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刘希全作品?视野(组诗)|杜甫的代表作品有组诗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标点……      是否借用一个七岁孩子的目光   来打量这个世界?!   哦,说世界可能太大了,就说   语文课本上这段春天的景物描写吧:
  山如何,水如何,树如何
  田野如何,道路如何
  蜜蜂如何。喜鹊如何――
  七种景物事物,应该用句号断开
  但这个七岁的孩子却不是这样
  他刚刚学标点,他只在结尾用句号
  他在中间用逗号
  哦,一个小小的奇迹出现了:
  七种景物没有停顿,而是紧紧
  连在一起,这迫使你屏住呼吸
  把它们一口气读出
  哦,这一刻,孩子的目光是对的
  他写下的逗号是对的
  七种景物连在一起,响成了一片
  七种景物不再孤零,仿佛
  终于放下心来
  这个七岁的孩子,带给
  我们惊讶的,不止这些
  他说:“这些逗号,像小划桨
  不停地划……”
  哦,在这个孩子小小的脑海里
  一定展现出这样的一幕:
  七种景物,被划向了江海的下游――
  这一刻
  你是多么羞愧
  连七岁的孩子都不如
  是吧,是吧,我也一样――
  
  直接
  
  写着写着,又写到你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
  在这首诗里,我要直接写你
  我不使用比喻句,不使用
  对比、排比、倒述、象征等手法
  它们与你有些相像,但不是你
  它们是你的屏障,只能
  使你模糊不清
  在这首诗中,我拆除了这些屏障
  结果是,你一下子清晰了
  我用最平常的文字
  直接写你,与你面对面:
  你干干净净
  温润如初……
  
  书中
  
  这本书重点写了三个人
  三个人籍贯不同,口音不同,衣着不同
  三个人年龄不同,想法不同,命运不同
  在他们身上
  事物显现出了不同的真相
  在密集的文字和196个页码中
  他们安身活命――
  为了记住这三个人,我用红笔
  在三个名字下面画上曲线
  (看上去,像三条颤抖的血丝)
  但我还是记不住,而三个名字
  仿佛也有意混淆
  仿佛三个人要互换位置,仿佛要努力地
  互换籍贯、口音、衣着、年龄和想法
  哦,为了改变原来的命运
  三个人仿佛都用尽了力气――
  
  蚯蚓之歌
  
  巴掌大的地方,是它们的家
  一平方米的地方,是它们的村落
  十平方米的地方,是它们的祖国
  它们,这些居住在地下的
  人类邻居,种族庞大,有众多的分支
  这类似于我们:有的姓王
  有的姓张,有的姓李,有的姓赵
  有的姓马,有的姓刘
  它们用我们看不见的手
  搬动腐烂的草根、树根
  以及迅速变硬的黑石头
  它们用我们看不见的眼睛
  瞅紧从头顶上方传递过来的
  光亮,尽管那些光亮模糊并且高悬
  对这些暖意,它们不停欠身
  表示了感谢
  它们穿着泥土,吃着泥土,喝着泥土
  仅凭这一点
  它们对于泥土的感情
  肯定超过了人类
  它们交谈,它们生儿育女
  而在秋末,当一条老蚯蚓
  死在异乡
  子孙们也会抱头痛哭
  只是我们都听不见
  为了不惊动我们
  它们把哭声压得最低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
  初春萧条而又广大的田野
  正在轻轻地颤动
  我知道,它们还在,没有走散――
  
  回应
  
  晨光初露,我不禁说出:“天亮了!”
  这么多年,这么多的清晨
  我喜欢用最平淡的语气说:
  “天亮了――”
  我喜欢母语中的这三个字
  它们的朴素、自然和真切
  使我感到
  平静和安心――
  在北京西城区这座居民楼的二十层
  在这个房间朝东的窗户这边
  我用最平淡的语气
  又一次说:“天亮了――”
  晨光中,生活的一幅缩影在呈现:
  远处田野中的那些昆虫
  一些忙于筑巢,一些在草尖上游荡
  一些背井离乡,走向了远处――
  我也看到了那些早起的人
  他们如果抬头,一定也会看到我:
  真的像一只无处可去的昆虫
  悬在高处,身体时暖时凉
  光线还有些暗,再过片刻
  我才能看清其他的景物
  此刻,我所想不多,我不寻求
  那些迷离的、附加给生活的寓义
  远处的昆虫们,仿佛蛀空了
  最后的夜色,万物又拥有了新的一天
  昆虫们仿佛在引导,在说:“天亮了――”
  我禁不住又一次回应:“天亮了!”

标签:视野 作品 刘希全 组诗