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东线救灾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时间:2019-02-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徐洪刚 云南彝良人,1996年入伍,现为济南军区某团副政委。曾分别被济南军区、共青团中央授予“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 “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共十五大代表。1994年,江泽民亲笔题词“向徐洪刚同志学习”。出版诗集《生命礼赞》、散文集《徐洪刚散文集》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从成都通往汶川的213国道都汶线修复仍然极为困难,当四川路桥集团修路至银杏乡时,因为道路损坏严重,修复迟缓不前。
  两个月来,许多受灾地方都陆续恢复了生产,受损的道路被一一打通!灾区重建迅速,特别是搭建的活动板房一批批交付使用,使灾区群众有了安身之所,全国人民都松了口气。
  可是汶川、理县、茂县,由于213国道不通,板材一直无法运进去,为了使汶、理、茂三县的群众能够住进板房,上级决定调遣我们铁军车队运送活动板房。
  7月9日,接到向汶川方向运送活动板房材料的命令,战士们既兴奋又紧张,高兴的是又一次有机会参加一项支援灾区重建的重大任务,紧张的是路途遥远任务艰巨。据通知,这次一共要向汶川、理县、茂县灾区运送板材9次。本来通向汶川的的路程只有146多公里,但是由于地震破坏了213国道,只有绕走江油、平武、黄龙一线,所以称东线,原本最远处262公里的路程绕起来就远了。要到达我们承运的理县、米亚罗单边就是920公里,来回一趟就得整整一周时间。
  上级领导对这次任务很重视,从军区到集团军首长,都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师团抽调能力素质强的、敬业精神好的官兵亲自组织,从全师范围抽调车况较好的车辆。根据首长指示,我们从1200多名驾驶员中,选拔120名技术最好的驾驶员担负运输任务。我们每个人准备了4日的干粮,一人每天两瓶矿泉水,有的战士还怕不够,还专门多备了一桶纯净水。每人一顶单兵帐篷,睡觉的气垫。为了防止长途驾驶犯困,给司机准备了一个黑颜色的刺激袋,袋子里装着风油精、清凉油、蒜、辣椒、花椒,另外每人还发了一条烟。师里还给每人还发了一件大衣,当时大家都不理解,大热天还穿什么大衣?为了保障车辆在行驶途中安全顺利,每台车辆准备了三角木用来停车时固定车辆,防止车辆滑溜,还有灭火器、故障显示牌、手电筒、雨衣等。由于车辆在山区行驶,下坡较多,为了防刹车片过热影响制动效果,每名司机还准备了一大桶水用来冷却制动装置,提高刹车效果。有的车上还挂了横幅,内容是反映官兵支援灾区的豪言壮语,在我们每辆车的车头挡风玻璃上沿还贴了一行字――“建德技双馨队伍,树文明军车形象”,时时提醒司机文明驾驶车辆。就在我们积极筹措物资、检修车辆,进行精心准备时,军长宋普选亲自到紫坪埔驻地给我们作动员,使我们很受鼓舞和感动,更加认识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意义。在成都装载板材时,军区叶爱群副司令冒雨来到装载现场看望我们,关心、鼓励战士。
  7月14日,天刚刚亮,我们已经在成都东站板房集散地集结完毕。只见晨光里一排排、一列列车队,按照梯队整齐排列,整装待发。此时,军长又亲临现场,给我们做了激情洋溢的动员。随着车队总指挥――师后勤部长王根学一声令下:“出动!”车队像一条龙一样,浩浩荡荡,一直驶上成绵高速。
  车队刚出发,天就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天公好象是在有意考验我们,一点雨怎能迟滞我们前进的步伐。
