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一碗水教学设计

时间:2017-04-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一碗水的愤怒》教案

达标课教案

文 章 《一碗水的愤怒》

执 教 人 张岩

执教班级 农大附中小学部六二班

2007-5-19

《一碗水的愤怒》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基础知识:读准“龟裂”、“渍”、“作孽”等字音;掌握“孽”、“窖”等几个难写字的写法;理解“苟延残喘”、“事是洞明”“不约而同”等词语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状况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水的珍视,懂得珍惜有限的水资源,并感动于祖孙二人为克服缺水困难,坚持植树护绿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体会西北地区缺水之苦,以及主人公对水的极度珍视,明白愤怒的缘由。

三、教学难点:体会她们力图尽其绵薄之力改变西北地区土地缺水境遇的执着决心,感受他们的顽强。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怎样的故事?(炎热的暑假里,我和朋友来到西北地区的“五棵树村”。我向一个小姑娘要水,经老妇人同意,给了我一碗浑浊的水。我用这水洗脸,引起了老人和小姑娘极大的愤怒。)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二、 体会水的“珍贵”

1) 出示句子,直接导入重点段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转来愤怒的眼睛,老妇人从椅子上站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搀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跑到我身边,迅速地抢过我同伴手中正在倾倒着水的碗,然后竟扑到地上,伸开双手用力去挖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湿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2)提名读这是怎样的一碗水让老妇人和小姑娘如此愤怒?

板书 珍贵

3 小组合作

为什么这碗水是珍贵的,自由读课文,那些词句能说明水很珍贵,画下来与小组交流。

提示 读课文对于重点段的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一直要求你们读课文不但读出自己的思考还要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读出和自己情感相通的某一情节。

1、 天热:“龟裂”——图片、数据

解释,这就是昔日奔腾咆哮的黄河,在七月如火的天气里已龟裂成无数苍凉的板块,如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给人以苟延残喘的感觉。

2、地旱:“苟延残喘”、“五棵树村”——过去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黄河断流,赖以生存的水枯竭

2、 缺水:“给树苗滴水”——缺水,怕浪费“迟疑”(犹豫是否给)——缺水

的日常生活“坚固的木盖、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物以稀为贵”)——图片:运水、等水、积水“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比喻)——为什么用水来比世界?(生命之源)如果你问这里的人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3、 于是当一声闷雷过后,看到的是——[接雨录象]

看着孩子们听到雷响后冲出教室的身影,看到小孩渴望的眼神,你对缺少地区的人民一生只洗三次澡的生活方式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对一碗水的珍贵有了直观的认识。有一位到西北执教的大学生回来后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

出示

有一种地方没去过你就无法想象那里的艰难;有一种生活,没体验过你就无法了解那里的贫困;有一种眼神没遇见过你就无法理解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我也说

有“一碗水”没有感受过你就不知道那它的珍贵。

B体会两人的“愤怒”

六、过渡:

这碗水的珍贵,此时的作者是无法理解的,他只看到“那水里竟??浑浊”。是呀,对于我们城市的人来说,喝下这样一碗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用它来洗脸也顶多算将就吧,但是就在水落地的那一刻,老妇人和小姑娘却表现出无比的愤怒?

[出示:第七自然段] 1、指名分句读:这段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物愤怒的情景。用不同的记号将神态、语言和动作画下来。[学生板书]

2、评读第七自然段——喊:“作孽呀!”?(天大的罪恶,两方面的。)

[录象:洗脸;图片:洗脸;一生洗三次脸]

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突然摔倒了。——视水如命,忘记了自己的残疾。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虽然年龄不同,阅历不同,但她们同样目睹着龟裂不堪的土地;倾听着风沙肆虐的呼啸;承受着缺少水的煎熬;认识到水的珍贵??小姑娘不先去扶奶奶——不是不孝顺,那一刻别说奶奶摔倒,可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都会不顾一切地去抢救落地的水。做这样一系列的

动作——因为珍惜这碗珍贵的水,不忍眼睁睁看到它就这样白白浪费,所以最迅速、最及时的举动,抢救这碗水。

C领悟“真正的愤怒”

过渡:这碗珍贵的水,虽然让我糟蹋了,但却让小姑娘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给予了小树苗。课文中不只一次提到小树苗,快速找出来。

1、“那动作好象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一种呵护、一种关爱,充满着一种期待。这些小树苗长大后将成为黄河大堤上的屏障,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龟裂、黄河断流;可以缓解目前缺水之苦。这样荒芜的土地就会变成绿洲,贫瘠将变成富有,让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小树苗是老妇人和小姑娘的希望,全村人的希望,改变生存环境的希望与梦想,读到这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愤怒二字又多了份理解。(轻轻地读读)

板书 希望

2“第8自然段的部分”——小树苗给人们带来希望,这道理小姑娘明白,那世事洞明的老妇人更明白!(齐读)应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读这段插叙的部分?(佩服、崇敬)仅仅是对她付出艰辛的佩服么?

