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礼仪 > 正文

论新类型小说和文学消费主义:消费主义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所谓新类型小说是指玄幻、悬疑、穿越、惊悚、新武侠等小说,它们与中国传统的类型小说社会、言情、侦探、历史、传统武侠等相对,是当下中国流行的新兴的类型小说。玄幻小说主要指写修真世界的作品。例如萧潜的《飘渺之旅》、萧鼎的《诛仙》。悬疑小说主要指那些以悬念或悬疑事件作为小说情节发展推动力的小说,至今为止,影响力较大的作家作品有蔡骏及其小说、那多及其小说。穿越小说是指那些时空倒置、古今穿越的小说,例如金子的《梦回大清》、晓月听风的《独步天下》、桐华的《步步惊心》。惊悚小说实际上是玄幻小说的延续,只不过将修真世界写到古墓之中。因此它又被称作盗墓小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新武侠是指金庸之后活跃在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群体,他们又被称作“大陆新武侠”,代表作家有沧月、小椴、风歌、步非烟等人。
  类型小说与精英小说(这个名称并不科学)本就有着不同的美学观念和美学表现方法,从与老类型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新类型小说的变化,从中探索出社会和文化风气的迁徙,将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学术思考空间。
  一
  老类型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在现代中国的延续,包天笑曾说他们创作文学的宗旨是“拥护新政制,保守旧道德”,这句话基本概括老类型小说的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他们拥护当时的共和制度,维护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社会小说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统治者的腐败,更多的是抨击社会风气的恶劣和统治者的道德败坏;言情小说中不管是三角恋爱还是多角恋爱,不管主人公怎样移情别恋或者别恋移情,终将有情人成为眷属,一切化为平静;侦探小说中好坏之分明,善恶之报的情节设计甚至置法律而不顾;历史小说感叹沧桑无定;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再叛逆,再有个性,最后的英雄一定是个君子。新类型小说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宣扬书,玄幻小说、穿越小说都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让现实世界的人在虚幻世界中产生故事、实现理想。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虚幻世界的设计就是人的生命的延长和人的生活的扩展;悬疑小说和惊悚小说刺激的是好奇心和窥私欲。有时为了欲望张扬的效果,新类型小说的情节设计甚至有违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例如当下风行之中的那些盗墓小说,充满着离奇情节,极大地满足了阅读者的好奇心和窥私欲,但是,这有违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可是当下的新类型小说却津津乐道地迷恋在其中。传统武侠小说从现实世界走入江湖世界,尽管神乎其神,还是一种生活形态的描述,新武侠小说从江湖世界走人了人的意念世界,它们只是人的各种欲望的传导体和人的不同的表现形态而已。
  老类型小说是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社会和时代(或朝代)。表现小说的客观性,作者在小说中总是努力地申诉故事的真实性。新类型小说根本就不顾小说创作的客观性。显现出一种“去真实化”的形态。它们毫无顾忌地将自我主观意念凌驾于客观的表述之上。毫不掩饰地将虚构的形象呈现给读者。以穿越小说为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完全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念设计,七国争霸的胜败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一位当代英雄的帮助(黄易《寻秦记》)。如果“穿越小说”也算得上是历史小说的话,它既不同于那些“红色经典”和“帝王历史小说”,也不同于追求民间叙事的“新历史小说”,它就是“主观历史小说”。“穿越小说”的解构不是对历史本体的质疑,也不对历史价值立场否定,而是直接质疑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其实质是想象历史。作品中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都来自于作者的想象,历史在作者心目中已成为他们心灵张扬、放飞、寄托或休憩的场所。再例如玄幻小说,更是深深地印着设计者的主观烙印,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超越人间的另一个世界,完全凭借个人爱好,甚至是性格脾气。这样的小说也就是一种主观意念小说。
  与这样的欲望化的表达和主观化的书写相联系的就是对情节离奇化的极端追求。新类型小说已经不满足老类型小说的事件离奇和人物离奇,因为这些事件和人物再离奇都是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事和人,只是不同于常事、常人而已。新类型小说开辟了另类空间,玄幻小说开辟了神界、魔界的空间;悬疑小说开辟了灵异空间;穿越小说开辟了历史空间;惊悚小说开辟了幽冥空间;新武侠小说开辟了意念空间。很有意味的是这些空间似乎很有市场。细细探究起来都存在于中国人的历史想象和现实推理之中,中国民间流传的那些神怪故事早已在我们心灵中建立起一个神魔世界;超现实、超理性的感官预警和预测常常令人不可思议;从小就阅读的那些历史故事给我们带来满足和“替古人担忧”的感叹;盗墓及其鬼怪之事一直刺激我们好奇的神经和警戒着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意念空间中的事和人虽然是为了需要而组合,可是每一种障碍、每一种力量似乎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邪恶和正义的延伸。于是,新类型小说的另类空间与民族的非理性的潜意识联系了起来,那些似是而非、似真似幻的人和事似乎都有了心理根据,情节的离奇似乎也就有了合理存在的依据。
