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_法制建设与政策实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探析

时间:2019-03-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与政策实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都存在有待进一步认识的问题。本文就法制建设与政策实践的非公正性和非规范性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法制建设政策实践
  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与政策实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一些长期性的、深层次性的和根本性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理论界和政策界。本文认为,法制建设与政策实践中非公正性和非规范性现象或行为的存在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歧视性和非稳定性的宏观金融制度安排
  
  1.政府在资金上过分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有些国有企业是不断亏损的,但也会得到政府的扶持。例如,大中型企业能较容易地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得到资金,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却相应被提高了许多;以政府实施的信贷配给方式的结果是,有些本应由中小企业取得的贷款,结果让渡给了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要取得贷款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
  2.政府在融资政策上对中西部的供给不足。从资金需求上来说,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大,但由于中西部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单位货币能够购买比东部地区更多的投入品,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如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融资政策供给;那么,在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理,这种制度安排是能够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而实际上,东部地区许多的融资优惠政策要比中西部地区多。例如,特区内优惠贷款等的直接补贴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相对完善而导致对东部地区企业的间接补贴等要大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所获得的补贴;即使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有这样或那样的融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过高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在中小企业宏观金融制度支持和发展环境方面,其稳定性也比较差。中小企业某种程度上在某些政治场合中仍然是一个非社会主义成分,它的迅速壮大有可能激励某些部门对其抑制、打击和嫉妒的意愿和行为。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很突出的和很严重的事实,从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演绎为抑制其发展的某些对策,这违背了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和发展环境支持的本来意图。
  
  二、高重复性和非对称性的微观金融机构配置
  
  金融机构的高重复性配置是指:在有限的地域内存在大量的金融机构来争夺有限的金融资源这样一种状况。金融机构的非对称性配置是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地方没有金融机构,而某些地方金融机构却过度地存在着的这样一种状况。
  高重复性和非对称性的微观金融机构配置将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障碍。以金融机构的非对称性配置为例,这主要表现在一种恶性循环现象中,即:经济不发达→金融机构少→经济越不发达→金融机构越少…… ,进而对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严重制约。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机构收缩战略,大量缩减了其经营机构,这种决策到底是否正确还值得分析。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存在具有一种正的“溢出效应”;因此,市场存在失灵现象,金融机构之所以要收缩是因为金融机构运转的私人成本要大于私人收益,但社会收益也要大于私人收益。因而,从社会角度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应该有更多的金融机构,而从银行本身的角度来看,它们不愿意在不发达的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主体依然是乡镇企业,金融机构的非对称性配置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有关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备、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目前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部门都负有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责,不仅导致了政出多门,责任难落实,而且使国家和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难以到位。二是基层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健全,目前包括一些省会等大城市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使一些中小企业无法跨越融资担保障碍。三是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四是高水平、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社会征信系统没有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银行很难甄选出守信企业。
  
  四、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和本位主义行为严重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一有机会就会不惜以损人利己的手段获取私利的行为。本位主义行为是指人想尽办法只顾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他人或集体利益是否因此而受损。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集权组织;而就经济发展的政策来说,地方政府是一种分权组织,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就导致了银行的“惜贷”行为和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受到当地政府潜在的鼓励,这种现象至今仍司空见惯。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恶意拖欠贷款不还,很多银行的实际工作者认为地方政府“功不可没”。

标签:探析 成因 法制建设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