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奈曼名人故事

时间:2017-05-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见习报告

见习报告

前 言:旅游管理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活动在古代就已存在,它是伴随着宗教、游览、商业、探险以及文化交流等活动进行的。旅游作为一种行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游览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才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旅

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

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不管它研究侧重

于哪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它也发展不起来。

见习目的:通过见习,增长我们的见识,更好的把握旅游业的时代脉搏。通过见习,

了解旅游资源如何配置,认识到一个景区该如何管理以及景区这样设计的优缺

点。通过见习,加强我们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见习时间: 2012年6月18日至2012年6月28日

见习地点: 蓝旗元上都遗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泰山、青岛海底世界、威海刘公岛、

莱阁。

见习内容: 这次见习我们浏览了历史遗迹,体会到它浓重的文化气息;游览了皇家园

林,感受到它的壮阔,巧夺天工;登上了泰山,它的雄伟,厚重,让我们为之

叹息,不愧为五岳之首;亲临了海底世界,让我们深深陶醉于它的美丽;踏上

了刘公岛,它的以爱国教育基地为主题的旅游,让我们又一次为中国的近代史

而感到无奈;浏览了蓬莱阁,它的传奇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为之吸引。

(一)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冲积平地上。

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

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

滦京,为元朝的夏都。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周长约9公里,东

西2050米,南北2115米,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依然残留地表,蒙古

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

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于2011年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

放。

元王朝曾是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征服四十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作为元王朝的都城理所当然成为当时世界

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见证了蒙元盛况的上都城历经风雨洗礼,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它是一个朝代的记忆载体,同时也记录了

奈曼名人故事

生活在金莲川草

原上的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变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历史对话。

(二)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

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

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

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

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旧版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二、三

部,均在承德避暑山庄取景拍摄,山庄里的烟雨楼就是“漱芳斋”。2011年跻身“中

国旅游百强景区”榜单,名列第61位。

(三)泰山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

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

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

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

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古代传统文化认

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

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四)青岛海底世界

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汇泉湾畔,毗邻青岛著名风景区鲁迅公园和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它整合了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原有旅游资源,与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山中有海的奇景。独特的地理位置、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与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的良好整合和互补,使其成为全国独具特色海

洋生态大观园。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水体4000吨,是由青岛水族馆和山东

鲁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现代大型海洋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达2.2

亿元。

青岛海底世界主要由潮间带、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层观光建筑三大部分构成,

展示部分完全在地下。潮间带长35米;海底隧道长86.2米,宽2.5米,隧道拱

形玻璃的弧度采用180度的常规角度、254度大角度、360度圆柱水体及窗式玻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造型结构,行走在隧道中,便如同置身于海底,大大小小

的鱼儿在身边游弋,还能看到人鲨共舞的场面;地下四层有高达7.6米,亚洲目

前最大的亚克力单体圆柱展示水缸,展示一些珍贵的珊瑚礁生物。

(五)威海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船20分钟可到达。它

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

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

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

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刘

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

馆。该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设计,该建筑构思大胆,造型独特,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

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

(六)蓬莱阁

蓬莱阁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全国首批5A级景区。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

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之地,号称“人间仙境”。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

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

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

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这

里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

见习总结: 我们所去的6个景区里面,有两个是四A级景区,分别是蓝旗元上都遗址

青岛海底世界,其余的都是5A级景区。

元上都遗址由于它属于历史文物遗址,所以景区在开发的时候,更多的在

于保护其完整性,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它的基地以及一些尚存的城墙,没有多大

的观赏性,也没有体现其经济效益,当然,我们浏览元上都,更多的是去学习

它的历史,体现了其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

对于历史遗迹类的景区我们要想体现其经济效益,只能是从景区之外入手,

就以元上都为例子,若要增加元上都旅游的收入,我们只能从外围入手,把整

个正蓝旗作为旅游资源去打造,我们对外做营销的时候,就以元上都作为切入

点,而整个正蓝旗,我们可以打造影视城,专门播放元朝的故事,博物馆,各

类元朝小吃,就把整个元朝生活在正蓝旗体现出来,人们只要来元上都旅游,

从他们踏入正蓝旗开始,就已经体现。元上都遗址,我们更多的是去了解他的

历史,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而遗址之外,就是体现其经济效益的地方,真正做

篇二:【原创】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一课一练:23《骑桶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一、基础知识

1.【题目】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奔驰(bèn) 遭殃(yānɡ) 咳嗽(sou)杜撰(zhuàn) ....

