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师生互动开题报告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师生互动角色的研开题报告

《师生互动角色的研究》开题报告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小学课题组

课题名称:师生互动角色的研究

课题业务主持人:黄正禄

课题组成员:岑文景 陆成 班声辉 班相坤 卢少丹 韦敏 班振勇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处在强势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掌控着教学的进展与节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五个强调和五个忽视”(即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提到不适宜的程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角色成为破解这一“沉疴”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角色这一课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策略。

3、课题界定。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同局限于传统的师→生单向活动,也不是师←→生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师生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师、生→生、师→师等之间的多边互动。要求教师既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进行综合性、批判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师生互动角色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研究应与时俱进没有止境的,师生互动角色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尝试实践、探索总结,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和先行者。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创意法教育原理“最差即最优”。即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

最优秀的学生;最优秀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

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当前教育主要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从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造学证明:创造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其实,差作为一种非标准答案,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造品质。因此,最差的学生最具备这种品质,所以说最差即最优。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哲学证明: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

2、创意法教育的操作模式:创意法教育认真反思中国教育改革中某些失败的教训,历来重视对现实教育大环境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它研究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来度过应试教育的难关,如何帮助学生在应试教育下而不受到伤害。具体操作模式是:

(1)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使之转化成“最优”生。

(2)把“最优”生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创意思维激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

(3)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使之转化成“最优”的学生。

为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并最终实现左右脑和谐发展。只有成为和谐的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运用郭成志创意法,建立“最差即最优”的全新认知体系,分别训练着学生的左脑和右脑。教师运用郭成志创意法,建立“最差即最优”的全新学生观。每个学生既是优生又是差生。实质上废除优生和差生的概念,平等才有发展。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广泛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新动态。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起点是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然后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同时,只有实践才能有收获。通过行动探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并会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专题活动。

按计划开展研讨专题活动,定期研讨。如开展教育科研“六个一”活动,会教活动,培训、讲座等,落实课题研究的内容、阵地。

三、研究的内容。

1、探索创意法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规律。

2、建立师生互动的创意教学过程。

3、转变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教育教学观,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5、造就一批具有创意教育思想的新型教师。

四、预期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同伴发言,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善于发表意见,交流思想,阐明观点,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师生互动”促使数学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活力,促使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使他们学会宽容、接纳和辨析。

3、通过“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在心理上减轻学生的负担。课题研究的任务与分工。

五、课题研究的任务与分工

岑文景:课题组组长,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协调各方面工作,负责落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经费等;

陆成:协助主持课题研究。

黄正禄:负责课题的运作,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撰

师生互动开题报告

写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成果总结,编辑系列文稿。

班声辉、班相坤、班振勇、韦敏、卢少丹:负责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开展检查、督促、评价等。

六、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初步定为一年,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8月)。

课题论证,申请立项,制定实施方案;

宣传培训,举办讲座,收集材料并印发;

酝酿实施计划,如骨干培训、团队组建等。

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分解课题,落实研究任务和内容;

制定专题活动内容,并按计划实施,积累资料;

汇编阶段性研究成果,举办阶段性成果展示。

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

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汇编成果集;

撰写实验报告,成果展;

召开成果鉴定会,进行成果推广。

七、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

2、方培珍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人教版;

3、张 兵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交往策略》《教育革新》2002

2009年9月

篇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高春峰 李跃华

所在单位: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

宝应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 高春峰 李跃华

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老师们:

本课题于2010年11月申报批准被列为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处在强势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掌控着教学的进展与节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五个强调和五个忽视”,即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

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提到不适宜的程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起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成为破解这一“沉疴”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3、学校发展的要求。

我校在“十五”期间,开展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地实施,从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一课题的着力点仍然是课堂教与学中强势的一方——教师,学生仍然作为一个因变量,学习的主体地位仍然不够突出。为了切实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这一课题就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同时我校创立了“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互动的方式研究,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广泛研究基础,也为学校的“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二、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从新兴的“课堂教学”内涵和外延展开,试图通过师师、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探索一条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的新方式。通过对方式、策略和效果进行研究,试在数学新课程下让教学同行共同重视和探索数学新课堂的教学之路。

师生互动方法及其有效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同局限于传统的师→生单向活动,也不是师←→生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师生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师、生→生、师→师等之间的多边互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既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进行综合性、批判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师生互动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研究应与时俱进没有止境的,师生互动方式优化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尝试实践、探索

总结,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和先行者。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当学生碰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时,通过同质互动或异质互动的方式达到互相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2、“师生”互动的策略的研究。教师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采用相应的课堂互动策略,淡化角色,实行磋商性互动;遵循规律,形成常规性互动;建立期待,实行激励性互动。

3、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把握师生互动的“路径”,关注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4、激励的方式、效果及评价的研究。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有效激励方式,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5、迁移、提高、联动的探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延伸知识,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变理念数学为人文数学,变单科数学为综合数学。

研究重点:

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教学标准与基本规律。

2、通过了解当前我校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师生互动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3、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培养适合新课堂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五、 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课题组开展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更现实的实践指导价值。

⑵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一套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的评价体系显得越发重要。从生命意义的高度看,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⑶ 社会对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视程度空前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建立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健康发展。

(4)有效互动的研究: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其中,师生互动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的能力。③它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④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习数学不要让学生觉得毫无用处,要学以致用,要让数学为社会服务、为实践服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好处,自觉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困难。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以满足社会的新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和后面“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本校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我们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发生明显变化,

篇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

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08年9月提交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于2009年3月9日获准立项,现据市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主要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它是作为多种师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的专题研究,且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探讨,真正从互动行为的角度的研究还不多

见。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前者是以互动行为主客体的关系为依据的,直观明了,易于观察,且与我国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简洁明了,但与动态变化的教学行为相套用,显得呆板而不太切合实际。

我们在网上查阅到安徽省宿松县城关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在总结阶段,昆山市锦溪中心学校、桦川市第一中学、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已经结题,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但都没有找到专门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3、研究的意义与课题特色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

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1、初中数学:是指本课题研究的学科仅是七—九年级的数学学科。

2、研究的对象:基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工作,故确定七—九年级的全体学生共208名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用于检验互动教学的效果,选取每个年级的一班(每班各30名学生)为本课题的实验班(施加互动式教学)。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4、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生生互动可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共五种类型。

5、师生互动的方式:可分为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6、有效性:通过改变当前互动存在的单调形式,丰富互动的内容(认知、情意、行为),提升互动的深度及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标签:互动 开题 师生 师生互动问卷调查报告 师生交往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