  第一天,我们的队伍行驶在成绵高速上,车队平均时速60至80公里,但大家觉得速度还是太慢,甚至感到我们前期准备工作有些多余。但进入茂县叠溪一带山区时,由于路面较窄,弯道较多,有的还是连续的盘山道路,时不时还有塌方飞石路段。我们的行车速度就降下来了,每小时只能走20到30公里,一个庞大的车队,行车难度非常大。当遇到塌方飞石路段时,我们带车干部必须下车指挥车队,逐台车逐台车通过。这样以来,行车速度慢了下来,以保证车队安全顺利通过。
  第二天,我们车队要翻越海拔4400米的黄龙。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四川山势道路之险要。今天的四川道路已经四通八达,进入西部山区,山清水秀,处处风光绮丽,美不胜收。从车窗望去,青山处处秀美如画,可惜因地震许多地方绿色被撕裂。进入黄龙的丹云峡,涪江在峡谷间欢快奔流,那哪里是一条河,那是一条从山上飘挂到山脚的瀑布,美丽极了,动如银链,静如明镜,宛如碧海蓝天,水美得让人惊艳,天蓝得让人目眩。就在这条河边,我们要行驶的一条公路,坡度又陡,路又窄,呈之字形急拐弯,上了一层又一层。车在拐弯时由于板材过长,往往有时候一把拐不过去,还需要后倒一次到两次调车,这时候如果驾驶员心理素质不好,车辆刹车失灵,那将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因为下面全是几十米深的大峡谷,如果稍有不慎,将会车毁人亡。当汽车进入高寒地带时,由于我们的车长期在平原行驶,在高原行驶时明显感到动力不足,发动机转数超过每分钟2000转,水箱就会达到沸点,60度的水温就会开锅,导致我们汽车动力不足行驶困难。进入高寒地带后大家突然感到气温急剧降低,好像进入了冬天的感觉,此时人在驾驶室感到一片冰冷,驾驶室里的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薄薄的水蒸气。我们赶快穿起大衣来,正好进入黄龙是下午五、六点左右,疲惫一天的司机,顿觉精神起来。
  考虑到驾驶员太累了,我们每隔三小时小休息一次,停车休息10分钟左右,这时迅速集合驾驶员,带上自己的刺激袋,吃辣椒,擦风油精。那天中午,驾驶员王学强吃过辣椒回来直叫,小王平时不吃辣椒,但这时吃辣椒是命令,是安全行驶的要求,人人都必须吃,不吃也得吃。一路上每天都至少吃两次辣椒,有些战士,辣得泪流满面,直发吁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进入黄龙乡的路上,油菜花漫山遍野,还有青青的荞麦,麦子还未扬花,蚕豆还在开花,这些农作物还是在7月中旬的天气,这里多么神奇。温差很大,气温大约18度左右,简直是大自然的空调,凉爽宜人。
  村边的农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木质结构房子。我在小休息时问路边少女,黄龙乡有80户人家,一所小学,6个班,农户的房前屋后堆放着整齐的柴禾,不仅够烧火做饭一个多月的,就是两三个冬天都够用。房子周围,有一种木架子,有五六层高,双层顶上合拢的。战士们不知这是用做什么的,一问小女孩,原来是用来晾晒青稞的。进入黄龙沟风景区,更是美不胜收,不过震后的风景区游人稀少,车队决定小休息,主要是检查车辆水箱是否开锅,果不其然,许多车辆打开水箱盖,开水喷发,蒸气升腾,司机们赶紧向水箱内加水。这里作为风景区,有宽敞的停车场、购物中心、宾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路边的长条木椅上休息,风景区人员告诉我,往年这时候,每天的游客量大约一万人,今天统计仅有460人旅游。风景区的大门气派让人充满好奇向往,但任务在身,战士们只好对着旅游胜地、人间瑶池的风景区望而兴叹,拿出相机对着奇异形状的楼房拍照留念,然后匆匆登车向松潘县城方向驶去。
  在回来的时候,师后勤部王部长满足了战士们的愿望,去风景区组织大休息,经与管理处联系,免费向官兵开放,不过我们仅有半小时的时间,黄龙沟总长4200米,景区海拔最高处3575米,重点景点有九处,我们不能对景区全貌全程畅游。组织官兵对前面两个景点迎宾池和飞瀑流辉参观。
  进入迎宾池要通过一个桥,叫“涪源桥”,为什么叫涪源桥呢?据管理员介绍,因为这里是清江的源头。桥是砖木结构,精致如皇家园林走廊。一直往前走一组组梯田形态的池子就把游人迎到了迎宾池。有一大池子,周围有无数个小池子,清水一尘不染,湛蓝如玉,四周古树参天,青苔不知何时挂在树枝上,神奇无比。
