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寄语 > 正文

著名报纸周年寄语

时间:2017-03-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著名报纸周年寄语

《商界》杂志创刊整整15周年了。

15年来,《商界》杂志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历程,也为中国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作为一个责任媒体自身的贡献。

15年来,《商界》杂志一直坚持鼓励人们去创造去奋斗,在倡导、激励人们创造财富追求财富的同时,也在努力倡导一种有价值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精神。因为我们没有忘记作为传媒人的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可以说,《商界》也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去拼搏、去创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鼓励更多的读者造富于他们自己的同时,也造富了社会。

这本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商业财经杂志,以启蒙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实践为己任。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变的时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在“理性”、“通俗”的办刊原则指导下,积极探索。在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15年来,《商界》杂志的办刊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财经期刊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本中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15年来,在中国市场经济道路上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角落,从普通创业者到福布斯富豪,从街头小店到著名大企业,从大学生到经理人,从小摊贩到大学者……都布满了《商界》的读者。杂志还远销欧美主要国家和东南亚华人地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海外有实际发行量的杂志。

《商界》杂志连续多年被国内不少独立发行调查机构评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期刊。在众多期刊中,《商界》杂志被业界誉为中国招商第一刊;评为北京“首都机场读者最喜爱的杂志”;最近,被中国期刊协会、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评为“2008最受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报刊”;连续多年被国家邮政局列为全国20家重点推广的报刊;2009年1月,在中国传媒大会被评选为中国10佳财经媒体,也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12大品牌期刊。

一、开中国财经媒体的先河

15年前,我们把商业财经故事融入到期刊乃至更多媒体中,是《商界》杂志一个大胆的尝试。

15年前,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不久,走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成为举国共识。然而普通中国人都面临困惑:什么是市场经济?它会给我们生活与未来、工作与学习带来怎样的改变?该怎样抓住市场经济机遇,突破自己的人生?这个时候,如何看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甚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以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实现它,都成为当时全社会的时代需求。

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期刊界,对财经类杂志的认识,依然是极其传统的期刊运营模式,除了少数党政机关有一些纯经济理论刊物外,完全走向市场的财经期刊几乎没有,中国期刊市场上根本看不到适应大众市场需要的财经类期刊。

《商界》杂志顺应了这个需求,一创刊就完全面向市常内容上,它“集商界经营之道,看商界丰富人生”的办刊思想,将普通人感到高深枯燥的商业财经知识大众化、通俗化,并将这些理论融入到现实社会中的人文、人生、人性的背景中,极大丰富了刊物的内容。在形式上,《商界》杂志是国内第一家以新闻纪实和讲故事的方式报道商业财经事件,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报道了一个又一个改革开放中的商界人物,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财经杂志的可读性问题。

杂志创刊就引起了极大的市场轰动,发行量每年以数万份的速度增长。那时候,由于我国第二次经商浪潮的开始,大量的机关干部、技术人员、国有企业的职工下海经商,“下海”一词成为了全社会的关键词,杂志编辑部每天要收到数百封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现在回忆起那些溢美之词都令人心情激动。

最为普遍的来信还是那些在商海里拼打的读者,他们说,在中国传统的轻商社会环境中,他们仿佛像找到了组织。云南铜矿的企业报主编来信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才出现的一份不同凡响的杂志。”哈尔滨一家电视台的编辑来信说,“通过杂志,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希望,看到了中国人务实的精神。”著名作家蒋子龙说:“这本杂志纯文人办不好,纯商人也办不好,纯经济学家也办不好,就要那种真正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商业、文化的多元化文人,才能把握好办刊的理念。”

事实上,我们收到了几乎是社会各阶层的读者来信,有创业者、有经商者、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有关心商业的省部级干部,有党务工作者、有医生、有解放军战士、有大学老师、有文艺工作者;有下海的失败者、有曾经失去生活信念的人、还有河南第二监狱的380名服刑人员的联名来信……。

15年来,作为中国创办较早的商业财经媒体,始终根植于广大商人和企业家群体里是《商界》杂志成功的重要基矗

15年来,我们怀揣着媒体人的责任和理想,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根本要素。

二、关注和“抚摸”商人、企业家是我们永远的宗旨

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幸运的企业家——因为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支撑;因为有无数个创造财富的机会;因为有许许多多得天独厚的先机……

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辛苦的企业家——因为有改革开放进程中那些并不完善的体制束缚;因为有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那些观念影响;因为有商品经济中那些急需改进的环节;还有,我们自身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

所有这些因为,都需要中国一大批有社会责任的精英,去思考、去探索、去践行、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特色的发展之路。

其实,经商本质上就是经营自己的人生。要奋斗,要在商场上拼杀,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商人,除勇气之外,还需要具备更多的优秀品质,因为你在赚取财富的同时要保持作为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人生观和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这不是每一个商人和企业家都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说,企业家与企业的最终需求和目的是不一样的。企业,毫无疑问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作为个人的企业家,自身的人生目的绝不是追求财富的最大化。

于是,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常常陷入一种困惑:一方面他们要带领企业去追求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作为个人,他们又要实现人生自我的幸福。在这种双重力量的挤压下,商人和企业家们很容易迷失,从而导致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常常把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与一个商人和企业家作为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混为一谈。很多时候,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在有意或者无意地默默承受着这种困惑所带来的迷失和灾难,在经营企业中一步步走向难以挽救的境地,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自己人生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牺牲品。

作为一本商业财经杂志,《商界》始终把关注和“抚摸”商人、企业家当作我们的责任。事实上,商人和企业家是一个务实的群体,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之一,媒体的一般性“抚摸”,这个群体很难动“情”。因此,《商界》的“抚摸”形式是:所有思想、观念的东西我们坚持不说教;涉及经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绝不生搬硬套;用现代商业精神和商业文明去探讨商业活动中的敏感问题;积极倡导健康的财富观和人生意义的多元化。这些也是《商界》为什么始终保持财经期刊发行量最大的原因之一,也正因为这样,《商界》杂志关注和“抚摸”商人、企业家的宗旨就应该永远地坚持下去。

