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节日周记 > 正文

【在化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各种探究、研究的方法与技能,学习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亲身体会学习的过程,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化学课堂 实施策略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可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探究性学习,它指的是不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各种探究/研究的方法与技能,学习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亲身体会学习的过程,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最初接触这个理念,我的心中是有疑虑的:
  1.中学生的“研究”,从过程说,大都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结果看,一般也都只是已有研究成果的“再发现”,用“研究”冠名,符实吗?
  2.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也许原本有结论的命题,值得吗?
  3.老师都不具备研究能力,课程的推进会不会形式主义?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那么,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在疑惑中,我开始了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选择典型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使学生凭已知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
  案例1:学习《盐类的水解》
  教师:大家知道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显什么性呢?并举例说明。
  一些学生说:“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像Na2CO3、NaHCO3溶液。”
  也有个别学生说:“既然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应该也有显酸性的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
  教师:要想知道盐的溶液到底是显什么性,最可靠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脱口而出:查资料(包括课本)、上网搜索,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对于学习化学来说最可靠的方法应该是做实验。
  于是我一方面肯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多,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考虑课堂上现有的客观条件。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我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问题(按顺序依次投影)。
  探究问题:CHCOONa溶液、NHCl溶液、NaCl溶液分别显什么性?
  (分解成以下9个小问题)
  ①溶液显酸、碱、中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CHCOONa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电离?
  ③CH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
  ④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使[OH]>[H]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⑤到底是什么原因使CHCOONa溶液中的[OH]>[H]?
  ⑥CHCOO是阴离子,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⑦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⑧举例说明哪些盐溶液显酸性?哪些显碱性?哪些显中性?
  ⑨比较pH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大小。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盐类水解的实质。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即使忘记,也可以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知道了结论,还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探索知识,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重视实验、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
  案例2:在讲到“Na与CuSO反应”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将大米粒大小的Na块投入装有CuSO稀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将大米粒大小的Na块投入装有CuSO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三:将CuSO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装有小米粒大小的钠粒和钠块的蒸发皿中。
  实验四:向盛有无水CuSO与Na的蒸发皿中滴1―2滴水。
  实验五:常温下将CuSO粉末和Na块装入蒸发皿中进行观察,随后再加热蒸发皿进行对比。
  在上述实验探究中,学生不断分析,改进条件(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浓度、状态、用量及反应温度等),不仅让学生认识了Na与CuSO溶液反应的原理(2Na+CuSO+2HO=NaSO+Cu(OH)↓+H↑;Cu(OH)=CuO+HO)而且最终成功地用Na从CuSO中置换出了Cu,验证了金属钠比金属铜活泼。
  三、总结反思,深化学生探究素养
  对初期探究的指导我的心里没有一点底,几乎是亦步亦趋地按文献研究法的操作程序在推进。我甚至打算在无法进行的时候“剥夺”学生研究的权利,将最全面的观点告知。可是,探究的过程充满了快乐与趣味,一开始就欲罢不能。尽管他们的探究结果远不如书上来得全面权威。
  就我们的探究结果而言,在这一体系的知识中,确实像是一粒小芝麻。但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学习到的方法技能要远远大于芝麻,说它是个西瓜一点不为过。
  那么,让质疑引导学生转向研究型学习,让研究型学习赶快成为现有学习方式的一种必要补充,让科学的学习结构打开孩子们智慧的泉眼,让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芝麻西瓜一起拣,让探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中起飞。

标签:学生进行 课堂 引导 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