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名言 > 正文

举例对听说读写的名人名言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谈礼貌评课稿

《谈礼貌》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国标本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

一组课文主要反映如何正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这篇

文章也不例外,它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

结构严谨。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

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

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

样一个道理。 二﹑说设计理念与思路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

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中华民族礼仪文化资源,从而认识

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文的材料,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

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

理。 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

统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

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

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2、

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

力。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

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说学法: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

目标,即 “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

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

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

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

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3、小组合作, 模拟表演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对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构想。

(一)锁定目标 激趣导入。伴随着高山流水的优美旋律,引导学生感受礼仪之河源远流长的同时,产生“究竟怎样

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的疑问,既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重点,也激起学生

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的积极性。

(二)入境演读 感悟道理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岳飞和牛皋问路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方式后,引导学生

想象表演,并借机组织说话训练,从而感悟到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达到语文教学工具型

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三)联系生活 深化道理在学生感悟到礼貌可以减少矛盾这一道理后,引导其模仿作者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使学生在娓娓而谈中 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使其深刻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

意义。

(四)品词析句,感悟提升。

(五)整合资源整体感知共享搜集到的关于伟人的正反两方面事例的资源,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感受到“人在社

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一文章主旨。”

(六)拓展延伸 内外结合 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

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1)出示名言

(2)读一读

(3)展示自己创作的格言

(七)课后作业。

1、善积累的你摘抄你喜欢的有关礼貌的格言,名句,小故事等。 2、善写作的你选一

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3、善创新的你创作一首有关礼貌的诗歌。篇二:谈

礼貌,说课稿《20、谈礼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礼貌》,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

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教材解读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

围绕“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一古训展开论述,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

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课文举了“岳飞问路”“小学生乘车”“周总理理发”这三个具体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具

体论证了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编者选编这篇课文不仅是出于第五单元写人叙事的主题要求,而且也是想通过这样浅显

易懂的说理性文章告诉小学生懂礼貌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礼貌意识。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注意其中4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

礼貌意识。

3、理解文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两句古训的

意思。

4、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并写成一段文字。 重难点: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刚刚同学们和老师在课前问好的时候,不仅面带微笑,而且互相鞠躬了。这就是一种

礼貌,也是一种美德。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谈礼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其中要注意的是“彬彬有礼”的“彬”

是前鼻音,“小校场”的“校”是多音字,此处读jiào)

(2)字形指导:

a、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是其中的“嫌”“傅”“谐”笔画较多,也较容易出错。所

以我会在学生自由讨论书写要点之后,再提醒他们注意“傅”右半边的一点不要丢,“谐”右

半边下面是“白”,不能写成“日”······ b、五年级学生除了要注意字形的书写正确之外还要力求字形的美观,那么结合本课5

个生字有4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这一特点,我会提醒学生左右结构的字通常要注意做到左窄右

宽,但是并不绝对,部首在右半边的通常是左宽右窄,再如本课的“纠”是左右等宽。 c学生明白了字形结构的特点之后再进行描红。是巡视范写。

2、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学生思考如何分段,每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交流讨论:总分总的结构;第1小节独自成段,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

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3、4为第二段,由古至今的三个具体事例论述懂礼

貌的重要性;第5小节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表明作者观点;

3、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古训的意思

(1)自读第1小节,说说“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是什么意思。(这个

问题,第1小节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不难找到。)

(2)齐读古训及其意思,尝试背诵。(学生将古训加以记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

累,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作者引用这句古训,想表达什么观点呢?(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文内容填空,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1、岳飞问路的事例

(1)自读第2小节,了解岳飞问路的事情经过。

(2)指名读第二小节,注意语音语调,做到有感情朗读。(在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抓住“在

马上吼道”“离蹬下马”“上前施礼”等提示语感受牛皋和岳飞不同的态度,从而推测出朗读

牛皋的话时应是粗鲁的、较高的语调,而朗读岳飞的话时则应该是谦恭、温和的语调。)