确实,短时间的暴富让很多中国人(甚至包括政府)来不及思考面对更多的问题。30年中国经济变革的成功让中国正进入百年以来的经济强盛时期,对全民来说,除了尽情享受改革所带来的繁荣之外,一个重大的考验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中国人是否已经学会了如何承受巨大财富所衍生出的种种精神考验和思想冲击?很显然,率先富起来的商人和企业家是首当其冲遭受这种考验和冲击的最大群体。

《商界》杂志企图担当一种媒体责任: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商界》,让我们的读者掌握更多经营企业的优秀经验和获取财富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商界》读者认识到每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企业家是一种职业,而职业只能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不是人生意义的根本。财富、家庭、子女、爱情、成功、名誉、亲情、朋友……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商人和企业家一幅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活图画。

15年来,《商界》的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鼓励更多的民众融入创业、就业队伍的基本政策。事实证明,《商界》在适应期刊市场的同时也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中国社会就业的现实是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就业规模平均是14人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一个私营企业就能创造14个就业岗位,对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极大的现实作用。

我们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让我们倍感鼓舞和欣慰。

三、期刊发展必须走品牌建设的多元化之路

有人说《商界》更像美国的《福布斯》,我们说,《商界》什么都不像,《商界》就是《商界》,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商业财经杂志。

15年来,《商界》杂志累计发行超过7000多万册,单本杂志阅读率5.3人、近4亿多人次从中开卷有益。我们从零开始,特别是近几年杂志社已经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收6000多万元,成为重庆市主城区的纳税50强,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起抓的成绩,并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为我们更加努力工作增强了信心。

15年来,由于《商界》杂志的发行不断飙升,一种特殊的媒体广告价值也迅速凸显,那就是人们对功能性商业信息的广告需求迅速提高:产品需要消费,销售需要渠道,读者渴望项目,资本需要投资。一种特有的B2B广告功能在《商界》杂志形成。

杂志在完全找到了自己清晰的广告盈利模式后,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出现了在中国期刊史上少有的因为广告效果太好,而客户暂停刊登广告的现象。也是中国期刊单期杂志出现超100版广告的少有的几本杂志之一,《商界》杂志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国内期刊界的大刊名刊。

中国社会的现实,决定了中国期刊发展的极大空间。因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转型,使中国人对文化精神产品将产生持久需求;互联网带来的资讯杂乱和焦虑的现状,使人们渴望有更多更好的权威资讯和理性判断;城乡二元化结构、贫富差距、阶层分割的长期性,导致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不同阅读习惯将长期共存,纸质期刊将永远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媒介之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期刊的经营和创品牌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相反,它成了门槛越来越高的行业,必将导致中国期刊产业的升级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也需要一大批期刊界领军人物有更长远的目光、更创新的思路、更精确的操控能力。所以,期刊的发展必须走品牌建设的多元化之路,在坚持期刊的政治方向的同时,把每一本期刊当成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甚至一个项目来经营。因为期刊自身的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是决定期刊成败的根本。产品的定位、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品牌塑造、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它要完成的所有经营管理过程无疑与一个公司的发展完全一样。

当今市场,任何期刊,只有多元化全方位地运用期刊资源的边际效应,才能产生综合效益。所以,期刊也要加强产业整合,大力发展期刊的其他服务功能,不仅给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还要进一步满足读者和客户的多种服务需求,搞好咨询、会展、活动、培训等相关业务。最大限度发挥期刊自身的资源优势(2794.903,-35.38,-1.25%)和边际优势,是期刊发展的路径之一。

回顾《商界》15年,让我们倍感自身的责任重大,作为商业财经媒体人,我们不仅要思考中国的企业应该做什么,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应该做什么,我们还要思考中国的企业能够做什么,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能够做什么。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思考,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永远去努力的工作。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不乏缺少奋斗精神,也不乏缺少社会责任。那么未来的30年,就需要更多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思考如何来构建一种保障市场经济规则有效执行的长效机制,一手牵着理想,一手牵着现实,把自己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搞上去,让财富远离肮脏,让富裕远离不仁,使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真正成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坚力量,为国家、为社会担当更多的责任。这,也是作为媒体的《商界》杂志永远坚持不懈的追求。

最后,感谢那些曾经关心、支持《商界》的读者和各界朋友!也感谢那些给我鼓励、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借此机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们!

京华时报创刊5周年

报纸是一张信息纸,权威是信息的第一要义。

作为雄踞早报市场龙头的主流都市报,我们,始终高扬权威的旗帜。

权威是一种姿态,我们以权威为目标作为第一追求;

权威是一种气质,我们以权威为基准传递最重要的信息;

权威是一种影响力,我们以权威为利器赢得市场;

权威是一种操作方式,我们借助重磅新闻和高端人物为权威作注。

我们,正在权威的路上走向更加权威。

做新闻,就是做选择。

做什么样的新闻,在什么版面上做新闻,做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稿件,版面做什么样的处理,这是每天摆在新闻人面前的路径选择。尤其是面对重磅新闻事件,路径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当天报纸的成败,更是关系到一张报纸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我们认为,重大事件的报道是媒体权威性的重要标尺。

因此,在京华时报的平台上,重磅新闻的完美采访与策划永远至尊无上。它总会位居最重要的版面,总会占据最多的报纸空间,总会动用最精干的采编队伍,总会尽可能多地消耗大家的脑细胞。

5年间,我们已经沉淀下来这样的权威风格----以最权威的方式传播最重要的新闻事件:

非典双解除,我们动用8个版面记录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北京十一五规划,我们用16版的特刊进行独家详细解读;

9.11事件,我们以最快最到位的报道传递最新消息;

印尼大海啸,我们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并发回大量权威报道;

……

为权威地报道这些新闻,我们殚精竭虑;为将这些新闻报道得权威,我们激-情满怀。

5年如此,5年后亦然。

人是万事之魂。高端人物是权威报道之魂。

作为主流化的都市报,我们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走进人物,走进事件核心,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在近年全-国-两-会中,我们连续推出部长访谈,邀请这些权威人物为百姓解读国家大政。由于本报在媒体中的权威地位,这些高-官对本报的采访十分配合;

当王岐山在人代会上当选北京市市长时,我们利用6个版的黄金版面,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亲民市长;

在财经报道中,我们已对七八十位顶级富豪进行专访,讲述他们的创业人生,用故事启迪大众;

在国际报道中,我们关注阿拉法特、萨达姆等热点人物,不仅报道他们的命运,更通过一个人的命运透析背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

有了人,我们的时政报道有了新鲜血液;有了人,我们的信息传递有了权威说服力;有了人,我们的重大事件报道更富感性,更耐寻味。

关注人物,已成为京华权威报道的一种叙述方式。我们将继续这种叙述,并将叙述得更好。

亲民

亲民得人,服务至上。

天赋我责,心系八荒。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如伟人所言,京华以为人民服务为荣。

雪中送炭

在京华诸多优秀的新闻类别中,有这样一类新闻,格外受宠。读者喜爱,政府疼爱。这类新闻也是京华的镇庙之宝———民声类新闻。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民声新闻之于读者,是雪中送炭,也是雪中送饭。每逢政府发布政策、法规,但凡涉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等和读者休戚相关的新闻,我们必定会殚精竭虑、三思再三思,踏实、朴实、扎实地将相关信息捧给我们最可爱的读者。让读者第一时间洞悉政府发布的规章、制度、措施,以及其对未来生活所产生的大小高低各不同的影响。

我们的民声新闻,包括时事新闻中政府新发布的措施、规定等,以及热线新闻中的解惑、答疑等。譬如:时事新闻中关于个税调高起征点的详细解读,为迎接高考所开通的高招咨询专版;热线新闻中关于西罗园老旧电梯问题调查的一系列报道等等。

我们将用尽所有力量,让读者远离懵懵懂懂、减少四处咨询的焦虑处境。

同时,我们的民声新闻是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我们是联系政府与读者的纽带,是政府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既有义务把政府的措施、规定进行详尽地解读和发布,也要知道读者关心什么、想要了解什么内容。

我们将用尽所有智慧,坚持服务于民,对政府帮忙不添乱,对读者解惑不附愁。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如伟人所言,京华以为人民服务为荣。

锦上添花

潮流追踪、卖场快讯、美味推荐、旅游线路、健康导航、休闲品位、人才招聘、宠物乐园、新车速递、好房指南、天气预报……在了解了每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鲜活新闻后,翻到B叠你就会看到这些五花八门的服务内容,比起新闻版严肃的超粗黑大标题和一条条排列整齐的稿件,这里的版面显得那么没有“章法”,一辆汽车可以横贯整版,时尚美女的发丝可以飘出边框……不要奇怪哦!这就是我们的“锦上添花”。

如果把新闻比做主菜。那么这些就是佐餐的配菜,在京华5年的成长回放中,我们从2001年32个版的招牌菜一路添盘加菜,今天虽不敢称“满汉全席”,但毕竟也是琳琅满目、四海味全了。

雪中送炭让你看得过瘾,我家邻居小赵说得好:“早上起来还就少不了这口”。怎么,你口轻?那就主菜之外再来点清淡的,看看时装周美女养养眼,要不找个名山胜水自驾游,要不了解一下最近好房好车的行情……你说你口重?更好办了,美食版上多的是真正的美味佳肴,健康版让你吃吗吗香,休闲版、宠物版让你开心每一天……总之添花也好加菜也好,不香不鲜不精不净的咱一概不要,绝不会让你呛了鼻子、闹了肚子。

锦上还会不断添新花,席上还会不断加新菜,京华的花为你开,菜为你香!

责任

我们是一份有力量的报纸,我们能够负责;我们是善用力量的报纸,力求精准打击,减少失误造成舆-论对社会的伤害。五年来,我们高擎舆-论监督大旗,为公众利益呼喊;五年来,我们不断成熟,将更多真想呈现。

力透纸背

无力者无从负责。虽然才5岁,我们已经是一份有力量的报纸。这力量来源于何处?那些和这份报纸一样青春年少的记者们,为什么总能写出沉甸甸的报道?那些安坐在办公室的编辑们选择的新闻,为什么总能摸准中国最有力的脉搏?

力量来源于媒体的工作性质--一切都是公开的,公众利益是报道永远的风向标。

舆-论具备巨大的力量,它将自己的力量授予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而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使用这些力量。

原创是一种力量。从建报初的记者卧底"年糕杨"黑作坊,到今年的"锦绣大地注水猪"暗访,我们冒着危险不断揭露关系食品安全问题的黑幕;"双色球造假"事件、"二号管重复使用"的报道,对危机公众利益的问题,隐瞒公众知情权的问题,我们不遗余力地揭露。

选择是一种力量。发生在各地的孙志刚案、佘-祥-林案、西安宝马彩票案、乙肝歧视事件、张衡生事件、天价医疗费、成都火车站警匪勾结案等,我们都在第一时间以较大规模进行了报道。这些看似个例的事件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对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件。

那些令人激动的报道已成历史,那些贯穿报道中的力量,我们牢牢掌握在手中,永远印在纸上。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是一份有力量的报纸,我们更深知,对力量的合理使用与规范是多么的重要。舆-论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擅使可降魔除妖,滥使则难免遗祸。

