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区域经济评论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贵州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贵州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

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占有资源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总和。本课题通过建立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从3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出发,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对比分析,探讨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从中寻求贵州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更有效途径,本课题研究成果对于各市(州、地)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评价

1.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地区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梯性。但我国各区域以及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充分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变化发展规律,找准贵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现实环境,对省委、省政府和地方

党委、政府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掌握区域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仅凭市场“看不见的手”自行调控是不够的,也是很危险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自行调控为主是必需的,但政府部门“看得到的手”进行适当调控、监测、预警和修正也很重要。政府部门凭什么来干预经济发展?凭什么来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有力保障?对本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很好地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去和现在有充分的评价判断,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把握经济发展方向,才能对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提高发展效率。 经济是动态的,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冲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全球经济活动变得更加起伏不定。通过对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优劣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使各区域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克服不利影响因素、培育和形成竞争优势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举措。面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迫切要求区域经济战略决策者通过对本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时制定引导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规划和对策,从而在未来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以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为代表的东部经济深化发展;以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代表的西部经济也呈

现出良好发展格局;中部地区凭借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拓展西部发展空间和市场的有利条件,实现快速发展。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区域之间相互融合、抱团发展、形成强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已悄然兴起。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国务院一年之内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十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这已充分说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本课题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贵州在未来发展中怎样去借助区域之间相互融合、抱团发展的新兴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贵州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贵州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贵州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课题,对准确把握贵州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整体竞争力,为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经济发展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基础性信息。

2.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

我国对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涉及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涵、理论基础、决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对于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概念、评价指标等基本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

2.1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概念

对于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课题研究认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

区域经济评论

它区域相对比所具有的当前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凝聚各种经济要素,在未来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的总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包涵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环境和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区域内经济的活力与效率,政策与体制环境,居住环境与吸引力,资源集散与配臵能力,教育、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等是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五大方面。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发展水平是对五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三大核心。

2.2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近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创新,但从理论到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研究人员把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理论”和美国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理论”作为综合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述理论引入到国内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等领域,并在结合国内实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研究架构,但许多研究只是对各区域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算,最终形成一个先后排名。这虽然找到了各区域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协调性的综合排名,但综合排名只是简单地反映各区域的总体情况,不能具体地从各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的不同,人文地理的差异,产业优

势的不同,发展思想和战略重点的不同等方面对各区域开展深入分析。

为此,本课题借鉴各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模型,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算,找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再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个性,以期从中探寻出贵州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3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模型

2.3.1理论模型:在借鉴波特模型和IMD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多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想,我们提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用公式表示为: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

+可持续发展潜力

+协调发展水平

其中,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水平

+生态环境状况

可持续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潜力

+社会发展潜力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协调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

篇二:评论员文章:把握当前经济系列评论

审时度势 坚定信心

——一谈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2013年08月05日 06:33 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方面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实现了在新的起跑线上的良好开局。但是,面对经济增长减速,个别经济指标起伏调整,也出现了一些担忧甚至误读的声音。因此,清醒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特征,科学研判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统一认识、稳定预期、坚定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善弈者谋势。客观地看,过去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依靠人口资源红利等比较优势和改革开放所激发的内在动力,紧紧抓住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快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这场危机的后续影响迄今仍在全球蔓延,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趋于复杂。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这一特征意味着在经济平稳发展的路上会遇到诸多风险与挑战。审时度势,既要正视个别现象、某些困难,又要肯定成绩、胸有全局。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复苏艰难曲折,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

一段时间。从最新的主要经济指标来分析,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经济运行仍处于年初预期的合理区间,人口红利在下降而人力资本的红利在增加。一句话,我们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审时度势,既要跳出江苏看江苏,又要立足省情谋长远。辩证地看,江苏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既有下行压力也有增长动力。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一些矛盾问题的消化期,经济运行中错综复杂的因素在增加,像内需不旺与外需不振、部分行业和企业比较困难等,都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不少难题。但与此同时,我省多年来结构调整的效应已经显现出来,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等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比较扎实。近期有关机构曾对我省工业、批零、房地产等行业的6.6万家企业进行的景气调查显示,近七成企业认为本行业发展仍然相对稳定。这一稳定的市场主体预期,有力支撑了江苏继续稳中求进的信心。

天下事,识为先。明趋势,稳预期,才能增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坚定信心,我们才不会被眼前一些局部、暂时的问题所遮蔽,才不会在某些指手划脚、“唱衰”“唱空”的杂音中迷路。只要坚定信心,拿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坚定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魄力,就一定能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攻坚克难,继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沉着冷静 稳中有为

——二谈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2013年08月06日 06:32 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的走势,与年初的预判基本吻合,总体上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处于预期目标合理区间,基本面没有变,同时不确定因素增加,稳中有忧,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可低估。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沉着冷静。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必须理性看待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沉得住气,把握大势,稳住大局,稳中求进。

静观其变,兼听则明。围绕经济发展出现林林总总的议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关键是看清主流、认清大势。眼下种种声音的焦点之一是:虽然承认我们的经济进入了“换挡”发展新阶段,但在如何看待“换挡”上有分歧。事实上,经济发展的“换挡”,与开车多少有些相似。司机之所以“换挡”,通常意味着爬坡、过坎,是依据客观形势变化进行的理性选择。经济增速的主动“换挡”,不仅体现我们对客观形势的正确判断,更考验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换挡,不能失速也不能“急打方向盘”,既不能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

跌出合理区间。

拿江苏来说,经济已持续21年两位数增长,现在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一个趋势。对这样的趋势,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如果还习惯于从长期高速增长的角度看问题,往往容易产生急躁畏难情绪,滋生短期行为;而从平稳增长、可持续增长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抓结构调整就能够从容淡定。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就要扎扎实实地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正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的,我们要以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科学统筹施策,用“两点论”来分析形势,用“底线思维”来看待问题,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确保经济由高速到中速的“换挡期”内不出现大的波动。

当前讲沉着冷静、理性看待,不是要我们松劲,而是希望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顺势而为,把注意力聚焦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也就是说,从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到政策措施,都要有科学的调整,真正向质量和效益“转轨”。单一增速的适度回落,换来的是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我们今天讲的增长,更多应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速度与效益的平衡。一方面,经济增速是民生幸福的物质基础,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另一方面,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唯有将

工作重心转向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才能为发展增添后劲。

沉着冷静,不乱方寸,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既立足当下,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又着眼长远,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与效益,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升级版,我们一定能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稳”与“进”。

积极作为 以进促稳

——三谈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2013年08月07日 06:19 来源:新华日报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托底,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必须遵循这一指针,积极作为,稳中有为,实现以进促稳。

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中航行,要保持稳健,就必须迎着风浪全速前进,否则既无法稳住又会迷失方向。当前江苏经济发展亦是如此。迎着风浪,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速前进,就是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大胆进取。“稳中求进”,最关键的是要“以进促稳”,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而不是在“原地打转”,否则这样的“稳”

标签:区域经济 评论 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 区域经济评论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