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GRE > 正文

【山区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探讨】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议论文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学生因为阅读有限,知识面狭窄,平时作文材料积累的太少,所以文章写了不少,但直到高考了还是写不出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本文就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角度探讨提高山区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山区 议论文 写作教学 对策
  
  从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来看,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但是总不尽如人意,而在山区,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尤其显得举步维艰,因此我们有责任努力探索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山区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多数教师过于看重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不厌其烦地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却很少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至于学生只是明白该怎么写的道理,而真正拿起笔来写作时往往力不从心。写法指导不可或缺,问题在于当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之后,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仅仅老调重弹是不够的。
  2.反复重复一种劳动,那就是拿一道又一道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一篇又一篇地写,企图通过反复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应该说,多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之一,但如果不从解决学生在写作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那么其收效必然甚微,甚至会导致学生望作文而生畏的不良后果。
  3.作文时往往重视审题,轻视怎样去写的方法传授;忽略了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有效的思维方法。没有告诉学生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如何使论据为论点服务,议论文要分析说理之类的道理。这样当然也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二)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材料奇缺,积累的素材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时,列举的动不动就是周恩来、张海迪、司马迁、爱因斯坦等名人,以及长征等事例。如果说到说理,就往往无话可说,甚至离题万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写作议论文必需的素材,事实或理论。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因此,能用旧例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严重的是为了凑足篇幅,知其不可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其二,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观点和材料脱节。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当论点和论据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文时,则必须有一定的文字揭示其内在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要用文字阐述论据蕴含的意义,使之跟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两者简单地相加,而没有用分析的文字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尽管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会给人缺乏逻辑力量,缺少说服力的感觉。
  其三,转移话题,不具备正确判断的能力。我们从议论文写作的程序可以看出,当学生完成一篇议论文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他已经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组合加工是合理的,否则便会继续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加工。而实际上,有时明明是材料不能很好地为观点服务,分析说理与所要谈论的话题相背离等,学生还自认为已经成篇,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而误把无效思路当做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势必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
  二、提高山区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找症下药,事半功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手上掌握的材料太少,作文时只好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或者重复别人多次用过的材料,这势必造成文章缺乏创新,少有新意,显得干瘪枯燥,说服力不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积累素材对写作显得至关重要。素材积累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所谓直接材料就是教育学生把生活作为语文的天地,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做有心人,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积少成多。所谓间接材料,一是教师应当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信息,多看书看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观察和读书所得还应当随时随地记录下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把课内的材料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达到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表现力的目的。实际上我校六年来使用的十二本语文课本,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其中不少就是经典名篇,堪称素材的海洋。如果加以整理,教之恰当使用,那么我们又何愁山区学生阅读太少,无材可用呢?如论证对真理、理想的执著追求,可用《屈原列传》中的句子“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还可用鲁迅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三易其志,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如以“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为话题,可以用信陵君卑身迎侯赢。又如以闻过则喜,知错必改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为话题,《廉颇蔺相如列》中负荆请罪的故事,《崤之战》中秦穆公坦诚自责的故事,等等。另外,语文教师不能认为把课上完就完事了,而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材料信息,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信息效应。
  当然最终要尽量在大脑里储存一定的素材,以应高考之类当场作文之需。为了激发学生建设素材库的兴趣,可以把收集信息跟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更自觉地收集信息。这样,有了素材,写文章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二)论据分析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山区语文教师经常的做法是在考前给几篇优秀范文让学生来背,学生是记下来了,但在实际写作中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学生写议论文时往往只是简单逻列一大堆事例,而不懂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文写作必须揭示论据和论点的内在联系。教师除了从理论上教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之外,还要能够从现实操作上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分析说理的方法,使论点和论据之间有一根“红线”连接着。
  当然论据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对山区学生来说易于掌握的,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种。
  1.假设分析。所谓假设分析就是说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完整的引述事例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如以观点“勤能补拙”为例,可以举华罗庚的事例。华罗庚在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通过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进行假设分析:如果他没有顽强拼搏、勤奋刻苦的精神,又怎么会有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分析)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观点)
  2.因果分析。所谓因果分析就是从因果的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运用因果分析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事实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而这原因就是我们所要证明的观点。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找准事例的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如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观点,在论证时可以这样举例:三国时的马谡是蜀军的一员大将。周瑜让他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但马谡仍然固执己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说理分析: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归纳分析。所谓归纳分析就是在列举多个典型事例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来揭示观点。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论点,可举事例: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很难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然后我们可这样进行分析: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了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4.条件分析法。所谓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以“勤能补拙”为观点,举例后可这样进行分析: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持之以恒,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行文思路,力求文从字顺、条理清晰。
  1.把握好行文思路的出发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在确立论点时,都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思路的出发点。这就好像是一团线的头,首先把线头找准,只有找准了线头,才能做到思路不断。怎样拉好这个头?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需要敢于质疑、深思,善于联想、想象和类比。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打开思路。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往往不只有一个角度,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观察、思考、分析,从而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开阔思路。
  3.一则材料虽有多种角度可以立意,但总有一个最佳角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选准最佳角度立论。对几个论点进行取舍,选筛出有新意、最切题的、学生最有感触的观点。交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思路和方法,如透过现象看到实质;透过物质性的材料看到精神性的内容;从个别特殊现象推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事理;通过形象具体的事物抽象概括出某种生活道理;从局部推及整体;从历史推及现实;从自然现象推及社会现象;从故事推及生活等,这么一来,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就会大大提高。
  其实,议论文写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如果我们对山区学生的现状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加以科学的引导,就能很好地打开他们思路的闸门,激活写作思路的灵感,学生就能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

标签:议论文 山区 探讨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