我们要求新闻事实的出处一定要有两个以上来核准,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要求更高;对于复杂的事件,我们愿意倾注大量的时间小心求证;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评论,我们更耐心选取锋利与到位合二为一的文章。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刚刚发射成功,"神五专家被害"的"爆炸性新闻"突然被抛出,我们通过求证发现疑问,在第一时间内放弃了这一新闻,并于其后做出揭露真想和引导正确舆-论的调查性报道;我们可以在面对欺骗性隐藏性更强的"可锐职业顾问咨询公司",花费数周时间,一一比对,将真-相报道;在笼罩着动物保护与表达爱心的光环下的"海豹被人投食打火机"事件中,我们也宁要真实不要似乎最适合大众媒体的喧嚣。

即使这样,我们也免不了误用舆-论之力,而造成不恰当的伤害。因此,在每周一与读者交流的"透明"版上,都能看到堪正报道失误的专栏。古人说,君子的失误如同日蚀,有缺损众人皆知,而改过也仰头即见。我们力求如此。

负责是一项难度甚大的指标,我们在亮出舆-论之剑时,自我规范的严格如泰山压顶,不敢有丝毫闪失。

文体大餐活色生香

曾有人以茶喻人生,云:春荣秋衰,花开花落,循环往复。只应一句,活色生香,不常有,就是美。与君之交,得此真味,足矣。

其实,京华时报文娱体育新闻之“活色生香”,便有如这茶味,时尚而不俗艳,大俗亦即大雅;从不孤芳自赏,亦绝不追求八卦。

新闻,副刊,资讯。这是文娱部"魔幻厨房"每天奉献的三道娱乐大餐:新闻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秉持平民视角、专业眼光,客观为经,专业为纬;副刊"胡同"特色鲜明,别具一格,成为读者最喜闻乐见的品牌版面;资汛,则及时奉上最值得推荐的文化娱乐产品。

京华体育新闻,朴素、简洁实用,屏弃浮而不实的华丽、搔首弄姿的矫情,追求真实、客观、主流、服务,期望体育新闻娱乐化,但绝不沉迷于“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

在文娱体育常规新闻的呈现上,我们“惜墨如金”,力求最丰富,通过短孝精练的文章送上琳琅满目的新闻大餐。而每遇重大新闻,我们总能作出最快速的反应,且“泼墨如水”,《国学大师启功仙逝》、《好人傅彪英年早逝》,以及《创世纪?世界杯》特刊《神话纪?奥运会》特刊等,这些"集束炸弹"让读者耳目一新。

正所谓,捧读京华时报,品味活色生香,得此真味,足矣。

视觉盛宴雅俗共赏

任何学问,钻研至最后都是美学。

“像卖鲜鱼一样卖新闻。”这是一位资深媒体评论人士高度认同京华时报“坚持事件性新闻”理念所做的生动比喻。

其实“鲜”只是一方面,因为如何将琳琅满目的“鲜鱼”成功地卖出去,即报道新闻的能力怎样,还需要“活”———灵活的编采能力和生动的版面包装。

正是依靠“鲜”、“活”合璧,京华无敌。

美不胜收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妆。说的就是包装的重要。

京华时报的成功,靠的是丰富及时的新闻大餐,也同样离不开每天将这些新闻大餐烹制成色、香、味俱全的视觉盛宴的“厨师”。

京华时报“外表”沉稳大气中透着灵动飘逸,形成这一气质的最重要因素有两个:图片的大胆运用和版式的精心制作。

在世纪灾难印尼海啸惊心动魄的救援现场,在举世瞩目的神五、神六发射现场,在非典隔离区温馨的分娩房间,在北京的哥九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感人瞬间,都有我们摄影记者不辞辛劳不知疲倦的身影……

烹制视觉盛宴的“厨房”是由14个兄弟姐妹组成的美编室。美编们调和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画出了世间最美丽的彩虹———连接京华时报与读者的彩虹。

“厨师”们根据新闻素材的不同,挑选不同的色彩、线条作为配料,为读者烹制出一顿顿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申奥特刊传达了国人的喜悦,世界杯特刊阐释了足球的激-情,消费特刊让读者了解了最新资讯,伊拉克特刊让读者感受到战场上的惊心动魄……

洛阳纸贵,一纸风行。

从京华时报创刊伊始,这两个极尽溢美的专辞就被不同人在不同场合不断加在这份新锐报纸身上。从创刊时的一炮打响,到五年来的持续增长,京华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诠释着一纸风行的真实内涵。

蓝色狂飙、魔鬼式发行,这一切奇迹都是包括小蓝帽在内的京华人在这五年创造的。

行者无疆永不言败

对于蓝帽人,该表达该记忆该写下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怎能忘记创业时的艰辛最初发展订户时的艰难,怎么能忘记被人拒之门外时的尴尬甚至瞧不起时的心酸。我知道,我们的蓝帽人,是勤劳、善良、勇敢、自律的人;是诚实守信可以守时的人;是好学上进能够钻研的人;是和你我一样拥有美丽人生的人;是有美好憧憬的快乐的发行人,是一群优秀的好人。

小蓝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行走在光荣与梦想的路上。歌德有一首诗说:“看,我还未看见,他就消失在我的面前;我还未察觉,他就已经改变。”我们身边的世界在飞速而剧烈地动荡和变化着,令我们目不暇接,躲闪不及。面对这样的世界,蓝帽人要做的依旧是像真的勇士那样,直面疆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服务、快乐出发,用心诚信,辛苦劳作。努力创造条件,抵达更宽阔的领域。

行者无疆,永不言败。

我们的经营观

京华5岁,一路风雨一路歌。

我们的版面规模越来越大,发行量越来越高,广告收入越来越哈。京华时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上节节高升,巍巍然已由新锐变为主流,已从江湖登入庙堂。

