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 【关键词】 双相

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 双相情感障碍(Biplar Dsorder,BPD)

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BPD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

碍约50%,是当今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

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

治疗难度大。由于BPD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对其未能获得满意的识别率和及时

有效的治疗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3]。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对BPD的临床治疗相关问题

进行综述如下。 1 BPD的诊断及误诊 1.1 BPD的诊断 1957年Leonhard把躁郁症一

分为二,提出单双相情感性障碍新概念,把单相(仅有抑郁发作)从躁郁症(双相)中分离

出来,提出两者并非一个病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 单相抑郁障碍通常指单相抑

郁或重性抑郁障碍(MDD)。单相躁狂或单纯躁狂(pure mania)因相对少见,故DSM和ICD

未将单相躁狂单独分类,而是把所有的躁狂和轻躁狂,即使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我国学

者对此持保留态度,单相躁狂虽少,但确实存在,不应归入双相情感障碍。单双相障碍诊断

要点是有或无躁狂、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单相障碍

仅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BPD1指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即

界定BPD1的要点是躁狂发作,而不是轻躁狂。BPD2指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无躁狂发

作,但有MDD发作,如以后出现躁狂发作则诊断应改为BPD1。 1.1.2快速循环型 1974

年有Dunder和Fieve提出,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频繁发作(4次・a1),发作可以是

躁狂、轻躁狂,抑郁或混合发作。可见于BPD1和BPD2患者。估计双相情感障碍中有10%~

30%为快速循环型,74%为女性且以抑郁发作较多见。仅20%在起病时快速循环。晚发型可能

因为应激、物质依赖、低钾和抗抑郁剂而诱发,被称为心境不稳定剂,停药可能终止循环,

但可能代之以严重的抑郁发作,处理较为困难,预后一般也较差。 1.1.3混合或心境恶

劣躁狂(不愉快躁狂) 躁狂患者约40%伴明显心境恶劣或抑郁症状(混合状态),即充分发

展的躁狂和抑郁症状共存,在1 w内每天均符合躁狂诊断标准和MDD(除时间不足2 w外)

的诊断标准。 DSMIV中提到抗抑郁剂诱发的躁狂,不是BPD1未说明理由,我国CCMD3

归为BPD混合型。自然病史资料是否每次抗抑郁药都诱发躁狂,或仅限于有自发转躁的患者

尚不清楚[3]。 1.2 BPD的误诊 误诊是BPD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其中最常见的

就是误诊为单相抑郁(unipolar disorder,UPD),有相当比例的BPD患者被误诊为UPD,误

诊为UPD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巨大,因单用抗抑郁剂可增加患者出现轻躁狂、躁狂和快速循环

发作的风险。误诊为UPD的原因:(1)首次发作为抑郁发作的患者易被误诊,在临床上BPD

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者10倍于以躁狂发作起病者。(2)DSMIV中对轻躁狂的诊断过于严格,

需要患者满足症状标准,并且至少持续4d;但轻躁狂的持续时间一般是1 d~3 d。(3)许多

患者在就诊时不能回忆轻躁狂发作,或将曾经出现过的轻躁狂发作视为正常行为的范畴,甚

至当作渴望出现的状态。(4)部分医生未能及时识别患者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5)不典型

的抑郁症状在双相抑郁中更为常见。另外,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也普遍,例如,情绪低落被

误诊情感淡漠,急性躁狂中的思维奔逸被误诊为思维松散,患者出现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

性症状也可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证据。BPD常与焦虑障碍共存,当焦虑症状严重时,可掩

盖BPD证据,而焦虑却是躁狂状态的一个固有症状,儿童期出现的BPD,通常伴有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由于儿童青少年期BPD的症状表现不典型,因此做出正确诊断有一定

难度,另外BPD患者共患物质相关障碍的比例很高,也使部分患者误诊或漏诊[2~4]。

[!--empirenews.page--] 1.3 减少误诊的途径 临床医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史,

力图掌握其临床特征,通过询问在抑郁发作之前或之后是否有过显著的轻躁狂症状,来提高

BPD诊断的准确性;是否在不同时期出现过心境不稳定性,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BPD,还要追

溯患者的家族史和患者的病前人格特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纵向系统分析,这对正确诊

