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正文

研究生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

时间:2017-04-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研究生数学建模论文模板

参赛密码

(由组委会填写)

第九届“华为杯”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学 校

参赛队号

1.

队员姓名 2.

3.

参赛密码

(由组委会填写)

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 目

摘 要:

目录

一、问题的重述 ....................................................................................................................... 1

1.1 问题由来 .................................................................................................................... 1 1.2 问题要求 .................................................................................................................... 1 1.3 问题的提出 ................................................................................................................ 1 二、问题的假设 ....................................................................................................................... 1 三、符号说明 ........................................................................................................................... 1 四、问题的分析 ....................................................................................................................... 2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2

5.1 问题1的分析与求解 ................................................................................................ 2 5.2 问题2的分析及求解 ................................................................................................ 2 5.3问题3,4的求解 ....................................................................................................... 2 六、模型优缺点及其改进 ....................................................................................................... 2

一、问题的重述

1.1 问题由来

1.2 问题要求

1.3 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的假设 三、符号说明

R: 中台转轴到上工作台的控制丝杠—螺母副中心线的距离。

b: 工件工作箱的夹具基准面到中台转轴的距离。 ?: 砂轮(包括圆柱形和轮式)直径。

a: 砂轮(包括圆柱形和轮式)厚度。

r: 轮式砂轮横截面的外端轮廓线的半径。 ?: 轮式砂轮横截面的外端轮廓线的张角。

四、问题的分析

4.1对问题1的分析

4.2对问题2的分析

问题2工件空间立体模型

4.3对问题3和问题4的分析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1的分析与求解 5.2 问题2的分析及求解

5.3问题3,4的求解

六、模型优缺点及其改进

参考文献:

篇二: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范例

全国第五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 目 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

摘 要

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地设计编组调度方案对于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关乎我国铁路系统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性问题。针对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在深入研究编组站中到达列车的转发、解体及新车编发等规则和要求的基础上,对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建立了各问题相应的数学模型,制订了相应的编组调度方案:

针对问题一,详细探讨了白、夜班中所有车辆在编组站的滞留时间,包括解体等待时间、解体时间、编组时间、出发等待时间以及转发时间等等;求出了所有车辆在编组站的滞留时间之和,并用其除以所有车辆的总数,即得到每班中时的优化模型;模型以每班的最小中时为目标函数,其约束条件包括出发列车的总重量、总长度、每辆车的中时约束等等;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和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计算出了白班和夜班的最小中时,并给出了详细的列车解体计划和编组方案。

针对问题二,优先考虑了发往S1的货物、军用货物及救灾货物等的运输问题;优先安排了含有专供货物和救灾货物车辆数较多的列车,使其尽快解体、编组和发车,以减少其等待时间。建模时,在问题一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专供货物和救灾货物车辆的中时约束,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出了每班的最小中时,制订了列车解体计划和编组方案。 针对问题三,由于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动态性,所以在解编列车时,要对后续车辆和现存车辆的具体情况同时进行分析才能作出合理决策。在考虑相邻时段递推关系的基础上,以每班的最小中时和发出车辆最大数目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个多目标多阶段动态规划模型,并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和Matlab软件计算出了每班的最小中时和发出车辆的最大数目,制订了列车解体计划和编组方案。

针对问题四,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处理了所给的数据,然后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计算出了相应各班的中时,给出了相应的调度方案。

针对问题五,根据编组方案计算出了一昼夜该编组站能编组的最多车辆数和相应各班的中时,并根据结果得出了该编组站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的结论。 最后提出了编组方案的改进方法,并对铁路运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解体;编组;遗传算法;动态规划模型

参赛队号

1. 问题重述

货运列车编组调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货物运输的效率。某货运车站担负着国内东西和南北两大铁路干线上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任务,是我国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素有铁路“心脏”之称。每天最多有400多列货车(无客车)在这里进出,有20000多辆(节)车辆在这里集结和解编。该站南北长6000余米、东西宽800余米,占地5.3平方公里(如附件1图),采用双向纵列式三级六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站型,即上行线方向(发往北、西)和下行线方向(发往南、东),上行线和下行线又分别包含有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共有l51条站线,全长390多公里,其下行线的到达场12条,记为XD(k)(k =1,2,?,12);编组场36条,记为XB(k)(k =1,2,?,36);出发场24条,记为XF(k)(k =1,2,?,24)。上行线的到达场12条,记为SD(k)(k =1,2,?,

12);编组场36条,记为SB(k) (k =1,2,?,36);出发场23条,记为SF(k)(k =1,2,?,

23)。另外下行线和上行线各有一个转发场(用于下行线与上行线之间的转换场地),各有4条线路,分别记为XZF(k)和SZF(k)(k =1,2,3,4)。从每个到达场都有两条线路经驼峰区与相应的编组场相连,场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注意:在这个问题里不考虑该车站装卸场的装卸作业。