京华人五年枕戈待旦,终换来一览众山小的开阔澄明。盖能如此,除仰仗天时地利人和,亦和我们坚持的新闻理念、经营理念息息相关。

我们力求保持企业稳定、持续、良性的企业增长;我们相信报业竞争最终是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的双重竞争;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自造血意识是现在报业竞争中最需倡导的意识。我们反对不切实际的鼓吹,鱼死网破的攻奸,我们认为,数据说明一切,盈利才是硬道理。

这是我们的自信之源,也是我们的力量之源。五年来,我们不止一次的提醒团队,有生存才有发展,有量才有质,有流水才有利润,有影响力才有盈利。在这样的经营思想指导下,京华时报经营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扎稳马步,练好内功。发行方面,我们改变了以高投入轰炸市场的粗放模式,转而开始控量发行,用区域控制优化读者结构,以饥饿疗法塑造洛阳纸贵的形象。广告方面,我们稳守分类广告、保健品广告、促销广告等传统阵地,从前年开始向房产汽车和品牌广告等高端阵地发起总攻。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五年灯。这五年风雨兼程,汗水酿成美酒。酒酣胸胆,我们又将上路,继续前行。

逆市飞扬,一枝独秀。

在去年平面传媒广告下滑的冬天里,京华时报广告刊登额不降反升。这就是仅仅创刊五年的京华时报的霸气和自信,因为她是一个能创造财富的平台。

相对广告客户来说,京华时报就是换得财富的黄金平台;相对广大读者来说,京华时报就是获取产品资讯的超级平台。

在一片“报业的冬天来了”的惊呼中,京华旗帜猎猎作响。

在去年平面传媒广告下滑的冬天里,京华时报广告刊登额不降反升。这就是仅仅创刊五年的京华时报的霸气和自信,因为她是一个能创造财富的平台。

相对广告客户来说,京华时报就是换得财富的黄金平台;相对广大读者来说,京华时报就是获取产品资讯的超级平台。

在一片“报业的冬天来了”的惊呼中,京华的旗帜猎猎作响。

快速成长的京华时报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5岁还是一个幼儿。在将近200年的中文报业历史上,5年更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仅仅5周岁的《京华时报》却在中国报业创造着辉煌的奇迹。央视市场研究(CTR)的两个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个奇迹:2005年《京华时报》的广告刊登量已经进入全国报纸前10名,在北京市进入三甲;读者规模接近180万人,在北京报纸中位列第2。这表明《京华时报》已经成为北京读者和广告商最喜爱和关注的报纸之一。正是因为这样的成就,《京华时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中进入了20强。

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都市类报纸在几年中就由三四家发展到八-九家,北京报业市场一片繁荣。但2004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报业的发展遇到了困境,作为报纸经营收入主要来源的广告市场出现了下滑的迹象,北京报纸广告市场在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一些创刊时间不长的报纸没有走出亏损经营的局面,个别曾经辉煌的报纸也出现明显下滑。在这种景况下《京华时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

我多年从事媒体经营的研究,一直关注着北京报业的发展和变化。《京华时报》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有两条。首先是由于坚持了正确的办报方向,把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读者的基础上,只有提供了读者需要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其次是建立了符合市场化要求的运营体制和经营机制,以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去经营报纸。中国的报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只有坚持面向市场和改革,不断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快速成长的《京华时报》验证了这一点,相信会有更多的报纸证明这一点。

啃下大中这块硬骨头

2004年3月,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来到《京华时报》社广告中心,从事家电行业的广告推广工作。

广告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来报社前只知道《京华时报》很受读者欢迎,广告也做得非常火爆。大中电器作为著名的家电销售连锁企业,每年投放报纸的广告金额达到几千万元,但是在《京华时报》没有刊登过一次广告。

尽管广告中心的同事们尝试做过许多广告推广工作,但都没有打动大中电器。现在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偏偏落在我这个新手身上,由我来负责它的广告推广和服务工作。

我想,所有的事情都存在因果关系,大中电器过去没在《京华时报》做广告,并不意味着以后永远不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凡事都应向前看。《京华时报》在北京市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是一个强势发展的媒体,大中电器也是京城家电销售领军企业之一,强强不能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无知者无畏。我试着通过电话、快递资料、邮件等方式与大中电器有关人员联系,开始并不谈广告,而是告诉他们《京华时报》在读者、版面、内容等方面的最新增长变化,真诚邀请他们参加广告中心的客户活动。通过几次接触,我觉得他们并不像我预想的那样冷漠,相反却都很友善、素质很高、很好交流。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与实在。冲破了陌生这堵墙后彼此有了信任,我经常与他们一起探讨北京都市报市场态势,客观比较各家报纸的优势与劣势,让他们重新真正认识《京华时报》,为他们制定最优广告投放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真诚所至,金石为开。2004年9月30日,大中电器在《京华?十一消费特刊》刊登了一个头版通栏广告。从此,《京华时报》与大中电器合作拉开了序幕。2005年大中电器将《京华时报》列入报纸广告刊登的首选媒体,广告金额超过4000万元。

做客户服务就是交朋友,当你真诚地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真诚地待你。其实销售就是这么简单。

得读者者,必得天下。

京华五年,一批、一大批读者追随京华风雨走来。他们为京华提供各式的新闻线索,他们为京华的报道鼓与呼。京华的报道是亲民的,民生、维权换来读者对京华的忠诚;同样,京华人也在忠诚地为读者风雨兼程,奔波在路上。

