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新闻和评论

时间:2017-03-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

新闻和评论

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 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 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 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 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 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 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 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

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应针对社会热点、焦点、现实的的问题

-一种正在发生的现实、存在的问题

其意义在于:是对社会现实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疏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

2、强烈的时效性-反映速度快;发表的时机、时宜恰当

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面对评论的选题必须政治立场坚定 -勇于对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即便需要进行评论的是具体的业务问题、也应跳出事实的禁锢,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 群众性:1、面向广大受众(选题关心广大群众的呼声、观点上敢于为人民说话、语言上要反映老百姓的喜闻乐见)

2、吸引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反映不同意见、反映真实声音;和群众形成交流,改善我们的评论工作;吸引受众发表意见,也就是变相吸引受众关心我们的媒体。)

6、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引导、监督、表态、深化作用

A、 引导作用(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旗帜鲜明地①表彰先进,针砭时弊,②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③为群众解疑释惑;④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指明方向

B、 监督作用①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②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朱镕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监督的方式:①直接发言,指出时弊②以配发式评论,强化报导内容指向,点明事物的根源。③必须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监督的原则:①坚持坚定的立场②必须吃透政策、法规③一切从事实出发、以理服人、有的放矢④全面、综合、系统地看问题

C、 表态作用:①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②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③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表态:指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

D、 深化的作用(善于务虚):通过对具体、零散、微观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综合和提炼,作出判断,形成认知。

① 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②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深化的方式: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②通过局部,看清整体 ③透过表象、触及本质。

篇二:新闻评论的再认识与分析

">【摘要】: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新闻评论作为人们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如何定义新闻评论,本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定义提出了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即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内涵的思想性,新闻评论传播知识的有益性

【关键词】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事实;

一、 新闻评论定义的认识与分析

什么是新闻评论的特性,一直是新闻评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自然,从来也没有统一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各持己见,我以为也属正当之事。但是,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找出其中的差异,我以为是有好处的。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新闻宣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新闻是客观反映社会现实,评论则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因此,很多传统媒体都非常重视评论,重视传播自己和读者的“声音”。

对于新闻评论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范荣康先生在其专著《新

闻评论学》中,对其有进一步明确界定:“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著特点的评论文章。”“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却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离开了新闻性、政治

(1) 性和群众性,都不成其为新闻评论。”

后来,范先生概括的“三性”成为一种比较公认的经典认识。 在吴庚振先生所著《新闻评论学通论》中将新闻评论归纳为:“新闻评论泛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所刊发的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

(2)(节目)。”并在原有的“三性”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指导性”,成

为“四性”。

时代是在发展的,特别是当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之后,我们是否可对新闻评论作一番新的定义(“定义”实为不定之义,作为“表述”可能更准确):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崛起,新闻评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福勒说:“一个更有可能的前景,

(3)是计算机将与各种现代电缆电视结合而发展出新的媒介。”20世纪

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的积极和创造,是互联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由信息传播工具变为一种媒体形态。互联网的出现,

使新闻评论有了新的传播载体,也放大了新闻评论的威力。

如今的新闻评论大都是借助于大众传媒来实现的,这里的作者不仅仅是写家,他更是一位传播者。传者与写家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一位现代传播者,他不可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坐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学习和接受广博的知识与信息,同时他还需要掌握和了解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他的生产产品才能做到“适销对路”。这和旧时的文人已经截然不同了。本定义中特别提到“借用大众传播工具”,这是因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表意见,但这些私下议论是不能算做新闻评论的。只有那些在大众传媒上公开发表的意见(通过一定的文字、声音、音像等信息符号表现)才算得上是我们所研究的新闻评论。这是当今传媒时代的新要求。 新闻评论是一种传者意愿的直接表达,或代表传媒单位,或是代表传者个人,他的所文所言,都是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反对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表扬什么,都是主观反映于客观的一种直接的真实的思想表白。它比消息报道更深刻,更理性,因而也更能打动人说服人。这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使然。

新闻评论必须依赖于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问题或现象,它有别于小说家的创作和理论家的演绎。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问题和现象是第一性的,新闻评论是第二性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思想反映。新闻评论的写作不能同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它不能杜撰事实,也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丁是丁,卯是卯,在新闻评论依赖的事实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同时,它也不是理论家纯粹的逻辑演绎和推理,仅仅研究和传播

一种理论。新闻评论需要有理论作支撑,但是,它必须反映事实反映时代,以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这是新闻评论有别于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根本所在。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

先来谈谈新闻性吧。从定义来看,论者所讲新闻性实际上就是指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实。不过,因为它的对象时新闻事实,就说它具有新闻性,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们从来没听人说过,体育评论具有体育性,经济评论具有经济性,文学评论具有文学性。

