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我们结合实际,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机遇,奠定了基础。而我校随着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内涵。我们在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广泛的开展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加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为初等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深挖校本课程资源,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一)挖掘校本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过探索,开拓了两条渠道:一是根据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成为学校新的校本课程;二是学校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自行设计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基于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并对学校过去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剖析,深深地体会到:一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笔校本课程的资源。
  为此,我们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深挖乡土资源,开发校本地域课程。我校现有苹果、梨树、枣树、“桃、李、杏”精品园、百果园、葡萄园、菜园、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田,高标准四位一体温室大棚、绿色长廊等10大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共占地10330 m2 ,另外,校园外还有23亩学农基地,已成为我校试验成果展示田(其中大枣基地11亩,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基地12亩)。此外,帮助农户建立的挂钩基地8亩?其中桃园5亩、葡萄园3亩)。我校校园内花木成荫,品类众多,很适合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研究。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年级分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七年级的重点是认识校园内的花木,知道它们的名称、属什么科目、播种和开花、结果的时间、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八年级的重点是掌握花卉与蔬菜的栽培管理等技能;九年级的重点则是进行花木的嫁接、栽培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花木如何进行栽培、嫁接,有哪些嫁接的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除了在学校进行动手操作,还要求在家中进行栽培种植,到那些有经验的种植农户那儿进行参观学习。这样就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校本课程资源。
  (二)加强教师培训,强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教案的编写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他们的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刻、操作是否娴熟决定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质量和能否深入下去的大问题,为此,我校把教师培训放到了头等大事来抓,并制定出培训计划,形成了培训制度。
  我们强化了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使教师掌握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指导纲要的总则、实施指南等内容,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要搞好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还必须有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和实施方案,为此,我校领导小组依据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活动目标,结合我校、我地区的实际,组织了由劳技教研组和各教研组组长共同参与的校本教材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教案编写小组,在学期初和教研期间,召开有关“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教案编写研讨会,经过与会同志热烈讨论和充分的酝酿,编写了综合实践教材近十本,如:《果树的整形剪枝与嫁接技术》、《果树的栽培与管理》、《常见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棚菜的栽培与管理》、《花卉的栽培与管理》、《大田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实验田的设计》、《大枣栽培管理与病害的防治》、《杂粮的选种与试种》等这些教材的编写与定稿,极大的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实践活动及学生劳动技术的实效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管理上,我们要求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与社会、自然及自我的整体关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以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强化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强化学生实践体验,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强化总结、表达和交流评价等。如;张再彪同志所做的《家乡经济状况调查》和王明老师讲的《希望的田野―向土地要最大效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老师创设了大量的情境,体现现实需要,自然产生的主题,这些主题让学生“蠢蠢欲动”,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确定实施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再进行汇报、评价,最后上升到理论,或拿出阶段性成果。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劳技课教学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先“学”后“教”;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流程,如教师在讲养兔和育花一课时,第一节课先向学生布置调查提纲,了解一些养兔、育花的方法、技术、兔舍、花圃的建造及效益等信息,第二节课由学生汇报调查结果,然后由师生分别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上升到理论,最后由教师给学生总结出“饲喂歌”和“插花三字经”,第三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知识,形成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夯实综合实践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几年来,我校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探索出了“教学、科研、生产、示范、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做到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基地实践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实践劳动与公益劳动相结合,在校生与毕业生相结合,传授学生与提高家长相结合,实现了课堂讲理论、基地搞实验、家庭搞应用、社会搞推广。
  在基地实践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基地到班、项目到组、责任到人。我校学生基本上实现了人人参与科研活动,班班有实践基地,组组有实验课题,如:负责温室大棚“百合花”栽培的两个班级,分别搞了“换茬增营养”的实验,即播种大豆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的对比实验和“闷棚灭菌”的对比实验,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均喜获成功。负责桃、李、梨园的两个班级搞了让果树“提早结果”的实验,他们按照“春促秋控”的原则,采取了拉枝、夏剪、喷洒控制生长的药剂等措施,通过对比实验,效果很明显,我们的桃树、李子树已达到了“一年成活、二年开花结果、三年大面积结果”的预期效果。现在,在我校的基地上一些果树的剪枝,梨树、桃树、李子树的换头嫁接全是由学生完成的。负责农科研实验的班级搞了甜玉米加工,制作“甜玉米罐头”的实验,也获得成功。负责“百果园”的班级成功的栽培了“盖国”、“榛子”等北方珍稀树种,并且完成了“无花果”的陆地栽培技术。
  学生在自己的试验田里,亲手播种,耕耘,收获。课间、午间、基地实践课上,他们在自己种植的小树下,在自己的花圃里,在自己的一方菜园里,精心侍弄,悉心照料,流连忘返。他们品尝着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明白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使他们能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尊重家长、尊重教师,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进一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其实,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到农业科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收获更多的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一种轻松的心情,一种勇于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进取的精神,这些在他们以后生活的道路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终生受用无穷的。

标签:职业教育 基地建设 培养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