忠诚,就是这样简单的一诺。

我们的读者观

曾几何时,我们被人垢病为"民工报"。我们知道,这样的垢病中,有误解,有中伤,也有嫉妒。

每天早上,我们的报纸舒展在每一个早餐桌上,象新鲜的牛奶和纯洁的朝阳;我们的报纸流传在交通工具和写字楼中,象忠诚的伙伴和亲密的良友。

我们的读者是我们所有一切的起点和终点,是我们的信心之源和力量之源。

有媒体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张口高端读者,闭口白领人群。不是高端,亦非白领,就不在视野之内,不在服务之列。我们以为,读者只是在统计学意义上才有分层,所有的读者对我们来说都是上帝,都是我们服务的的对象,感恩的受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并不在意那些对我们是"民工报"的侮辱与轻蔑。因为这些侮辱和轻蔑中,满是对泥土的背叛,满是对大众的疏离。没有泥土,就没有果实;没有大众,就没有报纸--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坚持,也是市场化报纸马到成功的真理。

我们生于大众,我们长于大众,我们骄傲于大众。尊重和汗水,为我们换来大众的宠爱。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才是硬道理。诸多调查公司的调查得出了让我们心醉的数据:京华时报,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早报,占据60%以上的零售市场分额;我们的读者规模、教育程度、中青年读者比例、个人月收入和家庭月收入等一系列指标,也都取得了令广告主惊喜的优良表现。这一切,都是我们尊重大众、满足大众、服务大众的读者宗旨结出的累累硕果。

与刻意为之的读者过滤行为不同,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们一以贯之的新闻理念、经营理念。我们不仅取得了读者量上的显著优势,也取得了读者质上的领先战绩,能如此,因为我们明白"有量才有质"的道理。我们不仅取得了发行上的成功,同时也取得了美誉度上的成功,能如此,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踏踏实实的做报纸,搞经营,才能获得尊敬和认可,收益和利润。

只有把根深植于大地,才能开出眩目鲜艳的奇?。只有把报纸真心诚意地办给读者,才能赢得掌声和美酒,收益与尊重,我们深信这个道理,我们会始终走在这样的道路。

红色之旅结下厚谊

去年夏天,我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带领由本报与上海好记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好记星?京华时报小读者英语红色夏令营的37名小营员(年龄10岁~16岁)奔赴革命老区江西,开始为期5天的红色之旅。这5天,我们不仅浏览了黄洋界哨口,参观了当年的小井红军医院,还瞻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和南昌八一广场纪念碑,并给井冈山夏坪希望小学捐了款和慰问品。

短短的几天夏令营生活,使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成年人和那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革命历史教育,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吃了苦、爬了山、走过红军的路,这是最有意义也是最值得珍惜的一次活动。

这些90后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宝贝。起初,我们工作人员非常担心,生怕会出现什么意外。通过与小营员们的接触后发现,虽然有的小营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但都非常听话,说好了集合时间都能准时到达,时间观念比大人还强。这些从小吃惯了麦当劳、肯德鸡的孩子们,第一天吃饭就嫌饭菜不好,有的竟然连碰都不碰一下。但参观了希望小学后,看着那些身材矮孝黑瘦的同龄孩子,望着他们简陋的校舍,真正感觉到自己和那些孩子比起来,简直太幸福了。后来几天,孩子们都争着吃馒头,端上来的蒸南瓜还不够吃呢。

这群孩子年龄最大的孩子也只有16岁。别看这些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别人照顾他们,在这个临时组成的大家庭中,大孩子主动帮助年龄孝个子小的同学,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帮着拿东西,还真有点儿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呢。

短短几天生活,我们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纯真与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声和笑语,他们的活泼与朝气同样使我们这支队伍激-情满怀充满生机。虽然此次活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很疲惫,但看着来接站的孩子家长们满意的笑脸,看着这些孩子在几天的集体生活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我们无比欣慰。

舍不得的红色之旅,舍不得的小读者!

秦朔:对时代负责

从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危机,到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复苏,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迎来新世纪(14.04,0.22,1.59%)的第二个十年,迎来改革开放从“而立”到“不惑”的起步之年。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Great times)。世界越来越强地感受到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印记、中国的话语。

这又是一个艰难的时世(Hard times)。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凸显,差异与分化的拉大,社会焦虑的扩散……所有这些压力,经由迅捷开放的交互传播,变成一种带有传染性的情绪,且发作周期越来越短。

每一种情绪都应当直面,都可以理解,都需要释放,每一种情绪的成因也都必须重视。但是,我们不能让情绪主导我们,主导我们的时代。情绪可以提出问题,但无法解决问题。当情绪变成一种群体无意识,一种思维模式,它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中的每一个。

当我们因现实中的问题而困顿,因某些问题一时无解而感到挫败、甚至陷入失望时,“如何看待我们的时代”,就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命题。

历史不是某些片断的组合,而是一条绵延的长河。一经发生,“当下”就成为历史,但“当下”的含义需要在过去和未来的坐标中才能清晰辨认。放宽视野,才能在一个更大的、历史的大潮流大格局中,更真实地看到今天,看到今天的时代,看到时代的大方向。

由这样一种长程的历史观出发,不难发现,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三四百年来全球近代化、现代化大潮的一部分,是一两百年来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开放复兴进程的一部分。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正在她的上升期;作为一个民族,正在她的光荣期;而作为一个个体,中国人享有的生活水平、物质财富、精神成长、社会交往也远远超逾从前。以大历史的视框观察,这是一个朝阳正在升起的时代,中国正在迈向高山之巅的道路上爬一个大坡。近距离看,这个坡起伏跌宕,甚至旁边就有深深沟谷,但在大视野中,这是一个“大牛市”的上坡,只要我们自助自强而不自暴自弃,只要我们清醒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过多时间精力用于自我消耗,则我们必将真正抒写中国国运的黄金周期。