  飞瀑流辉,只见一股碧水从密林中冲出,又从崖边飞泻而下,几经跌宕,形成数道梯级飞瀑,让人流连忘返。我们争相留念,拍下这难得机会,如果没有催促,战士们是很难迈动撤回的脚步。
  从黄龙景区大门口向松潘出发,这时候天渐渐暗,往前走了一段,一转头从车窗望出去,远处的大雪山雪宝鼎像颗镶嵌在大地上的钻石闪闪发光。
  从山下向山上看,奇异的景象出现了。近处的山因为没有大雪长期覆盖,所以天地间显得柔和恬静,形态圆润。右侧远处的山光怪突兀,形态汹涌,有的形如鹰,有的形如动物的攻势。从风景区到松潘36公里,在高原上行驶只能保持匀速驾驶,每车一个对讲机,这时已是了无声响,司机们保持着车距,静谧地穿越高原,天气越来越冷,我赶紧关上窗户,不一会车内玻璃又上了许多水气,车内的一切东西都感觉很冰凉,似乎真的进入了冬天,我们也赶紧套上大衣抵御寒气。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才到达了宿营地松潘。
  当天晚上气温很低,感到很冷,不过一路上吃住保障都很有力,沿途由成都军区开设的四个野战兵站,分别在江油、平武、松潘、茂县为我们保障。在松潘正巧与我们从汶川归来路过宿营地的师长杨剑相遇,尤其是在这个高原寒冷的夜晚与师长不期而遇,全体人员感到特别激动。师长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还到我们团看望了官兵,给予我们极大鼓舞。
  这次行动,四川电视台跟随采访,就在松潘就餐的时候,吴记者找到我说她的同事小徐没有大衣穿,要求跟我借一件大衣,我毫不犹豫把我身上穿的给她了。吴记者跟随采访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我们一同进入过号称“死亡之谷”的银杏乡,用她的话说:“我们也算是生死之交”。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把大衣让给了他们,我却遇到了麻烦,我带的被子棉花很薄,夜里我不争气的鼻炎犯了,不停的淌清鼻涕,一晚上被冻醒了几次,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天明。
  天亮后,才发现松潘美丽极了,不仅有松潘古城美丽的传说,县城四周仿佛是春天的气息,植被不高,漫天遍野盛开着槐花,还有许多各种颜色的野花把松潘高原这块神秘的地方装饰的格外美丽。松潘古城早已修缮一新,现在的旅游街道和藏羌文化看上去很有特色。
  松潘古城就在城内,一条岷江自北而南从城东乡城西横穿而过,平缓迤逦南去。城分内外城,内城平面西跨山略呈三角形,依山而建,东部下河西谷部分呈长方形,外城在内城南,北接内城东部,建于河谷坪坝之上。
  古城始建于明朝,明清时期为四川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城墙高大雄伟,浮雕精美,为四川省仅有,全国已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旅游观赏性。
  在7月的天气里,格外的凉爽,战士们穿着大衣,觉得特别的有趣,彼此间利用空隙抓紧拍照留影。
  这一路上最险要的还是进入茂县以后,前往汶川、理县和米罗亚镇的路上,其中大约有30余公里的路段上,塌方飞石路段达到50多处,在岷江沿岸这一带,山谷狭窄,水流湍急,到处是被地震撕裂的山体,公路在这样的山区,几乎都是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路边就是万丈深渊,几乎不敢往下看,看一眼胆战心惊,依山的公路靠山一边大部分都是80至90度的陡坡,甚至有许多地方呈半涵洞形状。地震后形成的飞石路段很多是从山顶到山脚公路,哪怕是一个拳头大的石头要是落在人的头上,后果也是无法想象的。有的塌方路段整个山体都把公路覆盖了。
  记忆犹新的是,从汶川往理县,刚刚出来10多公里左右的地方,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山谷风速时大时小,此段不停有飞石滚下,路边一协警员,不时被滚滚流石粉尘淹没,等烟雾过后,他仍然立在那里,及时指挥车辆来回通过。