我们说新闻性时,一般指的是新闻本身的特性。新闻性起码包括了真实性新鲜性客观性时效性等特性。在新闻评论中,我们当然要求新闻评论的对象---新闻事实要真实。但是,这里要明确的责任是,事实的真实与否是新闻报道的问题,而不是新闻评论的问题。 新闻评论所选用的事实还需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有针对性,才有说

(4)服力。马少华老师在《假新闻的传播与评论者的责任》这篇博客中就细谈了新闻传播的真假以及不同传播者的责任,提出“从实际的传播效果看,任何对假新闻的评论,都等于在客观上向公众确认了假新闻,并再次传播了假新闻。评论者不可不慎。对于有意无意把报道当作评论来传播,或者把评论当作报道来传播的网站也一样。”

在这里新,把新闻评论依赖的事实主要概括归纳为以下几类:新近产生的事物、新近消亡的事物、新近发现的事物、新近变动的事物、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等。不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还是新近发现的事实,我们在确定选题时都要从读者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因素可予考虑:①受到这一事件影响的人数。不论是自然事件不还是社会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那么,我们在选择评论的事件时,涉及的人越多,越是评论者首先考虑的选题。如火灾、水灾在一个城市来说,都会涉及不少人,选择这样的话题做文章,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②关心这一事件的人数。有些事件影响的人数可能并不多,但由于事件的恶劣或特殊,人们关心的很多,这样的事件也应予以考虑。如恶性车祸事故,如多胞胎平安降临人间等。③和大众利害关系的密切程度。生死存亡是这种关系的最高表现,其他涉及人们生活、享受和发展的事件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如环境污染问题,售假打假问题,吸毒贩毒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这些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关系密切,是评论的好选题。④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它总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越大,它价值就越大,这种评论就越有意义。对于那些预示的一种社会方向,代表着一种时代进步趋势的事物,新闻评论应予关注。⑤最后,在决定某一事实是否予以评论时,还必须考虑它的宣传效果。这是我们的新闻传媒性质所决定的。 这里讲的大都是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凡是新闻人都不能例外,做新闻评论也该遵守这一法则。 至于时效性,则是报道者和评论者都要注意的问题。新闻事实与新闻评论写作之间的时差越短,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越强。也就是说,当新闻事实出现后,写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评论写作。而我在阅读马少华老师的博客时,也充分感受到一位新闻评论者对于新闻评论写作的的时间把握。大千世界,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变幻多端,其中有很

篇三:新闻评论评析范文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质减弱,精力不济,毕竟不如青壮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谈“老当益壮”的时候,有必要谈谈“老当易壮”的问题。

有些老同志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其志可嘉。但曹操咏这诗句时,年纪才五十二三岁,他虽存“志在千里”雄心,尚自喻为“伏枥”的“老骥”,而这时的曹操同我们一些老同志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辈”。现在我们不少老干部年逾“花甲”近“古稀”,在体力上,更不能不正视“老不如壮”的现实。再要这些老干部长期地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像十几年、几十年前那样干,恐怕就强其所难了。因而,我们称道“老当益壮”,更倡言“老当易壮”。易者,移换,替代也,易位于壮也。此事虽则要按不同的情况与规定稳妥慎重地进行,但态度应当积极。

我们的革命事业任重道远,要像接力赛跑一样,代代相传地去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适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断地新老更替。尤其在目前,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老当易壮“显得更为紧迫。半个多世纪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中讲得好:“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用现代的话讲:这个“壮”,主要体现在“志壮”上,就是说要有共产主义胸怀、远大的眼光、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作为老同志的第一位的责任心是什么呢?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可见从工作出发,不恋权,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育和交班于中青年,真正做到了“老当易壮”.也最好地体现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也才能自豪地说;“吾乃老当益壮也”。不久前煤炭部和三机部有13名副部长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易位于“壮”.最近国务院机构改革,又有一批老革命名领导愉快地让位。他们是”老当易壮”的模范,也是“老当益壮”的模范!好了,愿“老当益壮”与“老当易壮”携手并行!