5000年不间断的历史让我们骄傲,但对长期封建专制下根深蒂固的影响,则需永保警惕;300年的屈辱让我们刻骨铭心,但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意识,也需时时防范。在大历史的转型期,如此之大的一个国家,与世界重新对接,找到和平崛起之路,在“只有一个地球”的世界中,舒展容颜,扬眉吐气,开放包容,承担责任,这是时代的大趋势,是泱泱大国的大气象。可以预见,中国又一次为世界、为人类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再一次大放异彩的大幕只是刚刚拉开,现在是在途中跑,而途中跑总是会不断调整,调整呼吸,调整步频,但只要坚持到底,只要不停步,不折腾,并且善于更聪明地调整,通过调整跑得更好、更稳、更持久,我们距离梦想中的未来就会越来越近。

这样一种基于大历史的观察,会让我们找到一种更豁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的焦虑需要用历史的理性和理智去放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穿越阵痛,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克难攻坚,也需要时间。水滴石穿,是水的力量,更是时间的力量。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评论中国近代史时说,如果说很多民族是被异族踏灭了他们文明的火把,那么中国人是自己踏灭了文明的火把。今天,在伟大复兴的机遇面前,我们的责任是向前看,是高举自己命运的火炬,而决不是随意放下。

如何看待我们的时代,需要大历史观;如何看待时代的问题,同样需要大历史观,而不是简单地从完美概念出发。

例如,对中国诸多结构性问题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对农民工保障问题,每当看到其中那些弱势群体命运的报道,我们的心就会披上伤痕累累的外衣,和他们一样创痛。但从大历史来看,中国农民融入城市、融入工业化的过程,恰恰是在消解而不是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和30年前严格分割的城乡结构相比,历史是在进步而不是退步。这个二元结构的消解过程,注定充满了摩擦和阵痛,但更应看到的是,城乡之间的交往、容纳、互动、分工、融入,在这30年间已经天翻地覆,附着在城市人和乡下人名称上的诸多身份印记其实已经开始淡化,并终将实现更高层次、更符合一体化方向的新平衡。

又如,对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在改革开放之始,中国将如何切入世界经济?高端?完全自主?拒斥?因为历史的屈辱而先做清算?我们所踏上的为世界生产廉价商品的道路,不是屈辱,而是在当时诸多条件下的合理选择,它既有助于中国展开新一轮的工业化和接踵而至的城市化,也是对外部世界的负责,是对全球消费者福利的增益。今天,只要认真地从微观走进中国经济,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已经开始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正日新月异地提升,源自中国的世界级企业群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开放过程中,把基础打牢后,中国企业完全有实力和能力与世界对话。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亿万人民的创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后,历史的车轮就很难停下。单就某个时点来说,孰进孰退的讨论是有意义的,但放长眼光,答案并不复杂:给定开放、平等的竞争条件,必然是先进者进,落后者退;高效者进,低效者退;能创造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进,创造较少消费者剩余的退。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去讨论所有制成分的分野,而是要创造让先进、高效、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生产力更好释放的竞争环境。

毫无疑问,我们的时代,矛盾在凸显,焦虑在增长,而矛盾与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阻碍历史进步大潮流的障碍、痼疾和顽症,还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宪政民-主,公平正义,司法昌明,公民权利,在实践中还未能充分地落实和体现。既得利益和机会主义的固化,特权和垄断,官僚依赖型的管制,对社会成本和环境的透支,使得我们的繁荣往往脱离不了畸形的影子。人们渴望繁荣,但不是非理性、寡头化、权贵依赖型的繁荣。历史早已证明,每当这样的繁荣出现时,那种深切的、对平等和正义的呼唤就会涌动在无数人心头。从这个意义上说,繁荣不是稳定的护身符,理性的繁荣,和-谐的繁荣,才是长治久安的基石。

以上述的历史观为依据,作为中国财经日报的先行者,《第一财经日报》在创办五周年之后,选择以“对时代负责”作为她迈向下一个未来的核心理念。我们希望倡导负责的态度,负责的思维,共建负责的时代。我们希望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超越中西、左右、全球与本土、国有与私有等等简单的二分法,而回到“士志于道”,回到人本、开放、理性、和-谐、真善美等更具本源性的价值立常我们希望以诚敬之心,深挚之情,探寻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能够建设得更好,作为一种深刻信仰的、充满对人民关怀的社会主义,如何与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相结合、相互动。

我们倡导负责的方法-论。不偏激,不极端,以学心听,以诚心记,以公心辩,以仁心说。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彰显自我,而是为了发挥社会良心和信息平台的作用,是为了求解问题,探寻方法,培植信心,找到顽强坚韧的奋进力量和创新路径。

我们要做负责任的财经大报,对时代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负责。这一切落实到报道上,就是要让市场因为我们的存在更有效,让商业因为我们的存在更负责,让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更公正,让政策因为我们的存在更切实。

我们深信,在一个以“委托-代理”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分工社会中,无论政党还是政府,无论企业还是媒体,也无论是哪个组织与哪个个体,坚守受托责任,发挥专业精神,忠实履行契约,都是最基本的价值选择。负责的政策和政府,负责的商业机构,负责的市场参与者,负责的公民,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中国是我们的中国,未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不来负责,谁来负责?!

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对于负责的自觉,我们可能会走入相互指责的年代、相互斥责的年代,在相互的诘难怀疑中,衰减我们的热情,加剧时代的阵痛。

如果我们有一种对于负责的自觉,我们就会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限定性。正如经济学更多地是在研究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社会必须体察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的限定性。

建立负责的态度,我们也将更容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更宽和更深的意义上,体悟和合之道,传递信用和信任,谦卑但不自卑,自尊而不自大,负责胜于指责,不怕歧见但更追求共识,看重奉献远重于索龋在这个多元的时代,矛盾的时代,感伤、感慨乃至愤慨,所有真实的情感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我们更需要的可能是感动、感恩、感谢的情怀。我们呼吁社会对自己负责,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自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天道酬勤,正道光明。我们需要忧患意识,但无须把忧患变成无边的忧伤和悲戚。

开放社会中的媒体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媒体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满足,将形成强大的自我冲刷力量,有助于社会自组织的更新。因此,可信赖的媒体,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探求无尽的生命力”,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诞生。因为所听到的“对时代负责”的天职般的召唤,2010年,我们再次出发。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5000年的列祖列宗在问,遥远的子孙后代在问,大地和天空在问,风和绿叶在问,每一个读者在问——“在你生活的那个时代,你尽到责任了吗?”