断往往会起到重要作用。为减少误诊下列情况可供参考:(1)首次发作越年轻,BPD的可能

性越大;(2)抑郁发作频率越多,BPD的可能性也越大;(3)BPD的症状学特点也有助于鉴别,

BPD与MDD的临床特点相比较有精神运动迟滞和睡眠多,焦虑激越、躯体主诉和体重减轻少,

起病时间较早(20 a左右);(4)有BPD的家族史者,BPD的可能性也较大[2~3]。 2 BPD

的药物治疗 2.1 心境稳定剂(MS)的应用 对BPD的治疗,不论为何种临床亚型,MS均

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和

抑郁相互转相(以下简称转躁),也不会导致频繁发作。目前公认的MS有锂盐、丙戊酸盐和

卡马西平。另外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等抗抽搐药,以及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

奎硫平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也有一定的MS作用[2]。 1949年Cade首先发现锂盐能

治疗躁狂,1960年至今锂盐一直是治疗BPD的首选用药。它对急性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均有

效,长期使用能预防复发,并能降低患者的自杀率。但是约有42%~64%的患者尤其是混合状

态和快速循环(RC)患者对锂盐反应不佳。此外锂盐毒性大,治疗窗狭窄,需经常监测血药

浓度,临床使用不方便,患者依从性差。故锂盐在BPD的治疗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1]。王

相立等用不同剂量碳酸锂对51例双相躁狂患者的维持治疗效果进行了3 a的随访研究,结果

显示碳酸锂的维持剂量不同则抗复发的效果不同,治疗量维持组3 a累计缓解率明显高于1/2

治疗量维持组,前者复发的危险性比后者小152%。提示治疗量可能时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治疗

的最佳剂量[5]。对于双相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锂盐有效率为79%,显效率为36%[4]。

Nemeroff等对锂盐分别加用安慰剂、帕罗西汀、丙咪嗪的疗效进行比较后发现,当血锂浓度

≥0.8 mmol・L-1时,联用抗抑郁剂的疗效与联用安慰剂的差异无显著性;而当血锂

浓度<0.8 mmol&#12539;L-1时,联用帕罗西汀的疗效比安慰剂更好。表明当血锂浓度≥

0.8 mmol&#12539;L-1时,锂盐本身就具有可靠的抗抑郁疗效;当血锂浓度<0.8

mmol&#12539;L-1时,锂盐的抗抑郁作用较弱[6]。 2.1.1丙戊酸钠对急性躁狂发作的疗

效与锂盐相似,对混合状态和RC的疗效优于锂盐,持续使用能减少BPD的复发[1]。与锂盐

相比,它副作用小,在北美已成为BPD的一线药物。但丙戊酸钠对双相抑郁的疗效并不理想。

2.1.2卡马西平(CBZ)对躁狂发作有效,对混合状态和RC的疗效优于锂盐,但是副作用大。

它抗抑郁作用弱,预防复发作用也不强。CBZ合用锂盐起效较单一用药快,但存在药物抵抗,

而且它与锂盐合用时,许多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CBZ临床实用性一般,不宜作

为治疗BPD的首选用药[1]。[!--empirenews.page--] 2.1.3托吡酯能缓解精神病患者

的兴奋冲动行为,而其抗躁狂作用也为一些研究所证明。Vieta等(2002年)给33名MS治

疗无效的BPD患者加用托吡酯,观察6 mo,躁狂相患者的有效率为59%,起效时间为2 w~6

w[1]。陈振华等[7]用托吡酯治疗41例躁狂发作患者,结果显示合用组有效率为63.0%,

单用组有效率为35.7%,提示托吡酯作为心境稳定的辅助治[1][2][3]下一页 疗对患者更有利。托吡酯对BPD治疗的优势在于,除了其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之外,更重要的

一点是托吡酯对传统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有减轻或预防体重增加的作用。 2.1.4有与安

慰剂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拉莫三嗪(lamotrigine)能有效治疗急性BPD2[8] 。目

前拉莫三嗪已被32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BPD2,而在我国尚未见临床研究报道。一个大样本

的拉莫三嗪(200 mg~400 mg&#12539;d-1)与锂盐及安慰剂的对照研究显示,维持治疗18mo

后,拉莫三嗪预防抑郁复发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而锂盐预防躁狂复发的疗效显著优于安