实际中,货运列车编组的流程是:对于从上行线和下行线的各方向经过该站的每一列货运列车分别驶入各自的到达场内停靠,然后根据每一辆车的货物去向通过驼峰解体,分别向各自的编组场不同轨道线集结,从而编组成一列新的发往某一个方向的列车,最后转往上行线或下行线的出发场待发。编组工作每天分为白班和夜班两个班次,从早晨6:00点到18:00点为白班,18:00点到第二天早晨6:00点为夜班。每班各分为四个时段,白班:6:00~8:00,8:00~12:00,12:00~15:00,15:00~18:00;夜班:18:00~20:00,20:00~24:00,0:00~3:00,3:00~6:00。铁路管理部门希望车站的编组调度工作快速高效,衡量编组调度效率的主要指标是“中时”(从列车进入到达场至重新编组成新的列车驶入出发场后,其每辆车的平均时间,即每辆车在车站的平均中转停留时间)。每个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指标要求,一般要求列车在到达场停留时间最多不得超两个时段,中时最多不得超过8小时。

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可知,机车将待解体的列车从到达场推到驼峰轨道线上,缓慢运动中进行解体操作,解体后的车辆靠惯性(无动力)运行至编组场轨道上。每组车辆(一辆或同方向的若干辆)从到达场经驼峰解体到编组场集结平均大约需要10分钟;从编组场牵引一列车到出发场大约需要5分钟;无调车(无需编组的列车,含专列)直接经过转发场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后进入出发场大约需要15分钟;由上(下)行线编组场经转发场到达下(上)行线出发场一次约需20分钟。编组调度规程规定每辆重车不超过80T(含车自重20T),一般要求每列车总重量不超过4800T,总长最多不超过70辆。列车编组的各操作环节都是定班、定点、定人作业,自动控制流程。一般新编列车的车辆均发往同一方向,按到站次序由远至近依次排列,同一到站的车辆相连。通常情况下,货物列车的相关信息(列车车次、列车到站、编组车辆数、列车重量、列车长度等)有具体的预确报制度(附件3),但确切的信息在列车到站时方能确定。

附件2给出某一天24小时内经过该车站货运列车的相关数据,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依次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1)试设计快速自动实现车辆编组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或算法,并给出附件2中车辆可行的编组方案(包括解体程序、轨道编号、车辆数量、集结程序、新列车的组成等),主要使每班的中时尽量地少。

2

(2)发往S1的货物和军用物资都为特别专供货物,需要保障优先运送。如果要求装载这类物资的车辆必须在2小时内发出(即中时不超过2小时);同时发往地震灾区(向西方向某些车站)的救灾货物车辆要求中时不超过1小时,请你们给出相应的调度方案,并计算相应每班的中时。

(3)如果调度室在列车到达前两小时能够获取列车的相关信息,请利用这些信息制定可行的列车编组调度方案,使每班的中时尽量少,发出的车辆尽量多。

(4)如果因自然灾害导致S3以南的铁路中断,需要将有关的车辆转向东方向经E4向南绕行,请你们给出相应的调度方案,并计算相应每班的中时。

(5)假设编组完成的列车都能及时发出,按照你们的编组调度方案分析研究该编组站一天24小时最多能编组完成多少车辆,相应每班的中时是多少?即根据所建立模型进一步分析该编组站能否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6)目前我国的铁路资源紧张,需大于求,如何改进编组调度方案,才使得现有的铁路设施有更高的利用率,产生更高效益,谈谈建议和意见。

2.基本假设

本假设适用于各个问题:

(1)假设有足够的驼峰机车供列车解体使用;

(2)编组场到出发场可以认为有多条,能够满足需求。即多辆列车编组完毕后进入出发场时不会发生冲突;

(3)所有时间均以分钟为单位。

3.通用符号说明

3

4.问题一 模型建立、求解及方案设计

4.1问题分析

对于问题一,为使每班的中时尽量地少,我们应该使每列到达列车尽可能快地进行解体、编组、减少等待时间,尽可能地使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达到接续状态,从而充分发挥编组站的效率和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既应考虑到到达列车的情况,又要考虑到后续列车的情况以及时间和场地的约束:首先同一时刻,等待解体的列车数量必须在到达场的容纳能力之内;其次,因为在每个到达场只有两条轨道经驼峰区与编组场相连,所以就要避免进入驼峰区造成冲突,这就要求合理地制定各到达列车的解体次序,使列车能一个接一个有序地进入驼峰场,使列车在每条路径上都尽可能地保持接续解体状态