(3)学生自由练读。

(4)对于牛皋和岳飞这两人的言行,老人是什么反应呢? a、由老人的不同反应,引出本文的第二句古训“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b、讨论交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完成本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

(5)在了解了这一事例的故事情节以及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会请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

将第2小节内容再做一个呈现。对于课本剧这样的活动,学生通常乐于参与。使得学生在一

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2、小学生乘车的事例

(1)默读第3小节。

(2)设想,如果小学生没有及时道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3)学生在讨论中懂得“礼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

盾。”

3、周总理理发的事例

(1)学生自读第4小节。

(2)请学生说说读完这个事例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不难找到答案“可见文雅、

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上面这句话,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周总理理发的事例让我们懂得这样的道理呢?

你可以从这段话中的哪些细节感受到呢?”

(4)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第4小节。

(5)交流反馈:a、从周总理话语中的三个“您”感受到周总理语言的文雅和气,以及

对朱师傅的尊重。b、“不能怪您,怪我···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感受周总理的宽容大度

以及总理幽默风趣的个性。

(6)相信经过此番交流反馈后,学生对于该事例揭示的道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7)再次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

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以读代讲,总结全文课文的第5小节总结了全文,也揭示了作者的观点。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3个事例对于

礼貌待人有何好处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所以最后一小节我不做过多的讲解,主要以学生

自读自悟为主。最终,感悟到懂礼貌会使生活更加美好,以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延伸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沟通课堂内外、

沟通听说读写。书后习题3就是一个能很好地沟通听说读写的问题。所以在学完全文后我

会要求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有哪些关于礼貌的事例,并和大家交流。

四、作业设计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将课后习题3的写作要求留作课后作业,这样学生有更充

足的时间进行写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2、查阅资料,摘抄关于礼貌的名人名言或者俗语、谚语,并背诵。(语文学习是一个不

断积累的过程,光靠课堂积累是不够的,所以我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名言并背诵,积累更

多的写作素材。)

五、板书设计

20、谈礼貌

问路

乘车 礼貌待人

理发

(我的板书紧紧围绕本课的三个事例,简洁明了地揭示了这篇说理文的主要观点:礼貌

待人。)篇三:《学做礼仪小天使》评课稿 《学做礼仪小天使》评课稿后曾小学:吴云英

“文明礼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几千年的的教育就是围绕一个“礼”字。但是,

现在在优质物质条件下生长起来的孩子,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诸多不文明的言行。所以,在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做礼仪小天使》,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是301班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好的

诠释了这个命题 。下面就陈老师的这节主题班队会谈谈我听课后的收获。立意美

一节成功的少先队主题队会,主题立意应该新颖、鲜明、生动、具有时代精神。让队员

一看主题就会明了要谈什么问题,而且富有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队会具有较强的感

召力,凝聚力。针对弘扬文明礼仪的主题教育,陈老师上了一堂“学做礼仪小天使”的主题

队会。这堂队会老师能区别队会和班会,仪式较为正规。一节成功的少先队主题队会要真正

实现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必须将其主题立意具体化,变为实实在在的内容,因此,选择材料

务必真实、典型、生动形象,不能干瘪无趣,要符合少先队员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要具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校园礼仪”环节中学生表演的快板内容都来自生活,并结合现场采

访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从小讲礼貌的重要性。形式美 少先队主题队会的内容是要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正确地选择和精心地

设计主题队会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主题队会的形式一般指主题队会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

方案、编排、人员调配、会场布置、气氛和节奏等。主题队会形式美,就是指主题队会的形

式应该新颖、活泼、丰富多彩。在这次主题队会采用古筝独奏、朗颂、歌舞、快板、小品、

汇报、观看历史故事、观看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快板表演,内容有节奏,配乐轻快,

学生表演很精彩。

趣味美

趣味是少先队员接受教育的动力。所以一节成功的主题队会一定要开得生动活泼,富有

浓厚的趣味美。通过浓厚的趣味性,来激发少先队员参加主题队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礼

貌拍手歌”的表演特别有趣,队员们在玩游戏中学会了社会礼仪。 教育美

能真正发挥主题队会的教育作用,使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受到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讲文明、

