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1984观后感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984观后感

今天看了一个下午的《 1984 》,看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非常压抑,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又觉得思维一片茫然,已不知从何处开始理清思绪,我想,这个状态去参加沙龙其实不太好,本来自己还没有理出头绪,又去听了别人的意见,一来很容易为人左右,二来这会使自己的思维更混乱,但不管怎样,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跟经管院合办沙龙,总要多出人力嘛。

《 1984 》虚构了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虽然故事很夸张,有些极端,却很典型。可怕的地方在于,这种社会不是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在《 1984 》的世界中,没有美的存在,人的身上看不到人性,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整个社会只有仇恨、猜疑、出卖、恐惧。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几乎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人只是为 党 服务的机器而已。

我认为这个社会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用尽任何手段,来控制你的思想。这种思想控制不是中世纪的思想控制,而是可怕上百倍,千倍。中世纪,教会最多只会 异教徒 处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他们会被看做 烈士 ,会有更多的人信仰他们的学说。而在书中的世界,党会首先改造你的思想,直到让你真心接受党,真心爱 老大哥 ,他们才会枪毙你。

还有 双重思想 的逻辑。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想控制手段。

双重思想 的逻辑在于,人会自己否定自己的记忆,党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党今天的言论和昨天说的不一样,这时候人们会运用 双重思想 ,选择性地 忘记 ,今天和昨天的说法是不同的,而且似乎从来都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对于 双重思想 ,这个逻辑我一直不太明白,但大致的运作结果应该是这样的。

在这样的一个没有美的世界,人性被压抑,人的本能被异化,稍微有些思考能力的人都被 蒸发 了,历史每天都在被篡改,而且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人们每天都坐着机械的重复的工作,党员们为党服务,无产者忙碌于生活琐事。人们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样的世界对我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但是,在我看来,美是永远无法被消灭的,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永恒的话,那就是美。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保持美的创造力, 老大哥 就不会出现在现实社会中。

这本书是7月份从当当网拍下的,收到后,断断续续的看了几章,就放一边。看不下去,一部幻想小说,原没有幻想类电影来得吸引,更能引人入胜。这两天又闲得很,实在没有书看,又拿起这本书来。不知为何,这次竟会一口气想要读完的冲动。心情很复杂,确实被触动了。作者对人物思想斗争的细腻描述,及主人公的情感被活生生的撕成一片一片后的挣扎与自我意识的斗争,痛苦,纠结,矛盾以至到最后的妥协与麻木。二加二只能等于五,必须等于五,多么可笑,又是多么无奈啊。不禁想到小学时读到的一篇〈皇帝的新装〉一样,世人受愚弄,却没有人能勇敢的说句实话。可悲变可怜!

这也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真理被蹂躏,荒谬成主题;思维是空洞的,灵魂是苍白的,情感成多余,语言成累赘。这一切将是多么可怕。

平时叙些流水帐似的内容会较容易,但真正想把心里所想的给完全表达出来,真是难啊。只能说是能力有限,上述的只言片语只是一些情感残渣,做个拼凑而已。

接下来再说说生活吧

早上的一碗稀饭拌五谷粉,味道真是好极了,也吃得很实在。临到中午吃饭时间还不觉得饿,大概早上还撑进去一个梨吧。今天一天肚子都是撑撑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点都不幸福,只能产生慵散的情绪。明天再也不这样吃了。

昨晚竟收到他的信息,好惊奇。不是说他都没发信息,而是几天没都发类似于这种想念的信息了

我想你

嗯,你现都忙的没时间搭理我了。收到你的信息或电话时,我第一反映是,又有什么事需要我做

就当我是闭关修练好了,谢谢你的理解。***永远爱着***,这是永远都不会变得

错了,我并没法理解

哦,那是包容

我能想象以后的生活,还是要不停的去等,不停的去理解。到时工作了你又会要求被理解,因为工作与生活本来就是忙的,不可避免。我要一直等你的不忙,等你也能理解我的那天会是什么时候?