B.不啻(chì) 供应(ɡònɡ) 蔑视(miè) 飘浮(fú) ....

C.煤屑(xiè) 穹顶(qiónɡ) 扇走(shān)倒毙(bì) ....

D.门槛(kǎn)地窖(jiào) 迈动(màn)沉浊(zhuó) ....

【答案】C

【解析】A项“奔”应读bēn,B项“供”应读ɡōnɡ,D项“迈”应读mài。

【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2.【题目】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盾牌 循私枉法 遗憾 撼天动地

B.当心 饥饿难挡 衷心 言不由衷

C.包裹 食不果腹 喜旺 喜出望外

D.十诫 谆谆告戒 掩埋 奄奄一息

【答案】C

【解析】A项“循”应为“徇”,B项 “挡”应为“当”,D项“戒”应为“诫”。

【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3.【题目】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这一个字琢磨好半天,________穷年累月地去下修辞的工夫,我们不去过多地提倡。

(2)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________一切。这是不可能的。

A.以至 洞察

C.以致 洞悉

【答案】B

【解析】“以至”往往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往往是由于前边有原因而导致的不好的结果。“洞悉”指知道的程度;“洞察”指观察

B.以至 洞悉 D.以致 洞察

的程度。

【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4.【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1月3日凌晨1时29分,“神舟八号”飞船与等待已久的“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在静谧太空中上演了一场属于中国的“天神拥吻”盛景。外媒称,中国正快马加鞭迈向宇航....大国。

B.殒命于广东佛山的小悦悦还太小,她未及领略世界的精彩,就倒在了失心的车轮下,被人性的麻木不仁所窒息。 ....

C.古桑洲有棵古樟树,号称600岁。因居民放火烧蜂巢,树干被烧空了,仅存的枝叶也已奄奄一息。 ....

D.2012年11月,在滨海市第六届书法大赛上,各路好手纷纷舞文弄墨,大显身手,....

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答案】D

【解析】 D项褒贬失当。“舞文弄墨”指①歪曲法律条文作弊;②玩弄文字技巧。

【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5.【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骑桶者只剩下一个空无一物的“桶”,生存的渴望驱使着他骑着这个一无所有的桶飞向煤铺老板才可能给予他生存希望。

B.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旁观态度。

C.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答案】C

【解析】A项结构混乱,应改为“煤铺老板,他才可能有生存的希望”或者“可能给予他生存希望的煤铺老板”;B项介词残缺,应改为“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持有旁观态度”;D项语序不当,“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主客倒置。

【考点】5、辨析并修改病句

【难度】中档题

【题型】单选题

6.【题目】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诗人谢无逸(今属江西)《千秋岁·咏夏景》中“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B.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而我们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代的和平。

C.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D.“怎么回事?亲爱的。”苏艾问道。琼珊说:“它们现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多片。数得我头昏眼花。现在可容易了。”

【答案】B

【解析】A括号应放在“临川”后。C省略号后逗号去掉。D应为“怎么回事,亲爱的?”。

【考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家在内蒙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

每到这时,巴甘比大人还忙: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父亲被撞死了。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躺在炕上,额头上蒙一块湿毛巾,许多人陆续来看望她。

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巴甘,妈妈要走了。到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巴甘警觉地坐起身。

“巴甘,每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你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

妈妈摇头:“有一天,村里人来把我抬走。那时我不说话,也不睁眼睛了。你不要哭,

不要喊。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几个人抬妈妈出去。人们忙乱着,江其布舅舅蹲着,捏巴甘颤抖的肩头。

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旱。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都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

后来,舅舅把家搬到奈蔓塔拉,给人种水稻,巴甘读小学三年级。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指着一些挂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图上的蝴蝶张开翅膀,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 “这是什么?”“蛆虫。”“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都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着老师。

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巴甘坐下,咬了一下嘴唇。

“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

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还在流着血。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校长来了,用手戳巴甘的额头,巴甘后仰坐地。校长与江其布舅舅向文老师赔笑,舅舅把一只羊牵来了送给文老师。

巴甘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一中的名人。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获得了邵逸夫奖学金。

暑假时,巴甘参加了“哲里木盟”组织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去参观黄海学院。他们先参观生物馆,来到昆虫标本室。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的小灰蝶,墨西哥的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

蝴蝶为何到了这里?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巴甘走向拿木棍的女老师,鞠躬。他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把它们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放什么?”

