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请假条 > 正文

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对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和力度都远远不能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社区教育要从提高认识程度、强化领导形成合力、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形式多样地搞好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教育培训 新型农民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关键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
  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和力度都远远不能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但重点突出的是乡村道路、水利设施、产业扶助、村容整洁等直观效应,而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一重要内容没有摆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在工作安排、人员组成、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明显偏弱。现阶段农业劳动力素质现状满足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科技文化结构偏低,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少。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中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都陆续转移出去,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协调力度才能形成合力。我镇从2007年开始,提请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批准,成立了“范水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组长,几个涉及农民教育的职能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不具备综合协调的职能,各涉农职能单位开展的各项培训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培训没有统一的规划。
  (三)运行机制不顺畅。
  由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从纵向层面来看,县、乡两级培训资源未能相互有效衔接;从横向层面来看,涉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服中心、教育、劳动、妇联、共青团等10多家,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连通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具体来讲:一是培训活动的组织难度大。一方面是各单位不愿费力费时费资组织,另一方面,农民踊跃参加者甚少,有些人很难从经验和传统中解放出来,不愿接受培训,还有些感到自己年纪大了,何必搞培训。二是培训手段难以创新。农民习惯“三分看书,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而大部分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形式和内容单一,效果不佳。三是培训的制度难坚持。
  二
  如何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1.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继续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职业农民”。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训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尚。
  3.培训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只要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农村带头人的培训,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创新教育模式,搭建培育新型农民的平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教育也是采用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升学无望,则前功尽弃。因此,要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为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切实将农村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到为国家、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的素质教育上来。在保证一部分学生上大学的同时,还要承担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培训任务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任务。应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教育时间、教育场所、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克服单一化、集中化等现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讲求实效和高效,使农村的居民都能有“学”可上,并“学”有所获。
  (三)强化领导,形式多样搞好农民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职能,又涉及教育资源的整合。因此,必须层层强化领导。把农民教育培训抓落实。要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结合惠农政策来开展。培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要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实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改变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特点,以部门联动、相互配合为基础,扎扎实实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1.阵地培训。利用社区教育中心这个主阵地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让他们跳出农门,走进校门,跨进城门;对留守农民大面积普及农村短、平、快技术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发家致富的能力。2011年4月上旬,范水镇开办机插秧培训班。农业科技服务队一改传统的工作思路,在策划科技培训活动的方式、内容和时间、地点时,首先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活动中,技术人员到各村面对面地为农民讲技术,举办知识讲座,向农民传授插秧机的操作、机插秧的育秧、整地栽插及肥水运筹等技术,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此法一举打破了以往“大锅饭”式的科技培训,改变了以往场面大、花样多、实效差的状况,为农民开办了科技“小灶”,变“要你学”为“我要学”,受到了广大插秧机手的欢迎。
  2.网络培训。利用信息网站,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网站内容包括党和国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农村适用的基本法律制度、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与农业相关的WTO知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内容、市场信息及实用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能满足广大农民的不同需求,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大大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先进实用技术。
  3.办好科技小报,利用“信息发布栏”进行培训。为了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把更多有效的信息及时地传送到农民手中,我们创办编辑了版块小、内容丰富充实、信息量大的《金水富民信息》,每月传递相关的各类农业信息(包括农业论坛、农业科技、分析预测、新品介绍、他山之石),解决了农民因不具备上网条件而无法获得具有时效性网络信息的问题,截至目前共编辑《富民信息》132期,向农户发送小报1万多份,提供各类信息1万多条。
  4.基地培训。利用各类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农科教基地的建设,带动农民教育培训经常性地开展。通过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扬州金绿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特种水产品养殖、销售,并注册了“金范水”牌系列商标权。我们以该公司为辐射源,以种养大户为辐射点,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种养技术,广大村民争相仿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号召,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要培育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使广大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标签:新农村 教育培训 几点思考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