以后刚开始工作会比较忙些,但过后我会按排好时间的。我希望你能开家网店,这样我们的时间会比较多去浪漫了

我睡了,你忙你的吧,不用回

关机,睡觉

跟他谈恋爱,只要做两件事:一是等,二是理解

以后是不是也要这样,那我会疯掉的,我宁可不要大房子,名牌车,我也不要这样各过各的生活。那硬生生的汉字,是无法代替那份情感的,更无法温暖那久违的心。

1984观后感

我不是很喜欢读小说,或者说不读小说,自识字以来,完整的看了两本小说,一本是一个台湾作家写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还有一本便是这本《一九八四》。

我之所以能坚定的看完长达18万字的小说,是因为乔治。奥威尔描写的是在一种极权政治制度下人民的生活。而这能是我联系到很多,比如现在的我们。一九八四的伦敦,人民的思想与行为百分之百的受政府控制,满大街都贴着巨幅的领袖的照片。到处都是警告的标语“老大哥在监视你”,私人家里也装有电眼与麦克风,个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咳嗽都逃不过思想警察的眼睛,连写个日记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都会被抓去判死刑。这种控制,这种高压,僵化束缚民众的思维能力,最后只剩下一种思想,也是统治者需要人民只能有的思想: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奥威尔所描写的国度里,人民的思想被钳制,让人民失去了理智,失去反抗能力,失去了价值观,继而成为顺民,就像是被喝了迷魂药,他们已经丧失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但悲哀的是自己却不知道,他们只会盲目的遵从。记得书中提到了仇恨周,是政府为了让人民仇恨其他外部势力而进行得宣传,而且是经常宣传,电幕上出现仇恨的标语,出现战争图画,播放仇恨歌曲,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调低人民盲目的爱国热情,获得国内统治的和平。这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老师告诉我们国民党是反动派,是地主,剥削人民的大坏蛋,在抗日战争中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是不是也算仇恨宣扬呢?让我们从小就树立对国民党的仇恨,唱的歌也是非常奇怪,既要唱《国际歌》又要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马克思唯物主义教导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英雄不能造时事,而是时事造就英雄,然后又说没有什么什么就没有什么什么。我不明白这是怎么个情况。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让我们对※※※的崇敬………(涉及敏感词汇)………..。还有外帝国主义列强,特别以日本最为凶残,残杀我们那么多同胞,侵占我们那么多领土,这算不算仇恨宣扬呢?在奥威尔描写的时代,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人们的历史都被篡改,只留下统治者需要留下的东西,这和我们也没多少区别。书写历史的权力是掌握在胜利者一方的,我们的执政党经历千辛万苦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所以他们就有权力书写历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为了教化人民,甚至可以编造历史,删掉历史,我们有特殊国情嘛,这都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只有顺从,读后感《《一九八四》读后感》。

书中主人公温斯顿是一个具有“双重思想”的人,或许可以说是整个黑暗世界里的一盏小灯,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可怕,极权者控制了一切,人民没有任何自由,却还每天被监视。温斯顿想反抗,并且找到了组织,但是执政者太强大了,而且人民还没有觉醒,这导致最后温斯顿还是放弃了反抗思想而转化为“正统思想”。个人在一个强大的体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就像自焚者在围观干部前是何等的渺小,就像弱小的流动商贩被城管围着毒打,他们又是何等的无耐与绝望!