(原载1982年3月27日《长江日报》.1982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

评析范文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老干部是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开国立功,建国立业,为中华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干部老化又是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与年龄上的老化相伴而生的是知识老化、开拓精神钝化。这无法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紧密配合中央精神,及时发表了精彩的论述。

毛泽东曾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思维和处理矛盾比喻为“两点论”,即无论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还是处理各种矛盾,都必须注意到事物的两面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老当“易”壮》的作者很善于运用这种辨证思维,先是巧妙地将“老当益壮”变意引申为“老当 ‘易’壮”,接着精辟论述了两者并行不恃、相得益彰的关系:前者指的是精神方面,后者指的是生理方面,做到了“老当 ‘易’壮”就能更好地体现出“老当益壮”精神,并进一步分析道, “老当益壮”的“壮”主要体现在“志壮”。对今天的老干部来说,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就是具体的“壮”。 “老当‘易’壮”的立论之所以令人折服,就得益于“两点论”。

坚持“河有两岸,事有两面”的说理原则,对发挥评论正确的导向作用很有意义。为什么一些新闻评论易犯绝对化、一刀切的毛病,正是“一点论”作怪。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二

评论员文章

扬长避短才能多快好省

在经济建设中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这个重要课题正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里进行现代化建设,有很多有利条件即长处,也有一些不利条件即短处。我们只有认真研究自己的特点,发挥我们的长处,避开我们的短处,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比如: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的长处,而生产技术落后,资金有限,则是我们的短处。从这个特点出发,我们就应该多搞一些容纳劳动力多、投资少、经济效果好的产品,少搞一些用人少、投资多、经济效果差的产品。在技术政策上,也要与此相适应,就是要着重发展在中国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最佳效果的适用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让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同时并存,而不能片面追求全盘机械化。这样,扬我之长,避我之短,经济效果就一定会多得多。再比如: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样在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时,就不能把积累率定得太高,发展速度不能要求太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主观上要求过高、过急,欲速则不达,想快而实际上却是慢的,这一点我们过去是吃过亏的。

我们的国家大,在四化建设中用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项目,但不应该集中过多,统得过死。要使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快、必须十分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势。对青海、新疆、内蒙古来说,搞粮食生产固然比不上平原地区和鱼米之乡,这是它们的短处;然而这些地区有广阔的草原和许多矿产资源,发展畜牧业和某些矿业生产,则具有其他一些地区所不及的有利条件。这又是它们的长处。对广东、广西、福建来说,搞钢铁工业确实比不上有铁矿、有

煤矿的地区,这是它们的短处;然而这些地区适宜于种植甘蔗、橡胶、菠萝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发展制糖工业、橡胶工业和其他以亚热带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却有着别的地方所不及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又是它们的长处。如果各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都能做到扬长避短,择优发展,宜粮则粮,宜糖则糖,宜纺则纺,宜钢则钢,干什么经济效果最好就干什么,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出现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相发展的大好局面。

要做到扬长避短,使各地区、各单位的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济部门的领导人员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按照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工作。长时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横行,形而上学猖獗,加之我们自己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搞了不少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和主观主义的瞎指挥。说是要“以粮为纲”,就山南海北都搞粮食,连那些宜林、宜牧、宜渔的地方,也要毁林开荒、弃牧种田、填海或围湖造地。说是要“以钢为钢”,就到处大办钢铁,连那些传统的轻工业产区.没有煤炭、铁矿石的地区,也要大办钢铁。这种违背客观实际的做法,使不少地区的长处变成了短处,优势变成了劣势,不得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这种教训太深刻了。

但是,认识到了在经济建设中注意扬长避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这里还存在着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明明知道自己地区不适合搞煤搞铁,仍然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他们自己不搞,从别处又得不到,他们就没有煤烧,没有铁用。有些地方本来适宜种植经济作物,但如果国家不能保证供应他们口粮,他们也只好牺牲自己种植经济作物的优势,而去种植粮食。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明知得不偿失,也要去干,政策和体制上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些问题,应该认真地加以研究、探索,多想办法,逐步解决,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各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还需要打破地区和部门的界限,走经济上联合之路,互通有无,密切协作。要加强一个地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有的地方,有的企业,有的社队,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优势;有的则在经济条件或技术条件方面拥有优势。如果各搞各的,部有局限性。但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就可以使各自的长处得以发挥,短处得以补偿。比如,不产煤的省、市.如果可以到有煤的地方去投资,通过联合经营,就可以使无煤区得到煤炭供应,产煤区得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当前,要特别注意创造条件,让那些有突出优势的地方首先把它的优势尽快发挥出来,把容易搞上去的地区先发展起来。

从自己地区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会不会扩大地区之间经济上的差别?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不同,出现差别是必然的。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别。这种差别是在经济发展中的快与馒的差别,总比那种“穷拉平”要好。而且,优势多的地方首先发展起来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了,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那些优势比较少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发展也就快了。差别就是不平衡,允许一个时期的不平衡,正是为了将来缩小这种不平衡。我们应该允许善于发挥优势的地方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现在,我们正进一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济改革工作已经起步。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分利用我国的有利条件,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趋利避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一些。