研究生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

;最后我们还要综合考虑每个出发列车总重量、总长度的上、下限约束以及每列车的中时约束和其在到达场的停留时间约束等等各个环节,以建立使每班的中时尽量少的数学模型。

4.2模型假设

(1)假设连接编组场到出发场的路径有很多,即只要列车编组完就可以立即牵引到出发场;

(2)假设有足够多的机头,能编组成多少列车,就能有多少量机头将其牵走;

(3)在以附件2表1、表2作为初状态时,假设6:00时刻编组场、出发场各个轨道为空,即在此刻不考虑编组场、到达场的空间约束;

(4)无调车直接去往转发场而不在到达场停留。

4

4.3符号说明

4.4模型建立

对于每班中时的计算,我们考虑了该班中每列列车发往各个方向的车辆在编组站滞留时间之和,包括每辆车的解体等待时间、解体时间、编组时间、发车等待时间以至转发时间等等,从而得到所有车辆在编组站的滞留时间,然后求出每班中所有列车所含车辆的总数,用所有车辆的滞留时间之和除以这些车辆数,即得到每班中时的计算方法。

以每班的中时最小为目标函数,得到问题的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minz?i?Pkj?Fkfw?0????BT1j?DTi?5?jk?20?1??jk??Yijw?15?qee?Q?

??X

n?1w?0291(4-1) inw??qee?Q

约束条件:

(1)第i列车的中时约束:

???BT

w?0j?Fkf1j?DTi?5?jk?20?1??jk??Yijw?

??X

n?1w?0291ui?15?1?ui??8?60 (4-2) inw

(2)第i列车的到达时刻DTi与分解时刻JTi之间的约束:

DTi?JTi (4-3)

即第i列车的到达时刻DTi要小于等于其分解时刻JTi。

(3)第i列车的编组时刻BTj与分解时刻JTi的约束:

5

篇三:研究生数学建模论文上传流程

参赛队上传论文流程

参赛队通过网址https://gmcm.seu.edu.cn/登陆系统之后,先查看本队是否已审核通过且已缴费,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种情况才能在竞赛时间内下载试题以及在竞赛结束时上传论文。

注意事项:参赛队在竞赛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如下流程来操作,且注意各阶段的操作时间,谢谢合作!

一、 试题下载

操作时间:2015-09-17 08:00:00到2015-09-22 12:00:00

1.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网址。 网站地址:https://gmcm.seu.edu.cn/

2. 在登录区域中,选择“参赛队登录”页签,如图1所示。

图1参赛队登录页面

3. 在登录区域中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单击“登录”。

4. 登录平台后,在左侧菜单栏中选择“选手中心>选手首页”。(整个竞赛过

程都在图2所示的功能页中进行操作)

图2选手首页

5. 在图2页面“竞赛相关”区域中查看竞赛各个阶段的时间信息,只有在下载

试题时间内才能下载试题。

6. 9月17日8:00后,单击图2页面中“下载试题”按钮,进入试题下载页面,

如图3所示。

图3试题下载页面

7. 单击图3页面中“FileMD5.exe”即可下载MD5码工具。

MD5工具用途:

? 下载试题后,生成试题包的检验码,验证下载的试题包是否正确。 ? 备竞赛结束时,上传文件前,用于生成需要上传的文件识别码,

8. 单击图3页面中“下载试题”按钮,获取竞赛试题。并将下载的试题zip包

保存备用。

9. 打开“FileMD5.exe”,将已下载的试题包拖入工具中生成MD5码,如图4

所示,并查看图4所生成的MD5码是否与试题下载页面公布的“校验码”一致,以确保下载题目是正确的。

图4生成MD5码

10. 9月18日8:00,图3试题下载页面中“试题解压密码”处公布解密zip试题

包的密码,使用该密码解密试题后即可看到试题内容。

图5解压试题包

二、提交识别码

操作时间:2015-09-18 08:00:00到2015-09-22 12:00:00

操作前准备:

- 提交识别码前,参赛队将准备上传的最终参赛论文先转成pdf格式。 - 将参赛论文以该规则命名:参赛试题号+队号,例AK0111.pdf,其中A为参赛试题号,K0111为队号。

- 在正确将论文的pdf格式文档进行命名之后,需要对参赛论文使用FileMD5.exe工具生成识别码(即MD5码)(具体操作可参见图3试题下载页面的“识别码软件说明”,识别码应为32位)。

1.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网址。

网站地址:

2. 在登录区域中,选择“参赛队登录”页签。

图6参赛队登录页面:

3. 在登录区域中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单击“登录”。

4. 登录平台后,在左侧菜单栏中选择“选手中心>选手首页”。

5. 9月22日12:00前,在图7选手首页“竞赛相关”区域中单击“提交识别码”按钮。

图7首页页面

标签:建模 研究生 数学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 美国数学建模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