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中学信息技术通识性问题的教学策略】香港中学排名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基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通识性问题展开探讨,制定切实有效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科学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创建灵活、多元化与人性化评价课程体系”应对策略,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抽象性、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高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通识性问题 教学策略
  
  伴随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逐步成为一项技能性、知识性全面结合的独立基础学科,其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中学生快速发展的心理、技能需求。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创新改革,摒弃以往教学进程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制约教学质量发展提升的落后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与课程机制,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信息化科技人才。正是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当前较多教学模式与方法尚处于逐步摸索阶段,难免会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这样或那样无法预料的现实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通识性问题及其成因
  1. 信息技术教学的通识性问题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存在的通识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没有构建成一套全面完善的实用性教材及教学大纲。一些出台的有关课时与课程教学内容文件虽包含了较细的要求,却多数为指导性文件,没有真正上升至教学大纲的现实高度,因而欠缺有效的约束力,令学生与教师在欠缺有效的教材工具辅助下变得难已适从,很难令信息技术教学实现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第二,现行较多学校管理层没有对信息技术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或仅将对其重要性的认可与重视停留在表面层次、口头层面。一方面对其重要性强调,另一方面则会迫于教育压力令信息技术教育的总量课时受限,甚至为其他学科让路,挤占其教育课时,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落后于整体素质教育的实践发展步伐。
  第三,一些学校体现了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有限等不良现状。当前虽然许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室,然而平均到每位学生中的计算机量却相对较少,而教师开展的实践培训教学活动则多停留在传统唯书本讲授单一式教学模式中,黑板替代了“白板”。
  第四,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无法全面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该类情况会直接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开展产生影响并制约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水平的良好提升。
  2. 信息技术教学通识性问题的成因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各类学校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良影响,令其管理信息意识体现出一定的淡薄性,加之教学条件有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较他类学科较并没有体现显著优势并占据重要地位,一些学校甚至并没有在课程计划中安排此学科。
  其次,一些学校教师为了应付了事开展教学,为令学生取得良好成绩便占用其上机实践时间,令学生不断进行主观题目练习,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概念与知识的枯燥传授,欠缺积极探索、动手实践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机遇,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其潜能的激发与积极性的全面培养。同时信息技术教学欠缺的管理体制并体现出了较低水平的教学效率。
  最后,缺乏有效完善的管理,较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只能按个人好恶各行其是,令教育实践欠缺良好的连贯性与有序性,加之制作课件、软件工具的不良欠缺,令整体授课进程体现了较差的实用性与系统性,会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任何一门教育课程的良好实践教学均离不开一套完整实用评价课程体系,而现行信息技术教学中却欠缺了该类科学评估分析体系,进而进一步导致了实践教学的无序性与随意性。
  二、信息技术教学通识性问题有效解决的应对策略
  1.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科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便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丰富其计算机知识水平,令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令信息技能、计算机技术能更好的为其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服务,最终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与解决分析问题综合能力。为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应科学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自觉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指需要运用创造力进行问题解决的情境或创造活动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具有新颖、独特性的创见思维,其显著特征在于可提供独特、创新且具有优势价值的思维活动成果。课堂实践教学是综合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机遇,培养其形成综合创新能力,并对其创新精神与活动开展全面激励。教学进程中我们可安排合理项目令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勤于创造求异求新。再者我们应合理优化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属于一类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因此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毅力与思维的过程,我们应通过安排学生上机令其眼、手、脑、心的并用形成一种强烈的专注精神,令其位于大脑皮层形成高度强烈的兴奋感,进而确保所有学习知识的良好内化。对于每一次成功的操作,学生均较易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进而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逐渐形成心智感知活动的持续良性循环。
  2. 科学转变观念思维,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为有效解决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应首先由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层面实施有效的提升与规范,努力令其教学的硬件、软件配置得到良好的改善,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充足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软件、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进而为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水平创设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应将教育核心放在应用层面,推进教学资源与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科学结合课程教材的全面改革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教学基本资源库,借助网络教学资源的大力整合进而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
  3.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创建灵活、多元化与人性化评价课程体系
  为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我们应科学创建教师教学约束规范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估工作与常规管理,纳入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教育业绩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尤其应在常规检查中充分体现,进而调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良好优化教学效果。另外我们可对现行课程考试模式体系实施全面改革,充分反映多媒体、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能考核及各类常用工具软件的实践应用考察。为创建优质良好的规范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主体构建灵活性、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课程体系,基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行业市场需求由技能、知识、方法、过程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多维度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与综合素养。树立评价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目标,便用上述多维度标准进行教学质量与水平检验,核准其是否满足预期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一般来讲评价教学传统方式过于充分的强调甄别及选拔学生作用,却忽视了促进培养目标,因此在新一轮课程体系评价实践中,我们应科学树立培养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原则,努力应用多样灵活的评价管理方式,全面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重发展、重激励、重能力并鼓励其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由学会变为会学、愿意学,进而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为全面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我们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对其实践教育中存在的现实性、通识性问题创设完善的实践教育策略,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秀钦.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与行为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9).
  [2]吴?.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电脑学习,2009(12).

标签:信息技术 性问题 教学策略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