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情书大全 > 正文

认知角度【从认知论角度谈数学学法指导】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具体分析了什么是数学学习策略及数学学习策略与思维能力的关系,提出了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学法指导 学习策略 数学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显得愈来愈重要。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呢?多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学习环节的完善和改进上,例如教学生如何预习作业,上课做笔记,复习,小结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习惯很好,智商也不低,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呢?认知论告诉我们,学习能力的根本改善不仅依赖学习环节的改善,更取决于对信息选取、编码、贮存、提取等具有监控性的高级认知策略。从多年数学实践中,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中等生与优等生学习能力的差别主要是策略数量、策略水平,以及选择策略的灵活性、自觉性的差别。可见,加强数学学习的策略的学习应成为数学学法指导的中心内容。
  二、什么是数学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方法规则和技巧及其调控。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数学学习策略应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①如何控制思维的方向?②如何保持知识?③如何更好地理解知识?④如何记忆知识?⑤如何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地、简捷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认知论告诉我们,上述自我监控的最高级的学习能力只有在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而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转变为抽象型。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学习策略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实验表明效果显著。
  三、数学的学习策略与思维能力关系
  数学思维能力是由数学思维品质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特征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而数学策略是数学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我们认为: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来自丰富的认知(含数学知识)及数学活动的深刻体验;思维灵活性、敏捷性体现于思维策略和方法的正确选择;思维的批判性来自于解题对自身的思维的评判意识、监控意识。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应把加强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作为关键和突破口。
  四、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
  1.树立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能力的根本改善应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高级学习策略。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还要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有兴趣,学生才会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也只有在主动参与中才能形成认知体验。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时候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也才会去总结成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就是数学学习策略的领悟。具备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更浓,因而能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如此便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学法指导中要十分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认知活动中来,应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学法指导的第一步。
  3.学习认知知识,消除焦虑心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不会学习。比如大量购买习题集而从不问津课本;复习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忘了后面;死背公式不愿推导公式,等等。这些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看上去挺认真,可成绩总上不去,他们心里很焦虑,越焦虑学习效果越差,学习效果越差越焦虑,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头疼、失眠、甚至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殊不知只是缺乏一定的认知知识。例如,面对重习题轻课本的现象,可向学生介绍华罗庚先生的“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读书方法;面对知识遗忘率高的同学,可以告诉他艾宾浩斯曲线所表达的遗忘规律;面对死记硬背,可以告诉他理解记忆法才是记忆的最佳方法,等等。
  “认知是思维对客观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如果学生真正体会到“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读书方法,那么他对概念的理解一定是深刻的、全面的,知识的迁移一定会更流畅,当然一定会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4.学会认知监控,克服思维凌乱状态。
  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把储存于记忆中的知识、法则等有序地组合,这种组合因人而异,有的人思路清楚,有的人思维混乱。造成思维混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和是否能够监控自己思维的方向。因此平时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另外要能从客观上监控自己思维的方向,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另外,面对不同的材料还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思考程序和步骤。例如,在解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去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数学题?已知什么?求什么?隐含条件是什么?从已知可以推出什么中间结果?要得到“未知”需要什么中间条件?在得出答案后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以什么数学思想为解题指导原则?解答结果是否正确、完美?有没有其他解法?是否可以推广、引申?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必须坚持教法与学法相结合,坚持学法指导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坚持学法指导与操作相结合,坚持学法指导与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坚信有效的学习策略经过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一定能掌握。
  
  参考文献:
  [1]刘卓雄.论元认知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通报,1995,(12).
  [2]徐达林,顾树柏.略认波利亚的学与教三原则.

标签:认知 学法 角度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