提示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了么?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生存条件造成的无奈了么?所以你还佩服他们的什么?

是啊,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安塞腰鼓》曾这样描写“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里,蕴含的是气势磅礴的力量。所以老妇人的躯体里蕴含的是改造自然的信心,并且一代一代付诸努力。文中的老妇人和小姑娘只是奋斗在西北干旱地区的农民的代表。

再读,将你对人物的感情送文章中去

回归出处。这篇文章是老师在这本书中看的,就像我第一次看到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虽然朴素平时却深深地触动里了我。它不仅使我感受到了西北人缺水的痛,而且感受到了西北人的顽强的精神。

延伸

缺水不仅是西北人的问题而是全国乃至全球问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请同学们认真看。(配有解释)

是呀把水看成取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来到。看来刚才的照片,学了文章老师相信,你一定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你可以轻轻说给老师、同学;可以写一则广告,可以画简笔画。

小结

罗曼 罗兰曾说:“从没人读书,只有在书中发现自己,连续自己,检查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从刚才同学们的活动中老师相信从《一碗水的愤怒中》从本节的阅读课中会有更多的同学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节约每一滴水,努力生活,顽强向上,让这个地球因我们的存在更加美好。

《一碗水的愤怒》教后反思

达标课已是尘埃落定,其中的成功失败都值得深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全情投入地亲历学习过程,补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会文本。“世界水日”那天的电视节目依然挥之不去,让每一个有忧患意识的人从世界缺水的现象中反思。一个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自己的学生接受一次这方面的教育,因此这次公开课我选中了《一碗水的愤怒》。

教学反思

《真正的愤怒》一文写了在七月炎热的一天,我和同伴来到西北地区的五棵树村。我向村里的一个小姑娘要水,她给了我们一碗漂浮着细小杂物的水,我用这水来洗脸,这一举动引起了祖孙俩极大的愤怒。全文从作者的视角展开故事,全文虽没有跌宕曲折的情节,但是作者以其细腻笔触向我们生动叙述了这碗水的故事。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小姑娘和瘸了腿的老妇人,作者在描写她们言行的细节中,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她们对水的极度珍视,以及她们力图尽其绵薄之力改变这片土地缺水境遇的决心。

文中叙述为一碗水而愤怒的这件事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因缺水而惜水如命,为一碗水落地而愤怒,这些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极难体会和理解的。西北地区对孩子来说陌生而遥远,当地人缺水的感受以及她们对水的感情,学生很难体验,教学中通过媒体播放画面配以老师的解说来给学生提供背景资料,弥补学生认知中的空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学生在阅读理解体会后变得有话可说,有体会可谈。

一堂课能够通过文本给学生些什么,学生能自己从文字中获得些什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曾反复地思考。课文并没有直接描写西北地区人们缺水的苦,但是从老妇人和小姑娘为一碗水落地后引起的愤怒,苟延残喘的河水以及那把水窖上的大铁锁,从这些字里行间,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让学生感受到西北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但是这是不是能涵盖作品的主题?其实不然,文中还有描写小姑娘给小树苗滴水时流露出的关爱和期待,那老妇人意味深长的话和插叙老人为了栽种小树苗走山路挑水等语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更为丰富的主题:人们

篇二:(已编)《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设计理念及思路】

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

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

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读的?

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

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

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

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 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

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

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师:而村里的人只有下雨天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让我们感受到,水的确是——

生: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这一段,还有那位同学补充的。

生:我从“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地水。”这句感受到水很珍贵,团为天空的水很脏,平时落到我们脸上都要擦去,他们却要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是啊,天天有水喝,天天有澡洗的日子多么幸福啊,你能一个月不洗澡吗? 生:不能,那会很脏。

师:半年不洗澡成吗?

生:你身上就会臭了,会长蚤子了。

一碗水教学设计

师:村子里的人为什么不洗澡呢?