“蝴蝶。”

女老师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问他名字。

“巴甘,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是昆山紫凤蝶。”她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7.【题目】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描写了巴甘家乡气候与植物的特点,揭示了生存条件的恶劣以及植被生命力之顽强。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可体现出气候与植物特点,“萧瑟”可暗示生存条件的恶劣,“马都踩不死”表现出植被生命力顽强;作为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一般要从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方面作答。

【考点】15.1.4 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度】中档题

【题型】解答题

8.【题目】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2)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

【答案】(1)细节描写,刻画了巴甘妈妈将要离开人世时内心深深的痛苦与留恋。 (2)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巴甘对文老师讲解内容的愤怒与反抗,揭示了巴甘内心对母亲的思念。

【解析】第一句,根据 “躺、点头、从、拉、流”几个关键词,很明显运用了细节描写,有利于把巴甘妈妈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第二句,由“扯下”“撕烂”“踩”这几个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把巴甘的内心情感世界表现出来,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内容来答出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巴甘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考点】15.1.5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难度】中档题

【题型】解答题

9.【题目】文中的女老师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为巴甘的遭遇落泪伤心.真诚善良,有爱心。②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助人。(或:送给巴甘镶嵌蝴蝶的水晶,劝慰巴甘,让他相信真情永存。)

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

一、课题背景

本课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题教学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研究”。

1.“传统文化”对母语的修养、文化的积淀、人格塑造、伦理道德培养都有积极影响。语文教学是“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教与学。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熟练、有效的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阅读表达和交际。现在的汉字是古代汉字的延续,所以学习古汉语、阅读经典,是提高母语修养的必经之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指出“一个国家存在两种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被称为软实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义”,即仁者爱人,义者担当,传承传统文化对于人格塑造和伦理道德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2.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研究”,对于农村牧区资源相对欠缺,尤其是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我校尤显重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人教版教材课内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明曲剧、明清小说、对联灯谜、神话故事、国画书法、传统节日等等,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挖掘教材内资源更便捷;解决农村牧区孩子阅读量不足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链接;有利于开阔教师视野,在经典文化长廊里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增进文化底蕴,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3.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利用我旗有利条件开发“奈曼主题阅读”校本课程,潜移默化的进行爱家乡的教育的同时汲取传统文化滋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品读、实践中增强传统文化底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心中,浸润孩子的心灵。

1.打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建设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漫步在校园400多米长的“文

化墙”旁,仰望着先圣孔子塑像,欣赏着墙壁上张贴的名人画像、书法、名言警句,营造出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将其内化为求知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利用我校立孔子像为契机,每年9月28日组织孔子诞辰纪念活动。

2.立足教材,播撒传统文化种子。(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利用教材中的历史故事明理、从历史笑话中得智、从成语典故中积知,从对联猜谜中获趣,多渠道入手,让孩子们也有孔子与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的乐趣。(2)强化诵读,加强积累。(3)挖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课文阅读提示、课文注释、阅读链接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人物背景、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导出作品情感特征,陶冶高尚情操。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和弘扬传统文化。(1)引领学生走进名著,品味经典。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范围,如古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让学生感受经典,从而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提高人文素养,感受民族情感,陶冶高雅情操。(2)走进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可以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基点进行语言实践。(3)开展“奈曼”主题

阅读校本课程开发。阅读奈曼相关主题的书目;走进我旗清朝王府、契丹文化、怪柳景观、沙湖水色、古代白塔等自然景观和代表性建筑等,进行传统文化熏陶;观看奈曼相关的影视片;访问身边的名人等实践活动,全方位的阅读“奈曼”。

三、研究方法

1.诵读经典法。研究如何把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教学资源的开发的主要途径。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实践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研究的基础和样本,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可鉴性。

4.行动研究法。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5.实践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可利用和借鉴的规律,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研究原则

1.传承性原则: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挖掘古代经典的教育价值,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创新性原则:既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更要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既要给学生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更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精深。

3.适应性原则;从实际出发,打造教师能够接受、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

4.发展性原则: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来看待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充分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学习过程。

5、实践性原则:研究的题目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紧随教学实践;研究的结果要靠教学实践检验,反过来又给教学实践以指导。

五、实施过程及成果形成

(一)实施过程

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我们将在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课外阅读、开展实践活动中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视野。

标签:名人 故事 奈曼吧 奈曼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