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小议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导航员。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是作者对这方面探索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肯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二、认真做好课堂准备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 、设计问题 、寻找探究点 、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其次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最后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合作,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
  2.问题必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适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直接推理得到,是动态思维、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立刻想要知道的欲望,如利用我们吃的西瓜有的有籽有的无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应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探究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结合农村实际,使探究活动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使之成为拓展型、探究型的学习主体。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在一个实验未做之前,先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同时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各种猜想,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变得很浓了。
  例如,在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实验时,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猜想一下酵母菌呼吸的方式,这时学生会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有的学生说,酵母菌是有氧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无氧呼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探究激情也高涨了。然后告诉他们:“科学探究不是猜想,一定要进行科学实验,同学们可根据大家的猜想进行设计实验,分组实施。”这样学生都会为了证实自己猜想的正确与否,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会自己猜想、自己设计实验,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乐趣,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五、重视探究结果的分析
  目前的一些教学实际中比较重视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却往往轻视对探究结果的分析。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对于体现科学的本质是非常关键的:(1)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例如,在孟德尔之前,基因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在自然界年复一年的发生着,但得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却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作用。(2)对结果的分析同样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3)探究的结论需要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和交流。(4)对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5)为达到预期目的的探究活动能体现科学的试探性。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如果离开了对结果的分析,这样的“探究者”不过是事实的搜集者,是半途而废者。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其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变“教材牵着教师走”,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责任编辑 刘 红)

标签:小议 探究性 生物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