慰剂。提示锂盐与拉莫三嗪对躁狂和抑郁的复发可能具有更好的预防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的

随机对照研究证实[9]。 2.2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急性躁狂发作有

效,但能加重躁狂后抑郁,通常仅用于难以控制的急性躁狂发作,不用于维持治疗[1]。随

着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相继开发及研究,现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并也用于情

感性障碍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不仅有较好的抗躁狂效果,而且

起效迅速[10]。 2.2.1氯氮平(clopine) 氯氮平无论是对双相躁狂或双相抑郁,还是

混合状态等,都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媲美的临床效果。开放性试验显示,单用氯氮平治疗难治性BPD躁狂发作,77.3%的患者YMRS、CGI和BPRS下降>20%。Puri等(1995)以小剂量氯氮平(25 mg&#12539;d-1)辅助治疗无效的BPD患者(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患者情绪显著改善,但在停用氯氮平后,原有症状很快复发。可见氯氮平具有抗躁狂、抑郁和情绪稳定作用[1]。Suppes等(1999年)曾对用≥2种心境稳定剂无效的双相障碍患者加用氯氮平治疗,结果显示≥1 a缓解率较未加用氯氮平组显著增多。氯氮平虽然对躁狂有效且起效快,但是需要逐渐增加剂量,而且副作用较大,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需经常监测血象,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氯氮平的应用,它通常只用于非常难治的BPD[1]。 2.2.2奥氮平(olazapino) 奥氮平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用于BPD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也是迄今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用于躁狂症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1]。Tohen等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344名符合DSMIV双相I型躁狂或混合发作的患者随机用奥氮平(5 mg~20 mg&#12539;d-1,n=220)或安慰剂(n=114)与锂盐或丙戊酸盐治疗6 w,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更高[11]。Tohen等又完成一项试验,将310例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奥氮平组和安慰剂组,为期52 w的双盲平行对照试验,目的是预防复发。躁狂的患者先用奥氮平开放性治疗≥12 w,直至症状缓解。然后在随机服用奥氮平或安慰剂,奥氮平组在预防躁狂和抑郁复发方面明显好于安慰剂组[11]。[!--empirenews.page--] 2.2.3利培酮(risperidone) Sachs等的研究纳入了156名符合DSMIV双相I型躁狂或混合发作诊断的住院。被试者随机接受锂盐或丙戊酸盐合并利培酮(1 mg~6 mg&#12539;d-1;n=52)或氟哌啶醇(2 mg~12 mg&#12539;d-1;n=53)或安慰剂(n=51)治疗,为期3 w。发现与联用安慰剂相比,联用利培酮组YMRS评分改善更显著(-13.4~-8.2,P=0.009)[12]。 2.2.4奎硫平(quetiapine)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奎硫平与DVP合用治疗青春期BPD急性躁狂发作疗效优于DVP合用安慰剂,试验组镇静副作用较对照组常见,能被患者接受。奎硫平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在一项前瞻性开放研究中,双相抑郁患者服用奎硫平4 mo后HAMD评分均自基线下降50%,且很少发生EPS[1]。 以上这些研究均显示在治疗急性躁狂时,心境稳定剂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比单用心境稳定剂的效果更好,起效更快[13]。 2.3 抗抑郁药 BPD抑郁发作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一大难题,与躁狂发作相比,抑郁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对BPD2患者,抗抑郁药的应用可能会诱发转躁,发生率一般在3.7%~30%之间,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比新型抗抑郁药更易引起转躁。单用抗抑郁药还可能导致RC或使之循环频率增加,因此,应慎用抗抑郁剂。如临床需要,须在充分使用MS的前提下,慎重选用抗抑郁剂。Young等(2002年)将27名接受碳酸锂或DVP治疗的双相抑郁患者随机双分为两组,一组加用帕罗西汀(paroxetine),另一组加用第二种MS(碳酸锂或DVP),疗程6 w。两组抑郁症状均有效缓解,但后一组中途退出较多。揭示MS合用抗抑郁剂与使用两种MS对双相抑郁疗效相当,但易被耐受,更适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较常应用于PBD的抗抑郁药有布普品、SSRI和万拉法辛(venlafaxine),它们较少引起转躁。APA建议将布普品和帕罗西汀作为一线用药,由于布普品不影响性功能,在临床上更受亲睐。Vieta等将60名在服用MS时发作抑郁的B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万拉法辛(n=30)或帕罗西汀(n=30)治疗,疗程6 w,有效率分别为48%和43%,无显著性差异。万拉法辛组有3%的患者转为躁狂或轻躁狂,而帕罗西汀组有18%,万拉法辛更适用于治疗双相抑郁[1]。对单用MS抗抑郁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通常需要加用抗抑郁药,然而,当MS联合抗抑郁药有很好的疗效后,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继续联合用药还是停用抗抑郁药,如何权衡转躁与抑郁复发的危险性?目前主张曾发生过药物相关躁狂的患者在抑郁症状缓解后尽早停用抗抑郁药,而抑郁发作频繁者至少持续使用抗抑郁药1 mo~3 mo。总之对于双相抑郁的治疗,锂盐和拉莫三嗪可作为急性期和维持期的一线药物;对单用MS疗效不好的患者可以联合SSRI等新一代抗抑郁药,尽量不联合TCAs;但对RC患者应单用或联用MS,而不要联合抗抑郁药[4]。 2.4 其他药物 甲状腺素能调

