是疯子。但他毫不动摇,勇敢地在比萨斜塔上当众试验,终于推翻了统治人们1000多年的亚氏传统理论,建立了科学的自由落体定律。试想,如果伽利略面对旧势力的反对胆怯了,那么亚氏理论还不知道要统治人们多少年呢?鲁迅先生在《今春的良种感想》中深刻指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呢?……”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去旧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正走着一条前无古人的改革创新之路,各行各业正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的“第一个”,我相信正是无数崭新的“第一个”,将给祖国带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篇文章的论述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把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文章的正文部分只有一段,

着重阐述“?第一个?的成功中透着可敬的创新与胆识”的观点,这只是一个分论点,与开头的论点等同了。

若要修改,文章还须再切分一到两个分论点,如“在创造?第一个?的过程中,还要经常遭受无数失败的打击,正是它的来之不易,才让人感到?第一个?的可敬”;“?第一个?的可敬之处,还在于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等。这样内容就充实深刻多了。

强化训练1

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分分论点。

强化训练1参考答案

立意示例: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强化训练2

根据下面的作文题,思考并讨论:如果要写成议论文该怎样切分分论点?

请以“对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强化训练2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对手。

分论点:

①对手可以是在斗争中不共戴天的敌人,也可以是在竞争中携手双赢的朋友,还可以是存在于自身的人性的弱点。②我们正因为有了对手,才没有了迷茫与寂寞。

③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手。

第三课事实论据的运用之一

(论据的要求、论据的概括)

第一步范例导引

阅读下面材料,思考:选择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这段文字的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证明论点?这段文字在概括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

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提醒: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机会来练眼睛,使其灵动的经历。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

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选择他以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神的事例,给人新颖的感觉。

在概括材料时,作者着力突出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用?死鱼眼,灰暗、呆滞?强调梅兰芳先天条件不足,用紧追鸽子,寻觅金鱼的典型细节突出梅兰芳不轻易说?不?的精神。以?梅兰芳的双眼变得

标签:议论文 教学设计 写作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 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