  二
  老类型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在现代中国的延续,它们在现代中国主要接受中国新小说的影响,逐步地形成雅俗共赏的美学形态。新类型小说则主要接受欧美、日本流行小说的影响,并逐步地中国化、本土化。放在世界流行小说谱系中,中国这些新类型小说其实都不新鲜。在欧美,玄幻小说又称作“幻想小说”,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英国作家鲁埃尔?托尔金(ReuelTolkien)的《指环王》、美国作家林?卡特(LinCarter)的《剑客柯南》《巫师赞歌》等,激起中国读者对英美幻想小说阅读热情的是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小说自2000年进入中国后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带来了阅读快乐,也给当下新类型小说的写手们开阔了巨大的玄幻想象空间。悬疑小说在欧美又称作“黑色悬念小说”,它起源于英美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还延绵不断。康奈尔?伍尔里奇、吉姆?汤普森等人是代表作家,不过激起中国人对悬疑小说阅读和创作热情的还是美国“黑色悬念小说”作家后起之秀丹?布朗(DanBrown),他的《达?芬奇密码》自2004年引进中国后,很快就引起了中国人的阅读热潮。欧美流行小说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是惩治邪恶,一是爱情幻想。在表现方法上,欧美流行小说作家们都很推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学术思想,幻觉等超自然现象构成了作家们的想象空间,梦幻、暗示、预警和惊悚成为了作家们最喜欢运用的表现方式。根据这样的思维,正义和邪恶的对抗、民意与独裁的拼搏、美好与丑恶的选择、善良与恶毒的彰显常常成为小说的主题;冒险的探宝人、邪恶的巫师、私利的商贩和冷血的科学家常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大漠、古墓、海底与极地常常成为演绎故事的最好环境。欧美、日本的流行小说打开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视角,延续着欧美、日本流行小说的思路,他们开始 在中国历史、原始文化、民间传说中寻找创作资源,于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典籍、灵异故事、神怪传说被广泛地汲取和自由地穿越。生死轮回、阴阳交错、灵魂附体、神怪显灵等很多民间传说和禁忌成为了中国作家们常用手法,中国戏曲(例如傩戏)中的人物脸谱、服饰、道具、曲调以及诗词歌赋、经典乐章成为了中国作家们常用“关目”。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内涵在欧美、日本流行小说的表现手段的支配和调度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新的表现形态,呈现于中国当下新类型小说的美学形态上,甚至有些作家将触角伸向了印度文化(例如玄幻小说作家步非烟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中国的新类型小说实际上是世界流行文化的中国文本。
  这样的美学形态又由于当今的影视艺术和网络平台得到了强化。真正让这些类型小说在中国形成大众化影响的还是影视剧。欧美流行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也成为了中国引进欧美大片的主要片源,它们在中国创造着高票房收入的同时,其表演形态同样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中国导演们(主要是内地和香港)也开始了此类影视剧的拍摄,《古今大战秦俑情》、《神话》、《新倩女幽魂》,特别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功夫》等影视剧几乎都是运用欧美大片的思路演绎着中国故事,这些影视剧同样受到中国观众的热捧。与小说相比,影视剧以其形象将正邪争斗和爱情玄想的主题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将超越时空、幽冥飘渺的构思表现得更为神出鬼没。影视剧将很多美学特征形成模式,并且深入人心,形成时尚和潮流。小说创作与影视创作从来就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中国那些新类型小说作家深受这些影视剧的影响,他们的很多作品实际上是影视剧的小说表述。他们创作的小说的很多章节都可以当做影视剧本来阅读。随着这些新类型小说的走红,一些优秀的作品反过来又被一些影视剧的编导们所看中,它们被拍成了影视剧,这些影视剧的热播更加刺激了新类型小说的创作。
