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寒假日记 > 正文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如何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日前举办的第十四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就如何纠正部分人对服务业的偏见、应当如何正确理解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如何互补互动等问题作了精彩的演讲。本文是本刊对裴先生的演讲进行编辑后刊出的,略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
  ――编者
  
  应当纠正的偏见
  
  有些人认为,服务业技术含量低,资本密度小,不像发展制造业那么能够具有代表性。这样的看法应当是片面的,因为在我们经常见到的是消费性的服务业。家庭的最终消费的服务是被我们经常接触到,但是被企业提供服务的中间性服务行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能见到的。而这些行业实际上也是资本和技术密度很高的。例如现在的物流业,全国各地有物流企业10万多家,现在真正有多少家能够得上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准,是很难说的。有一些专业组织统计,真正能够够上现代物流业技术标准的企业不会超过100家。实际上是需要用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和一体化的运作。它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包括现在全国各地发展动漫产业,现在很多城市说自己是动漫之都,上个星期我到杭州参加民营经济的研讨会,会上一个动漫企业介绍他们的发展,我才了解到,原来要制作一个动画片,投入要2000万,实际上这些行业的资金、技术门槛是很高的。
  服务经济的比重容易被低估,工业相对被放大。现在服务业在统计当中很难计算,或者被别的部门所涵盖,现在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们的服务业去年只占40%,“十一五”期间说要提高三个百分点,因为在“十五”期间曾经降到最低,是36%,要提高三个百分点的话,现在看任务还很艰巨,“十一五”能不能提高到42%,现在还很难讲,但是其中有一条就是服务业的比重被低估,有一些部分因为很难市场化,没有市场交换,就很难统计,比如说文化产业,现在都说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怎么统计?比如生产性服务业,高校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大量的活动不是市场交换的方式,也在做,但是没有税务局的发票,没有税务局的发票就很难进入统计,也很难交税。
  首先我们仍然要坚持继续发展制造业,我们现在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和工业不需要继续发展,按照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说法,我们现在仍然处在工业化,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还没有完成。首先有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还非常的落后。我们不能说工业化任务已经完成,特别是我们工业现代化任务已经完成,美国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它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制造业的水平已经非常高。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虽然只有11%,但是这11%非常了不起,我们的制造和它的制造业相比,相差太大。对中国来讲,我们首先要以实物经济为基础,城市化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化,也离不开工业化及强大的物质基础。
  其次,我们工业体制改革领先,服务业领域改革目前还是滞后的。很多领域行政性、垄断性还很强,工业经济改革毕竟是走在服务业的前面,我们的工业经济必须在工业现代化继续完成的条件下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既定的格局,两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三是中国需要硬实力。一个美国大片《阿凡达》票房的价值等于宝钢一年的利润,但是我们不能只要《阿凡达》,不要宝钢,原因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我们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和保障需要有实物做基础,这样才有必须得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精神实力。
  
  制造与服务的辩证法
  
  先进制造业可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IBM公司就是从一个制造型的企业变成服务型的制造企业,一个企业的转型带动一个产业的转型,这对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思路。产业转型受到从企业开始,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要从企业开始。怎么样有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这一种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出现,还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即机构供应链管理模式,它需要生产型服务业这样模式的联系,通过这样一种龙头企业和服务型制造企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构成服务型制造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和企业转型在中国已经有了案例。一般来讲,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标志,就是它的业务一方面有制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有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收入和制造的收入在发生变化,服务收入的比重不断的提高,服务业的内容和作为服务供应商的内容在企业的业务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带有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企业,它的销售就必然伴随着服务化。这一类企业一般是先进制造业,它成长的方向也必然是服务型制造的趋势,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有一个新的途径,不一定要去投资一个新的企业,一部分现代的制造业可以通过专业分工和外包,再通过供应链和整合生产体系构建一个新的体系,这是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个新的途径。比如说在珠三角、长三角已经具备使一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条件,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服务业来使自己转型成为服务型的制造企业。再通过商业模式的构建,供应链管理等商业模式的构建,使自己成为一个服务供应商。但是现在这些地方要发展出这样的企业也遇到一些政策环境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有一个口号叫“做大做强”,大家都不愿意做专做强,都做大做强,做大做强就是什么东西都有,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很多。不愿意外包,因为发展生产性服务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外包,一个企业要把辅助性的业务在岸外包或者离岸外包。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不愿意外包?根本的问题是因为外国的企业外包很合算,成本收入很合理。但是中国的企业做外包不合算,所以不愿意外包。这就要研究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税收体制等等。
  核心企业一般依靠优势的资源,这种优势的资源不一定是资本、技术,可以是品牌,可以是最终用户的认可和信任。比如杭州的娃哈哈矿泉水,这是一个营业额超过五百亿的企业,不过是卖钱塘江的水,不断在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络,尽管生产外包和营销外包都使用这个品牌。卖钱塘江水也是娃哈哈,卖黑龙江水也是娃哈哈,卖黄河的水也是娃哈哈。所以,这个核心在杭州下沙的核心企业就是管理这个供应链体系,因此它节约了投资,节约了的企业的成本,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使自己变成一个服务型的制造企业。
  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和增强。在中国现阶段,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的必然性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工业化普及和传统制造业向东西部转移,生产日益分散化与市场的连接产生了矛盾,需要生产性的服务业来解决这个问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迫切性,从国内经营领域来看,要求在流通领域提供物流、资金、通关、结算,才能保证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期间,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创造这样的经验,抵御危机有一个重要的经验,一些企业从外贸代理制向其他的服务领域延伸,一些商业企业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为很多的中小制造商提供服务,把各种的服务引进外贸生产经营领域,这样的做法形成一种生产性服务的连接,它就使中小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弥补了国内低生产成本被削弱的历史因素,外贸企业把供应链服务通俗的称之为“抱团取暖”,前两年媒体介绍有一些企业抱团取暖抵御金融危机,我到企业去调查,企业实际上是利用了生产性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这样的经验,这是对经济学家而言。对媒体来说形容得很形象是抱团取暖。中国现在的外贸出口事实上是一种带引号的离岸外贸,这些服务供应商只能服务到货物离境,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一半是我们自己的第一成本制造,另一半是海外服务供应商高效率的服务。将来我们生产性服务还要延伸到海外去,还要“走出去”,继续扩大我们对海外服务供应的链条,来形成对中国制造产品和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支撑因素。 FIC

标签: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相互促进 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