生:因为没有水。

师:是啊,村民们就是因为没有水才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洗澡,现在终于盼来了一场雨.让我们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去感受一下他们此刻的心情。

学生自由练读。

师:久旱逢甘雨,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怎么做? 生:大声地喊,雨来了,雨来了。

生: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

生:和同伴们互相把水泼在对方身上。

师:这样用水的机会真是难得啊。你能把这种痛快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描写孩子在雨中痛快的句子。

师:这样的雨让你感到凉爽、惬意、痛快,让我们一齐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师:透过这场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你还看到了谁,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位老人他用枯瘦的手接着天空中的水,喃喃地说“终于下雨了” 师:你不仅说出了你看到的老人,还加上了细致的描述,而且语言更人物非常贴切。

生:我在雨中看到了一位姑娘,他正在洗去脸上积了多日的污垢,正在拢一拢秀发。

师:是啊,哪个姑娘不爱美,只是村里没有水。

生:我看到了一位小伙子,他光着上身,举着双臂,大声呼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师:这是高尔基《海燕》里的一句话,但我分明从你的内心感觉到他对雨水的渴望。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树,正在咕咕地喝着水。

师:好一个“咕咕”,说出了水的甘甜。

生:我还看到牛羊们都跑出来,仰着头喝水。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痛快的感觉读出来。

师:有雨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美好,而只有雨天才可以洗澡又让我们在痛快的背后感到一种.

生:无奈和苦涩。

师:这种无奈和苦涩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

生: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体会到水很珍贵,因为水窖还用锁锁着,从“渴望”这个词体会到我们非常想得到水。 师:读得很仔细,你家有水窖吗?你知道什么是水窖吗?出示(水窖图) 师:四兄弟对雨水的期盼让我们再次体会到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你打开水龙头洗手、洗脸需要经过妈妈的同意吗?你们家水龙头有锁吗?一把普普通通的钥匙何以成为权威、幸福和痛快的象征,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

生:母亲是家庭主妇,她要对全家人生活负责,她怕我们图一时痛快浪费了水,所以要把水窖锁起来。

生:这是对生活甚至是生存的精打细算。

师:你说的很好,细水才能长流。

生:打开了水窖就可以有清凉的水,所以是幸福和痛快的象征。

师:有了钥匙,才可以打开水窖,它是权威的象征;有了钥匙,才可享受水的甘甜,水的清凉,它又是幸福与痛快的象征.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其实,权威、幸福、痛快的背后是无奈和苦涩,因为在这个村子里,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感觉到我们身体非常缺水。

师:你见过狗尾草吗?出示图

师:这就是狗尾革,它生机勃勃,翠色欲流。同样是狗尾巴草,它们枯黄憔悴,生机全无。(出示图)

师:中还有一个“风干”也表示非常缺水,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你知道什么是“风干”吗?

生:就是被风吹干。

生:被太阳晒干。

师:就是那种流了汗又于了,干了又流,好像身体里的水全被淘空了一样。(出示图)

师:”风干”和“晒干”让我们充分体验到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一句中感觉到水很珍贵,因为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吸水,说明他非常缺水。

师:你以前在洗澡的时候有过这种感觉吗?

生:没有。

生:因为我们水很多,所以不注意去体验。

师:因为我们此时就像是被晒干、被风干的狗尾巴草那样迫切地需要水的滋润。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四兄弟之一默默地体会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带来的美妙。

(生默读感受。)

师:谁来把你的体会传达给大家。

师: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消暑纳凉,水流得快吗?你应该怎么读? 师:其实这段话也打动了老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配乐,把这段话改成诗的形式范读)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看了这段文字,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水真是太珍贵了,我们以后一定要珍惜用水。

生:我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是那样的美妙。

师:就请你把这种非常美妙的感觉读出来。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默默地享受一勺水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体验。

(一学生读,其她人闭上眼睛体会)

师:许多年过去了,马朝虎对这种感觉还记忆犹新,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再次认识到.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最后节母亲说的“你们真的是饿坏了”体会到,我们非常需要水。母亲没有说“渴”而是说“饿”,说明我们很需要水。

师:你听说过将“渴”说成“娥”吗,你听过“饿水”的说法吗?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呢?

生:饿说明身体每个器官都需要水。

生:饿说明身体极度缺乏水。

生:由“饿”我想到了前文的风干和晒干。

生:我想到了人们艰难地在排队挑水。

生:我想到了人们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洗一次澡。

师:是啊,一个“饿”字浓缩了排队挑水的艰辛;一个“饿”字饱含了只有雨天才可以洗澡的无奈和苦涩:一个”饿”字写出了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带来的美妙体验。一个“饿”字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水真的是

生: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沉重

师:没有水的日子是痛苦的,有水的日子是痛快的,既然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的更多的是苦,作者为什么要写“乐”呢?

生:这里一种反衬,痛快更衬托出水的珍贵。

师:有水的快乐,更加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量珍贵的东西.”我们只有多一点珍惜今天有水的痛快,才会少一点明天饿水的痛苦。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向同学们推荐阅读两篇文章(一碗水的愤怒》和《一滴水的苦》

篇三:教育中的一桶水和一碗水

“一碗水”为什么教不好“一碗水”?