节去甲肾上腺和5羟色胺以及它们受体的功能,与情绪密切相关。甲状腺素经常用于辅助治疗难以控制的情感障碍,它对RC和BPD的维持治疗有效。Baumgartner等(1994年)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250 mg~500 mg&#12539;d-1)辅助治疗6名难治性的非RC型BPD患者,患者复发次数和住院次数显著减少,其中3名在随访期未见复发。钙通道阻滞剂能阻止去甲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与躁狂症状有关,此外BPD患者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因此钙通道阻滞剂被用于治疗BPD。尼莫地平能减少RC患者情绪的反复变化。Pazzaglia等(1998年)的研究显示尼莫地平合用CBZ对难治性BPD有效[1]。[!--empirenews.page--] 2.5 药物的联合治疗 在BPD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BPD患者单用一种MS无法达到满意的疗效。以锂盐为例,约20%~40%的患者疗效不佳甚至完全无效。因此联合治疗已成为BPD治疗的原则之一,联合治疗包括MS与其他药物的联用,也包括两种或多种MS的联合应用。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急性躁狂,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与MS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而起效更迅速。对于双相抑郁,在MS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等新型抗抑郁药可改善疗效,且不增加转相的风险。关于维持治疗种的联合用药问题,锂盐与TCA长期联用无优越性,且TCA可诱发躁狂。而MS与新型抗抑郁药联用的长期随机对照研究仍很缺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考察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14]。 3 BPD的其它治疗 3.1 电抽搐治疗(ECT) 维持性的ECT是情感障碍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另一种选择,特别是对慢性复发性、难治性、混合性、快速循环发作等BPD患者,以及有严重自杀观念和行为的患者,ECT是起效迅速、安全有效的最佳选择之一。尽管如此,ECT的应用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医生在药物治疗宣告失败后才不情愿地考虑使用ECT,结果往往事倍功半[2]。 3.2 心理干预 在BPD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是贯穿始终的。让患者了解BP上一页[1][2][3]下一页 D的一般知识、潜在的危险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帮助识别复发的早期信号,是非药物治疗的基础。加强行为和环境的干预,如社会支持,可以通过社会化帮助患者应对疾病,认知和行为治疗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特别有效。支持性的治疗和家庭治疗在儿童BPD治疗概念中更为重要,BPD患儿家庭环境往往比较紧张,父母和家庭成员要学着控制冲突的发生,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以降低家庭内部不愉快的情绪和矛盾[15]。 4 结语 综上所述,BPD是一种反复发作、致残率高、造成沉重社会负担的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力提高对BPD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同时在BPD的治疗中,应将MS作为药物治疗的基础,慎重联合应用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及新型抗抑郁药等其他药物,及时采用ECT,同时辅助心理干预,可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

