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 创业成功者

时间:2018-10-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主要推动力便是活跃的创业活动,而我国大学生无疑成为创业的主要群体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
 

  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篇一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篇二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

  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篇三

  湖湘大学堂·企业家讲坛“小创客 大梦想”演讲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这次在长沙技术职业学院开讲是本年度湖湘大学堂·企业家讲坛关于创新创业相关主题演讲活动的第四站。今年开讲的前三站分别在长沙职教基地、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展开,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唐岳、步步高投资集团董事长张海霞等向高校学子分享他们的创业经。

  金冠华:科学梦·创业梦·中国梦

  金冠华,中南大学2011级直博生,湘潭世纪特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带领团队致力科技创业,历经数次失败挑战,在背负巨大债务的重压下,为了梦想,永不言弃,并成功以崭新的姿态立于大学生创业之林。

  一个搞得了课题、做得了实验的化学博士,也是一家年产值数百万元企业的老板;一个专注产学研的实践者,也是一个希望改变乡村教育现状的梦想家。多重身份的背后,是他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性格”、“坚持梦想,尽己所能”的人生态度,而他在现场说到,他最开始是极其厌恶化学的。

  2007年因高考的分数不理想,金冠华被中南大学调剂到应用化学专业,刚进大学,因为化学基础差,一上化学课,就只想睡觉,甚至还想着把化学老师讲课录下来,晚上当催眠曲听,第一学年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五名。2008年7月,家里的一场重大变故,父亲因积劳成疾,突然去世让他的学习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决心要好好读书。

  为了使自己爱上化学,他天天接触化学,死缠烂打缠上它,这个缠就从刷试管开始,强迫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坚持一年下来,慢慢发现自己居然喜欢上化学,成绩也由倒数几名一跃成为全班前两名,并有了机会参与老师的973课题——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制备。

  谈及他的创业经历也是一波三折,他在大二和研究生学长一起经营的一间面馆,半年后因经营不善关门。大四金冠华又成立了长沙车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汽车防冻冷却液的生产和销售,为了产品的销售,他跑到湖北黄冈市一个汽车维修店员职业培训考试考场,在结束考试后向他们推销汽车防冻冷却液产品。2013年,金冠华瞄准了湖南世纪特邦公司,这是一家专门销售汽车相关配件材料的企业,在汽车上下流链上有很多客户资源。克服多重困难后,金冠华的公司成功与该公司合作,最后合并重组了车瑞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专门从事防冻液和车用尿素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合并重组后的车瑞公司,目前已经与长株潭多家公交公司和汽车企业展开合作,已在平江建立30亩的厂房,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相信在今年全国强制实施汽车国四标准后,公司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金冠华对公司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

  魏啸宇:我的青春我做主

  魏啸宇,201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任长沙子非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个和现场听讲学子们年龄差不多大的90后讲述自己从2011年开始创业,制作手绘明信片、手绘地图的三次成功销售经验,并现场分享自己如何成功将制作的文创产品卖给。

  “我从小就喜欢商业,创业是一直都有的想法。”魏啸宇在学校时就通过团购卖肉夹馍,办补课班等多种尝试来积累创业经验,他的手绘地图第一次成功卖给学校一百多套,部分参与制作的同学的生活费有了着落;2014年7月3日,在湖南大学学生创业中心考察时,“明码实价”花40元买下了魏啸宇团队手绘的明信片,这让魏啸宇一时间赚足了名气;第三次销售与岳麓区委宣传部、岳麓区旅游局合作做岳麓区手绘地图,虽然在这个项目中,他们来来回回改了三十多个版本,但正是因为这次销售的成功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他们经营的主要领域是品牌设计和在线旅游,帮企业制作公司品牌设计和文创产品,针对旅游,他们抓住了跟团游向自助游的转化过程中导游缺位的商机,通过提供手机和手绘地图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引导。魏啸宇透露,公司去年销售额是5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300万元的销售额,从最初发不出员工工资到现在生意逐步好转,魏啸宇看好这个制作团队,也对市场充满信心。

  “所有的创业者和奋斗者都必须面对,并且永远会面对如何才能在少兵缺粮的情况下打胜仗?所以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玩弄高大上的概念,找一个足够小足够细分、同时能掌控的市场切入进去。”魏啸宇也告诫场下的学子们要认清现状,找准定位。

  王理:谱写青春与青蛙的交响曲

  王理,1985年出生于湖南沅江的小伙,是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现今他是湖南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曾获得2011年“全国十大农民科技致富能手”、2014年湖南省“学以创业”先锋等荣誉。目前,他正在筹建一个蛙稻、蛙菜、蛙果现代生态综合种养合作社,建立一个集产品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地,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王理从一个打工者转型成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他在现场和同学们分享自己与青蛙结缘、修缘、恒缘的故事,励志要打造他的“青蛙王国”,而对于今天的成就他道出了曾不为人知的心酸。

  大学一毕业,王理便顺利签入广州一家外企,拿到了一份自己和家人都非常满意的工作,每月超出6000元的薪水收入,也收获了来自城市的爱情,而他与青蛙结缘起初只是想帮遭受餐饮经营失败的父亲重振勇气。

  2009年1月,王理辞掉广州工作,带着攒下的5万元回到家乡益阳沅江市茶盘洲镇,他和父亲在茶盘洲承包了26亩地做青蛙养殖基地,开始青蛙养殖。茶盘洲镇位于洞庭湖下游,三面临水,属于洞庭湖保护湿地,一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昆虫特别多,很适合青蛙的生长。

  一个大学生回家养青蛙,遭到了亲戚、村里人的反对与不解,女朋友也因此和他分手,王理现在回想创业初期的艰辛仍旧记忆犹新。他在现场描述:“我和父亲住在养殖基地附近租的一间民房里,条件相当简陋,所有家电就是一盏电灯,热水要靠煤炉子烧。没有取暖工具的两父子就只能早早上床,蜷缩在一张嘎吱作响的床上依偎着看书写字。”在他看来,身体上的苦捱捱就过去了,最难熬的是这个简陋陌生的环境里,孤独、寂寞、压抑的侵袭,常常睡到半夜起来,怕父亲听见,他咬紧牙眼泪横流。但不管前行的路再难再艰辛,他们都从未退缩。

  在此之前,湖南没有规模养殖青蛙的先例,担心被误会捕捉青蛙,他决心把青蛙养殖的全过程都拍摄下来作为养殖的证据,主动把这些搜集来的影像注释文字说明整理成档,送到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8趟,他拿到了湖南省第一张青蛙养殖许可证。

  如何带动当地农户一起致富是王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经营上,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为农户做好包括技术、种苗、材料、饲料、商品蛙出货等养殖以及配套的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农户养殖青蛙的年产值一亩地能超过3万元。近几年来,他们服务的农户达到1320人次,遍及全国22个省份,当地农户户均年创收12万元左右。

  “从开始和青蛙结缘,到努力用心去结好缘,直至现在希望和青蛙结一辈子缘。”王理要实现构建青蛙王国,将自己变成“青蛙王子”的梦想,他会将青蛙养殖持久做下去,当成一份毕生事业来做。

  
看了“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1.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 

2.成功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3.成功人背后的辛酸故事

4.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 

5.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标签: 创业成功者背后的故事 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成功者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