教育界有一个问题 “一碗水”为什么教不好“一碗水”?

一、“一碗水”教育理论,教师把天才培养成庸才。

通常喜欢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这种“一碗水”理论,就是我们教育体制内的核心原则和思想。

难道错了吗?当然错了!不但错了,网络时代早已过时.

首先,从教育原则上来说:这样教育理论模式,决定了老师素质,就是对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必然受制于老师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并不是教育体系中最优秀的学习者,他们并不是我们这个国家内最博学多才的人群。部分老师本身就没有一桶水,可能只有一碗水在这种情况下,一碗水理论就将带来更坏的结果:部分教师压抑了孩子超越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受限于一群没有探索精神的群体教育,剥夺了孩子本来可以发挥更优秀的潜力。

第二:从教育方法上来说,这种理论驱使老师必然发展为一个自恋的老师,满足于给学生一碗水的“成就感”,所以必然形成“满堂灌”的错误教育方式,愉悦在高分的成绩中,丧失创造精神,造就缺乏探索思想的学生。所以,削弱了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以及更重要的创造力。

第三:这种教育理论忽略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变成了教师课堂表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因此违背真正的教育精神课程改革的宗旨。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老师是这样的:我拥有一桶水,但我不是从自己的桶里给学生一碗水,而是告诉学生自己怎样取得这一桶水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这一桶水所来源的大江或大海,指引和鼓励孩子们设法去获取自己的一桶水。无论是用工具挖井,还是用机器抽水,哪怕用碗舀水,海水淡化技术出一滴水,那也是他自己的获的成就。这样,固然可能会有不少孩子只能弄回一碗水,甚至只有一调羹水,或者只有一滴水,这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但同时会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会获得一大缸水,甚至一潭水,比你老师给的还多得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也称“导师”——引导孩子,激发孩子潜能的老师。课程改革目的就是在于此吧。

西方的教师教育行为就是这样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不会轻易地告诉学生,“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看起来不像中国的教师一样“苦口婆心”说教,但是他们培养了真正的人才。而我没见到我们培养多少世界级人才,且他们尊重了学生的发展意愿并且有不少孩子超越老师。另一些天性不爱学习的不愿进取的学生,他们没有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问题孩子”,没有去打击挖苦他们不愿意接受“一碗水”的表现。他们即使学业不佳,起码心理正常,行为正常。在这种教育原则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培养出很多超过老师的学生,培养出心理个性完整正常的学生。其实这并不是西方的教育专利,也是中国古老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照这种教育原则来看,上面这种有一桶水而只会把一碗水交给学生的老师,连“半吊子”教师都谈不上,只能用“误人子弟”来形容了。这种教育,难道不是在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吗?

二、“一桶水”的教师正在遭遇“一桶水”的学生。

信息的千变万化,使得成人世界不再象以往那样成为知识的化身和占有者,学生也开始占有和分享大量的知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大量增多,有很多是教师所不知不晓的。一桶水的教师正在遭遇一桶水的学生。学生所拥有的这桶水,与教师这桶水的成分有着很大的差异,浑浊程度也大相径庭。消费观念、品牌意识、时尚文化,是学生那桶水中的重要成分;学科知识、成人社会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教师那桶水的重要成分。从学校承担的传统职责的角度讲,教师那桶水的颜色是清澈的,每个教师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立场和在教学中表达的内容;学生那桶水的颜色则显得有些浑浊,至少从教师角度判断是如此,这桶水裹杂着与教师对立的价值观念,糅合进了学生同辈群体的文化特色,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作用显得“苍白无力”,效果不再明显。这一变化是教师以往从未遇到的,也是始料不及的。水往低处流,现在要流的地方不经意间水平线也提高了,那边的水位也升上去了,高处的水难以流下去了。遇此阻击,教师只能将自己的一桶水与学生的一桶水相互交换,在水流的撞击中形成新的水平面,变桶装水为淙淙溪流。

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我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纵使有一湖水、一海水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把自己的潜在的水转换成学生的找水的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虽然教师只有一碗水,也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甚至更多的水。

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是:人格高尚,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富有爱心,博学多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个性、有风度、有气质,好学,上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特质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建立自身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能力。

1.学科知识方面,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知晓知识的由来、组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网络教育,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

为此,我更加坚信了在学习教师业务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更多的去积累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方法。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关注教育新动态,吸收教育新观念,顺应时代新学生的特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教师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师,因而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一代新人的重任。

标签:教学设计 一碗水 一碗馄饨教学设计 一碗水 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