(原载1980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评析范文

站得高,看得远

文章鲜明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带有普遁性的问题: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

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文章对一些地方、一些人,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盲目放风,一哄而上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并进而指出:这种做法,使不少地区的长处变成了短处,优势变成了劣势,不得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这些观点和论述,及时宣传了党的路线和政策,对当时各地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扬长避短才能多快好省》总结的教训,可以说近20年来一直都没断过。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大型商场热、人造景点热、观光农业热??都是不顾本地实际,不知杨长避短的延续,由此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失误。再看时下各地竞相培育的“支柱” 产业,竟然都是汽车、石化、家电之类,连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也几乎都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这就让人更觉得此文的“先见之明”和深远意义了。

选题,是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这篇评论的选题,确实抓到了点子上。它站得高,看得远——透过现象看到了问题本质,立足当前看到了未来。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三

专栏评论

刹刹说情风

当前,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说情风。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跑官要官,不仅不加制止,反而为之四处活动.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有的为了使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等得到某些好处,不顾政策规定和本人条件,想方设法为之谋求“方便“和“特殊关照”;有的当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干部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调查,而是遮遮掩掩,或为之公开说情,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看到同自己亲近的人因违法乱纪将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时,不是秉公办事,而是亲自出马,四处活动,千方百计地为之开脱罪责。这些说情者,为了替人办不该办的事情,或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动之以“情”,让对方看在旧日的情分,或要求高抬责手,予以提携,或要求手下留情,网开一面;有的是晓之以“理”,尽力阐述不合理要求的合理性,并且讲得振振有词,堂而皇之;有的是恃之以权,凭借自己的权势或打着上级领导和名人的招牌,拉大旗作虎皮,迫使有关部门和领导就范;有的是诱之以利,以请客送礼或许之以好处作为敲门砖。说情风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涣散组织纪律,腐蚀干部思想,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决不能任其通行无阻。

说情者替人说情的动因有各种各样。有的是借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热衷于搞关系,有的是得过别人的好处,有的是与求情者关系微妙,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等等。可见,干部队伍中的说情风,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是剥削阶级那种低级庸俗的处世哲学、拉帮结派的宗法观念和惟利是图的市侩作风在我们干部队伍中的反映。刹住说情风,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大力营造干部队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氛围,使每个干部都能够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懂得坚持原则和按制度办事对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不仅自己不求情,不说情,不送情,而且对说情风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怕人家说“无情”,因为对少数人的“有倩”,恰恰是对多数人的“无情”;不怕得罪人,因为只有得罪这少数人,才能赢得多数人;不怕丢选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选票”。

说情风之所以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不错,人是要讲感情的。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之间的感情友爱,同志之间的关心帮助,是应该大力祟尚的,但这种“情”绝不能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不能以牺牲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还要看到,说情者往往只讲面子不讲真理,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之风,并且对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情风决不是危害不大,而是影响很坏,危害甚烈。对此熟视无暗、无动于衷是政治上麻木的表现。至于那些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是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说情风所以愈演愈烈,也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涉及说情的人和事不抓不管,姑息迁就.甚至大开绿灯有直接关系。因此,反对和制止说情风,必须教育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并且在行动上自觉地加以抵制。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对于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说情者要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郑重指出,促其改正;对那些与违法乱纪有牵连、造成恶劣影响的说情者.更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查处。

(原载1997年5月26日《光明日报》)

评析范文

破立结合 气势充沛

讲义气不讲正气,是干部队伍中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说情风盛行,正所谓“案件一上门,就有说情人。”《刹刹说情风》论述了说情风的危害,分析了说情风形成的原因,有力配合了“三讲”教育活动。

狭义的驳论是指古代文论中所说的“辨”,广义的驳论则指一切旨在否定某种现象和事物、行为或思想的评论。它以一切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思想为评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为手段,帮助人们澄清是非。《刹刹说情风》属于后一种驳论。文章一开头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列举了说情风的四种表现及三种常用的手段后,便着力分析了说情风盛行的原因。这些实际上都是在“破”。紧接其后,作者提出了刹说情风的对策,这又是“立”;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又竖起靶子“什么叫讲感情”,并进行了正面阐述,也是破立结合。光破不立,道理易平淡;光立不破,道理易偏颇;破立结合,使文章说理既全面又深刻。

我国的议论文向来讲究气势,让人有力透纸背之感。这种气势在外部的表现就是:句子短而有力,节奏快,层层推进,步步紧逼。读《刹刹说情风》,我们就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在分析替人说情的原因时作者说:有的是惜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语言简洁有力,行文丝丝入口,节奏感强,气势充沛。

标签:评论 新闻 中国评论新闻 新闻时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