篇二:认识双相情感障碍

认识双相障碍

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跌宕起伏,“在状态”和“不在状态”的日子,但是,如果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些波峰和波谷会更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会损害你的工作和在校表现,损害你的人际关系,并打乱你的日常生活。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但很多人不能认识到那些警告信号,并且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未经治疗会趋于恶化,因此知道这个疾病的症状是什么样子就显得非常重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是这个问题得到控制的第一步。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又称躁郁症)会导致严重的情绪、精力、思维和行为的变化,从一个极端的躁狂高点,到另一个极端的抑郁低点的转变。不仅仅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心情好坏,躁郁症的周期会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而且不像普通的情绪波动,躁郁症的情绪变化如此激烈,以至于它们会干扰你发挥作用的能力。在躁狂发作期间,一个人可能会一时冲动辞去工作,刷取巨额信用卡消费,或者只睡两个小时也感到精力充沛。在抑郁发作期间,同一个人可能会觉得太累而不愿起床、自我厌恶感强以及超过失业和负债的绝望。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双相情感障碍的首次躁狂或抑郁发作通常发生在十几岁或成年早期。症状可能是微妙的和混乱的,所以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忽视或误诊,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但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支持,你可以过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生活。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误区和事实

误区一: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不能得到更好的或过正常的生活。

事实: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生活,和满意的人际关系。带着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生活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经过治疗,拥有健康的应对技能和稳固的支持系统,你完全可以在处理你的症状的同时,生活美满。

误区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来回摆动。

事实:有些患者的极端躁狂和抑郁发作会交替,但大部分人处于抑郁的时间比处于躁狂的时间长。躁狂可能是如此的轻以至于它不被认识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可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症状。

误区三:双相情感障碍只影响情绪。

事实:双相情感障碍,也影响你的精力水平、判断力、记忆力、注意力、食欲、睡眠模式、性欲和自尊。此外,双相情感障碍与焦虑、物质滥用和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和高血压有关。

误区四:除了服药,你没有什么可以做来控制双相情感障碍。

事实:虽然药物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基础,治疗和自助策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您可以通过规律的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监测你的情绪、

保持压力到最低以及与支持的自己人保持接触来帮助控制你的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不一样。症状的形式、严重程度和频率可以千差万别。有些人更容易患有单一的躁狂或抑郁症状,而另一些人却是两种双相类型交替出现。有些人的情绪经常受到干扰,而其他人在一生中只有少数这样的经历。

双相情感障碍有四种发作类型:躁狂,轻躁狂,抑郁和混合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的每个情绪发作类型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症状。

躁狂的症状和体征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相,共同特征有精力增加、创造力增强和兴奋。正在经历躁狂发作的人经常话多、睡眠少以及活动过度。他们也可能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战无不胜、或者注定是伟大的人。

但是一旦躁狂发作患者在开始感觉良好,它就有一种失控倾向。人们在躁狂发作期间常常表现鲁莽:远离储蓄的赌博、从事不适当的性活动,或做一些愚蠢的商业投资。他们也可能变得愤怒的、易激惹的和有攻击性的打斗,以及指责任何批评他们行为的。有些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或幻听。

躁狂发作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1)感觉不同寻常的“高兴”和乐观,或者极度的容易急躁

(2)对一个人的能力或力量不现实的、夸大的信念

(3)睡眠非常少,但感觉精力非常充沛

(4)说话如此之快,以至于其他人都跟不上

(5)思维奔逸,快速的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

(6)高度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

(7)判断力受损,容易冲动

(8)蛮干,不考虑后果的

(9)妄想和幻觉(在严重的情况下)

轻躁狂的症状

轻躁狂是躁狂程度更轻的一种形式。处于轻躁狂的人感觉精神愉快的、精力充沛的以及有效率的,但是他们能够处理日常生活的事情并且绝不会与现实脱离接触。对于其他人来说,轻躁狂患者看起来好像只是情绪非常好。然而,轻躁狂会导致当事人做出一些有损人际关系、事业以及名誉的不好决定。另外,轻躁狂经常会发展成躁狂全面发作或随后就出现重症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常见症状包括:

(1)感觉绝望、悲伤、空虚 (6)食欲或体重变化

(2)易怒,易激惹(7)睡眠问题

(3)不能感觉到快乐 (8)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

(4)疲乏或精力不佳 (9)无价值感或内疚

(5)身体和精神表现缓慢(10)想死的想法或自杀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别人存在双相抑郁的症状,就不要等着别人来帮助。事实上,忽视这个问题也不会使它消失,它几乎肯定会变得更糟。带着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生活,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从你的职业到人际关系再到健康问题。尽早诊断及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预防这些合并症的出现。