  给新类型小说更大助力的是网络。那些有影响的新类型小说都是先经过网络写作,然后再纸质化和影视化,当然大多数网络小说也就止于网络之中。报纸与网络最大的区别是,报纸是精英编写、大众阅读的写读媒体,网络是写手为主、众人参与的互动媒体;报纸是有着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的集团媒体,网络则是连接着千家万户各自为政的个人媒体。网络媒体使得欲望的释放有了最好的平台,使得娱乐化有了最畅通的管道。欲望和娱乐是人的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在欲望和娱乐的释放上,网民们可以取得一致的利益共享。新类型小说实际上也就是网络平台生成的具有网络特点的文学形态,它受制于网络要求,也表现着网络特征。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网络上欲望和娱乐的释放并不代表欲望和娱乐的泛滥,在人的本性上的一些公共认可的具有积极倾向的愿望和标准还是大多数网民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成为了制约各种欲望和娱乐的最大的民意。惩恶扬善、美好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愿望,网络既给新类型小说释放欲望和娱乐的管道,也以愿望和标准制约着新类型小说无限制发展的欲望和娱乐。网络是公共平台上的个人写作,要获取网民们的认可,写手们都非常注意民意和点击率,并且根据民意和点击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一部有影响力的新类型小说最后的完成实际上是众人意见的综合体。同样,由于是众人参与,不管意见是多么分歧,最后一定会取得一个大众能接受的平衡点。这就使得新类型小说越来越模式化和同质化,以惊悚小说中的盗墓题材来说,《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作品极多,但是只要稍微比对分析就会发现情节基本相似。网络通达古今、连接中外,网络的神奇给了新类型小说最好的启发和发挥,也给新类型小说的创作最充分的施展空间。但是,肤浅化、泡沫化、模式化和无厘头,都是网络传播给新类型小说带来的必然缺点。
  三
  小说当然不等同于政治社会理念,但是小说确实是离不开政治社会的理念,何况是表达欲望情绪的新类型小说。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新类型小说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政治社会理念。就以穿越小说为例,穿越小说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就曾流行。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穿越时光隧道,到一些文明国家,领略现代西洋文明。陈冷的《新西游记》写唐僧师徒四人穿越到当时的上海,虽然他们的本领非凡,在上海的物质文明面前却显得那么愚笨,孙悟空的斤斗被电线给弹了回来,猪八戒想钻地,却怎么也钻不下去,因为路面上有了水门汀……有意思的是当下中国的那些穿越小说与吴研人、陈冷小说中的穿越路径正好相反,吴研人、陈冷是让中国古人、能人穿越到现代社会中来;当下中国的那些穿越小说是让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社会去。路径相反的穿越显示了不同的时代隋绪和不同的时代心态。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动荡,却正处于除旧布新的时代的转折点上,充满期待地展望未来是时代的主流情绪。在当下的时代,人有理想的追求,现实社会又少有途径,于是穿越到古代去就成为了满足自我、释放情绪的最好途径。当下的那些穿越小说(包括影视剧)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穿越到先秦,这类作品又被称作“秦穿”;一类穿越到清朝,这类作品又被称作“清穿”。“秦穿”作品中往往是男性,到了那个群雄纷争的动乱社会中,具有现代文明和现代技能的男主人公当然也就成为了傲视群雄、一统天下的大英雄,写作者和阅读者都会体会到英雄气概;“清穿”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女性,在清王朝的复杂环境中,具有现代智慧和现代美貌的女主人公当然是遇难吉祥、众人拱捧的大美女,创作者和阅读者同样会在其过程中得到愉悦。虚拟世界中的得意和满足反映出的是现实社会中的失意和不足,神采飞扬的抒写渗透出的是个人欲望的失缺和令人心酸的苦涩。这是当下穿越小说之所以盛行的社会心态。
  新类型小说的创作者和阅读者主要是青年人。他们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最进取者,也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最焦虑者,新类型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成为了他们的进取和焦虑心态很好的释放管道。在现有的中国教育体制中(政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和国民教育),青年人一直处于被教育的状态。被教育状态的背后是个性的赢弱,欲望的退缩。中国传统的小说创作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那些标为“现代主义”称呼的小说常常是很晦涩的个人理念的表达。新类型小说有着创作者和阅读者随心所欲的惬意和洒脱,有着创作者和阅读者新鲜传奇的快感和发泄。青年人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之外和在传统的小说创作之外似乎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域。青年人永远是文学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取向往往决定着文学发展的方向。“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之所以能够取代中国的传统文学成为文学创作与阅读的主体,与当时中国大中学校的青年人的阅读有很大的关系。而当下的中国青年人却逐步地远离新文学的传统,其中的原因有一点相当明确,那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现的价值和表现形态确实与青年人的追求发生了偏差。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闲暇时间的碎片化,使得通 过网络看世界成为当下中国青年人的主要方式,电子阅读正在挤压和取代纸媒阅读。新类型小说正是电子阅读的文学类型,它让快速节奏中的青年人有了阅读的欲望,让闲暇时间碎片化的青年人有了阅读的可能(最有说服力的是正在流行的手机网络阅读,其中下载的小说几乎都是新类型小说)。新类型小说也自然成为当下青年人最适合的阅读物。
  四