著名报纸周年寄语

篇一:机关报创刊周年寄语

以创刊三周年为新起点

强音奏响“顶级发展”主旋律本报编辑部

寒来暑往,岁月悠悠。

蓦然回首,令人感慨。一张张飘着墨香的报纸无不记载着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辉煌历程;一本本合订刊无不浓缩着县委、政府励精图治、科学实干的丰功伟绩。创办三年,谱写了干群同心、共谋发展的瑰丽篇章,记录了举全县之力建设“xxxx”的辉煌业绩,见证了招商引资项目由弱到强、地方财政收入由少到多、城乡居民和百姓收入由低到高等方面的足迹。创刊三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得到了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呵护和厚爱。创刊三载,《xxxx》一路走来。2009年5月18日正式出版第一期,为小版对开四版,随之基层通讯员队伍、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于2010年5月创刊一周年之际,《xxxx》又在社会各界的呼唤下、广大通讯员的期盼中华丽转身,更名扩版为四版大报《xxxx》,发行范围涵盖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区)、各学校和村街。2011年5月,更值得庆贺的是,在我们两周岁生日之时,县四大班子领导发来题为《xxxx xxxx》的贺信,省市等多家新闻媒体也纷纷发来贺电、贺信,更有众多读者来信表示祝贺,这为我们又增强了克服困难、勇争一流的信心。

创刊三年来,《xxxx》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xxxx》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固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千多个日夜,180余期报纸、750多个版面,7600多篇消息、通讯和评论,3000多幅图片,字里行间无不透视着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无不凝聚着编辑记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县委机关报《xxxx》,担负着光荣的使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善于发现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新闻报道中。要距离基层群众再近些,不失时机地出现在新闻现场一线,采访闪光的第一手资料,唤起人们的阅读欲,使报道技巧新颖活泼、寓教于乐,为“xxxx”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篇二:在报纸创刊1000期庆典上的贺词

在xxxx创刊1000期庆典上的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春风送暖,百花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xxx周刊》创刊一千期的重要时刻。《xxx周刊》千期华诞,不仅是xxxx区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兄弟报社的重大喜事。应邀参加庆祝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谨代表xx区委宣传部、《xxx》和各兄弟报社向《xxx周刊》千期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

《xxx周刊》作为一份资深的区县报,在x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植根沃土,讴歌时代;春华秋实,枝繁叶茂,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不仅在xx内部巩固和提高了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舆论引导能力,而且在兄弟区县产生了重要影响。

《xxx周刊》拥有一支思想先进、业务精练、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的采编队伍。全体新闻工作者立足本职,辛勤耕耘,不仅为xxx区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也不断发表在中央和市级媒体上,扩大了xxx在全市的影响力。我们相信,有这样一支团结、敬业、勤勉的队伍,《xxx周刊》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xxx周刊》的明天将会越来越美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值此报庆大喜之日,衷心祝愿《xxxx周刊》越办越好!

篇三:创刊一周年寄语

主题:激扬文字,共同成长

——《XXXX》创刊周年寄语

丽景属春余,清阴澄夏首。又是一年春夏之交,又是一岁春花夏木。伴随着《XXXX》第N期的铿锵足音,6月1日,我们迎来了她的周岁生日。

字字皆心血,一年不寻常。回首去年今日,我们满怀着创新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创办了荟萃思想与智慧、反映公司蓬勃发展形势的内刊——《XXXX》。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所有通讯员的戮力合作下,在全体员工的鼎力支持下,我们与《XXXX》一路同行,携手共进。在她蹒跚的脚步里,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她稚嫩的声音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矿业特色的办报风格,她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准确、真实地记录了公司的发展脚步,笔端留下的点点滴滴都是公司的难忘记忆。时至今日,N期厂刊累计登载文章50多篇,征集优秀作品40余件,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目睹了各系统的优秀业绩和先进人物的时代风采,感受到了全体员工加快公司发展步伐的强烈愿望和满腔热忱。《XXXX》,作为一支根植于XX矿业深厚工业土壤的幼苗,已经成长为具有莹润金属光泽的小铁树;《XXXX》,作为一只在沉甸甸文字里兢兢起步的雏鸟,已经张开翼展自由翱翔。

协力襄集腋,翼翼承厚裘。厂报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

支持,值此《XXXX》周岁之际,本报编辑部谨向创刊以来为刊物进行策划指导、提出宝贵建议和提供优秀素材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万里征途远,秣马

著名报纸周年寄语

再起程。站在厂报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创刊宗旨,为公司全体员工奉上最及时、最准确的企业资讯,用博大的胸怀思考,用潇洒的笔触抒发情怀,用满腔的热情奋发有为、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编辑部

二〇一三年六月一日

著名报纸周年寄语

十年前是春天的一棵嫩芽,十年的风雨历程,铸就十年后今天夏天里的一个大树。一路用文字为社会造福,一路用责任心为大家服务,一路上成为所有热心人的朋友。报社树成长,大家好乘凉。大家多出力,报社会更棒。热烈庆祝报社成立十周年庆典,愿报社,发展的更远……

标签:报纸创刊周年寄语 报纸新年寄语 著名报纸周年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