我又想起了朝鲜,这个国家的人民又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我仅仅是听说了一些,没有机会亲身去经历,我知道,朝鲜的国民可以每天发自内心的大喊:金正日将军万岁。对一个人的崇拜达到狂热的地步,那这个人也是个狂热的人,狂热的人的思想就很容易被牵制,被控制。但我一直在想,朝鲜人民快乐吗?不快乐,那么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他们不用想其它的东西啊,他们每天除了干活外,只需要喊金将军万岁,他们每天不用思考太多的东西。我认为他们是快乐的(除了书中温斯顿和一些进步人士外),因为他们的思想完全被控制了,就相当于对某种宗教的虔诚,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不能歧视他们。我一直想的是只要快快乐乐的生活,其他的管那么多干嘛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的不快乐,我么的思想也被牵制,但是冲出这种牵制的人比朝鲜多,比温斯顿那个时代的人多,甚至多得多。但是都不快乐,思想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就我个人来说,我没有强烈的要求改变我们的现状,因为那都与我无关,可是我为什么有这种腐化堕落的思想呢?不得而知。或许是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有关吧,农村孩子的我,没有机会接受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最基础也最冥顽不化的教育,没有见过大世面,信息渠道太窄,网络?天啦!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只能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只让我们死记硬背书上的东西,我们就背,没有让我们思考书外的东西,我们就懒得思考,所以十多年来,我没有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我现在很想思考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一些不和谐的东西,但是别人会为了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而付诸行动,但是我想我自己不会的,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下,我不会拿我的青春赌明天,我们身在当下,受着各种牵绊,我们不是一个人,至少我不是一个人,但是我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得而知。我为什么不要求思想的进步?不得而知。也许是最为一个农村娃来说,想的就非常的现实吧!父母说:“把书念好了,将来生活就会好,不要想其他的,一心念书就可以了,不要像我们一样,一辈子都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教育的不公平让我觉得,我低人一等,我们所有农村孩子都低城里孩子一等。我不想一辈子呆在大山里边,做井底之蛙,所以我必须好好念书,我不敢做其他的事情,因为一旦出问题,将毁掉我的一生,而我们没有资本去赌。我是个孝顺的孩子,我要听父母的话。

我们确实有特殊国情,我们还有特殊国人。我曾经还有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宪政,那就得等所有中国人全部死掉后,从新再来。因为我们有特殊国人,但是这个办法显然行不通。要想实现我们的民主宪政,就得从娃娃抓起,所以啊!教育好下一代,比什么都强。

对于当下,有个老师给我这样讲过一句话:“不悲伤、不愤怒、不忧郁、不彷徨,但求理解。

〔《一九八四》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1984观后感

 奥威尔1948年写的《1984》,当时的他,想象着共产主义极权政治下的社会百态。今天,1984年已经过去28年了,他的想象,或者说他的恐惧,很多都成了现实。我们亲历其中,一字一行地读来,仍然感觉到他天才思想的光芒。

 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最为精彩。奥威尔想像了一种社会。最高统治者宣称:“和平即战争,民主即强权,无知即力量”。这个社会只有三种人,上种人即“内党”,他们统治一切,享受一切。下等人是“无产阶级”,他们终日蝇营狗苟,除了活着,没有任何东西。中间的阶层叫“外党”,替“内党”工作,穿着工人的蓝布套头制服。内党管制一切,“老大哥”的照片无所不在,浓密的胡须后面是一双紧紧盯着你的、深不可测的眼睛。温斯顿是一名外党成员,为“真理部”工作,在这幢高达300米的大厦的某一个隔间里,他忙于涂改历史:党是一贯正确的,所有的预言,所有的行为都一贯正确。凡与此不符的人或事,要么被“蒸发”,要么被涂改。党认为:“谁掌握了现在,谁掌握过去;谁掌握过去,谁掌握未来”!党对成员的管制无所不在,所有的房间装有“电幕”,它收视两便,你的一举一动均在“电幕”的监控之下。党大力推行“新语”,其目标是将词典越编越薄:生活的简单划一意味着思想的“纯洁”,从而导致语言的简化。外党成员参加“仇恨二分钟”,游行,围观铰刑,过着各式各样的集体生活……但是,我们的主人公温斯顿,他短暂童年的记忆,却让他深深怀疑眼前的一切。内心深处顽强挣扎的人性,引着他一步步地逾越边界……

 第二部分眼前一亮,温斯顿和朱丽亚恋爱了。他们相约去郊外,一只百灵鸟站在枝头,毫无原由地、无所顾忌地尽情歌唱。有小溪流过远处的绿草地,野花在生长。他们爱着,享受着彼此的身体,他们愿意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他俩相约走向死亡;他俩还约定:永不背叛。温斯顿说,党可以让我招供,让我指认,但永远无法让我不爱朱丽亚。

 第三部分写党对温斯顿的思想改造。实话说,相较前两部分,比较让人失望。除了故事的结局。我们的主人公彼此背弃了对方,多年后温斯顿搂了搂朱丽亚的腰,哦,铁一般地僵硬。温斯顿临死前,心中充满了对“老大哥”的感激与爱。

&n

1984观后感

bsp;【第一部分可再可三地读!】

标签:电影1984观后感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984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