懂礼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陈老师能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礼貌用语、文明行为的教育。 总之,人人学做“礼仪小天使”这就是这堂班队课带给我们的感染力。篇四:《蓝色的树

叶》评课稿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蓝色的树叶》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课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互相帮

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

行为习惯。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使

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乐于

助人的好孩子。

张老师执教的这课,亮点纷呈,设计精巧,教态大方得体,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下面我

对张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展开来说一说:

一、巧设游戏,紧扣课题张老师抓住低段孩子喜欢有趣的游戏特点,谈话小游戏,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提高

他们学课文的热情。这样做不留痕迹的切入课文主题,又达到低段教学组织教学目的。

二、多种方法识字,“阅读中识字”展开教学 张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词语特点归类依次出现,例如“桌子、盒子、皱着眉头”都读

轻声,“吞吞吐吐、削铅笔”为多音字,这样学生对词语的读音一目了然。(具体识字办法根

据课堂随机补充)

篇二:谈礼貌说课稿

《20、谈礼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礼貌》,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

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教材解读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

围绕“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一古训展开论述,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

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课文举了“岳飞问路”“小学生乘车”“周总理理发”这三个具体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具

体论证了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编者选编这篇课文不仅是出于第五单元写人叙事的主题要求,而且也是想通过这样浅显

易懂的说理性文章告诉小学生懂礼貌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礼貌意识。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注意其中4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

礼貌意识。

3、理解文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两句古训的

意思。

4、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并写成一段文字。 重难点: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刚刚同学们和老师在课前问好的时候,不仅面带微笑,而且互相鞠躬了。这就是一种

礼貌,也是一种美德。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谈礼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其中要注意的是“彬彬有礼”的“彬”

是前鼻音,“小校场”的“校”是多音字,此处读jiào)

(2)字形指导:

a、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是其中的“嫌”“傅”“谐”笔画较多,也较容易出错。所

以我会在学生自由讨论书写要点之后,再提醒他们注意“傅”右半边的一点不要丢,“谐”右

半边下面是“白”,不能写成“日”······ b、五年级学生除了要注意字形的书写正确之外还要力求字形的美观,那么结合本课5

个生字有4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这一特点,我会提醒学生左右结构的字通常要注意做到左窄右

宽,但是并不绝对,部首在右半边的通常是左宽右窄,再如本课的“纠”是左右等宽。 c学生明白了字形结构的特点之后再进行描红。是巡视范写。

2、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学生思考如何分段,每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交流讨论:总分总的结构;第1小节独自成段,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

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3、4为第二段,由古至今的三个具体事例论述懂礼

貌的重要性;第5小节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表明作者观点;

3、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古训的意思

(1)自读第1小节,说说“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是什么意思。(这个

问题,第1小节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不难找到。)

(2)齐读古训及其意思,尝试背诵。(学生将古训加以记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

累,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作者引用这句古训,想表达什么观点呢?(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文内容填空,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1、岳飞问路的事例

(1)自读第2小节,了解岳飞问路的事情经过。

(2)指名读第二小节,注意语音语调,做到有感情朗读。(在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抓住“在

马上吼道”“离蹬下马”“上前施礼”等提示语感受牛皋和岳飞不同的态度,从而推测出朗读

牛皋的话时应是粗鲁的、较高的语调,而朗读岳飞的话时则应该是谦恭、温和的语调。)

(3)学生自由练读。

(4)对于牛皋和岳飞这两人的言行,老人是什么反应呢? a、由老人的不同反应,引出本文的第二句古训“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b、讨论交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完成本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

(5)在了解了这一事例的故事情节以及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会请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

将第2小节内容再做一个呈现。对于课本剧这样的活动,学生通常乐于参与。使得学生在一

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2、小学生乘车的事例

(1)默读第3小节。

(2)设想,如果小学生没有及时道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3)学生在讨论中懂得“礼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

盾。”

3、周总理理发的事例

(1)学生自读第4小节。

(2)请学生说说读完这个事例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不难找到答案“可见文雅、

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上面这句话,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周总理理发的事例让我们懂得这样的道理呢?

