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记述文 > 正文

美文专访 执著才有可能享受人生:巨奖之享受人生 小说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潘耀明笔名彦火、艾火等。福建省南安县人。1977年起,任香港纯文艺杂志《海洋文艺》执行编辑至1980年底。1983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入语言系。1984年至1985年,攻读美国纽约大学出版课程,包括出版管理和杂志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返港,先后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编辑、香港中华版权代理公司董事经理、南粤出版社总编辑、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现职《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及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明文出版社总编辑兼总经理。
  
  本刊记者:非常荣幸能请到潘先生作为此次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的评委,辛苦您了!
  潘耀明:不辛苦,不辛苦,能够参与内地如此高规格的大赛,我很荣幸。
  
  本刊记者:本次大赛海外赛区的决赛命题得到广泛好评,作为命题人可否请您谈谈您出题的角度?
  潘耀明:写人与写事,是青少年写作最基本的功课。我为海外选手出的两道赛题就是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基本功。同时,赛题看似简单,但更能考验选手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更容易发挥出潜力,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好文章。
  
  本刊记者:作为评委,您认为什么样的散文是好散文?您身在香港,怎么看待港台散文与内地散文的区别。
  潘耀明:其实好的散文是举重若轻的。文字简单、朴素,不做作,不矫饰,我在《明报月刊》上开辟了一个栏目叫《十方小品》,非常受欢迎。我们刊登一些文字好,有哲理性,讲求意境并且有想象空间的文章。
  我非常欣赏中国人所提倡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向往那种平淡、朴素和含蓄的美。
  香港的散文是轻快的,这与香港这个地方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节奏快,所以香港的文章结构就很紧凑。
  台湾的散文密度高。王鼎钧、柏杨、木心、张晓风等都非常有名气。
  内地的散文当然博大精深,但近几年欧化现象很严重。
  
  本刊记者:潘先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文学、杂志结缘的?潘先生又怎么进入了金庸先生主编的《明报月刊》呢?
  潘耀明:我的成长不是很平坦的。幼年时父母双亡,是养父母抚养我长大。10岁时,父亲把我和母亲从福建南安接到香港。高中毕业后,为了贴补家用,我给杂志或者报社写“狗经”。所谓“狗经”,其实就跟香港著名的“马经”一样,只不过是由赛马变成赛狗而已。那时候我的工作也算是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更像一个会计,我每天晚上九点半开始工作,整夜核兑赛狗的成绩,几分几秒都要写得非常清楚,不得有误。后来,因为我的努力,我做了那家报馆的校对,慢慢开始写一些简讯。就这样,我走上了写作、编辑的道路。再后来我进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做了编辑。
  上个世纪80年代,冲破了各种阻力,我去了美国爱荷华大学语言系进修。后又到纽约大学攻读出版课程,获文学硕士学位。结业后返港,继续回到三联做了董事兼副总编辑。
  做编辑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工作,更是我一生的追求。
  人有的时候对决定自己人生的大选择,往往凭借一种感觉。我在三联做主编的时候,金庸先生邀我去聊天,老人走到书桌旁,亲自提笔当着我的面写下聘书,诚恳地对我说:“潘先生,请您加盟《明报》。”我非常感动,那根属于文人的感性神经一下子被触动了,我立刻接受了金庸的邀请。
  三个月后,我进了《明报》。担任总编辑与总经理,不但需要把握刊物质量,同时需要了解市场。香港是一座桥梁,它的市场不在本地,而是整个东南亚。它是世界华文文学的纽带。《当代大陆作家概况》、《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作品集》、《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集》,是香港联手内地和世界华人共兴汉语文学的见证。我设想在以后的时间里,要出版历代新人选、历代散文选、台湾文丛、香港文丛、海外文丛等,组建《世界文化大观》!
  
  本刊记者:听说金庸先生给您写过一句话“看破,放下,自在,人我心,得失心,毁誉心,宠辱心,皆似过眼烟云,轻轻放下可也。”那您的人生守则或者态度是什么呢?
  潘耀明:首先就是执著。
  在美国求学的时候,西方人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轻易说“不”。无论再难的事情,他们一定要经历过,努力过之后,才对自己有认识和评价。“未曾尝试不轻言败”!
  其次是感恩。
  是我贫穷的、不识字的养父、母把我带到香港,他们尽全力让我受教育。让我这个孤儿得到所有的爱,教我如何去争取幸福的生活。是香港这样一个包容的、多元化的环境,给了我学习和努力的空间!还有我一路走来的贵人:三联书店出版行的蓝真先生,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保罗、聂华苓夫妇,再有就是金庸先生。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有感恩,才有可能追求人生境界;有执著,才有可能享受人生。
  希望当今的青少年心存感恩,坚持梦想!谢谢!

标签:才有 美文 专访 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