  当我带着我们梯队的第一台车加大油门全速通过,坐在车上,感觉车是从地面不规则的石头上飞腾过去的,整个车都快飞了起来,穿过尘烟,冲过去快到一公里,司机才停了车。
  我担心我后面的车辆通过危险,下车就急着往回跑,集团军于敬军助理试图叫住我,告诉我说太危险,不能靠近,再说还有协警员呢?我还是放心不下,我向着滚滚浓烟,向飞石路段奔去,边观察边靠近。
  终于走到协警员身边,我大声地问他,你怎么不戴眼镜,他说戴了看不清,不戴真的不敢想象,一阵阵烟尘下来遮天蔽日,什么也看不清,他从兜里掏出一副眼镜递给我,我戴上,并使力往下按着,尽量减少尘土掉进眼里。
  等灰尘飞石飞过,我果断指挥我们的车辆通过,可是刚过去一二辆车,大的滚石下来挡道,我和他一起进入中间去把大石搬走推走,我们去推了三次石头。
  一辆辆运输车在我的指挥下,飞驶而过。
  飞尘落满了我全身,加上汗水浸湿,走出尘烟,我几乎成了一个泥人。那位协警员叫余举鹏,汶川交警队协警员,我们互通姓名后就告别了。经过与协警员共同指挥车辆,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仅指挥了我们递队的车辆,他天天在那里,每天指挥几百台车辆安全通过。后来我发现我的头发里,耳朵里全是沙尘,惨不忍睹,协警员们每天不仅一身灰尘,而且面对不断滚落的飞石,很多时候都要面临生命危险。我再次登上我们的车辆,每当遇到路边有协警员时,都向他们一一敬礼,以示谢意。
  沿途穿过飞石路段,我们的驾驶员,俨然像是去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的战斗员一样,不畏艰险,不惧流血牺牲。在检修车辆时,战士们向我报告,有的飞石砸在车篷上,把拉的板房材料的钢架砸弯了,有的把汽车轮胎钢圈砸扁了,有一辆砸坏了车前灯,人员都有惊无险,只是车辆光荣负伤。
  此后,战士们对塌方、飞石,也不是那么畏惧了,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叫做:一慢二看三通过。看来任何不安全隐患,只要细心、用心,克服困难还是小菜一碟。
  我乘坐的车是小王和小胡开的,小王性格开朗,时常让小胡给他点烟,并在烟上还要滴风油精,以助提神补气。一天要抽两包烟,我给他开玩笑说:“你抽烟在你们连队算最厉害的吧?”他谦虚地说:“我不算,有三个老一点的士官比我抽得多,还够不上老烟枪的水平,只是个小烟枪而已。”我有时也是故意讲故事,问一些很不靠谱的事,以使大家都不犯困,我又问小王:“喝酒呢?”他自诩,喝酒能喝两斤半,而且与朋友打赌当场把有人撂翻,我就给他赠了个浑名“酒鬼”,并约好等任务完成了,不开车的时候,好好喝一场。在路旁有个标语牌上写: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看后我们哈哈大笑,动车当然是不能喝酒。坐他的车也很轻松,他最怕三人在车上沉默无语了,他有时主动叫小胡来一段儿,讲个笑话。有时我太困感觉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小胡说:“徐副政委你睡会儿,我看着。”我说,我不能睡,要求别人做好不打盹,我也不能违反。我开玩笑的说,你要是打盹咋办?小王说,你要打盹那我就给你一巴掌。一路上,最困时小王其实也没打过他,有时候大声吆喝他:“你干什么!”吓得小胡赶紧点烟,递水,或是把毛巾湿了水递给小王。
  经过三天连续奔波,我们终于把板房送到理县,送到米亚罗时,那里的群众、领导对我们很热情,见面直道我们辛苦了,主动给我们提供生活方便,用水给水,用电给电,援建的工人师傅,立即把我们拉去的板材搭建了起来,许多群众纷纷拥来看板房,指指点点说,你家在哪,我家是哪一间。看到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我们心底也感到释然欣慰,一路的艰辛都烟消云散了!
  我们的车队又继续在川西北的高山峡谷间穿行……

标签:东线 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