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德育渗透”教学视角】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国古代就有“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优良教育传统。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素质教育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分剥了智育与德育,而应把语文的工具性教学同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进行德育的渗透。当然德育渗透要讲究潜移默化,不能“刻意为之”,否则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先前的期望值。在八年级《多一些宽容》一文示范教学中,我从“德育渗透”教学视角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 用情导入,擦出“德育火花”。
  
  语文课的激情导入,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机会。根据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本节课导入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了两个flash故事短片,以此来拨动学生的“情弦”,从气愤与敬佩的强烈对比中体会宽容的意义,理解它的内涵,通过发人深省的提问与启发,必定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教育作用。
  [课堂实录]
  看故事,谈体会:
  多媒体展示《二男子为争座位而大打出手》与《负荆请罪》的flash故事短片。
  教师:看下面的flash故事短片,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1:新闻《二男子为争座位而大打出手》中的两个男人没有一种谦让精神,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学生2:《负荆请罪》中的蔺相如非常大度,能不计其嫌与廉颇结为朋友,共同为国谋事。
  ……
  教师: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于蔺相如的宽容、廉颇的知错就改才化解了矛盾,其实,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博大的爱,我们要学习这种美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多一些宽容》。
  这段导语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既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思想上泛起了“涟漪”,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思想教育,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二、 拓展延伸,拨旺“德育圣火”。
  
  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抓住点滴时机,结合文章的主旨,推敲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制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拨旺德育这把“圣火”,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
  《多一些宽容》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感悟文章语言中懂得宽容的实质,只有先知,才能明理;然后从生活中寻找事例来证明观点,也就是能够分辨好坏,知道怎样做才是宽容;最后是能学为所用,把宽容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知―辨―用”的统一。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完成以上这个过程。
  (一) 我来当评论员:
  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或自认为不尽人意的地方,说明理由,写好批注。
  [课堂实录]
  学生1:我认为“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这句话写得较好,因为文中的三个“一种”,是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宽容,怎样做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2:我认为“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这段写得较好,这一段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让”与“争”;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
  教师:在教室里找一找发生在我们身边关于宽容的人或事,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生活中的宽容?
  学生3(思考片刻):我曾经在背后说过李杨的坏话,但上个星期四中午,李杨同学主动帮助我把坏了的自行车拖到了修理部。
  教师:有意见可当面提,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同学。
  学生3:是的,李杨的宽容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矮小”。
  (全班学生鼓掌。)
  ……
  (二) 我来当小作者:
  补充课文,添加事例,要求:语言叙述简洁,讲清事实即可。
  示例:天晓发现一个跟自己有点意见的同学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天晓走过去看他画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天晓并没有发火,却请他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然后把这画送给他作纪念,此后两位同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三) 我来当调解员:
  甲同学:你眼瞎了?把我书都弄地上去了,捡起来!
  乙同学:你眼才瞎了呢!我就不捡。
  甲同学:你不捡,别怪我把你书也扔到地上。
  乙同学:你敢?
  “砰!”乙同学的书都被甲同学扔到地上了。
  ……
  请你来当调解员,要求:引用课文中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两位同学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借助师生对话、生本对话,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对宽容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升华。当然,这个过程一定要紧密地结合课文、学生的经验等方面,在对话中感知、提高、运用,实现有机地渗透,从而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 课堂总结,播撒“德育火种”。
  
  语文课在要结束时,教师总会要用简洁的语言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在这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用简洁的话语引导学生到特定的环境中去,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从中受到熏陶,把“德育的火种”播撒到生活中去,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堂实录]
  教师小结:先人曾说过,无需金银财宝,宽容,便是对他人最宝贵的馈赠;何必千言万语,宽容,便是对犯错者最有力的鞭策。当然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
  同学们,让我们比比看,看谁在生活中最宽容。
  这几句话激励着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也把本节课的内涵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的思
  想受到了教育。
  
  四、 布置作业,拓展“德育路径”。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回味过程,其中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体会。可以适当地考虑把德育延伸到课外,这样既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又能将语文课内学习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语文学习和德育渗透融会贯通。
  布置作业:1.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名言警句,选抄在本子上,并挑选出其中你认为最经典的二句:一句送给你的同桌,另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请在身边寻找出能体现宽容的真实事情,在下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讲述、交流。
  以作业布置促动学生把课堂上受到的思想教育自觉地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化思想为行动,从而应证“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古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大的课题,我在本节课上做了一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营建情感氛围,尽量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熔炼”。当然,这种渗透不是刻意的思想灌输,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它应该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境界。

标签:德育 视角 渗透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