精力旺盛和精神愉快是要付出代价的。躁狂和轻躁狂往往具有破坏性,伤害你和你周围的人。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基本要素

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长期治疗。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在你感觉状态良好的时候仍要继续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大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药物来防止新的发作以及保持无症状的状态。

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更多。单纯的药物治疗常常不足于完全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的最有效治疗策略包括联合用药、心理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支持。

最好是与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配合。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病症。要得出诊断是要很机敏的,治疗常常也比较困难。处于安全原因考虑,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使用。一个有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经验的精神科医师有助你掌控这些变化。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助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触发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没有单一的病因。某些人看起来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倾向。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都会发展成疾病,这表明,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的病因。一些脑成像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存在结构上的变化。其他研究指出,神经递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昼夜节律紊乱以及

触发因素可以引起新的躁狂或抑郁发作,或使现有的症状加重。然而,许多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触发因素。

应激 ---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触发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出现双相情感障碍。这些事件往往涉及突然或急剧的变化,无论是好或坏,例如结婚、去上大学、失去了心爱的人、被解雇。

药物滥用---滥用药物虽然不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它可以导致发作和使疾病的病程恶化。诸如可卡因、摇头丸和安非他明的药物可以诱发躁狂,而酒精和镇静剂可引发抑郁。

药物---某些药物,最明显的是抗抑郁药物,可诱发躁狂。其他可引起躁狂的药物包括非处方的感冒药、食欲抑制剂、咖啡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药物。季节性变化---躁狂和抑郁发作往往遵循季节性模式。躁狂发作比较常见于夏季,抑郁发作常见于秋季、冬季和春季。

睡眠剥夺---睡眠不足---甚至是几个小时的休息---都可能诱发躁狂发作。

篇三:双相情感障碍综述

龙源期刊网 .cn

双相情感障碍综述

作者:罗进云 冯雪蕾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从双相情感障碍定义、发病率及其诊断、疾病负担和治疗等多方面,综合相关论文讨论了双向情感障碍。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人际社会节律治疗

1定义

Lenonhard在1957年把躁郁症分为两部分,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提出单双相情感障碍新概念,把仅有抑郁发作从躁郁中分离出来,提出两者并非一个病而是两个不同的疾病实体(熊祖伦,2007)。双相情感障碍指的是兼有心境变高或变低两极性的特点,我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定义的双相情感障碍必须满足既有狂躁发作,又有抑郁发作(CCMD-3,2002)。而美国DSM-IV中还包涵了单纯的躁狂发作。根据狂躁发作的程度,可以分为双相Ⅰ型和双相Ⅱ 型情感障碍 。通常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并且不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狂躁发作,称为轻狂躁。既有轻狂躁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称为双相Ⅱ型情感障碍,以区别狂躁、抑郁发作都典型的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杨春强,2007)。

2发病率及诊断

美国流行病学监测点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2%(Weissman M M, et al.,1988)。而中国7个地区的情感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3年情感情感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52%,终生患病率为0.083%(王金荣,王德平,1993),较美国低的多,但比较1982年的资料(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018%和0.046%),发现我国诊断为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这可能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入,更强调个人,同时个人也要自己承担更多的突发事件相关。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和竞争,同时个人主义的个体获得更少的社会支持。当压力出现时,社会支持是一个压力的缓冲带,低的社会支持让个人在面对压力时变得很脆弱。由于女性的自身生理结构及文化因素等原因,双向Ⅱ型情感障碍在女性中的患病率较高。Benazzi发现50岁以下双向Ⅱ型情感障碍中72.5%为女性,50岁以上患者中64.6%为女性(Benazzi,2000)。

一项研究回顾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向抑郁症的情况,发现诊断不确切而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中,55%有过狂躁或轻度狂躁发作(Ghaemi S N,&Boiman E E,2000)。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门诊97例双相情感障碍中,38例曾被误诊为抑郁症,3例被误诊为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漏诊率为42.3%(张红霞、 徐俊冕,2002)。这些结果显示,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并不容易,对抑郁症患者的仔细追溯躁狂迹象、特别是轻度躁狂或不典型躁狂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标签:双向 患者 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