  评价一部小说的水平高低关键在于如何设立评价标准。如果从精英文学的标准评价这些新类型小,说,这些小说的水平确实不高,人性刻画的浅薄、情节模式的老套、场面描写的无聊、情感描写的轻浮等等。而且这些评价都有道理,它们有鲁迅小说那么深刻的人性刻画吗?有20世纪80年代的那些小说那么犀利的批判色彩吗?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考虑,新类型小说之所以“新”。就是区别于传统小说的特征。所以,对新类型小说不应从精英文化评判之,而应从消费文化考虑之。
  新类型小说是一种文学消费主义表现。在消费文化的视野中,文学创作就是将文学当做时尚生活消费品一样看做是一种商品。新类型小说只不过是按我所需地将小说的一些元素拿了过来作为一种时尚商品消费,借着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社会理念和宣泄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本。由于是商品消费,自然就是一种商品消费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消费快感和大众性狂欢。既然是商品,也就可以复制,可以批量生产,新类型小说的模式化显而易见,而这些模式又都是刺激人们购买阅读的“卖点”。当然,只要有人消费,商品就有生命力。在当下的中国,新类型小说属于热卖的商品,而且还将热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个主流文化的取向和传统文学的追求与青年人的追求有着偏差的文化氛围中,有着消遣娱乐的消费文化就自然会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主要的文化选择。只要消费文化盛行。文学作为商品就不可避免,有些新类型小说过段时间也许不再热了,另一个名称的更新的类型小说必将取而代之热起来。
  消费文化有着很强的集体主义大众狂欢意识,满足着自我最基本欲望的释放。新类型小说作者几乎来自于草根阶层,它的读者也大多来自于平民。创作和阅读构成了中国平民社会的集体愉悦。由于这些作者和读者以青年人为主,愉悦之中自然就充满着青春气息,有着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息。新类型小说最吸引人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小说所表现出的这种充满着青春气息的“草根心态”。这种“草根心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社会心态。新类型小说都是从平民的视角看世界,它区分和表现好坏善恶的标准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坚守的道德标准,基本上不作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宣教,它没有精英小说那么沉重、厚重和更多的余韵,几乎是与读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思考问题。正因为如此,读者知道这是作家笔下的生活与现实相差千里,也知道其中很多的情节并不合理,但是却能够表现出巨大的容忍和宽容,就因为小说的草根视角与他们的观感相一致。消费文化要求著作家站在尢众文化的立场上看问题,新类型小说做到了这一点。二是自然心态。新类型小说除了社会视角与大众相一致之外,情节的设计和场面的铺排还刺激着读者的潜意识。故事模式虽然老套,却没有疲态,因为这些潜意识是人的自然心态,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永远处于更新的状态。
  就如商品有精品一样,新类型小说也有精品,当然,它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新类型小说的创作需要规范,但应该明白,就如商品的生命力在于热卖一样,新类型小说的生命力就在于流行。当下中国的新类型小说充塞于各个书店的书柜,而大多数作品粗制滥造,很多评论家忧心忡忡,认为这是浮躁的阅读现象。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忧虑,这是类型小说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类型小说的生命力所在。稍微梳理一下各种类型的类型小说发展起伏的历史就会发现,类型小说发展的基本态势是先导引领、群众运动和英雄辈出,并循环往复。所谓“先导引领”是指某类小说类型变革;所谓‘群众运动”就是我们所说的“跟风”阶段;所谓“英雄辈出”是指在“跟风”中出现了具有个性的流派。例如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是由1923年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为先导,接着是各种人等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一股武侠小说创作狂潮,这是群众运动的阶段,然后在群众运动中产生了李寿民为代表的“剑仙派”、王度庐为代表的“侠情派”、白羽为代表的“人生派”、朱贞木为代表的“历史派”。用这样的发展态势看当下中国的新类型小说,很多类型的小说正处于“群众运动”阶段,例如以黄易的《寻秦记》为先导,一股玄幻、穿越小说创作的“群众运动”正在进行中;以美国作家丹?布朗(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为先导,悬疑小说也正在中国掀起创作旋风。处于“群众运动”阶段的类型小说创作,其形态是粗放型的,但是这些粗放型的小说创作却充满激情、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其中蕴藏着强有力的生命的跳动点。我们很难说在中国就不会出现玄幻小说大师、悬疑小说大师、穿越小说大师、惊悚小说大师和新武侠小说大师。类型小说的优秀与否不在于创作形态是否精致、“高品位”,而在于它是否被大众所认可、所追捧、所模仿。粗放的流行本来就是类型小说发展的自然阶段,有生命力的部分会沉淀出类型小说的精品,没有生命力的部分会自然淘汰,相信市场,扬弃要比那些自以为是的褒贬有用得多。

标签:说和 主义 类型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