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13、《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店子小学 江秀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教材P58-6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

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等词语。

2、 能力目标: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提高

抵制像“鱼”的诱惑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

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

生入境动情。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2、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如果你们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小男孩,在他11岁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却又把鱼放回了湖中,而且还从中得到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去认识这位小男孩,看他从钓鱼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2、 齐读课题。

3、 释题: “启示”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自读课文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课件:生字、词语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解释词语。

a、涟漪(细小的波纹。)翕动(一张一合地动,多指嘴巴。) b、找近义词。

抉择(选择) 告诫(劝诫)

师:(拿出两只颜色不同的粉笔)我想从中选一只,能不能说“抉择”?(不能,“抉择”指很难的选择,可能是影响一生的选择。)

“告诫”什么时候能用呢?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警告、劝诫)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简单的话讲一讲。

(课文讲了作者回忆小时候随父亲去钓鱼,在父亲的要求下,严格遵守时间上的规定,将已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中。)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理解“启示”

1、课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题目中的中心词是什么呢?(启示)那么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的?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板书:父亲“我”

(二)、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

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

6、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

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

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篇二: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三: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一次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钓鱼的启示》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红菊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这些描述,我觉得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本的探究,感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3.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1

评价任务二:通过自读、范读、引读、齐读等方式读出“我”的心情变化,及作者的感悟。

教学过程

2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 放 悟

3

《钓鱼的启示》二次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钓鱼的启示》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红菊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这些描述,我觉得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本的探究,感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3.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4

评价任务二:通过自读、范读、引读、齐读等方式读出“我”的心情变化,及作者的感悟。

教学过程

5

标签:教学设计 钓鱼 启示 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