你可以从这段话中的哪些细节感受到呢?”

(4)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第4小节。

(5)交流反馈:a、从周总理话语中的三个“您”感受到周总理语言的文雅和气,以及

对朱师傅的尊重。b、“不能怪您,怪我···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感受周总理的宽容大度

以及总理幽默风趣的个性。

(6)相信经过此番交流反馈后,学生对于该事例揭示的道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7)再次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

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以读代讲,总结全文课文的第5小节总结了全文,也揭示了作者的观点。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3个事例对于

礼貌待人有何好处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所以最后一小节我不做过多的讲解,主要以学生

自读自悟为主。最终,感悟到懂礼貌会使生活更加美好,以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延伸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沟通课堂内外、

沟通听说读写。书后习题3就是一个能很好地沟通听说读写的问题。所以在学完全文后我

会要求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有哪些关于礼貌的事例,并和大家交流。

四、作业设计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将课后习题3的写作要求留作课后作业,这样学生有更充

足的时间进行写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2、查阅资料,摘抄关于礼貌的名人名言或者俗语、谚语,并背诵。(语文学习是一个不

断积累的过程,光靠课堂积累是不够的,所以我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名言并背诵,积累更

多的写作素材。)

五、板书设计

20、谈礼貌

问路

乘车 礼貌待人

理发

(我的板书紧紧围绕本课的三个事例,简洁明了地揭示了这篇说理文的主要观点:礼貌

待人。)篇二:谈礼貌说课稿 《谈礼貌》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国标本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

一组课文主要反映如何正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这篇

文章也不例外,它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

结构严谨。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

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

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

样一个道理。 二﹑说设计理念与思路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

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中华民族礼仪文化资源,从而认识

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文的材料,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

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

理。 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

统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

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

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2、

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

力。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

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说学法: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

目标,即 “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

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

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

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

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3、小组合作, 模拟表演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对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构想。

(一)锁定目标 激趣导入。伴随着高山流水的优美旋律,引导学生感受礼仪之河源远流长的同时,产生“究竟怎样

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的疑问,既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重点,也激起学生

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的积极性。

(二)入境演读 感悟道理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岳飞和牛皋问路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方式后,引导学生

想象表演,并借机组织说话训练,从而感悟到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达到语文教学工具型

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三)联系生活 深化道理在学生感悟到礼貌可以减少矛盾这一道理后,引导其模仿作者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使学生在娓娓而谈中 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使其深刻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

意义。

(四)品词析句,感悟提升。

(五)整合资源整体感知共享搜集到的关于伟人的正反两方面事例的资源,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感受到“人在社

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一文章主旨。”

(六)拓展延伸 内外结合 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

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1)出示名言

(2)读一读

(3)展示自己创作的格言

(七)课后作业。

1、善积累的你摘抄你喜欢的有关礼貌的格言,名句,小故事等。 2、善写作的你选一

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3、善创新的你创作一首有关礼貌的诗歌。篇三:谈

礼貌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

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

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第五单元

共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操等。学习《谈礼貌》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预

习课文,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先整体到部分的预习步骤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

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提出疑难问题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这一重难点的确

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

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感情,礼貌待

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

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这一重难点的确

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

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感情,礼貌待

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

礼貌语言的习惯。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难点。说理性文章的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

点,是准确、恰当,不拖泥带水。这篇课文也是如此。不过这篇课文的语言在拥有以上特点

的同时,还鲜活、生动、有趣,读来感到亲切动人,如在眼前

三、说教法学法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理、抓关键

词语感受人物形象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人物的态度、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结

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

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论证道理思路的清晰,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将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词,划分段落,写出

段意,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课外延伸,进行口语交际。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

1.复习导入,朗读课文前提测评是为学生的新旧知识的学习牵线搭桥,是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动机,

树立学习信心的。所以,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通过前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上节课读懂

了 什么?

