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自然灾害健康宣教核心信息
一般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包括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个人卫生、心理卫生等。
1. 总体原则
不同自然灾害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健康教育内容不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要注意人群的选择。妇女、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伤病人员等人群在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下,应列为优先考虑项。
二是场所的选择。根据灾区居民的安置情况不同(分散安置、临时集中安置、过渡板房安置等),场所不同,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
三是阶段工作重点的选择。自然灾害发生前,组织开展广泛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也有区别。在灾情刚发生后的最初阶段,重点是稳定灾区居民情绪,宣教重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和自救互就技能;过了最初阶段后,重点是要让灾区居民掌握临时安置状态下食品安全、安全饮水、妥善处理粪便垃圾等防病知识和技能;灾情即将结束后,重点是要让灾区居民巩固已经形成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并帮助心理和生理上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群恢复。
在健康宣教工作开展前,必须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形式。
157
2. 自然灾害健康宣教
2.1 洪涝灾害健康宣教核心知识点
( (1 )洪涝灾区居民怎样做好灾后防病工作?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月,98元/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 或 登录会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