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材料互动,隐性指导,和谐发展:和谐班组材料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个性化的优势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能力。区域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那么如何通过区域材料,引起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对促进区域游戏发生,促进幼儿发展到底有哪些隐性的指导价值呢?通过实践,作者发现理想的区域材料含有这样的隐性指导功能:能引发幼儿自由交往;能启发幼儿自我验证;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能萌发幼儿自我约束。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 材料 隐性指导功能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开启了另一扇门。幼儿喜欢在活动区中游戏和学习。近来,我们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尝试从材料隐性指导的有效性入手研究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效果。我们尝试运用环境、照片、标示图等提示法,引导幼儿与材料主动互动,使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活动中,幼儿可按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通过个别活动,积累个体经验。这样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其中活动环境与材料的提供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隐性指导,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良性功能,是属于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所进行的,非直接指导方式之一。教师不用直接的语言、动作等介入幼儿活动,通过材料与幼儿进行“无声的对话”,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自主的空间,满足了幼儿各自所需的不同的经验、兴趣等,更易被幼儿接受,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指导功能。
  那么,区域材料的隐性指导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发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引发幼儿自由交往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碰撞和变化,材料隐含着很多教育因素,促进幼儿相互之间自主交往。
  在以“蚂蚁”为主题的区域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大胆地创编“蚂蚁的故事”,我设计了这样的区域材料:蚂蚁的“家”。“家”中的道路四通八达,迷雾重重。“蚂蚁家”周围被我放置了一些糖果、米粒、饼干屑、花瓣、毛线球,还有一个自制的“鸟窝”。游戏中,幼儿被这样的材料一下子给吸引住了,围着“蚂蚁的家”叽叽喳喳谈论开了,对“鸟窝”尤其感兴趣,请听一听幼儿由“鸟窝”引发的交流:
  幼儿A指着“鸟窝”上的蚂蚁自言自语道:“蚂蚁爬呀爬,爬到鸟窝上,他想把鸟窝拖回家。”
  幼儿B拿着一块七巧板走过来:“我也要玩这个游戏。”
  “好啊,你编个故事给我听,好吗?”幼儿A拍着手说。
  幼儿B爽快地说:“好啊。我的故事是世界上最好听的。一天,一只蚂蚁出来散步。他看见了一个鸟窝,就问:‘你是小鸟的家吗?’鸟窝不理他。他又问:‘你是小鸟的家吗?’”
  “哈哈哈哈,”幼儿A笑着说:“鸟窝是不会说话的。他不会回答你的。”
  幼儿B:“哎呀,是假的嘛假的嘛……”幼儿B继续说:“鸟窝回答:‘是的,我是小鸟的家。可是,小鸟飞走了,我没有朋友了。’蚂蚁开心地说:‘那我做你的朋友吧。’鸟窝开心地笑了起来:‘好啊,你快爬到我身上来,我来当你的家吧……”多么有创造力的想象,多么有成效的“两小儿”沟通,仅仅凭借“蚂蚁家,旁边的一个鸟窝”。不难发现,这其中既有自己的想法,又不乏同伴的评价。区域材料成为幼儿交流的对象,促成了幼儿之间个性化的主动的交往。
  这些材料所引发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实在是太多、太精彩了,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关于毛线球引发的幼儿之间的讨论:
  “××,你看这只蚂蚁,好像是个小懒虫哦!”幼儿C指着毛线球上自己的手工作品――由蚕豆和火柴做成的“蚂蚁”,对幼儿D说。
  “是啊……哦,他好像发现了一个秘密。嗯,是的。”幼儿D若有所思。
  “什么秘密呀?你快说。”幼儿C迫不及待了,催着幼儿D快快说。
  “你看,它发现了这个毛线是软软的,可以拿回家去。给他们的宝宝做被子。”幼儿D若有所思地说。
  “嗯,是的。它还可以给它的宝宝织一件漂亮的毛衣呢。”幼儿C笑着回答。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和不同的幼儿交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段时间下来,幼儿的口语能力大大增强。
  二、启发幼儿自我验证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和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这里除了老师指导外,材料几乎成了幼儿的第二位老师,帮助幼儿检验自己。
  “找正确的字”旁边挂有幼儿喜欢的分享阅读的小书,而这些字都来自幼儿熟悉的小书中。当幼儿完成这一活动或者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取阅一本小书,进行验证或参考,提高活动质量。
  在《小蚂蚁》读本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带“提手”旁的字的意义,我们设计了书中带“提手”旁的字卡,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将字卡和其中蚂蚁的动作进行匹配。为了验证幼儿的操作是否正确,我们在读本(大书)每一页带有“提手”旁的文字下面都画上一个小小的红点,这样,幼儿就可以随时验证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了。
  三、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在有众多幼儿的班级中,教师要兼顾每一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游戏情况,那么如何把教师从不停地来回走动、指导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呢?我们把“指导”转移到了材料上。
  在“描红”字卡上,有一些箭头和数字,指导幼儿可以怎么描和按什么顺序描红;“拼图”板下方的照片可以指导幼儿进行拼图活动,当然,照片只是给需要的幼儿进行参考而已。
  此外,智力区的带有不同“★”的迷宫、拼图等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挑战。在这里,所有幼儿都可以获得成就感。而这些都是材料在积极引导着幼儿不断学习。
  四、萌发幼儿自我约束
  在各个区域的墙上,都设置了区域指示牌,它们是“沉默的提醒者”,告诉幼儿这里是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几个人同时游戏,可以怎么玩,作品如何展示……
  如“阅读区”,墙角有幼儿亲自设计、绘画的“安静”标志:两个小朋友在看书,一只小鸟则安静地停留在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肩膀上。这在提醒幼儿,在“阅读区”活动要保持安静,否则,你就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而和“阅读区”相邻的是“设计象形文字――叶”,幼儿可以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展示在绿色的叶子链条上,叶子链条“指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在这里展示。幼儿在一个具有情境的环境和材料中了解、熟悉了活动的规则。
  在“写生区”,写生板的数量就暗示着可以有几个幼儿来这里写生。同样的,写生纸上的五官图可以指导幼儿多感官、多通道地感知不同植物的特性。
  生活区的夹豆子游戏中,安全是时时刻刻记在幼儿心中的。在放置豆子的盒子上,有幼儿讨论关于夹豆子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如:豆子掉到地上怎么捡?如何取放材料?我们用图文形式展示出来,随时提醒幼儿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区域活动材料的隐性指导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材料的隐性指导让幼儿演出符合他们能力和水平,甚至超过原有能力和水平的舞台剧。在以后的区域活动指导中,我们要投放更多的具有隐性指导功能的材料,通过材料的隐性指导,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实现主动思考,并尝试主动解决问题,积累各种经验,进而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和谐发展。

标签:互动 隐性 和谐发展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