2、朗读课文 3、作者是怎样跟我们谈礼貌的?文中写了几个 小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些小故事来跟我们谈礼貌?

2. 精读课文,感悟礼貌

1、读书指导法

我让学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概括故事的小标题。

2、精读故事一:问路

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师生评价。然后幻灯出示以下思考题:

(1)岳飞和牛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如果你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么想?

(3)怎样读这个故事?谁来试一试,并佩上动作来读读? (4)两个人同样问路,为什

么牛皋受到责骂?而岳飞却得到耐心的指点呢?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问

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探讨问题的欲望,带着问题去读去想,突出了“一边读,一边想”这一

篇三: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于细微处见真知——关注语文课本资源被忽视的角落

于细微处见真知——关注语文课本资源被忽视的角落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首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学生精神营养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是课程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资源。因此,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可新教材实施两年多来,对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却不尽人意。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只注重对选文内容的教学,却忽视了对选文以外的其他教材资源的利用,如前言、单元提示、选文阅读提示、课后补白、插图、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等,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些选文以外的教材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什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它们,习惯于把选文等同于教材,认为教材中的这些选文外资源可有可无,根本就没必要教,因而只注重选文内容的教学。对这些选文外资源的处理,不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点而过,就是让学生自己课外去看,有的甚至视而不见,提都不提。另一方面,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为追求考分,对这些选文外资源的教学严重“变味”,带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教学缺乏趣味性,出现了“为教而教”,“以背代教”的现象:课外古诗词不注重理解运用,只要会背就行;名著导读中的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只读摘要来应付考试;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在考试中有可能要出现的,划一划,记一记等等。使这些教材资源失去了增长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初功能,成为考试附属内容。

而事实上,这些选文外资源放在教材中并不是简单的摆设和装饰品,你若能用心去看,就会发现它们精彩纷呈。从色彩斑斓的图片到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从意韵深远的诗词到富含哲理的名言、谚语,无一不诠释着我们语文的内涵。细究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供欣赏、积累的艺术珍品。具体来说,又可分为非文字类和文字类。非文字类主要包括艺术插图(如“皇帝的新装”、“清明上河图”、“版画《三打祝家庄》”、“《大观园图》”等等),名人墨迹(如“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傅雪家书墨迹”、“胡适手迹”、“郭沬若《雷电颂》手稿”、“列夫·托尔斯泰手稿”等),附录中的书法作品(如硬笔书法、颜体书法、王羲之书法、唐人狂草等)。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欣赏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文字类主要包括教材前言,课后补白中的名人名言、谚语、小诗,课外古诗词背诵,综合性学习参考资料等。这些资源或蕴含着对人生、对生命的思

考,或闪烁着科学理性的光芒,或意境深远、饱含诗人情感,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更要积累,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听说读写方法指导。这主要出现在课后补白中,如“测一测你的听力”、“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说话要有中心”、“说话要讲究方式”、“朗读要注意重音”、“学习扩展阅读”、“学习缩写”、“学习续写”等等。各种有关听说读写方面的学法指导,实实在在为我们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捷径。

三是文学常识。如课后补白中出现的“关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词’的产生和概念”,九年级上下册附录中的“谈谈小说”、 “谈谈散文”、 “谈谈戏剧文学”等。这些基本文学常识可以提高我们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课文”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 四是语文基础知识。如课后补白中出现的“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句子成分”、“长短句分析”、“表达要合事理”等,附录中的“汉语词类表”、“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等等。一改旧教材字词句系列训练系统编排的形式,新教材这样编排语文基础知识,说明在知识和信息呈几何级增长的现代社会,单纯地强调掌握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实际意义,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提高能力而学习。

五是课文内容补充。如单元提示、选文阅读提示,是帮助我们阅读“课文”的有力的补充资料。课后补白中也有不少是课文内容补充。如王家新谈童年经验和《在山的那边》的关系的一段话附在文后,它对我们理解诗中字面下的深层含义、本诗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作者谈的童年经验让我们很容易地就理解了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其实就是指理想,“山那边”的“海”就是指理想的境界。又如摘自吴立昌著《“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的一段话附在《云南的歌会》一文之后,让我们知道了沈从文是这样一个为理想信仰而甘于吃苦的作家,也就能更好地读出课文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

对于这些选文外的教材资源我们到底该怎样来处理呢?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这样看来,教学内容的生成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用教材教”,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我想这里所说的“教材资源”不仅仅是指“选文”,还应包括选文外的其他教材资源。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利用这些选文外资源,谈谈自己的初步探索:

1、学透课标,确立课程开发意识,给这些文外资源与选文同等“礼遇”

课程资源,是教学信息的来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体,简单的说,课程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要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首先就需要我们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教材中的这些文外资源无疑是课程资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可教可不教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起来,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资源”。比如教材中的前言,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与考试也不挂边,而事实上每册教材中的前言都向我们介绍了该册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方法。你再仔细读一读,你就会发现前言的编写者在用诗化的语言引领着我们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他把初中的语文学习说成是一次旅行,多么形象,多么富有诗意。“前言”为我们创设了一种良好的起始课氛围。只要我们老师能领着我们的学生走进去,相信学生们都会爱上这次语文学习之旅。

2、在课堂教学中用足、用好文外资源,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课内联系课外,这似乎已成了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一条定律,如果不用课外资料来导入,不用课外资料来拓展,好像这语文课显得太没深度了。其实教材中的有些文外资源可以和选文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起到补充选文的作用。

就拿我们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来说吧。这些插图或贴近文字、或贴近教学、或贴近生活、或贴近时代,欣赏性特点突出,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文本中有两幅插图,其中一幅是孔子像,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这一幅插图对孔子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在进一步介绍孔子生平及他在中国教育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课文目录前的彩色插图《孔子讲学》,观察画面上孔子和他的弟子坐在哪里,坐姿如何,表情动作怎样,进一步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时所搜集到的资料用口语表述出来。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积累了相关的文学常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引领着学生融入到文本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又如我们在批改作文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有了上引号,没下引号;以小黑点一点到底;点号和标号的连用搞不清楚等。虽然这些标点符号运用的基础知识在小学里已学过,但学生不一定完全掌握。现在,当学生在写作运用中发现问题时,我们可以抓住作文讲评这一契机,把八年级下册附录中的“标点符号用法”这一内容结合进来,我

想在这样的时候,学生一定会乐于学习,乐于接受的。

3、平时注重让学生积累,并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如积累字词、积累古诗词、积累文学常识等等。我们不仅要注重积累选文涉及的知识,也要强调让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这些课外知识可以在课本中找,像七年级上册有不少选文后附有补白:名人名言、谚语、富有哲理或意境深远的小诗、人物故事等等;也可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书刊中找,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诵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写作思路。在积

举例对听说读写的名人名言

累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能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如不定期检查,就某一专题知识的积累举行“专题知识积累大比拼”,出专题黑板报,出专题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活了语文课堂。

4、加强学法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材的课后补白中有大量关于听说读写方面的学法指导,若弃之不顾,实在可惜。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选文内容的教学加强这些学法指导,而加强学法指导势必要与学生的实践练习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新课标》中这样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外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八年级上册课后补白中的“学习浏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浏览和浏览的两种方式——扫描式和跳读式。老师在进行这一阅读方法的讲解指导后,还要在选文教学中让学生实践起这两种浏览方式,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书刊阅读中也实践起来,提高阅读效率。当然在进行这一阅读方法指导时最好能与八年级下册补白中的“怎样精读”结合起来,让浏览和精读相辅相成,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又如八年级上册的课后补白中出现的“学习缩写”、“改写”、“学习扩写”、“学习续写”等写作指导,在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了这些写法之后,还要让学生结合选文或课外美文进行缩写、改写、扩写、续写等写作练习,在这样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可以把书读死”,教学也如此。“教师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

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妙手捻来花千朵,人间万物皆入画。”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

标签:名人名言 读写 举例 举例论证配名人名言 中文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